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的新阶段后,各地都开始把发展可持续农业作为一项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1] 。如何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拟从结合曲靖市农业发展现状出发,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评估,为曲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国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体现在对可持续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范畴、涵义、意义、指标体系构建等进行了一系列探讨[2] 。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等发达国家科学家集中讨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范畴、研究的特点,以及实施的途径,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农业可持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思潮,在全球迅速传播[3] -[8] 。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持续的新发展观,通过了《21世纪议程》,明确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10] -[13] 。
近年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是以动态综合平衡为纽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借助现代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手段去面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农村经济的现实[14] -[17] 。在农业综合数据库的支持下,以计算机的模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系统实施综合集成并预测未来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4] 。在时间序列分析的支持下,把农业综合发展、人口控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社会进步水平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一类新的指标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度”,并周期性地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进行统一排序,并与国际通用标准衔接,动态监测和预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总体水平以及各省市的区域发展水平,为中央有效地实施农业宏观监控提供了定量手段[18] [19] 。
国内外学者的这些研究反映了农业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相关指标尚在不断探索与完善当中,农业可持续发展各指标体系没有规范或固定框架可循,人们根据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含义的不同理解进行指标的任意组合,唯有统计资料来源为主要限制因素,这就造成了全面量化难度的增大。但总体上,本文采用了近几年我国所采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曲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曲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研究区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概况
曲靖市(24˚19'N~27˚03'N, 102˚42'E~104˚50'E)位于云南省东部,毗邻贵州、四川、广西,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同时也是珠江的发源地。气候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全市国土面积28,904 km2,辖1区(麒麟区)、1市(宣威市)、7县(沾益、马龙、会泽、富源、陆良、师宗、罗平)。曲靖是个农业大市,素有“滇东粮仓”的美称,至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6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1.7万人。2006年曲靖市共建立和发展各种农产品营销经济组织1114个, 运作规范的各类专业经济组织178个, 畜牧业占大农业产值比重达到43%。2009年,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7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7个。
3.2. 数据来源
曲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2003》、《云南统计年鉴2004》、《云南统计年鉴2005》、《云南统计年鉴2006》、《云南统计年鉴2007》、《云南统计年鉴2008》、《云南统计年鉴2009》、《云南统计年鉴2010》、《云南统计年鉴2011》、《云南统计年鉴2012》《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曲靖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曲靖市2011~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4.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各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如:相对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等,选择了与主要社会问题相关联的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新的排列、组合,形成了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村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资源永续指标和环境改善指标。
4.1.1. 社会发展指标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曲靖农村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发展趋势等。它主要包括:农民消费水平;非农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非农产业劳动者占全社会劳动者比例;贫困发生率[7] 。
4.1.2. 农业经济指标
农业经济指标主要体现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农业经营效果、农业现代化程度等,它由这些具体指标组成:人均粮食占有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7] 。
4.1.3. 资源永续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是指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状况。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其数量与质量是衡量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数。具体指标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人均水资源[7] 。
4.1.4. 环境改善指标
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主要包含: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结合利用率[7] 。
4.2.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曲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以求了解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状况和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以最优的评价因素值为基准,其评价值为1;其余欠优的评价因素依据欠优的程度得到相应的评价值。
4.3. 指标评价分析
表1将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农村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资源永续指标和环境改善指标四大指标进一步分解,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较细致的评估,以求了解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状况和水平。评估结果见表1。
表1中,隶属度是指目前实际值与指标标准值的接近程度,隶属度数值是根据隶属度函数计算而得。计算时采用的隶属度函数如下:

其中,x为目前实际值,
为基期值,
为标准值。类隶属度是每一类中各指标隶属度数值的算术平均数即为各指标属度
。(
为各指标隶属度,
)总隶属度是全部指标隶属度数值的算术平均数[7] 。用公式表示为
(
为各类指标隶属度值)表中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l)
(2)
(3)
(4)

Table 1. The city of Quj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表1. 曲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注:“标准值”为全省平均水平,表中所有数据除特殊说明,均来自2002,2012年云南统计年鉴。
4.3.1. 农村经济增长指标
农村经济增长指标是由四个具体指标组成: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表1中可以看出,人均粮食产量从2002年的0.181吨增长到2011年的0.223吨。虽然从数值上看10年之间人均产量有一定的增长,但是隶属度只有0.212,人均粮食产量与目标值存在较大的差距,差距值为0.788。另外一个比较低的指标是人均农业总产值隶属度仅为0.169,与目标值的差距为0.831,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农业总产值比较低,导致农村经济增长指标的总隶属度只有0.595。这表明农村经济增长指标中的两个限制因素是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农业总产值。农业经济指标主要体现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农业经营效果、农业现代化程度等,分析表中的数据反映出曲靖市农业的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农业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导致曲靖市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不高。另外,从曲靖市农民纯收入来看(表2),从2007年到2012年曲靖市农民纯收入有逐渐增长的趋势,2009年以后,农民纯收入增长较快,说明曲靖市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4.3.2. 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社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农民消费水平、非农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非农产业劳动者占全社会劳动者比例、贫困发生率[9] 。总体上看,曲靖市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高。农民消费水平、非农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贫困发生率的隶属度都达到1。从图1可以看出,总体上2005~2011年曲靖市的城市化水平在增加。2005、2006两年曲靖市的城市化水平低,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向加速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而2007~2010年四年内曲靖的城市化水平大于30%且增幅较快,处于中期高速发展阶段。近

Table 2. Rural annual per capital net income by Qujing (Unit: Yuan/Person)
表2. 曲靖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单位:元/人)
注: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07~2012。

Figure 1. Qujing city urbanization level changes from 2005 to 2011 (Data source: Yunn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1-2005)
图1. 曲靖市2005~2011年城市化水平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05~2011)
年来曲靖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城镇化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偏小,集聚功能较弱;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中心城市及中小城市综合实力不强等。除此之外,曲靖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就2010年看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4%,比重不是太高,但由于境内多数地方处于高原山地,不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再加上近年来的干旱问题,曲靖市大部分乡镇属于重旱区,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使本身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经济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均较低的曲靖市,推进农业生产化的难度变得更大。
4.3.3. 资源永续指标分析
资源永续指标包括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人均水资源三项子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人均林地面积的隶属度达到1,而人均耕地面积的隶属度只达到0.519,这说明曲靖市耕地资源有限。据调查,曲靖市土地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3.96%,坝子面积占6.04%,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多、平坝少的地区,这就导致优质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有限,耕地保护压力较大。另外,历史形成的老城镇多在坝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往往又依托老城镇、老基地向周边扩展,难以避让耕地,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20] 。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人均水资源的隶属度仅为0.776,这表明曲靖市水资源比较缺乏。曲靖四年连续干旱,给曲靖市的农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2010年春夏大旱是曲靖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4月中旬,曲靖全市库塘畜水仅为3.55亿m3,比上年同期减少43.92%,水库干涸73座,机电进出水不足128眼,全市小春作物受旱面积达281.13 khm2,缺水缺墒面积达117.44 khm2,115个乡镇149万人、108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经统计分析,至 2010年5月31日,曲靖市总需水量为7.84亿m3,其中城乡生活需水0.78亿m3,农业生产用水5.96亿m3,工业生产需水量1.10亿m3,缺水量4.29亿m3,干旱造成的直接损失已达60亿元 [21] 。以上这些数据足以表明曲靖是一个缺水的农业城市,水资源的缺乏给曲靖的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3.4. 环境改善指标分析
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从表1中可以看出,森林覆盖率的隶属度为0.629,与目标值存在很大的差距。2003年、2006年、2009年、2011年、2012年曲靖市的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3.38%,35%,35.42%,41%,4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曲靖市的森林覆盖率在逐年增加。自1986年以来森林覆盖逐年有所提高,1999年已恢复到33%,但在1999年森林分类区划工作中的有林地划分是执行新的技术标准(有林地的划分由原来郁闭度0.3以上变为0.2及以上)。曲靖市山区面积占90%左右,250以上坡度面积占总面积16.92%,在无林地面积中生态较脆弱地区比例较大,特别是近期难利用地均分布于生态较脆弱地区,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森林覆盖率与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21] - [23] 。
根据表1,曲靖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的隶属度为0.861,与目标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曲靖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在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95.4%逐渐增加到2010年的99.3%,期间2008年有所下降为93.4%,2006年到2011年,短短五年时间曲靖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增加了将近五个百分点。而同一类指标中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也逐渐增加,从2006年的44%增加到2011年的60%,五年时间内增加了十五个百分点,这说明曲靖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在不断增加,企业对固体废物的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技术在提高,同时也反应了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程度逐渐增加,曲靖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
5. 结论与讨论
通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曲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 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为0.784,与目标值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改善目标。
2) 曲靖农村经济增长指标仅为0.595,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目标值存在较大差距,差距值达0.405。从各类指标体系的子指标看,15项子指标中有7项指标的隶属度达到1,占总指标数的46.7%,表明这7项指标是曲靖是农业发展的强项,隶属度小于0.5的子指标有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农业产值,表明曲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农村经济增长指标。
3) 由于曲靖山区面积大,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收入低,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提高农业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