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校是青年人智慧积聚的场所,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场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随着新媒体的产生,高校的文化业日益呈现出新的变化,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改变了传统大众传媒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效的即时性、高度的集成性与泛在的网络性等特点。”[1] 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在视野开阔、信息广泛的当今社会,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震撼着高校传统文化的固有地位。高校学生是接受新事物的主力军,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更加快捷地接受新的信息,同时使得高校文化呈现新的特质。因此,研究新媒体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对于开展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新媒体对于高校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每个时代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具有该时代特征的新的媒体形态,它也会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如今所提到的“新媒体”主要包括了微博、微信、易班、人人网等。新媒体一定会为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新的变化,大学校园中随着新媒体的涌入,极大程度上也丰富了高校的校园文化。它与高校校园文化的结合,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动态性、自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学者们对使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然而,随着九零后学生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如何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创新,是笔者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途径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1) 动态性
新媒体的出现围绕互联网为核心,它不同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对静态、保守、呆板,而是呈现出实时更新、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特点它通过“媒体联动”、“资源共享”等方式传送于两个终端之间,连通着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乃至各种阅读器,从而形成了“流媒体”现象。互联网上实时更新的新闻、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全球范围内的重大事件等等,都能够通过手机上网实现快速的资源分享,大学生只要通过手机上网即能第一时间获取国内外的最新资讯。网络热点的快速传播,如国际政治、国内各省市的重大新闻、甚至是在路边帮扶摔跤的老人等,都能第一时间使得大学生通过网络得到关注并参与讨论。新媒体高效、动态的传播特点,使得广大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使得高校校园文化也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呈现动态性的特点。
2) 自主性
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人们的自主性正在不断增强。“互联网技术所承载的文化影响的直接结果是社会化发展由精英文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一改昔日大众文化传播中的信息传播与接受中的单向性与被动性,开始走向全面的双向交流与适时互动。”[2] 越来越多的媒体正在迎合个体间互动的需求,如微博、微信等这种互动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同时也是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性。新媒体的快速兴起,为高校师生带来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信息、选择交友圈等等;同时,新媒体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师生自主学习、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搜索引擎的应用以及各种期刊数据库的应运而生给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和老师利用这些新媒体自由的阅读专业书籍、了解学术前沿,备受欢迎的网络新媒体提高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知识、钻研学术的主动性。高校师生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必将促使高校校园文化更大程度上呈现自主性的特点。
3) 多样性
新媒体不断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促使高校校园文化也逐渐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以往高校校园借助学校校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公告栏等平台传播信息,而今新媒体的出现,这些平台逐渐被校园bbs、微博、微信等全新的媒体平台所替代。这些平台较以往的平台,大学生能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将校园文化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凭借新媒体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并将其与各种网络工具相结合,寻找到更多沟通的路径,用便捷、高效的方式向大学生传递有效的信息。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公共账号,第一时间获取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学习、活动、求职等信息;他们也可利用校园论坛等平台与更多的同学交朋友,交流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喜怒哀乐……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和平台,从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提升校园文化的发展。
3.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不断普及,高校校园文化迎来了一波大的转变和更新,各类新媒体在高校中纷纷展开运用并极力推进。传播学中的“培养理论”告诉我们:大众传播媒介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根据该理论,如果新媒体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或者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信息,反应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成长及校园文化的提升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过来,如果媒体对客观现实进行偏激的描述并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就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面临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高校应当研究其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发挥其积极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1.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机遇
1) 新媒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空间
高校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群体,高校校园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新媒体技术的进入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添加了更加浓厚的科技气息,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技术含量,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高校开展学生活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越来越多线上的活动受到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各种依托网络科技为背景开展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大关注。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拓展了充分的空间,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校园各种学生组织的官方微博、微信等账号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路径,丰富了其发展的形态。在新媒体的平台上,校园文化活动有了崭新的、快捷的宣传阵地以及更加生动的表现形式,学生有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参与方式。各类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党团活动等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的宣传方式也更加高效、低碳,线上线下相互呼应,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2) 新媒体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
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与高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场所,只有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贴近各高校的办学理念,结合社会热点,才能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中受到师生的响应,并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新媒体的到来使得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也在呈现不断进步的状态,提升硬件水平的同时,提高新媒体平台上所发布内容的质量,校园网络建设不断趋于完善。大学生可以自主性地上网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更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同时也加快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高校是校园文化的引导者、开拓者和实践者,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代特征,充分并有效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使得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得到提高,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3) 新媒体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在校内即可一览天下事,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维度的限制,也不再受到国别、信仰等客观条件的约束。高校在传承各自传统的校园文化的同时,更要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创新实践并探索形成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师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加强校际之间、院系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为各高校师生本身之间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种校园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
新媒体使得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得到了丰富,如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文体活动、实践活动等都能够依托线上的平台进行宣传,通过这种形式能更好地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可以更好地迎合当今学生的需求,以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2.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挑战
1) 多元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冲击
如今高校学生利用手机和电脑上网十分便捷,其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最新的信息、与不同的人交流。高校学生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但是未必所有学生都能对信息作出筛选,势必会使得网络上的有关信息会对高校原有的主流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对于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的引导和掌握显得充满挑战。在新媒体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中,一些网站为吸引网民的眼球,将一些花边新闻和暴力色情游戏大版面的公开,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还有一些在网络上散布虚假消息,蛊惑人心。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负面的报道和扭曲的事实一定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对高校的主流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2) 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分依赖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浏览国内外大事、查阅资料,还是交友、娱乐活动等都能在新媒体的平台上高效、便捷地完成。网络的世界充斥着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每个角落,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里,高校学生的过分依赖会使得其迷失自我、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沉溺于新媒体的虚拟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新媒体平台,不愿意走出宿舍门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无法享受传统校园文化带来的乐趣,对于学生本身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限制,同时也对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既面临着挑战,又充满着机遇。高校应该全面认识到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并寻找合适的方法全方位地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寻找到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途径,更好地打造高校校园文化。
4. 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途径
1) 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弘扬主流文化的主旋律
加强高校校园主流文化的建设,要把握住网络舆论方向,以优秀的校园媒体队伍为引领,以科学的管理为指导,借助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等校园主流媒体,为广大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连续性,坚持传播内容丰富化,形式灵活多样化。在宣传的范围上,应该除了宣传高校的各项重要新闻和各学院的活动新闻,更要放眼世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桥梁作用,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信息互动。
随着新媒体的进入,文化传播的方式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具有多元价值观的多元文化普遍流行,高校校园文化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重塑校园主流文化,回归主体意识,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将加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校园主流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一方面,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理念,坚持主流文化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等主流媒体的引导与控制,发挥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创造精神。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新媒体使得高校之间的交流平台更宽广,交流的效率更高。高校文化随着交流的增多而呈现更多碰撞后的火花,走出校门、跨出国门,博采众长,一定能汲取其他高校文化的特点,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文化交流,展示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增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自觉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对自己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提升。
2)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创新需要结合当代师生的特点,进行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离不开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一支有新媒体技术支撑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型干部队伍。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探索并寻找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继承传统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开拓创新,丰富活动的形式,拓展活动的平台,打造高层次、高水平、有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用高质量的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凝聚全校师生。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今高校是九零后学生的天下,如何根据九零后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挖掘贴近九零后学生的文化形式,开展富有创造力的活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开展贴近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校园文化增添新的活力。
一支有新媒体技术支撑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型干部队伍是高校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道路上的关键因素,这支队伍能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进展和成效。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对高校主流校园文化的创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既包括技术上的要求,更包括干部队伍上的要求。这支队伍要努力建设成为理论水平高、技术水平精湛、思维活跃的队伍。他们要密切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新媒体上的最新信息,注重实效性,抢占新媒体平台上竞争的主动权。只有重视队伍建设,才能把握新媒体的最新动向,才能把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并开展更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高校主流文化的吸引力。
5. 结语
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所呈现的特点进行综述,重点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途径: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弘扬主流文化的主旋律;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文章与时俱进地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建设的最新现状,相关研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日常工作、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