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西泰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西南部的付店镇境内,地处汝阳、嵩县、鲁山县三县结合部,南北约10千米,东西宽15千米,总面积约130平方千米。该区北距汝阳县城60千米,距洛阳125千米。临木公路(省道47)贯穿南北,国道311在其南部经过。
从大区域来看,在洛阳旅游地域系统中,该区位于古文化旅游向生态旅游过渡地带的洛南旅游区的南沿;在北京大学编制的《伏牛山旅游开发规划》中,该区位于伏牛山门户旅游圈层中的伊河–汝河旅游区、汝阳旅游线上;在全省“一带四区”旅游总格局中,该区是由洛阳、郑州等沿黄古文化旅游带进入伏牛山生态旅游大区的重要入口之一,是伏牛山旅游区的北大门,同时又离嵩山旅游区距离较近,因而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2. 西泰山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2.1. 生态环境原始、自然景观奇特
西泰山旅游区位于多个行政区交界处,山高林密、人口稀少,人为作用较弱,除了少量的耕地以外,基本上处于较原始自然山野状态。最可贵的是这一带集中了许多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千米以上的诸多峰峦绝景,有奇特传神的象形山石,有神奇的洞谷,有山野自然的杜鹃花海,杜鹃、黄栌、白栎、青松漫山遍野,獐子、羚羊、草鹿、锦鸡不时出没。
2.2. 人文景观贫乏、有待充实完善
西泰山旅游区人的作用不明显,人文资源也就相对贫乏。尚没有发现保存完整、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较大的人文景点。但可以通过增加生物生态知识、编撰传说故事、提高旅游设施建设品位、增加购物和饮食品种、举办节庆庙会文艺活动等途径,来提高旅游区的文化含量。
2.3. 景点相对集中,成片沿线分布
该旅游区内旅游景点密度高,大多分布在省道临木公路两侧的群山峡谷之中,最远景区距离5千米。空间组合较好,各大景区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精品景观,各景区的景点也基本沿沟谷、沿山岭、沿山路呈串珠状分布。这对开发十分有利。如炎黄峰景区就集中了翡翠坡、天然碑林、多个山洞、多个天然观景台、小炎黄峰、炎黄峰、杜鹃花海、红枫坡、百步青藤、洞天飞瀑、仙人浴、仙人桥、千年媒柳、水晶洞等许多精彩景点。石龙沟则奇石密布、洞连洞,景致相当独特。情侣峰则串联起了杜鹃岭、杜鹃山、礼炮石、一线牵、白松岭、石庙等多处景点 [1] 。
3. 西泰山旅游开发的优势与机遇
3.1. 开发优势
3.1.1. 资源优势
原始的自然山水生态适宜于休闲度假和观光,充满魅力的杜鹃花品牌确立了汝阳县在伏牛山大旅游区中的鲜明特色和地位
该旅游区旅游资源最大的优势在于两点,一是原始的自然生态、山水风光迎合了当前人们“上山下乡”、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潮流,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人们开辟了新天地;二是杜鹃花节和杜鹃花品牌听之诱人,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在整个伏牛山区杜鹃花分布很广,但汝阳县每年举办汝阳杜鹃花节,在伏牛山大旅游区内首先抢占了杜鹃花品牌,汝阳杜鹃花节与洛阳的牡丹花节时间相衔接,不仅有利于吸引客源,还充分展示了伏牛山大旅游区杜鹃花海的特色和优势,杜鹃花有望成为河南省与洛阳牡丹、开封菊花相媲美的新的旅游品牌。同时也在旅游市场上树立了汝阳鲜明的旅游形象和特色。
3.1.2. 区位交通优势
西泰山位居河南省伏牛山北大门,交通改善也给旅游区发展带来机遇
该旅游区北距汝阳县城60千米,洛阳125千米,东北距省城郑州市210千米,东南到平顶山市176千米,南到南阳市196千米。西距栾川鸡冠洞76千米,嵩县白云山森林公园45千米,南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人山22千米。省道临木公路贯穿旅游区南北。
临木公路不仅是洛阳、郑州方向通往伏牛山区的重要通道,而且向南数千米就与伏牛山区的东西向交通要道——311国道相接,因此,该旅游区成为由洛阳、郑州沿黄古文化旅游带进入伏牛山生态旅游大区的重要入口。加之这里离洛阳龙门、嵩山旅游区、嵩县白云山、栾川鸡冠洞、鲁山石人山等知名景区距离都较近,这些景区每年的接待规模有近千万之多,西泰山经过宣传促销,完全有可能把一部分游客吸引过来。尤其是西泰山离洛阳100多千米,洛阳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龙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牡丹作为甲天下的花品牌,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游客来洛阳旅游观光,特别是杜鹃花节恰与牡丹花会相衔接,游客完全有条件看完牡丹赏杜鹃。从交通上看,相对于伏牛山其它旅游区进出较为便捷。临木公路已改建成二级公路,再加上与洛界高速的联通,交通十分便利,旅游区通达性良好,郑州到该旅游区不足3小时。这给旅游区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2] 。
3.1.3. 后发优势
新景区的新鲜感、老景区的成败经验、新旅游动向的跟踪更易使之后来居上
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是一个求新求异的过程,因而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都处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之中。伏牛山地区,嵩县白云山、栾川鸡冠洞、鲁山石人山等一批景区开发已有多年的历史,对许多游客来说,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而汝阳西泰山开发相对较晚,杜鹃花海、生态乐园等鲜明的旅游形象一出现,就给潜在旅游者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新鲜感受,因而市场促销更容易见效。另一方面,对其它景区成败经验的总结吸收,日趋成熟稳定的旅游市场,使新开发景区更容易避免波折,也更容易采用当前最新旅游技术,跟踪最新市场动向,贴近最新旅游需求,因此,容易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3.2. 开发机遇
3.2.1. 旅游市场持续高涨、山地度假、生态旅游成为主流的机遇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实行双休日、“五一”、“国庆”、“春节”长假制度以来,国内居民的假日旅游空前火爆。出现了“深山老林不让名胜古迹,茅屋农舍挑战亭台楼阁”的局面。这种史无前例的旅游热潮和发展势头,给各地旅游开发带来了市场机遇。根据业内人士对近几年国内旅游市场的考察,回归自然、重返绿色的山水生态游已成主流,城市居民的郊区度假已成时尚,国内度假旅游也正出现由远程海滨向近地山区转移的趋势,这恰与西泰山发展山区度假、生态旅游的方向相一致,从而显示出西泰山旅游良好的发展前景。
3.2.2. 汝阳县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机遇
汝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长期处于较落后状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县域经济要有新的突破,必须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兴办新兴第三产业,尽快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从国家、河南省、洛阳市来看,发展旅游业都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贫困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柱。因此,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对旅游工作非常重视,决定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把旅游业做为第三产业的龙头重点开发,并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成立了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县领导多次到实地考察和检查工作,还采取了其它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此氛围下,汝阳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都对旅游发展投以高度的热情。
4. 西泰山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
4.1. 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
西泰山旅游开发要以伏牛山旅游开发为背景,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思想,凭借地处“伏牛山北大门”的区位优势,以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汝阳“杜鹃花节”为突破口,以“生态旅游”为主题,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基本原则,对旅游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期建设、滚动发展,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使旅游区发展成为洛阳市及伏牛山地区以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为主要功能的5A级知名景区。使汝阳杜鹃成为河南省与洛阳牡丹、开封菊花齐名的旅游品牌,以此促进旅游业发展成为汝阳县第三产业的龙头,实现全县旅游带动经济、旅游扶贫富民、旅游促进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4.2. 市场导向、借势开发、突出特色
汝阳西泰山旅游开发,一定要依托旅游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借势开发。一是借“洛阳牡丹”的势,提出“洛阳看牡丹,汝阳赏杜鹃”的响亮口号。洛阳牡丹花会是在每年的四月份举行,而汝阳的杜鹃花开是每年的五月份,完全可以把洛阳的游人吸引到汝阳赏杜鹃。二是要借“泰山”之势,提出“东泰山观日出,西泰山看日落”。三是要借“伏牛山”之势,伏牛山区域有许多旅游景区已经开发,具有一定的客源基础,汝阳西泰山要利用地处伏牛山北大门的优势,吸引到伏牛山旅游的游客到此停留,一览汝阳风光。
特色是旅游发展生命之所在,品牌是市场认知度的浓缩。强化特色、树立品牌是提高市场知名度、实现市场扩展的有效手段。西泰山的旅游开发应在洛阳市、伏牛山、河南省等各个层面上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塑造自己鲜明的品牌和形象,即杜鹃花品牌,才能获得市场份额的较快增长和持久的旅游生命力。
4.3.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汝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西泰山是一片相对落后闭塞的贫困山区,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环境下发展旅游,必然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的权威和号召能力,政府的宣传和推介能力,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任何市场主体都无法比拟的。政府在旅游开发初期起主导作用,将给旅游区一个巨大的启动力量,使之快速发展起来。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政府的主要功能是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重大基础设施、进行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宣传推介。之外,政府必须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培育,把大量的旅游建设项目放到市场上去运作,让追求经济效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投资者去进行,旅游业发展才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4.4. 突出重点、滚动发展、综合开发、产业协调
西泰山旅游区面积大,资源多,资源的品位和开发价值也有较大差别,旅游知名度目前还很低,因此,全面开发不仅需要很大的投资,也容易造成有些项目因游客不足而入不敷出。旅游区建设的重点是对炎黄峰景区、情侣峰景区、石龙沟景区和会仙峰景区进行重点提升和完善建设,先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再扩展开发外围景区景点,实现滚动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产业,也是一个产业关联性、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同时也是受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制约最大的一个行业。开发旅游,不仅仅是进行景区景点建设,还要提供多方面的旅游服务,包括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交通、导游服务等。开发旅游,也不仅仅是旅游硬件的建设,还要加强所在旅游村镇的管理和建设,还要进行旅游软环境的开发和建设,包括旅游区居民和干部的教育、旅游服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等。坚持综合开发、产业协调原则,既是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要求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