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观念影响下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选择—以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为视角
The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Choice under the Diversified Concept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摘要: 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利益多元化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呼唤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而当事人在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受传统文化的观念影响。相关部门及人员在处理民间纠纷时,应考虑到影响当事人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相关因素,尊重当事人应受保护之权益,引导其选择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切实有效地解决纷争以维护社会之稳定。
Abstract: The diversity of subject leads to diversified interests and causes the interest conflict which calls diversified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The parties of dispute have been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the choice of dispute resoluti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interest game. In order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resolve disputes effectively,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person in dealing with civil disputes shall consider the related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he partiers’ choice of dispute resolution process and shall respect the right of the parties and shall guide parties to select other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disputes.
文章引用:丁春燕. 多元化观念影响下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选择—以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为视角[J]. 争议解决, 2015, 1(4): 29-38. http://dx.doi.org/10.12677/DS.2015.14008

参考文献

[1] 范忠信. 纠纷解决是和谐社会的第一要义——关于全方位解纷模式的初步思考[J]. 湖北大学学报, 2008, 35(6): 45-51.
[2] 陈晓枫. 法律文化的概念: 成果观与规则观辨[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1): 98-104.
[3] 刘作翔. 法律文化理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1: 264.
[4] 梁漱溟. 梁漱溟全集(第1卷) [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 656.
[5] 易军. 面子与纠纷解决——基于法社会学的分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72-78.
[6] 林端. 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社会学观点的探索[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656.
[7] 丁德昌. “无为而治”与中国古代民间纠纷解决范式[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11(2): 22-28.
[8] 林珍. 民间纠纷调解的社会工作介入——基于沪浙等地的“老娘舅”的思考[J]. 社会工作(下半月), 2010(3): 29.
[9] 范愉. 委托调解比较研究——兼论先行调解[J]. 清华法学, 2013, 7(3): 57-74.
[10] 李浩. 委托调解若干问题研究——对四个基层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的初步考察[J]. 法商研究, 2008(1): 133-140.
[11] 肖建国. 司法ADR建构中的委托调解制度研究——以中国法院的当代实践为中心[J]. 法学评论, 2009(3): 135-144.
[12] 梁治平.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08.
[13] 数据引自司法部. 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闭幕[EB/OL]. http://www.moj.gov.cn/index/content/2013-08/30/content_4804375_2.html, 2013-10-19.
[14] 曾令健. 社区调解中的合作主义——基于西南某市调研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2): 141-150.
[15] 马小红. 礼与法: 法的历史与连接[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51.
[16] 河南法学网. 陕西南郑县推行化解矛盾纠纷“五位一体”工作机制[EB/OL]. http://www.hafxw.cn/Article/pajs/Pinanchuangjian/200804/13142.html, 2015-11-01.
[17] 季卫东. 法治秩序的建构[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29.
[18] [法]勒内•达维德. 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486-487.
[19] 朱景文. 中国法治道路的探索——以纠纷解决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为视角[J]. 法学, 2009(7): 3-21.
[20] 数据来源于《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1] Tyler, T.R. (1990) Why People Obey the Law.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
[22] 李琦. 冲突解决的理想性状和目标——对司法正义的一种理解[J].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 23(1): 13-21.
[23] 常怡, 黄娟. 司法裁判供给中的利益衡量: 一种诉的利益观[J]. 中国法学, 2003(4): 77-86.
[24] [英]洛克. 政府论(下)[M]. 叶启芳, 瞿菊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78.
[25] [德]奥特弗利德•赫费. 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M]. 庞学铨, 李张林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356.
[26] 易中天. 闲话中国人[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90.
[27] 张亮采. 中国风俗史[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6: 145-146.
[28] 周永坤. 信访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1): 37-47.
[29] 凌斌. 公正司法的公信基础[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6): 36-46.
[30] 法制网. 张维. 2014年全国仲裁受案量和标的额再创历史新高, 延续着辉煌创业成绩[EB/OL].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5-06/13/content_6124966.htm?node=20734, 2015-10-19.
[31] 参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胡锦涛. 2009年11月15日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的讲话[EB/OL]. http://www.gov.cn/ldhd/2009-11/15/content_1464971.htm, 2013-10-12. 新华网. 2011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12/14/c_111243054_2.htm, 2013-10-12. 新华网. 2011年4月1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EB/OL]. http://www.hainan.news.cn/news/2011-04/15/content_22536790.htm, 2013-10-12.
[32] 封丽霞. 中国人为什么“偏好”上访?——一个法文化视角的观察[J]. 理论与改革, 2013(4): 20-24.
[33] 肖唐镖. 信访政治的变迁及其改革[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1): 127-136.
[34] 俞吾金.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政治诉求[J]. 探索与争鸣, 2009(4): 4-7.
[35] 孙笑侠. 中国法的“形”与“神”——对中国法传统及其现代化的另一种思考[C]//高鸿钧. 清华法治论衡.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27.
[36] 徐昕. 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M]. 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2.
[37] 钱穆. 钱穆先生全集[M].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1: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