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Integrating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Education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OI: 10.12677/ve.2024.132090,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6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 晶: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Education University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ory Course
摘要: 网络技术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同时网络空间也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高地。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网络不仅是获取信息的平台,更是其思想观念形成和交流的重要空间。因此,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提高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思想道德。这不仅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在要求。
Abstract: Network technolog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 and learning, while the network spac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highland of ideological struggle.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network is not only a platform for acquiring inform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space for the formation and exchange of ideas.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education of network ideology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set up the correct concept of network safet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resist wrong idea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sound person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This is not only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文章引用:周晶.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职业教育, 2024, 13(2): 549-553.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2090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高校作为青年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2.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对于高校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融入到此类课程中,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融入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高校青年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辨别力。同学们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深入认识网络信息的特点,理解网络活动的社会背景,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它们能够在网络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辨识各类虚假和有害信息,稳步增强网络风险自我防护能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现代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价值观念,包括一些错误的、消极的、乃至有害的观念 [1] 。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掌握科学的哲学观、价值观、人生观,以正确的价值观去仔细品读和审视网络信息,能够有效抵制网络上各种错误观念的侵蚀,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对于国家长远的网络空间治理、构建良好网络环境有重要作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可以提醒大学生们真正认识到网络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积极维护国家的网络安全。

3.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学生面临网络安全认知缺位的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是网络的主体使用者,他们在接收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容易暴露于网络风险之中。然而,许多学生并未全面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可能会在网络中随意留下个人信息,或者轻易点击不明链接,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网络安全风险的发生。另外,面对网络中的各种言论,一些学生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辨析能力,可能会被错误的网络信息误导,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 。

3.2. 互联网传播的隐形化渗透

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易于造成舆论导向的失控。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就可能导致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冲突。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具有隐形化和无形化的特点,许多有害信息会伪装成正常信息,通过不易察觉的方式渗透到高校生活之中。

3.3.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缺位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在一些高校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一定的工作缺位。高校是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基地,对于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应该被正视。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缺乏系统完善的教育措施和手段,甚至有的高校还没有专门设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相关部门,这都限制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3.4. 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整体上有待提高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门教师队伍来开展。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这方面的素质并不高,他们对网络的了解可能并不深入,对于网络中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缺乏应对经验和能力 [3] 。

4.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

4.1. 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学内容体系

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我们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以便充实和优化我们的教学内容体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学的主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空间的特性认识、网络信息辨析能力等。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分辨和防范网络的错误和偏离的观点,也同时培养了我们自觉维护网络秩序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紧跟党的政策理论,紧跟时代的变化,不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培育,是网络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环境,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思想,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的规律性和地位。对于一些涉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言论,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及时讲解,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安全风险防范的要领,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更多的网民 [4] 。因此,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和运用网络信息,将能更好的充分发挥他们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2. 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三进”工程,是呼唤教育资源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新时代,“三进”即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方式,旨在促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发展。

首先,“进教材”。这意味着要在教材中融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仅仅是讲述网络利弊,更进一步提升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正确处理和运用网络信息。在教材中专门设立一部分内容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网络空间特点,通过专题性教学,形成投入实践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进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良好行为模式的重要场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去了解和关注现实中的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启发他们提高警惕性,强化处理网络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日常的教学相结合,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其网络安全意识。

最后,“进头脑”。意味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记忆上,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的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和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风险。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方式,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让它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5] 。

4.3. 构建意识形态教育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联动机制

首先,实现党政组织协同是构建意识形态教育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联动机制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应当坚持以党的领导为主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成立一个由各党政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保证对整个机制的运行进行全面协调和管理。该保障小组不仅掌控教育机制的运作方向和标准,还能够确保教育理念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同时,应要求每位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授课效果与教学质量,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革。同时,对于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有需要有远见的眼光,敏锐的神经,以及坚定的决心,将网络抱负的设定,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学习动态与教育制度。

其次,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模式是对高校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既是网络虚拟问题,也是切实的社会问题。线上线下的联动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各种工具和资源,进行线上的教学和指导,而线下则可以进行实地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阶段性和全面性的认识 [6] 。

最后,课堂内外的协同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除了在课堂上讲解科学知识之外,我们还应该在课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我们可通过邀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进行辅导,举办以主题教育为主的学术研讨会,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来巩固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使得所学知识更能够固定和应用。

4.4.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为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成为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因素。

首先,加强思政课程的理论素养是提升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首要任务。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更新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他们也应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系统掌握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教师的理论素养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关系到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提升网络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在数字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逐渐转向网络平台。教师需要熟悉互联网特性、信息技术,掌握网络沟通与信息处理技能,才能及时准确地识别网络舆情,有效处理网络传播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此外,也应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者,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应坚守师德,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注重培养责任感和事业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人成长。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高校应积极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开设多样化的进修课程和培训项目,引导教师持续进行专业发展。同时,应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鼓励老师们相互学习,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

5. 结束语

总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关键领域。通过深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与理性判断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当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以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和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才俊,做出积极的贡献。

基金项目

2023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D015。

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兴农视域下“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时代价值与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C0626。

参考文献

[1] 殷金桃.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性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6(20): 38-40.
[2] 黄心怡, 高卓亚. 网络传播算法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启示[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35): 21-24.
[3] 马梅珍. 价值·困境·策略: 网络非主流文化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3(4): 7-12.
[4] 郑云祥.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 成才之路, 2023(17): 45-48.
[5] 谢静芳. 高校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1): 76-78.
[6] 徐曦凡, 张济琛. “课程思政”视域下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探析[J]. 西藏教育, 2022(10):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