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中国和韩国是近邻,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日益成熟的经济贸易往来和需求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利益。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中国以对韩1000亿元的贸易总额,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韩国也变成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然而,在飞速发展的贸易合作下,很多问题也逐步凸显,成为两国贸易发展道路上的阻碍。近些年,中韩贸易不平衡趋势加剧,且随着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韩国产品影响力的衰减,韩中贸易摩擦不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在2012年5月2日,关于构建中韩FTA正式进入谈判阶段。
本文将从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现状出发,就两国目前的贸易模式,讨论中韩建立FTA的可行性,并就FTA建立后对两国带来的影响,简要讨论并提出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对中韩贸易的综合研究
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备受学者关注,国内学术界对其贸易关系相关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
就中韩贸易现状的研究,李准晔,金洪起[1] 和张俊娟[2] 曾基于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理论,针对逐渐扩大的中韩贸易规模结合双边贸易的现状、发展以及产品结构,论证了两国贸易逐渐密切的互补关系,并探讨了其产生原因。刘妤[3] 也在文中深入分析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特点,最后总结中韩经贸合作关系将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朝着更广阔领域发展。
但与此同时,两国经贸合作也存在诸多矛盾多发区和一些障碍性因素[3] ,使经贸合作受到制约[4] 。贸易问题集中体现为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5] 和呈阶段性增长的贸易逆差[6] 。张守鑫[7] 也在研究中持有相似观点,认为增高的贸易逆差以及贸易争端都已经成为中韩贸易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纳为韩国优于中国的产品结构和急速增长的对华直接投资[6] 以及韩国的贸易保护政策[5] 。
在以上分析的大背景下,张守鑫[7] ,朴利正[8] 和王晓妍[9] 都提出两国应加快建立战略性贸易合作伙伴,构建自由贸易区形成经济共同体。但在分析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FTA)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之前,首先要先验证其可行性。
与此同时,我们应注意到两国建立FTA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建立进程中也将面临阻碍。包艳,崔日明[10] 和魏巍[11] 都对此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促进中韩FTA早日成型的战略方法及中国应采取的部分战略措施。
2.2. 对主要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本论文将采用理论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中韩贸易发展中统计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对整个发展现状以及贸易障碍进行归纳与研究。
论述过程中将主要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12] 来衡量中韩之间的贸易互补性。TI对衡量两交易国间的互补和依存性较为合适,被很多学者在研究中予以采用[13] [14] 。其数值越大,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紧密。贸易结合度的计算公式为:
(1)
文章主要结合中韩两国海关历年贸易数据以及WTO贸易记录来分析两国建立FTA的现状、背景、可行性和建立后带来的影响。
3. 中韩两国建立FTA的现状背景
3.1. 中韩贸易发展迅速
自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经济贸易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在1992年至2001年的平稳增长期间,除了1998年曾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双边贸易额减少,一直呈增长趋势,已从1992年50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35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2%[15] 。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在这之后,中国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两国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高达56.2%,使韩国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最高的国家。
中韩两国的贸易关系飞速发展并逐步坚固,但是传统的贸易往来模式是否能满足当今两国的贸易需求,更好的适应当今国际的发展模式?这成为中韩两国领导人正在共同关注的问题。
3.2. 韩国对华投资趋于大型化
在中韩双边贸易飞速增长的同时,中韩两国在经济投资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2012年底,韩国对华的累计投资项目数已达到了56822项,累计金额538.3亿美元[16] 。中国对韩投资主要集中于餐饮、批发、旅游、住宿等服务业方面,对工业和制造业的投资较为匮乏。
韩国对华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对起步较晚的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和金融业也在加大趋势,发展成为未来韩国对华投资拓展的重要领域。特别是金融业,到2012年,在金融业的投资已占总投资的10.96%,相较于2000年的0.03%,番了300倍[17] 。
但与此同时,韩国也通过加大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直接投资,使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乏力,并基于技术层次差异加大韩国贸易顺差、加剧了不平衡局势。
3.3. 中韩贸易不平衡的趋势加大
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两国间存在贸易差额超过合理区间。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呈连年增长之势(图1),从图1在前10年的平稳发展期,贸易逆差额从1992年的2.2亿美元上涨到1997年的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在后10年的高速发展期,差额进一步扩大,至2012年已达到了809.7亿美元,约是2001年的8倍,年增长率高达近80%。

Figure 1. Changes of import-export volume and trade gap of China to South Korea [15]
图1. 中国对韩国进出口额及差额幅度[15]

Figure 2. Trade intensity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from 2001 to 2007 [18]
图2. 2001~2007中韩两国贸易结合度图[18]
3.4. 中韩贸易摩擦日趋增多,市场逐渐激烈
近几年,国家或者地区间的贸易摩擦成为普遍现象,中韩间的贸易也难以豁免。而这些贸易摩擦大多是韩国单方面为保护本国利益的措施导致的,严重影响了中国对韩的出口,减损了中国的利益。同时,韩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外资倾向严重,也加剧了中韩之间的贸易摩擦。
从市场竞争度看,中韩两国的出口市场都较为集中,并且除了互为对方的主要贸易出口国外,两国其他主要贸易出口国则具有较高的重叠度。结合KITA(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与中国海关[15] 的统计,在2004和2012年重叠度均超过50%。且从贸易商品上看,中韩两国出口产品类型尤为相似。根据2007年海关数据表明,在两国前5位的出口产品中,均含有化工产品、电子产品和机械类产品,这说明了两国这些产业间的激烈竞争,能在TI指数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看出[19] 。
4. FTA的可行性研究
4.1. FTA的重要依托——中韩贸易互补性强
两国贸易在这建交后的20年来飞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两国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贸易互补可以使两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达成资源的优化配置,故而成员国之间存在贸易互补是构建两国自由贸易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TI),对WTO统计得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cs进行分析,中国对韩国的贸易结合度到2000年达到最高值2.88,其后在2上下波动;而韩国对中国到1997年的最高值3.99,至今均在3.3附近波动,如图2所示,横向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韩间贸易属于高贸易结合度之列。
4.2. FTA的国际形势
从国际局势上看,随着WTO在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下低灵活性的凸显,各国开始积极发展加入区域经济合作,使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势。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至今世界上已有包含欧盟(EU)和泛美自由贸易区(FTAA)(由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南美共同市场(MERCOSUR)构成)在内的接近的400个区域贸易协定组织,并且有70%的国际贸易额是在区域贸易中达成的。在此背景下,远远落后的东亚地区则亟需发展一体化的东亚区域经济。作为在东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中、日、韩三国则首当其冲。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多重限制,建立三国间的区域贸易协定(RTA)可行性很低。因此,在中韩两国间构建FTA、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共同发展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4.3. 中韩建立FTA可行性考虑
在建立中韩FTA的可行性上,主要有三大方面要考虑。第一,紧密的中韩贸易关系奠定了建立FTA的基础,且成功构建FTA将有利于两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分工,能够在充分发挥各自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推进双边贸易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构建中韩FTA会在短期内对我国中等技术产业形成冲击,为我国的资源密集型和低技术型产业带来经济利益;并随着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加大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加强出口产品质量成为我国必行之路,从而推动两国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加速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最后,构建中韩FTA将会使中韩双边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在保持较高的产业内贸易结合度的同时提高产业内贸易结合度,贸易结构得到优化,最终改善了贸易条件,增强双方经济实力。
5. 中韩FTA对两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本章将具体讨论中韩之间FTA的缔结对两国贸易的影响,分别从对产业和产业结,对两国GDP和对两国贸易的影响三方面来分析两国FTA缔结之后对两国经济的积极以及消极影响。
5.1. 中韩FTA对两国产业和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
在逐步实现一体化的进程中,首先要消减的就是关税壁垒,因此各产业的关税的减免就成为构建中韩FTA对各产业发展所带来最直接影响。以下将根据2010年中韩两国的关税水平来分析FTA缔结后关税的减免对两国各产业所带来的影响。
在中韩贸易自由区的建立中,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削弱消除,会发展壮大原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淘汰或逼迫转型升级原本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从整体上讲是有利于域内资源的最优化分配,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
但是关税的削减甚至消除也会导致两国较弱产业失去国家保护,从而受到严重冲击导致破产,使得部分资本闲置和劳动力失业。根据图3两国2010年中韩两国各产业的关税税率数据结合产业保护理论,能够看出韩国农产业和中国电子、输送、机械等工业型产业的相对弱势地位。一旦中韩FTA成功建立,关税大幅度减免,就会使得这些产业规模大幅萎缩,受到严重打击。
但是,若FTA的建立能够更大程度上依附于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使资源和劳动力很容易地适应新的贸易环境,就能够降低各国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成本。
因而从调整产业和产业结构上讲,中韩两国建立FTA是利大于弊的。
5.2. 中韩FTA对两国GDP的影响
中韩构建FTA,将对两国经济效益产生两种主要影响,因废除贸易壁垒而对域内贸易直接影响的静态效应和伴随成员国生产效益的上升和资本的积累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从静态效益上看,FTA的建立能够使缔结双方获得更大的经济福利。通过对贸易壁垒的接触,关税取消,成员国会更大程度上从另一成员国进口成本更低的产品,使得整体成本下降并且也扩大了另一成员国的出口规模,成就双赢的局面。但是,贸易壁垒的废除同样会使得成员国因关税上面的优势而选择从域内进口而非有价格优势的域外产品,这就使得成员国的消费者利益受损,且不利于国际资源优化配置。
从动态效益上看,FTA能够使成员国结成统一市场,加大实现经济范围内的规模经济的机会,最终使得产业规模扩大、分工趋于专业化、增强竞争等,达到生产效率提高的效应。另外,资本累计效应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凸显,使得成员国的期待利润率上升,经济的不确定性减少,这就更进一步刺激了国内投资或对内直接投资,更加大了资本的积累,形成促进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
虽然从Jung In-Kyo[20] 的研究结果分析,FTA在中韩两国的签署,预期将会使韩国的GDP比中国多提高2.24%~3.29%的效果。但从缔结整体区域来说,中韩FTA的构建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来看,都将会提高两国的社会福利。
5.3. 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的影响
中韩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FTA以后,中韩两国之间贸易结构也会随之变化。中韩两国间FTA的建立,在使两国贸易壁垒减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两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促进某些商品的贸易扩大效益(Trade Expansion Effect)的形成,即该种商品的贸易总额将会由于FTA的建立得到进一步

Figure 3. Tariff tax rates of various industrie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2010 [15]
图3. 中韩各产业关税税率(2010)[15]
的提高。
另外,根据对两国间贸易结构的分析,两国FTA的建立会缓解两国产业间贸易发展的速度远高于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加强垂直贸易关系的增长比重。
但是,中韩FTA的建立可能会进一步增大两国间的贸易逆差。在中韩经贸合作中处于优势的地位的韩国,在建立FTA后,其贸易额增长幅度会大于中国;结合玄可美[21] 的分析,在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韩国的贸易总额将会增加将近85.75%到93.81%,遥遥领先于中国的49.71%到55.20%。并且,韩国的技术领先产品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份额,侵占中国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中国同一产业的企业的施加压力。
但结合整体来看,中韩建立FTA是能对两国贸易结构产生更为积极地影响的。
6. 稳固FTA建立、消除FTA消极影响的建议
6.1. 制定科学的进出口政策
中韩两国的贸易逆差正在逐步增大,且构建FTA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种贸易逆差。因此,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中国应采取合理科学的出口政策。
一方面,从产品需求上看,对于有较高需求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可以通过降低关税来鼓励进口。但中国应该通过提高关税来减少这类产品的进口。另一方面,从出口的角度看,中国应该采取措施尽快摆脱对韩出口疲软的窘况。这既要鼓励企业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也要调整宏观政策,采取诸如出口退税、政府补贴等手段鼓励产品出口,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对韩国的出口。
6.2. 调整、优化出口的商品结构,努力发展技术贸易
中国的出口结构则多集中在这些产业上,因而为了使中国在FTA建立后收益更大,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就势在必行。
首先,中国应拓宽贸易范围,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加大出口的某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需求日益增长,能够逐步调整中国出口结构。其次,中国应从出口产品的质量入手,完成商品从“以廉取胜”到“以质取胜”的完美转变,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最后,进一步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发展,不仅要反映在投资数量和金额上,更要反映在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上,使两国的投资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6.3. 加强两国政治文化交流,促进两国贸易发展
中韩两国领土相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存在着广泛的共通之处,因而加强两国在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对两国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政治角度讲,近年中韩政治关系尚不稳定。我国政府应该审时度势,积极推进与韩国部分进步势力的广泛接触与交往,特别是推动两国高层间的互动往来,促使中韩政治关系更上一层楼。从文化角度讲,双方的文化交流应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关系,并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影响力不断在民间扩大,质量随之提高。
7. 研究结论
本文就中韩两国目前贸易模式下的合作现状分析得出中韩构建FTA是势在必行的,但仍有些许负面影响。因而,在文章最后对中国需采取的对策方面进行了建议,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构建中韩两国FTA有利于两国的产业合作和产业分工,充分发挥两国的比较优势,扩大贸易规模,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中韩构建FTA刻不容缓。
第二,为了积极应对并减少或消除FTA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应制定合理科学的出口政策,调整优化出口的商品结构并努力发展技术贸易,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使贸易自由化,以及加强中韩政治文化交流。
致 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09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