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角下对涉海专业及其班主任的探究
An Exploration of Sea-Related Majors and Their Head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DOI: 10.12677/ve.2024.133099, PDF, HTML, XML, 下载: 47  浏览: 8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艺群, 张大朋*: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运学院,广东 湛江
关键词: 海洋强国海洋人才涉海专业班主任定位需求A Strong Marine Nation Marine Talents Sea-Related Majors Head Teachers Positioning Needs
摘要: 为深入贯彻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需重视发挥海洋人才的第一资源支撑作用。因此,海洋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涉海专业及其班主任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海洋人才。本文以海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分析高校涉海专业在海洋人才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处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第一线的涉海专业班主任,提出了新的定位与需求,旨在督促提高班主任自身工作效能,为优化涉海专业教育体系,促进海洋人才的培育与海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一份奉献。
Abstract: In order to deeply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a strong marine nation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ocean, 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marine talents as the first resource support. Therefore, the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requires more high-level marine talents to be trained by sea-related majors and their head teachers. Taking the trai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arine tal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nd point, and on the basis of fully analyzing the function and practice of sea-related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tal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new positioning and needs for head teachers of sea-related majors who are in the front line of studen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aiming to urge the head teacher to improve his own work efficiency, Thus, it will make a contribution to optimiz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sea-related majors,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marine talents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field.
文章引用:王艺群, 张大朋. 人才培养视角下对涉海专业及其班主任的探究[J]. 职业教育, 2024, 13(3): 602-612.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3099

1. 前言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迅速发展与沿海城市的崛起,“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目标是新时代发展趋势和世界发展潮流。加快海洋强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具体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其中的“海洋强国”是一个国家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海洋工程的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代表与象征。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突出强调,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而要完成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应重视发挥海洋人才在海洋发展中的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 [1] 。

2. 高校涉海专业在海洋人才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

2.1. 构建海洋思政格局,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

2.1.1. 完善思政工作体制,深化思政育人改革

各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 [2]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探索涉海学科专业的海洋思政育人特质,将海洋精神教育与铸魂育人全方位紧密结合,发展建设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的海洋思政育人格局,在涉海专业学生中厚植护海强海基因,锤炼建设海洋强国有我的青春奋斗底色。

涉海高校涉海专业以海洋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育人创新实践,全面深化思政育人改革,制定贯彻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管理育人十大育人实施方案,构建“党政双管齐下、专业贯彻落实、教师全面参与”的三方位联合思政育人体系制度。

为海洋领域培育更多的复合型高层次海洋人才,引领涉海类专业学生积极投入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各地区涉海高校涉海专业除了培养涉海类专业学生大学生“知海、爱海”,也最大限度地培养大学生“护海、强海”。各地涉海专业积极深化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不断培育加强涉海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筑牢涉海学生建设海洋强国的信念,形成海洋思政育人的典型案例。

比如,各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各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际工程训练平台、实训基地,将海上搜救、海岛生存训练、船舶操纵模拟等实践内容纳入学生军训与课程实习内容,创新拓展了思政理论育人的内容与形式,深入加强了涉海专业学生的海洋国防意识;各涉海高校涉海专业积极举行海洋国防文化节等海洋节日,并组织开展有关海洋领域的军事知识竞赛等全方面的具有海洋特色的专题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热爱海洋、经略海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培育思想端正、理想信念坚定的全面型海洋人才。

2.1.2. 探索海洋思政育人元素,发扬思政育人创新实践

各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充分利用涉海学科专业课程核心渠道,紧密结合涉海学科专业特点与内容,深入探索海洋类课程专业知识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将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权益、海洋生态等海洋意识教育与海洋人才培育交叉融合。

各地涉海高校涉海专业还积极挖掘基础文化课程中的海洋思政育人元素,将海洋精神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基础文化教育紧密结合。

部分涉海专业创新性开设《中国近现代海洋史》等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理论文化课程。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中国近现代海洋史》中的海洋思政育人特质为核心,积极引领涉海专业学生赓续红色文化血脉,勇担建设海洋强国责任。

部分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还创造性开展皮划艇、龙舟、游泳等具有海洋特色的体育运动类课程与竞赛,发扬拼搏奋斗的体育精神,以发扬体育精神推动有关海洋意识教育,在强健涉海专业学生体魄中磨炼学生们的意志,促进涉海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涉海专业学生的目标与信念,为培养复合型海洋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政基础。

部分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着力打造“海洋思政”品牌活动,思政育人“海味”深厚。各地涉海专业积极组织海洋领域青年博士结合其自身科研方向讲述“信仰公开课”;通过“开学第一课”等品牌活动,涉海专业教师与涉海专业学生面对面谈“铭记海洋历史,筑梦海洋”“爱海护海,强海有我”;鼓励推动学生走进涉海企业、海洋基地等参加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调研等海洋主题思政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沉浸式海洋思政实践课,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涉海专业不断提升海洋理论知识联系海洋应用实践能力,铸造了一颗颗具有家国情怀的“海洋魂”。

2.2. 构建涉海学科专业平台,培育涉海学生创新能力

2.2.1.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厚植海洋人才沃土

围绕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及“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实现与地方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良好互促发展,各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不断优化调整海洋学科专业,不断加强海洋学科基础教育,强调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发展。

涉海高校以海洋学科专业布局与海洋行业产业领域的有机衔接为立足点,着眼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需求和海洋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不仅着力优化传统海洋类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夯实其深厚学科基础,丰富其悠久知识底蕴,发挥其自身优势;还紧追时代潮流,适应历史趋势,逐渐完善布局与国家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特色海洋学科专业,探索构建面向海洋发展尤其是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涉海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完善制度和发展建设布局,努力造就培养一批善于凝聚文化力量、统筹协调传统与新兴海洋学科专业知识,能够认清并把握时代海洋发展趋势与海洋科技大势的创新型海洋科技领军人才。

传统海洋类学科专业与新兴特色海洋类学科专业之间交叉融合,互促发展,为打造一支有创新能力的海洋人才队伍提供理论知识基础;为促进和引领有关涉海产业的完善与发展培育沃土;为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全面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各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不断夯实涉海学科专业基础,逐步推动专业“向海”转型发展。重点加强特色海洋学科建设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推进传统基础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与新兴发展学科建设。涉海高校通过重点发展、优先建设其涉海特色学科,初步形成以涉海学科专业为主体,各类型学科紧密结合,融合发展的完善全面的学科专业体系。涉海专业建设以“需求引领,范围适度,特色优先”为宗旨,建成“海洋核心,理工基础,人文资源,各类型学科紧密结合、融合发展”的涉海专业结构布局,深化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涉海高校涉海专业学生的创新素养,促进建设创新型海洋人才,为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2.2.2. 产学研协同建设,助力海洋人才培育

为孕育培养具有完备的海洋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技能的复合型海洋专业人才,各地方涉海高校的涉海专业响应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立足涉海专业领域优化完善学科专业布局的基础上,着力实现复合型海洋人才培育规划与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协同一致。

各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着力打造涉海高校涉海专业集群,主动响应“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与涉海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打造以海洋工程、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等专业为核心、其他涉海学科专业为主体的涉海专业集群。涉海高校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的精准对接与紧密结合,形成辐射各涉海地区的有机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加强与各地方政府机关、涉海企业、涉海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建设产教融合育人的共同体,充分推进产学研的协同建设,服务于海洋经济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涉海产业的全面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与技术支撑。各地涉海高校涉海专业积极响应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以涉海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使得复合型海洋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涉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度不断完善优化,为海洋发展领域培育了更多优秀的全面型、创新型、应用型海洋人才,并使得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尽快投入生产,更加迅速地转化为有效的海洋技术供给,助力解决有关海洋领域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

2.2.3. 以科教育人才,以创新筑未来

各地方涉海高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统筹安排、一体部署,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教育、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到一起进行统筹规划,共同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建设。

各地区涉海高校涉海专业着力打造涉海科研平台,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涉海高校于校内校外协同助力,建立“科研–教学–学习”共同体、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体系,完善形成教学与科研有机衔接的固定机制,悉心培育全面型、创新型、应用型海洋人才,逐步建成海洋人才需求快速响应体制。

一方面,涉海高校的涉海专业教师充分结合涉海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涉海产业发展现状,紧跟海洋发展的时代潮流,定期为学科专业教学内容注入体现现代海洋迅速发展的新定义、新实例、新方法,并将有关海洋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互相响应,尽自身最大努力将海洋科技发展转化为海洋学科专业教学优势。深化贯彻落实本科生和研究生导师制度,充分利用涉海学科专业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学生“三进”规章制度,即积极进科研项目、进专业团队、进高校专业实验室,鼓励涉海专业学生主动参与涉海专业教师科研项目,特别是贯通涉海专业本科学生早期进行实际科研项目锻炼的通道,为涉海专业学生未来参与海洋领域的科研和海洋领域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夯实的涉海学科专业平台。另一方面,涉海高校涉海专业遵循“着重、协同、引领”的教学宗旨,加快探索推进“一专业一研究所”,与涉海产业的核心企业结合建设“产业专业”,且发扬合作精神,与各涉海地区的海洋研究所协同共建涉海专业学生联合培育基地,积极响应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提升复合型海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优化涉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度,为海洋发展领域培育更多优秀的全面型、创新型、应用型海洋人才。

2.3. 推动海洋类教学改革,培育应用型海洋人才

2.3.1. 立足于专业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各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倾力将海洋类课程建设作为加强涉海高校涉海专业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内容,坚持“优先核心学科,优先海洋特色学科”的教学宗旨,不断加强涉海类学科专业建设,丰富开拓海洋类学科教学培训广度,以赛促学提升涉海专业学生参与积极性,为海洋类课程建设改革“松绑”,以此鼓励更多涉海专业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海洋类课程建设。

各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建立海洋类课堂教学改革建设专项课题,发挥课题的指导推动作用,从而促进涉海专业青年教师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将有关海洋类优秀案例、科研成果与海洋类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逐步提升海洋类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涉海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科研素养。

2.3.2. 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应用网络辅助教学

各地涉海高校明确应用研究型海洋高校的办学理念,涉海专业不断完善优化其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增加海洋类实践教学内容,逐渐培育提升涉海专业学生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3] 。

各地涉海高校涉海专业持续响应海洋类行业的人才需求,逐步建设“知识为基础,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体”的海洋类学科专业体制。涉海专业在进行海洋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显著提高了有关专业实验课程、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通识教育实践等实际应用类课程所占学分比例,还将高校第二课堂的“素质开拓”和“劳动教育”单独设置学分课程,以此不断提高涉海专业有关海洋类的实际应用能力,响应实践育人的综合需求,为海洋领域的发展提供应用型、实践型的专业人才,为海洋领域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提供海洋人才的智力支撑。

涉海专业将信息化的网络技术与海洋类课堂教学模式紧密结合,促进传统的板书式课堂走向高效的智慧课堂。涉海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的辅助分析系统,将涉海专业学生的个人核心数据进行动态可视化管理并进行智能大数据分析,对涉海专业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培育实行一对一精准支持,发展多管齐下和系统辅助的智慧育人管理体系。

涉海高校基于智慧教室和VR教学基地等互联网平台,创造性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高效学习环境。依托智慧树、雨课堂、MOOC等线上教学平台,推动全国海洋类优质课程全面引进,创建涵盖多种多样的海洋类项目案例和优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以此打破教学课堂线下与线上、现实与虚拟的界限,真正做到教学资源的全方位融合贯通,共建共享,有利于涉海专业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两方面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海洋人才资源支撑。

由此可见,海洋具有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背景下,我国海洋产业革命和海洋科技变革欣欣向荣,有关海洋资源探索和海洋碳汇开发等与人类未来发展繁荣紧密相关的海洋新命题亟待复合型海洋人才去开拓。因此,培养全面型、创新型、应用型的海洋人才是海洋领域全方位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

而海洋专业教育是国计民生在海洋领域人才需求、科技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反映。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通过思政育人、学科教人、实践强人三方面三管齐下,锤炼建设涉海专业学生海洋强国有我的青春奋斗精神,高效凝聚涉海专业学生文化创新力量,培育提升涉海专业学生应用实践能力。

在这一历史潮流与时代背景下,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需坚持将海洋人才的培育作为自身教学理念与宗旨,逐渐完善和优化海洋人才培养体制,进一步发展和建设适合海洋领域发展进步,并有助于海洋人才发展培育的综合体系,促进形成海洋人才培育与区域海洋发展建设战略交叉融合,相互支持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而作为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的班主任,时刻处于专业学生管理的最前线,应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教学宗旨,重新定义自我,及时确立自身目标定位,认清自身工作职责,应积极改变传统的育人理念、授课方式、教学理念来响应国家及社会对自身培育海洋人才的需求,为提升涉海高校涉海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培育全面型、创新型、应用型的海洋人才,促进海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3. 涉海专业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3.1. 高校班主任的多重定位

3.1.1. 思想上的引领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有担当、肯奋斗,国家就有未来,民族就有希望。而高校班主任作为与班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接触都最为密切的人,对班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是班级文化与精神的象征与代表。因此,作为高校班主任,应在思想信念和道德作风上成为班级学生的先锋模范,做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端正和理想信念坚定的引领者。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班主任,其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在当下人才的塑造与培育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下,高校班主任除更应成为深度参与班级学生的教育与发展,引领塑造班级学生思想与品行的“大先生”。

高校班主任应在传道与授业中引学生以大道,启学生以大智,应真正做到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密切结合,融合贯通。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高校班主任应时刻与班级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及时纠正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习和就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以及学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

新时代大学生在我国青年人群中属于思想较先进、知识较广泛的群体,对于其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养成,具有伟大而长远的战略意义。而理想信念的引领的核心载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整个国家和各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力量。因此,高校班主任应首当其冲,率先践行并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积极关注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以身作则用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信念教导学生、引领学生、塑造学生。

高校班主任应积极促进高校第二课堂模式和内容与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不断加强有关课外思政活动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性,推动思政育人模式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建立班级学生对社会正能量和人间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班级学生的心田,自觉转变为班级学生的实际行动,让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立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身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增强“四个自信”,成为班级学生端正思想态度和道德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并以自身实际行动奉献祖国的指路人 [4] 。

3.1.2. 学业上的指导者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其首要和核心任务就是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丰富拓宽自身知识层面,逐渐提高知识文化素养。

但当今时代,各高校专业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热情却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产生消极、焦虑、厌学的情绪与心态,且隐性逃课旷课的不良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间接性的学习方法使班级学生单纯依赖老师的口头传达和书本上的浅显结论等二手资料进行理解与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课堂氛围枯燥懒散;又因为是“后高中时代”的学习生活让很多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偏差。在一味强调学习成绩的高中时期,学生们将自身对娱乐与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寄托于未来的大学生活,期待通过高考的“龙门”获得绝对的自由与快乐。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其各种学业制度和部门活动让大学生们深感心理与精神上疲惫,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满足感,因此产生了抵触与放纵心理。

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大学生的学业现状都要求高校班主任应自觉做好对班级学生学业方面的传授与指导 [5] 。首先,对学习态度的引导。高校班主任应及时端正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充分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班级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对学习方法的引导。高校班主任应掌握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情况,采用多样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此不断提升班级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内容的接受度与理解度;最后,高校班主任应重点培育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不同于初高中的管理式或推动式教学,则班级学生是否具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直接性影响其学业表现及学业成绩的好坏。因此,高校班主任应着重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励班级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做到引导班级学生正确而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1.3. 生活与心理上的陪伴者

在步入大学后,高校学生们逐渐脱离了父母和家庭的保护,在有关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而高效班主任处于班级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应对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解、指导和帮助。

首先,高校班主任应提前了解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有的自主生活能力,包含个人卫生与寝室卫生的保持和清理能力,与班级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摩擦的自主处理能力,合理制定生活规划的能力,自觉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的能力等等。其次,在对班级学生的各方面生活能力的深度了解与掌握的基础下,高校班主任应自觉针对班级学生应具备却未具备的生活技能进行指点与传授并提供帮助,把对班级学生的育人服务视为自身关键职责所在;而对于缺乏基本自主生活技能的班级学生,高校班主任应重点指导,纠正其自身的懒惰思想,填补班级学生自主生活能力中的空白之处。最后,高校班主任在对班级学生自主生活能力充分了解与深度掌握的基础与前提上,应自觉响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激励班级学生确立并坚定大学四年的理想信念,帮助其在大学期间成为具备综合的实践技能的“社会人”,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长期发展规划,促使班级学生将自身理想规划贯彻落实到大学期间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在生活快节奏的新时代下,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成正向变动。且当今时代经济的高速与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社会压力不断增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大学生在家庭背景与生活水平下的鲜明的反差会间接影响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是高校学生从家庭步入社会的重要转折阶段,但社会经验的缺失使得高校学生在各方面困难与挫折下,心理压力与心理矛盾持续增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将严重损害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其学业进步与就业发展,阻碍其自我的完善与发展。因此,新时代的高校班主任应将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及时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有心理压力或心理矛盾的班级学生应及时进行交流和劝导,维护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积极乐观地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不断发展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3.1.4. 班级运行中的建设者

在各地方高校中,班级作为其各项学科教学活动及教育管理方针的主要落脚点,是班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时间最久远、参与活动最频繁的集体,其对班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作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班级学生的思想塑造、学业发展和生活与心理关怀都应在班级中体现并贯彻。作为高校班主任,应积极通过组织与制度,做班级健康稳定运行的建设者。

制度规范是高校班主任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在各地高校中,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学生手册,其是每一位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与生活中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高校班主任,应积极与高校互相配合,不断增强班级学生遵规守纪的制度意识,逐渐提高班级学生对集体纪律和安全规范的认同与理解,从而推动依法治校,深化体制育人成效。在体制育人的过程中,高校班主任还应进一步完善并优化班级制度规范体系,尽自身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做好班级干部的选举与培育等工作,强化对班级班委会建设,促进班级不断向好地进步与发展。

在各地方高校中,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也是班级建设任务目标中的重中之重。作为高校班主任,应积极在本班级中举办多元化的各类班级活动,不仅要包含主题班会、心理辅导、团课学习等基本活动,还要创新举办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例如阅读交流会、校外实践课、班级辩论赛等活动,为班级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展示个人风采的多元化舞台。这既能激励班级学生勤学善思,又能增进班级同学们之间的情谊,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将班级建设发展成团结友爱、互助互利、班风纯正、学风浓厚、发展繁荣的欣欣向荣的班集体。

3.2. 涉海专业班主任在海洋人才建设中的职责定位

3.2.1. 海洋人才的发掘者

涉海专业班主任以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改革海洋类学科专业的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尤其注重涉海专业学生个性和海洋工程领域应用实践能力的发展与培育,从而充分挖掘专业学生在海洋理论知识学习与海洋工程应用实践方面的潜能,为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海洋强国的建设不断识别和输送海洋人才。

部分涉海专业班主任创造性打破单一的班级课堂模式,推动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独立自主式学习等学习方式成为涉海专业教学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部分班主任将集体化教学、小组团结合作与一对一辅导等多种涉海类学科教学组织形式加以紧密结合,交叉运用,使得班级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涉海类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足够的表达自己理想信念、展示自身才华志向的机会。是涉海专业班主任发掘思想端正、理想信念坚定的全面型海洋人才的一种高效的方式方法 [6] 。

涉海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全靠涉海专业教师的讲授或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或间接结论获得的,而更多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和研究而感悟得来的。部分涉海专业班主任从涉海学科课程的研究性思考和探索式学习着手,给涉海专业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积极转变涉海专业学生的学习模式,重视涉海类学科课程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且涉海专业班主任逐渐引导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中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形成课题;在问题的研究中,通过专业实验、实地调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自我的表达与交流等自我探究式研究方式,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是涉海专业班主任挖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探究技能的海洋类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

一些涉海专业班主任还利用高校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给涉海专业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其在校内建立多个有关海洋领域研究的实验室与研究所,并在涉海专业学生流量大的道路、走廊设立了多个宣传栏、橱窗,以经常展出有关海洋领域的现代科技成果、诺贝尔奖介绍等专项栏目,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还定期展出部分优秀的涉海专业学生的海洋类发明创造作品,这大大激发了涉海专业学生对海洋科技研究和创新的追求与向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让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高校里自由地驰骋。从而辅助涉海专业班主任在涉海类学科专业的教学中激发学生潜能,精准探索出具有海洋工程应用技能和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将推动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符合未来需求的科技创新领军海洋人才。

3.2.2. 海洋人才的培育者

作为新时代涉海专业班主任,其自身工作职责不仅仅是向国家和社会输出涉海类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海洋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的海洋人才。自主培养的人才越多,意味着国家民族的未来越光明、越强盛、越安全。

涉海专业班主任积极把握“教育+互联网”的契机 [7] ,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促进教育模式的更新,借助海洋科技领域的经典成果或最新发现来重新认识和把握海洋类课程学习的本质、涉海类课程教学的本质和海洋课堂的本质,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或是错误的结论指导下的教学层面,以此支撑教育资源的链接,增强涉海专业学生内生驱动力,提高涉海专业学生的认知效率,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使涉海类学科专业的学习成为自我创生式的教育,为涉海专业学生成为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涉海专业班主任坚持“尊重多元化选择,促进高水平基础上的个性差异发展”的海洋类课程教学理念,逐渐完善海洋类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优化具有海洋特色的创造性课程结构和创新型课程文化,切实提高课程实效,并不断拓展选课走班管理、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机制,形成具有较大层次性、整合性和梯度性的创新型海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矩阵。

4. 对涉海专业班主任的新需求与新挑战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背景下,应把加快培育集聚全面型、创新型、应用型海洋人才队伍放在优先位置,且作为各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的重大使命。这对处于涉海专业学生管理一线的班主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4.1. 转变教学理念

涉海专业班主任应将自身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核心向以专业学生为中心转变 [8] ,以涉海专业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着重强调要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核心教学宗旨,立足于涉海专业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特色发展和作为社会成员成长的综合需求,高度重视涉海专业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致力于涉海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海洋事业的发展建设培养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统筹协调发展的综合型海洋人才。

4.2. 重新定义班主任角色

在逐步推动海洋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的教育目标正从面向涉海类知识体系的传授转向面向创新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涉海专业班主任也应由海洋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向育人的服务者转变,不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教育信息和文化知识的灌输者,还应是涉海专业学生的精神文明导师,是培养涉海专业学生智慧,启迪学生心智,帮助涉海专业学生成为创新型与应用型海洋人才的智者。

涉海专业班主任还是涉海专业学生学业发展的陪伴者、指导者。其在引导过程中,不仅要做海洋文化知识的坚守者和传授者,还应成为涉海课程学习的陪伴者、指导者、引领者;

涉海专业班主任在其工作本质上是一名教师,是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宗旨观念的坚守者。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承载着传授知识、思想、真理,塑造灵魂、生命、新人的时代责任。在新时代的时代潮流中,教师的根本教学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时代性,还应坚定践行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宗旨观念,从而厚植涉海专业学生的护海强海基因,锤炼其“建设海洋强国有我”的青春奋斗底色。

4.3. 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创新型海洋人才培养

4.3.1. 调动学生参加涉海专业学科竞赛

作为涉海专业班主任,应时刻激励班级学生勇于参与海洋类学科竞赛,做学生知识巩固和创新素养提高的铺路人。海洋类学科竞赛是对于涉海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察与培养。它既可以提升涉海专业学生的海洋类专业文化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又可以培育涉海专业学生的创新素养。

而对于大部分的涉海专业学科竞赛,基本都需做出实物模型才能获得参赛资格。实物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不仅需要学生进行软件的建模学习和海洋类理论知识的复习,还需要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此大大提升了涉海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软件学习技能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而参赛时对于研究数据与搜集资料的总结与整理,则进一步增强涉海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和计算式使用能力;通过举行竞赛时的个人答辩环节,也较大提升了涉海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并且,一个完整的涉海专业学科竞赛还需要整个学生团队的合作与沟通交流,这不断增强着涉海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由此可见,涉海专业学生参加本专业的学科竞赛可以收获一箭四雕的效果。

4.3.2. 引导学生参与涉海工程实践项目

作为涉海专业班主任,应积极推动涉海专业学生将自身所学的海洋类文化知识与具体工程实践相结合,并收获相应的成果。可采用海洋工程实践项目开发的方式,使涉海专业学生利用寒暑假期进行集中项目攻坚。在高校正常上课阶段,为给涉海专业同学创造更多的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应用实践技能的机会,也可以与高校所在地区的海洋类企业进行联系,开展校企合作活动。

通过具体工程项目的合作应用,促使涉海专业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提升涉海专业学生在大学生项目申报以及产出上的成效。为全面型、应用型的海洋人才培养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9] 。

4.3.3. 发挥实验课程的教学作用,鼓励学生探究涉海科研项目

作为涉海专业班主任,应充分考虑到涉海专业对于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与标准,因此应在涉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更多的实习教学环节,如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及涉海类实验课程教学等,使涉海专业学生对涉海类专业课程相关海洋理论知识的原理与海洋工程实际应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不仅可以对涉海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与意义,还能够涉海学生更加了解有关海洋领域中海洋平台结构设计等工程实践知识,不断提升涉海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具有丰富的海洋理论知识与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海洋人才。

在涉海专业中,涉海类课程教学和海洋领域的科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提高涉海类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涉海学生的科研能力,涉海专业班主任应积极鼓励涉海专业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且将与涉海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成绩计入一次海洋类课程的平时成绩考核,以此提升海洋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涉海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和未来就业前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海洋领域培育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创新型的科研人才 [10] 。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海洋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力推行,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领域发展迅速,海洋人才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毫无疑问,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而地方涉海高校的涉海专业是海洋人才培育的摇篮,因此,海洋高等教育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方面责无旁贷。本文在充分分析地方涉海高校涉海专业在坚定思想信念,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技能方面对于海洋人才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涉海专业班主任在思想、学业、生活和心理及班级建设四方面的多重定位,及对其在海洋人才建设中作为发掘者与培育者的职责定位,对涉海专业班主任在教学理念、班主任角色、实践教学三个角度提出了新需求,新挑战,以此推动涉海高校涉海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促进全面型、创新型、应用型的海洋人才的发掘与培育,为促进海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基金项目

资助项目:2022年校教改–基于船舶结构力学课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010201132202)、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海洋工程教学团队”(2019)、“新工科背景下海洋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粤教高函[2021]29号、校教务[2021]65号)。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聪慧, 孙烨忱, 刘博文, 等. 基于“CASO”机制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育人路径探索——以涉海专业为例[J]. 科技风, 2023(12): 16-18.
https://doi.org/10.19392/j.cnki.1671-7341.202312006
[2] 张芳, 赵骏.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9(12): 67-75.
[3] 刘长海.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高校育人质量[J]. 陕西教育(高教), 2023(12): 1.
https://doi.org/10.16773/j.cnki.1002-2058.2023.12.007
[4] 郑治波. 大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9): 13.
[5] 章春和. 大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J]. 时代教育, 2015(7): 152.
[6] 刘锋. 大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人格魅力[J]. 文教资料, 2007(26): 172-174.
[7] 靳晴, 张萌, 马丽丹. 互联网 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 37(1): 105-107.
[8] 易高明. 高校班主任工作开展策略探讨——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 文教资料, 2022(3): 181-185.
[9] 谭生龙, 桂超. 从大学班主任的角度谈计算机专业教育[J]. 计算机教育, 2014(5): 22-25.
https://doi.org/10.16512/j.cnki.jsjjy.2014.05.008
[10] 李鹏, 范桂侠, 张杰, 等. 大学班主任工作重点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教育现代化, 2019, 6(91): 85-86.
https://doi.org/10.16541/j.cnki.2095-8420.2019.9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