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综论
A Summary of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and Ripple Effect of Tourism in China
DOI: 10.12677/SSEM.2015.44004, PDF, HTML, XML, 下载: 2,468  浏览: 8,3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李 雪: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关联效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波及效应Correlation Effect Forward Linkage Backward Linkage Ripple Effect
摘要: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波及效应明显的典型特征。基于对期刊网相关文献的遴选,文章从旅游产业内部子产业的依存关系及其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等方面对国内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并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 As a comprehensive industry, tourism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other industries and is characte-rized with clear ripple effect. According to related literatures on CNKI, the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retrospect of the relevant study at home on the association and ripple effect of tourism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dependency of sub-sectors within tourism, 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other sector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Defect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studies are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李雪. 国内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综论[J].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5, 4(4): 21-26. http://dx.doi.org/10.12677/SSEM.2015.44004

参考文献

[1] 薛宝琪 (2009) 河南省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分析. 河南科学, 11, 1466-1469.
[2] 游喜喜, 张薇 (2008) 内蒙古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1, 98-102.
[3] 张华初, 李永杰 (2007) 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 旅游学刊, 4, 15-19.
[4] 李为科, 刘金萍, 郭跃 (2006)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重庆旅游业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4, 96-100.
[5] 张伟, 周秉根 (2008) 基于灰色理论的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关联性分析.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 117-120.
[6] 曾启鸿, 蔡文静 (2008) 福建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实证研究.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6, 27-30.
[7] 付友良, 彭祥, 向远章 (2012) 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山西科技, 3, 15-17.
[8] 李江帆, 李冠霖, 江波 (2001) 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 旅游学刊, 3, 19-25.
[9] 魏雅丽, 税伟 (2009) 基于灰关联模型的旅游产业关联分析——以宜宾市兴文县为例. 四川地质学报, 1, 96-100.
[10] 李慧, 王辉, 石伟 (2011) 我国旅游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 1, 121-122.
[11] 梅艺华, 吴辉 (20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灰色关联分析.中国商界(上半月), 8, 91+90.
[12] 施金亮, 周德力 (2007) 从产业关联视角看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 经济师, 12, 27-28.
[13] 刘晓欣, 胡晓, 周弘 (2011) 中国旅游产业关联度测算及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基于2002年与2007年投入产出表视角. 旅游学刊, 3, 31-37.
[14] 王丽, 石培基 (2007) 甘肃省旅游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 68-72.
[15] 杜在娟 (2011) 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的国际比较.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4, 54-58.
[16] 宋增文 (2007)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 旅游科学, 2, 7-12+78.
[17] 张文建, 阚延磊 (2003) 上海市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 社会科学, 8, 21-27.
[18] 张滢, 宋岭 (2006) 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10-13.
[19] 卢璐, 宋保平, 张毓, 郭艳芳 (201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产业关联度分析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3, 43-48.
[20] 唐建荣, 陈波, 张向旺 (2011) 海南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基于《2007年海南投人产出表》. 中外企业家, 20, 78-79.
[21] 房俊峰, 赵建强 (2010) 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生态经济, 9, 131-133.
[22] 戴斌, 束菊萍 (2005) 旅游产业关联: 分析框架与北京的实证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5, 13-21.
[23] 崔峰, 包娟 (2010) 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旅游学刊, 3, 13-20.
[24] 张英, 曾晨明 (2012) 甘肃省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 102- 107.
[25] 刘立秋, 赵黎明, 王连叶 (2005) 我国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及发展对策.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196-199.
[26] 宋子千 (2002) 区域旅游产业定位研究. 硕士论文, 华侨大学, 泉州.
[27] 邓聚龙 (1986) 灰色系统的基本方法.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武汉.
[28] 冯玲玲, 孔淑梅 (2010) 基于灰色理论的新疆旅游业与三大产业关联性分析.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5, 31-33.
[29] 苏建军, 孙根年, 王丽芳 (2011) 1982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关联带动性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8, 1047- 1055.
[30] 段磊 (2010) 秦皇岛市旅游产业内部产业波及效应研究. 硕士论文, 燕山大学, 秦皇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