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7) 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北京, 99-103.
|
[2]
|
董玉琼, 何晓红, 钟国跃 (2007) 黄柏质量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3, 58-60.
|
[3]
|
周正, 陈喜军, 薛茂贤 (1997) 世界主要用材树种概论.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 163-165.
|
[4]
|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 251-252.
|
[5]
|
Wu, T.S., Hsu, M.Y., Kuo, P.C., et al. (2003) Constituents from the leaves of P. amurense var. wilsonii and their bioactivity.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66, 1207-1211.
|
[6]
|
秦彦杰, 张玉红, 王洋等 (2004) 黄檗中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林产化学与工业, z1, 115-118.
|
[7]
|
王衡奇, 秦民坚, 余国奠 (2001) 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4, 6-8.
|
[8]
|
林树坤 (2001) 关黄柏的利用与栽培. 特种经济动植物, 11, 25-26.
|
[9]
|
Mizui, N. and kikuzazwa, K. (1991) Proximate limiations to furit and seed set in Phellodendron amuernse var. saehalinense. Plant Species Biology, 6, 39-46.
|
[10]
|
周海燕 (2001) 关黄柏化学成分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 4-5.
|
[11]
|
李行诺, 翟文丰, 周孟宇等 (2012) 黄柏化学成分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3, 244-246.
|
[12]
|
周松, 刘永刚, 张国祥等 (2012) 黄柏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中国药房, 39, 3740-3742.
|
[13]
|
李斌, 吕文军 (2009) TLC法和HPLC法分析关黄柏与川黄柏区别. 黑龙江医药, 1, 31.
|
[14]
|
张倩, 蔡丽芬, 钟国跃等 (2010) RP-HPLC法同时测定关黄柏中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及黄柏酮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6, 2061.
|
[15]
|
宋立人, 洪恂, 丁绪亮, 藏载阳 (1883-1884) 现代中药学大词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
[16]
|
Gershenzon, J. (1984)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under water and nutrient stress. Recent Advances in Phytochemistry, 18, 273-320.
|
[17]
|
董娟娥, 梁宗锁 (2004) 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量影响因素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10, 1979-1982.
|
[18]
|
李霞, 王洋, 阎秀峰 (2009) 光强对黄檗幼苗三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4, 1655-1660.
|
[19]
|
李霞, 王洋, 阎秀峰 (2007) 水分胁迫对黄檗幼苗三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1, 58-64.
|
[20]
|
李霞, 阎秀峰, 刘剑锋 (2005) 氮素形态对黄檗幼苗三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9, 2159-2164.
|
[21]
|
刘彤, 夏春梅, 胡燕妮等 (2013) 天然黄檗不同季节主要生物碱含量差异的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27-33.
|
[22]
|
张玉红, 温慧等 (2010) 黄檗中小檗碱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研究. 林产化学与工业, 4, 103-106.
|
[23]
|
吴宇娟 (2009) 小檗碱及其同系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 西南大学, 重庆, 1-4.
|
[24]
|
魏长志, 田素青 (2002) 治痢片体外抗菌实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3, 167-168.
|
[25]
|
杨柳萌, 王睿睿, 李晶晶等 (2007) 四个小檗碱类化合物的体外抗HIV-Ⅰ活性. 中国天然药物, 3, 225-228.
|
[26]
|
徐薇, 赵俊英, 曹仁烈 (2000) 小檗碱抗皮肤癣菌作用的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5, 346.
|
[27]
|
陈其明, 谢明智 (1986) 黄连及小蘖碱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药学学报, 6, 401.
|
[28]
|
汤喜兰, 唐剑彬, 张启云等 (2010) 黄连总生物碱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6, 967971.
|
[29]
|
周吉银, 周世文 (2007) 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解放军药学学报, 3, 201-204.
|
[30]
|
台卫平, 罗和生 (2003) 黄连素抑制结肠癌细胞环氧合酶-2的作用. 中华内科杂志, 8, 558-560.
|
[31]
|
罗彪, 韦启后, 梁谨等 (2007) 小檗碱对人鼻咽癌CNE2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陕西医学杂志, 10, 1281-1283.
|
[32]
|
杨勇, 叶小利, 李学刚 (2007) 四种黄连生物碱的抑菌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 12, 3013-3014.
|
[33]
|
付燕, 胡本容, 汤强等 (2005) 药根碱、小檗碱、黄连煎剂及模拟方对小鼠血糖的影响. 中草药杂志, 4, 548.
|
[34]
|
梁艳婷, 柳明, 王立军等 (2008) 提取黄连须中药根碱及其他总生物碱的工艺探索. 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 B05, 100-102.
|
[35]
|
唐爱莲, 刘笑甫, 冯冬梅 (2003) 用煎煮法和冷浸法对黄藤中巴马丁成分提取的比较研究. 华夏医学, 1, 75-76.
|
[36]
|
李晓莹, 廖华卫 (1999) pH值对黄藤中巴马汀盐析的影响. 广东药学院学报, 3, 190-191.
|
[37]
|
马云淑 (1998) 不同实验条件对黄藤中掌叶防己碱提取率的影响.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 21-22.
|
[38]
|
郑云花, 金在久, 朴惠善等 (1999) 黄藤掌叶防己碱提取条件的探索.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3, 176-178.
|
[39]
|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 465.
|
[40]
|
崔丽莉, 张玉红, 秦彦杰, 阎秀峰 (2004) HPLC法同时测定黄檗皮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的含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 117-118.
|
[41]
|
尹萌, 孟月兰, 闻琍毓 (2011) 关黄柏中生物碱类成分的“一测多评”. 中草药, 6, 1093-1096.
|
[42]
|
黄莺, 朱华旭 (2006) RP-HPLC法测定黄柏中小檗碱的含量. 现代医药卫生, 4, 601-602.
|
[43]
|
王瑾 (2007) RP-HPLC法测定黄柏中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 4, 610-612.
|
[44]
|
张玉红, 刘彤, 周志强 (2012) 黑龙江黄檗皮中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差异及聚类分析. 经济林研究, 3, 5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