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洁(2008). 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期, 110-112. | 
                     
                                
                                    
                                        | [2] | 方晓义, 林丹华, Li, X. M. (2005). 社会环境危险性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87期, 57-63. | 
                     
                                
                                    
                                        | [3] | 季成叶(2007).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中国学校卫生, 4期, 289-291. | 
                     
                                
                                    
                                        | [4] | 季成叶(2009).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 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前沿. 中国学校卫生, 2期, 99-105. | 
                     
                                
                                    
                                        | [5] | 李芸, 李辉, 白新杰(2010). 中学生情绪智力性别比较研究的元分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4期, 62-65. | 
                     
                                
                                    
                                        | [6] | 刘成伟(2011). 高中生情绪智力与生活适应的关系.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4期, 5-6. | 
                     
                                
                                    
                                        | [7] | 刘艳, 邹泓(2010). 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7期, 65-71. | 
                     
                                
                                    
                                        | [8] | 罗春燕, 彭宁宁, 朱蔚, 周月芳, 高根娣(2003). 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五)——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情况. 中国校医, 3期, 197-199. | 
                     
                                
                                    
                                        | [9] | 麻彦坤, 黎潇潇(2012). 广州市中学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 教育导刊, 12期, 29-32. | 
                     
                                
                                    
                                        | [10] | 马惠霞, 张建新, 郭念锋(2004). 青少年危险行为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期, 103-106. | 
                     
                                
                                    
                                        | [11] | 孙江平, 宋逸, 马迎华, 陈虹, 陈晶琦, 余小鸣, 张冰, 斯颀, 籍红(2001). 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报告(三). 中国学校卫生, 5期, 396-398. | 
                     
                                
                                    
                                        | [12] | 王才康, 何智雯(2002). 父母养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1期, 781-782. | 
                     
                                
                                    
                                        | [13] | 杨建锋, 徐小燕, 张进辅(2003). 关于中学生情绪智力的调查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期, 650-654. | 
                     
                                
                                    
                                        | [14] | 张冲, 邹泓(2009). 中学生情绪智力和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9期, 70-75. | 
                     
                                
                                    
                                        | [15] | 张秋艳, 张卫, 岳颂华, 王才康(2004).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8期, 544-546. | 
                     
                                
                                    
                                        | [16] | 竺培梁(2006). 重点高中生情绪智力研究. 心理科学, 5期, 12151218. | 
                     
                                
                                    
                                        | [17] | Bar-On, R., & Parker, J. D. (2000). 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 Youth version. Technical Manual, New York: Multi-Health Sys-tems. | 
                     
                                
                                    
                                        | [18] | Mavroveli, S., Petrides, K. V., Rieffe, C., & Bakker, F. (2007).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peer-rated social competence in adolescence.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5, 263-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