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探究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VE.2024.132056, PDF, HTML, XML, 下载: 124  浏览: 224 
作者: 彭 青: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探究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tisan Spirit Cultivation and Exploration
摘要: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人、界定培养目标和确定培养者始终是核心议题。辅导员,身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对促进学生德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辅导员应积极践行三教改革理念,巧妙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传承。这一实践具体而深远,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度专业素养和深厚人文内涵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Abstrac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ultivating people, defin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determining the trainers are always the core issues. Counselors, shoulder the heavy task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counselor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the three religions and skillfully integrate craftsmanship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integration will not only help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level of students, but also subtly make them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spir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the three religions, it is not only the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odel, but also the profound grasp and inherita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o probe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ractice is concrete and far-reaching, devoting itself to cultivating the new age youth with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ou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文章引用:彭青.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探究[J]. 职业教育, 2024, 13(2): 340-344.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2056

1. 引言

在三教改革深化过程中,教师的德育素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不断更新成为塑造学生思想政治品格的核心要素。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体力量,学生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卓越品质的追求和尊重,更能转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学习态度。通过系统的理论传授和实践指导,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这种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为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平台。

2. 工匠精神的涵义

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典范,凝聚了从业者对职业操守的深刻理解和坚定承诺,同时也映射出对职业技能不断精进、对个人成长持续追求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远超越单纯的技术熟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底蕴和专业的职业态度。工匠以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的坚定立场,持续展现着爱国敬业、乐于奉献的崇高风范,通过他们端正的工作姿态和不断创新的技术实践,为社会进步贡献着宝贵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致力于个体技艺的持续提升、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技艺传承的精心呵护,这些构成了工匠精神的基石。工匠精神不仅彰显了从业者的专业造诣以及技术实力,更是对职业的崇高敬意、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勇毅担当。

3.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3.1.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使命,更是回应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呼声。这种精神根植于对工作的深沉热爱,体现于对技艺的不懈追求与精雕细琢,更在于持续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展现其独特魅力。在各行各业中,工匠精神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弥足珍贵。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未来工匠的崇高责任,必须站在为国家和社会锻造精英的高度,制定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其中,专业技能的传授固然重要,但道德素质与职业态度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通过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高职院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有深度的教育体验 [1] 。从课程设置到实践训练,再到校园文化的浸润,每一个环节都致力于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的精髓,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品质。如此,高职院校方能培养出既精通技艺、又具备高尚职业情操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3.2.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更是推动国家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技术已成为企业和国家竞争的核心要素,而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则是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高职院校作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肩负起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这要求高职院校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专注负责的职业品质和开拓进取、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创新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帮助他们成长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这将为我国工业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3. 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必然途径

为切实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典范和价值的导向,虽与专业技能培训相辅相成,但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意识形态的塑造和引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必须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通过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深厚的职业素养和端正的职业态度。工匠精神的精髓——精益求精、敬业乐业、开拓创新,正是思政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其中,使之成为教育的灵魂。

4.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4.1.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1)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融入不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更体现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契合。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价值观的体现,它与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塑造良好品格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独立思考,探索人生意义,他们的思想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培育 [2] 。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灌输,缺乏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回应。

工匠精神的融入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热爱、对品质的坚持,这些正是思政教育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和贴近生活的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不仅体现在技艺的精湛上,更体现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上。这种精神内核的传递,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与人生观。

同时,工匠精神的融入也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以便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变化,以便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的融入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特点的深入了解和尊重之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他们更加关注所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结合。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时,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竞争力;职业规划指导、职业素养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职业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2)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工匠精神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深化工匠精神的融入,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不是孤立的,需要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所在 [3] 。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特点,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确保思政教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通过引入生动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更能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展现卓越的工匠精神奠定坚实基础。

4.2. 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

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高职院校必须致力于构建一支思想坚定、专业精湛、思政素养高的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坚实支柱,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更需要他们展现崇高的师德风范和牢固的教育理念。

在打造这支队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兼顾人才的引进与内部培养。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注入新鲜血液;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应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职业素养视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专业教师还应致力于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专业教学之中。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更要深谙思政教育的精髓,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专业学习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工匠精神的真谛 [4] 。

同时,教师应保持永不停步的学习态度。他们应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通过向行业内的佼佼者学习交流,汲取一线工作的宝贵经验和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真正引路人,助力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绽放出卓越的工匠精神之光。

4.3. 以文化人,推动校园文化熏陶

以文化人,深化校园文化熏陶,是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校园文化作为隐形的教育力量,以其独特的方式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精心打造具有鲜明职业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这不仅是在物质层面上进行布局和设计,比如在校园内建设工匠雕塑、设立工匠文化长廊等硬件设施,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进行引导和培育,通过举办各类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文化活动,激发学生们对技艺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邀请行业内的能工巧匠走进校园,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精湛技艺和宝贵经验。这种近距离的接触和互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更能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内在动力 [5] 。

5. 结束语

弘扬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光荣,学习劳动模范,把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内容,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育人功能。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人民教师要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教师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育人导向,把准时代脉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邢慧.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33(2): 65-68.
[2] 李文斌, 苏娟, 纪杰. 职业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类型化发展的路径[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20(3): 85-88.
[3] 蔺彩娜, 谢添龙.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探析[J]. 改革与开放, 2020(10): 78-80.
[4] 刘秀南. 试论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8): 68-69.
[5] 倪利玲.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 长江丛刊, 2017(28):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