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遗产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Research Progress and Inspiration of Heritage Tourism in China
DOI: 10.12677/SD.2017.71003, PDF, HTML, XML, 下载: 2,156  浏览: 4,6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王庆生, 于沐仔: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
关键词: 世界遗产遗产旅游进展中国启示World Heritage Heritage Tourism Progress China Inspiration
摘要: 近年来,遗产旅游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伴随着“全域旅游”、“互联网+”和“旅游+”等新理念的提出,对遗产地旅游开发及其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该论文基于国内遗产旅游开发领域最新研究文献及实践,初步提出了我国遗产旅游发展思路。对国内文献的研究,主要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以“遗产旅游”为主题进行检索,选取2011年1月到2016年4月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文献,共275篇,并选取其中的部分代表文献进行典型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外遗产旅游进展与经验,初步提出了规范我国遗产旅游开发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the demand of heritage tourism is also increasing. Especially, accompanied by the new policies, such as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side, which enlightens the managers of heritage sites only the improvement of tourist service quality and the innovation of heritage sites can provide visitors with effective supply. Furthermore, with the proposed new conceptions, such as the “global tourism”, “internet plus” and “tourism plus”, it is also given a new opportun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tourism. Based on Chinese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 and the theme of “heritage tourism”, the paper retrieved 275 relevant literatures which were from Chinese core journals and CSSCI source journals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April 2016, and selected and analyzed some representative articles. It divided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heritage tourism into eight categories, such as heritage tourism authenti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sidents of heritage sites, tourism management, the tourists and tourism interpretation system. Finally, it reviewed each category briefly.
文章引用:王庆生, 于沐仔. 中国遗产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 可持续发展, 2017, 7(1): 14-22. http://dx.doi.org/10.12677/SD.2017.71003

参考文献

[1] Moscardo, G. (1996) Mindful Visitors: Heritage an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 376-397. https://doi.org/10.1016/0160-7383(95)00068-2
[2] Simons, M.S. (2000) Aboriginal Heritage Art and Moral Righ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 412-431. https://doi.org/10.1016/S0160-7383(99)00070-5
[3] Poria, Y., Bulter, R. and Airey, D. (2003) The Core of Heritage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0, 238-254. https://doi.org/10.1016/S0160-7383(02)00064-6
[4] 吴必虎, 李咪咪, 黄国平.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J]. 地理研究, 2002, 21(5): 617-626.
[5] 刘庆余, 王乃昂, 张立明, 李钢. 中国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发展[J]. 中国软科学, 2005(6): 31-36.
[6] 罗佳明. 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7] 邓明艳. 世界遗产旅游基本问题研究[J]. 东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10): 97-99.
[8] 王镜. 基于问卷调查的遗产旅游体验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4): 90-94.
[9] 黄亮. 近十年国外遗产旅游研究述评[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3): 28-31.
[10] 冷志明, 张铁生. 我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及展望[J]. 人文地理, 2009(6): 111-115.
[11] 邹统钎, 王小方, 刘溪宁. 遗产旅游研究进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 16(1): 72-76.
[12] 郭海龙. 中国遗产旅游研究进展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12): 5-7.
[13] 郎玉屏. 旅游语境下世界遗产本真性价值解读及展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2(6): 132-136.
[14] 陈享尔, 蔡建明. 旅游客体真实性与主体真实性集合式关系探讨——以文化遗产故宫为例[J]. 人文地理, 2012(4): 153-160.
[15] 闫红霞. 遗产旅游 “原真性” 体验的路径构建[J]. 河南社会科学, 2013, 21(10): 55-57.
[16] 张金玲. 遗产管理与旅游视角中的原真性——兼论浙南海防遗址蒲壮所城的保护性开发[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11, 38(2): 51-57.
[17] 王婧, 吴承照. 遗产旅游真实性感知测量方法研究进展[J]. 现代城市研究, 2014(2): 110-120.
[18] 陈玲玲, 霍斯佳, 范文静. 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北京明十三陵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03): 228-231.
[19] 唐晓云.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 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 社会科学家, 2012(10): 83-86.
[20] 桂榕. 重建 “旅游-生活空间”: 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研究[J]. 思想战线, 2015, 41(1): 106-111.
[21] 毕晋锋. 五台山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 2012, 65(1): 138-144.
[22] 孙九霞. 旅游: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多赢平台[J].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2012, 27(6): 5-6.
[23] 吴兴帜. 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学视角[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2, 31(1): 30-34.
[24] 张世满. 遗产保护一大难点: 游客高峰的应对[J].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2012, 27(4): 9-10.
[25] 邱正英. 旅游文化遗产保护预警体系构建[J]. 商业时代, 2013(13): 117-118.
[26] 潘运伟, 杨明, 刘海龙. 濒危世界遗产威胁因素分析与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对策[J]. 人文地理, 2014(1): 26-34.
[27] 田彩云. 旅游引领三山五园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对策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6, 14(1): 60-66.
[28] 张朝枝, 郑艳芬.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国际规则演变[J]. 旅游学刊, 2011, 26(1): 81-88.
[29] 郑艳芬, 张朝枝. 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认识的演进[J]. 旅游科学, 2014, 28(1): 85-94.
[30] 姚宏, 李晓英. 基于游客感知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差异化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 31(10): 1254-1258.
[31] 田家莉, 张叶青. 论文化遗产多元旅游的开发——以喜峰口长城旅游发展为例[J]. 人民论坛, 2013(5): 172-173.
[32] 宋立中, 谭申. 复合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路径分析——以福建马尾船政文化为例[J]. 旅游学刊, 2012, 27(10): 93-101.
[33] 邵佳, 冷志明. 世界遗产价值分析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以武陵源自然遗产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02): 178-180.
[34] 王纯阳. 村落遗产地政府主导开发模式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3, 43(2): 95-107.
[35] 王纯阳, 黄福才. 基于多方博弈的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形成机理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3, 43(1): 14-24.
[36] 林晓桃. 我国遗产旅游地的价值认同及其影响机制[J]. 社会科学家, 2015(5): 89-93.
[37] 孙久霞, 周一. 遗产旅游地居民的地方认同——“碉乡” 符号, 记忆与空间[J]. 地理研究, 2015, 34(12): 2381- 2394.
[38] 苏明明.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J]. 旅游学刊, 2012, 27(5): 9-10.
[39] 张园园, 路紫. 文物旅游地, 遗产旅游地社区居民权利保障研究综述[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3): 61-71.
[40] 孙克勤.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战略管理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127): 547-550.
[41] 尹立军. 基于经济学和旅游学视角的文化遗产管理研究评述[J]. 商业时代, 2012(30): 144-145.
[42] 胡北明, 雷蓉. “反公地悲剧” 与我国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改革[J]. 商业研究, 2012(2): 183-188.
[43] 邹统钎, 金川, 王晓梅. 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J]. 资源科学, 2013, 35(12): 2325-2333.
[44] 董亮. 遗产地旅游者旅游动机差异的成因分析——以九寨沟, 峨眉山和青城山三个世界遗产地为例[J]. 旅游科学, 2011, 25(2): 47-57.
[45] 谭申, 宋立中, 周胜林. 近十年境外文化遗产地游客动机研究述评[J]. 旅游论坛, 2011, 4(2): 17-23.
[46] 蔡彩云, 骆培聪, 唐承财, 张宪玉. 基于IPA法的民居类世界遗产地游客满意度评价——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J]. 资源科学, 2011, 33(7): 1374-1381.
[47] 董雪旺, 成升魁. 基于旅游消费技术的世界遗产地旅游体验满意度研究——以西湖和江郎山为例[J]. 资源科学, 2015, 37(8): 1578-1587.
[48] 罗颖. 世界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规划与构建研究——基于安阳殷墟的调查数据[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4): 104-107.
[49] 乌永志. 文化遗产旅游解说与翻译: 评述与启示[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3): 93-97.
[50] 郭凌, 王志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文化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游客感知研究[J]. 学术论坛, 2015, 38(9):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