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当代电脑的存储部件——硬盘主要采取磁性材料作为其存储媒质[1]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硬盘磁存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存储密度大幅度提高、而且存储模式从传统的平行存储更新为垂直存储[2] 。存储模式的更新换代使得磁存储媒质也要紧跟着进步、提升性能。现行硬盘磁存储媒质材料为CoCrPt合金薄膜[3] 。但是,随着硬盘存储密度的进一步提高、单个记录单元的尺寸进一步减小,Co系合金将逼近其超顺磁极限[1] 、失去磁性,而无法作为存储媒质。所以我们必须开发新型高矫顽力的磁存储材料。
在众多新型磁性材料中,L10相的FePt合金因其在室温下具有极高的磁晶各向异性能(Ku最高为7.0 × 106 J/m3)和矫顽力(最高HC可达100 kOe),并且在晶粒尺寸小到3 nm的时候仍能保持优良的磁性和热稳定性[4] -[6] ,由此成为超高密度磁存储介质的最佳候选材料。但是,符合高密度磁存储要求的FePt合金薄膜的生长工艺条件比CoCrPt苛刻太多,成本更高,在将FePt作为磁存储媒质应用于电脑硬盘领域、实现产业化之前,还必须进一步降低其颗粒大小。前人研究表明,掺入C元素将有助于分隔FePt材料、减小它的颗粒尺寸[7] -[9] 。但是,他们工作的不足是FePt薄膜的磁学性能不好,尚需进一步改进。
本文将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FePt合金薄膜,利用MgO籽层来引发FePt薄膜中的fct织构,在FePt生长过程中掺入C来降低其颗粒尺寸。通过XRD、SQUID和TEM的表征,来探讨掺C对FePt薄膜的磁性和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MgO籽层能够提升FePt薄膜的磁学性能,掺C可有效降低FePt薄膜的颗粒大小。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薄膜制备
实验中,将一片表面有热氧化硅层的多晶硅片用丙酮溶液超声清洗干净,置入磁控溅射仪的腔体中,真空度达1 × 10−6 Pa。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硅片上沉积MgO籽层和FePt-C膜层。第一步,生长MgO籽层:把硅基片加热到100℃,然后在MgO靶上加200 w的交流电源,通入0.1 Pa的氩气流,薄膜的生长速率为2 nm/min,溅射5 min,生长厚度为10 nm。第二步,生长FePt-C膜层:在MgO籽层的基础上,把硅基片加温到400℃,利用单质Fe、Pt和C靶同时把Fe、Pt和C材料溅射到硅基片上,氩气流也是0.1 Pa,在三个靶上调控不同的功率,使得Fe和Pt的配比为1:1(原子比),而C的体积比为50%,整个FePt-C膜层的生长速率为1 nm/min,溅射时间为6分钟,我们获得6 nm膜厚。图1显示了该样品的膜层结构。薄膜溅射完毕,让样品在真空腔中冷却到100℃以下,然后取出做下一步表征工作。
2.2. 薄膜表征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 Bruker AXS D8 Advance, Cu Kα射线)表征FePt薄膜的相结构,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 MPMS XL, Quantum Design)来测量薄膜的磁滞(M-H)曲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chnai 30)来表征样品的微观形貌。
3. 结果与讨论
图2给出FePt-C薄膜的XRD谱图。FePt和MgO峰已经在图中标志出。由图中看出,MgO(200)峰(2θ = 42˚)来自MgO籽层,其主要功能是引发L10-相FePt织构;标志fct结构的FePt(001)峰(23˚)和(002)峰(49.1˚)非常尖锐,标志fcc结构的FePt(200)峰(47˚)比较弱,几乎被(002)峰掩盖住,而标志各项同性的FePt(111)峰(41˚位置)几乎没有出现。FePt薄膜的L10相有序度可通过FePt(001)和(002)峰的强度比值来体现[4] ,经计算得出该薄膜有序度S = 0.95,非常接近“1”。这一切显示出该FePt-C薄膜具有很强的L10相和优质各向异性。
FePt薄膜的优良磁学性能还可以通过它的磁滞曲线来体现。实验中所用的SQUID,其最大磁场范围为±55 kOe,测量精度可达10−9 emu。图3显示了FePt-C薄膜的垂直和平行磁滞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垂直M-H曲线的方形度很好(剩余磁化强度Mr几乎与饱和磁化强度MS相等,均为900 emu/cc),垂直矫顽力Hc = 12 kOe,要高于现行的电脑硬盘磁存储媒质CoCrPt合金薄膜(5 kOe) [3] 。此外,薄膜的平行M-H曲线表明其M和H大致遵守线性关系,平行矫顽力Hc = 3 kOe,这样的性质将增强其磁存储性能[1] 。从M-H曲线中还可以计算出该磁性材料的各向异性能Ku = 3.4 × 106 J/m3,远大于现行CoCrPt合金薄膜(6.0 ×105 J/m3),并且比较接近FePt合金薄膜的理论值(7.0 × 106 J/m3)[3] [8] 。这些参数表明该薄膜的磁学性能优良,有助于将来应用作硬盘存储媒质。

Figure 1. Film structure of FePt-C/MgO/Si (unit: nm)
图1. FePt-C/MgO/Si的膜层结构图(单位:nm)

Figure 2. XRD patterns of FePt-C granular film
图2. FePt-C薄膜的XRD谱图
为了研究该样品的微观形貌,采用了高分辨率TEM来观察FePt薄膜(最小分辨尺度可达1~2 nm)。图4给出了FePt-C薄膜的透射电镜图。图中显示,掺入C元素后,与不掺C工作相比,FePt薄膜很好的被分割成小颗粒[9] 。进一步测量这些颗粒的尺寸,然后做平均和分布图,显示在图5中。我们得出,该FePt-C颗粒薄膜的平均尺寸为8.0 ± 1.8 nm,显示出优良的均匀性。

Figure 3. MH loops of FePt-C granular film
图3. FePt-C薄膜的磁滞曲线图

Figure 4. TEM image of FePt-C granular film, displaying its microstructure, with average grain size of 8 nm
图4. FePt-C薄膜的TEM电镜图,显示其微观结构,颗粒平均尺寸为8 nm

Figure 5.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FePt-C film
图5. FePt-C薄膜的颗粒尺寸分布图
4. 结论
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热氧化硅基片上成功制成了FePt-C颗粒薄膜(其中有MgO籽层),并利用XRD、SQUID和TEM分别表征其织构、磁性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掺C后的FePt薄膜颗粒的尺寸明显降低,并达到8.0 ± 1.8 nm。一层10 nm厚的MgO籽层有助于帮助FePt薄膜形成L10相织构,获得优秀的磁学性能(垂直矫顽力高达12 kOe,M-H曲线的方形度很好;各向异性能高达3.4 × 106 J/m3)这些性能远远优于现行的硬盘磁存储媒质CoCrPt合金薄膜。结果显示,FePt是一种优异的磁存储材料,在下一代电脑硬盘产品中将有光明的前景用途。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