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及开放性眼外伤后严重的并发症,是眼内发生的过度损伤修复过程,由于多种增殖细胞在视网膜表面聚集形成视网膜前膜,牵拉可造成视网膜脱离[1] 。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是导致PVR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p21WAF1/CIP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基因,参与抑制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引起细胞周期停止,抑制细胞增殖[2] 。为探讨p21WAF1/CIP1在PVR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通过建立PVR动物模型,观察视网膜中p21WAF1/CIP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蛋白及mRNA水平,探讨p21WAF1/CIP1在PVR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成年青紫蓝兔31只(由天津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5~2.5 kg,雌雄不限,实验组28只,正常对照组3只。实验组每只兔随机选取一只眼作为实验眼。采用参考文献[3] 的方法建立兔PVR动物模型。
2.2. 组织病理学检测
分别于建模后7 d、14 d、21 d、28 d每组随机选取1只兔子,过量麻醉处死后摘出眼球,10%福尔马林浸泡30分钟,用1 ml注射器抽吸部分玻璃体,并向玻璃体腔内注射10%福尔马林约0.5 ml,从内部固定视网膜,24小时后矢状位剖开眼球,剖面穿过视神经,使眼球内部充分浸泡在固定液中,防止视网膜脱离。固定两天后,取出眼球组织,去除眼前节及晶状体,每半只眼球在与剖开面相对的赤道部巩膜开窗。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后、包埋制成石蜡标本,对全眼球进行切片。切片厚度5 μm,常规烘片、脱蜡、苏木素伊红(HE)染色、脱水、透明、封固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2.3.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p21WAF1/CIP1、CDK2、cyclin E蛋白表达
过量麻醉处死正常组兔3只,摘除双侧眼球共6只;对于实验组,分别于建模后第7 d、14 d、21 d、28 d过量麻醉处死实验兔,每个时间点6只,每只摘除实验眼。于碎冰上去除眼前节和玻璃体,剥取视网膜组织置入液氮中备用。将标本按1:6加入预冷的组织细胞裂解液,在4℃下充分匀浆。静置1 h后,12,000 r/min × 20 min高速冷冻离心机离心,上清液与蛋白上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 (5×)、Reduce Agent (20×)充分混合,100℃煮沸5 min。Bradford法测定蛋白定量。每泳道上样25 ug,10% 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以半干法用DYY-III40C型电泳槽将电泳后的凝胶上蛋白转移至聚偏二氟乙烯膜上,0.5%脱脂奶粉封闭膜,室温1.5 h后加入兔抗p21WAF1/CIP1抗体(1:200美国Santa Cruz公司)、CDK2鼠单克隆抗体(1:200,上海碧云天公司)、cyclin E鼠单克隆抗体(1:200,上海碧云天公司),4℃摇床过夜。次日,室温下用山羊抗兔IgG/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1:2000)稀释,孵育1 h,ECL发光剂与膜反应3 min,压片曝光3 min。将胶片进行扫描,采用Quantity One (Bio-Rad)软件,计算不同条带的灰度值(吸光强度×面积),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 (其条带灰度值/内参条带灰度值) × l00%。
2.4. RT-PCR方法检测视网膜p21WAF1/CIP1、CDK2、cyclin E mRNA表达水平
采用与Western blot相同的方法获取视网膜标本,Trizol (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提取兔视网膜组织标本总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行RNA260、280 nm处的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计算出总RNA样体浓度。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成:p21WAF1/CIP1上游引物为5’-GAA CCA TGT TGG GAG TGT-3’,下游引物为5’-ACT GCT TAT TGG TCT TGT G-3’,目的片断长度为321碱基对(bp);CDK2上游引物为5’-ATC CGC CTG GAC ACT GAG-3’,下游引物为5’-GGT AAG AGT AGC CCA GGA-3’,目的片断长度为269bp;cyclin E上游引物为5’-TTC CAC ACA GGA GCA AAG TAT G-3’,下游引物为5’-TGC AAC TTT GGA GGG TAG ATT T-3’,目的片断长度为377 bp;内参照基因β-actin的上游引物为5’-AGT CGT TGG AGC GAG CAT-3’,下游引物为5’-GTT TAT AGC ACT CTA CGG TAC-3’,目的片断长度为121 bp。常规PCR程序扩增,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分离,采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测量目的基因p21WAF1/CIP1及内参β-actin的扩增条带的产物含量。
2.5. 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组织病理学检查
实验组7 d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视网膜表面炎性细胞聚集,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14 d时视网膜表面增殖,形成典型局部增殖条索,视网膜出现皱褶;28 d时视网膜增生更为明显,视网膜结构紊乱,形成视网膜固定皱褶,可观察到花节样外观。对照组7 d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视网膜表面炎性细胞及渗出,未见典型成纤维细胞增生;14 d时视网膜表面增殖明显,但仍未形成明显增殖条索;28 d时视网膜结构尚存,视网膜表面形成明显增殖条索(图1)。
3.2.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p21WAF1/CIP1、CDK2、cyclin E蛋白表达
p21WAF1/CI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为0.74 ± 0.08,建模后第7 d、14 d、21 d和28 d分别为0.60 ± 0.05、0.56 ± 0.03、0.74 ± 0.02和0.65 ± 0.04。P21WAF1/CI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第14 d时最低,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0.55, P = 0.00)。CDK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为0.44 ± 0.06,建模后第7 d、14 d、21 d和28 d分别为0.60 ± 0.09、0.71 ± 0.04、0.37 ± 0.09和0.44 ± 0.06。cyclin E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为0.68 ± 0.09,建模后第7 d、14 d、21 d和28 d分别为0.64 ± 0.08、0.79 ± 0.04、0.66 ± 0.06和0.57 ± 0.04。第14 d时,CDK2蛋白及cyclin E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6.903, P = 0.000; F = 10.00, P = 0.00) (图2)。
(a) (b)
(c) (d)
(e) (f)
Figure 1.(a) 实验组7 d视网膜表面炎性细胞聚集,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HE × 200;(b) 对照组7 d视网膜表面炎性细胞及渗出,未见典型成纤维细胞增生HE ×200;(c) 实验组14 d视网膜表面增殖,形成典型局部增殖条索HE × 200;(d) 对照组14 d视网膜表面增殖明显,但未形成明显增殖条索HE × 200;(e) 实验组28 d视网膜增生明显,视网膜结构紊乱,形成视网膜固定皱褶,呈花节样外观HE × 100;(f) 对照组28 d视网膜表面形成明显增殖条索,视网膜结构尚存HE × 200
图1. HE染色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兔视网膜病理改变
(a) (b)P21WAF1/CI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第14 d时最低,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4 d时,CDK2蛋白及cyclin E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igure 2. Protein (a) and it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b) of p21WAF1/CIP1, CDK2, and cyclin E in proliferative retina o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n = 6)
图2. 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增生视网膜p21WAF1/CIP1、CDK2、cyclin E蛋白的表达(a)及相对表达量(b) (n = 6)
P21WAF1/CI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第14 d时最低,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4 d时,CDK2及cyclin E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igure 3. mRNA (1,3,5) and its relative expression (2,4,6) of p21WAF1/CIP1, CDK2 and cyclin E in proliferative retina o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were examined by RT-PCR analysis (n = 6)
图3. RT-PCR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增生视网膜p21WAF1/CIP1、CDK2与cyclin E mRNA的表达(1,3,5)及其相对表达量(2,4,6) (n = 6)
3.3. RT-PCR法检测视网膜p21WAF1/CIP1、CDK2、cyclin E mRNA的表达
图3(a)显示p21WAF1/CIP1与β-actin在兔正常视网膜及建模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的mRNA扩增产物电
泳结果。各组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正常组为0.65 ± 0.09,建模后第7 d、14 d、21 d和28 d分别为0.57 ± 0.05、0.45 ± 0.04、0.46 ± 0.02和0.47 ± 0.04,第14 d时p21WAF1/CI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低,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8.06, P = 0.00) (图3(b))。图3(c)显示CDK2与β-actin在兔正常视网膜及建模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的mRNA扩增产物电泳结果。正常组CDK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2 ± 0.06,建模后第7 d、14 d、21 d和28 d分别为0.59 ± 0.09、0.76 ± 0.04、0.73 ± 0.09和0.72 ± 0.06。图3(e)显示cyclin E与β-actin 在兔正常视网膜及建模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的mRNA扩增产物电泳结果。正常组cyclin E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68 ± 0.09,建模后第7 d、14 d、21 d和28 d分别为0.76 ± 0.08、1.22 ± 0.04、1.15 ± 0.06和0.99 ± 0.04。第14 d时CDK2 mRNA(图3(d))及cyclin E mRNA(图3(f))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4.90, P = 0.00; F = 87.64, P = 0.00)。
4. 讨论
PVR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眼球穿孔伤后的机体自我修复过程,是眼的一种增生性反应。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PVR的发生与有多种细胞因子有关,这些因子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在视网膜表面及玻璃体内增生,参与增殖膜形成,促进膜收缩,导致视网膜脱离。
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后由于受到各种机制的共同调控,保证了细胞按顺序经历各个事件,细胞完成正确分裂[4] ,细胞增殖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cyclins、CDK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CKI)。当细胞周期调节机制发生改变时将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引起肿瘤等以细胞增殖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发现G1/S期检测点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5] ,而且起作用的主要调节因子是CDK2,激活或者抑制CDK2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6] 。
p21WAF1/CIP1是目前已知的cyclin与CDK复合物的广泛抑制剂,它通过依赖和非依赖p53途径,对细胞内信号和细胞外信号做出反应,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分化、衰老及DNA损伤修复等多种功能[7] [8] 。p21WAF1/CIP1能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引起细胞周期停止,抑制细胞增殖[9]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在TGF、TNF-α、干扰素-β等因素的作用下,p21WAF1/CIP1基因可以脱离P53的作用快速发生反应,使受损的细胞发生G1期的细胞周期阻滞,防止异常细胞的增殖,称非P53依赖性激活途径[8] [10] 。另外,p21WAF1/CIP1通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结合,抑制PCNA与DNA聚合酶δ结合,阻断DNA正常复制过程,使细胞增殖减缓[11] 。Faria等[12] 研究抑癌基因p53、p21WAF1/CIP1及p27KIP1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水平时发现,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p21WAF1/CIP1呈低表达。赵成等[13] 对视网膜母细胞瘤p21WAF1/CIP1表达研究中也发现p21WAF1/CIP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视网膜组织。以上研究均表明,p21WAF1/CIP1低表达可能为异常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本实验通过建立PVR动物模型,检测p21WAF1/CIP1在PVR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探讨p21WAF1/CIP1在PVR发生发展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p21WAF1/CIP1在正常组有一定量的表达,实验组表达降低,且在建模后第14 d时表达最低。分析其原因,在正常组有一定量的p21WAF1/CIP1表达,可以使视网膜细胞处于一个增殖及抑制的平衡状态,既保证细胞新旧更迭,维持一定量的细胞进入正常细胞周期进行分裂增殖,又可防止无序的细胞增殖,产生肿瘤等以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建模后最初7d,在各种炎性因子及细胞活性物质的作用下,p21WAF1/CIP1表达有所下调,为细胞的增殖做准备,在大体病变可发现视网膜炎性细胞浸润与细胞增生的早期表现。在建模后第14 d,可检测到p21WAF1/CIP1弱表达,而此期正是视网膜前膜及各种增殖细胞快速增殖的时期,p21WAF1/CIP1作为细胞增殖抑制因子,其蛋白及基因水平在这一时期表现为弱表达,有利于增殖细胞的生长,与其生物学功能一致,细胞性前膜开始形成并有收缩牵拉的表现,临床上PVR患者在此时如施行手术,可看到典型PVR改变[14] ,此时是施行手术的最佳时机。在建模后第21 d和28 d,p21WAF1/CIP表达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病理学检查可见细胞增殖进一步加重,表现为视网膜增殖,膜的收缩引起视网膜不规则皱褶牵拉视网膜,临床上此期也可观察到PVR患者形成漏斗状视网膜脱离,此时手术不仅难度增大,而且手术后效果欠佳[15] 。而CDK2和cyclin E作为p21WAF1/CIP的下游蛋白及细胞周期的正性调节蛋白,在PVR整个病程中其蛋白及mRNA表达与p21WAF1/CIP正好相反,随着病程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至14 d时表达最高,之后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因此,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p21WAF1/CIP可能是PVR病程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调控因子,由于其低表达,引起下游CDK2、cyclin E的高表达,从而使病变程度进一步加重。p21WAF1/CIP在建模后第14 d表达最低,之后逐渐升高,但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细胞增殖的调控可能是通过对下游蛋白CDK2、cyclin E的调控来实现的。
基金项目
本文由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12JCYBJC33900)基金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