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辩论式教学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并加以实施的 [1] [2] [3]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辩论式教学法,该方法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分成正反双方对某个辩题进行辩论。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把辩论会的形式引入大学教学之中无疑对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反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综合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2. 教学的实施过程
2.1. 精心设计和选择辩题
辩题应该能够让正反双方都能表达其真实意愿,换句话说,正方有正方的道理,反方有反方的理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例如,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中,设计了“微波网络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电磁场求解方法”的辩题,实际上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许多电磁场问题,但是各有优缺点和局限性。设计这样的辩题,正方可以就微波网路方法的优点展开表述,并针对传统电磁场求解方法的不足反击反方观点;而反方则可以充分展示传统电磁场求解方法的优势,同时又可以就微波网络方法的劣势指出正方观点的错误所在。
2.2. 正反双方分组
正反双方原则上各安排4人或3人,每方按次序分为一到四辩,每名辩手按照规则进行陈述、攻辩(提问)、答辩或小结。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可以分成小班进行,也可以安排部分学生作为现场观众进行评判打分。
2.3. 制定辩论规则
辩论规则可以参照大学生辩论会的规则制定和修改,主要规范辩论会的几个阶段、每个辩手的发言次序、内容和时间等等。并制定辩论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制定的注意事项如下。
一、在辩论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二、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三、尊重主席及评委的评判;
四、普通话不标准的适量扣分;
五、问者只能问,答者只能答;
六、除辩论开始一辩必须说“主席、评委、大家好”,其余皆可省去。
七、在辩论中,辩手可以使用道具、图表和物品作为辅助手段以强化自己的陈辞,但尺寸不能过大,以免遮挡。
八、在每场比赛中,辩手的辩位不能变动。
2.4. 课堂辩论
老师作为辩论会主席组织具体辩论会的实施,可以请另外几个老师或同学担任评委。学生们对这种新式教学方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老师布置辩题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积并认真准备。在事先准备辩驳材料的基础上,老师组织辩手们熟悉辩论流程和规则,并进行了一次预演。具体流程如下。
一、主席致辞
宣布辩题,简单介绍比赛流程和规则。介绍正方反方队员、评委。
二、辩论阶段
(一)开篇陈词
正方一辩发言(立论) (2分30秒)
反方一辩发言(立论) (2分30秒)
(二)攻辩
1、反方三辩提问;
2、正方一辩回答、提问;
3、反方一辩回答、提问;
4、正方二辩回答、提问;
5、反方二辩回答、提问;
6、正方三辩回答、提问;
7、反方三辩回答;
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主席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不得再提问或回答。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
(三)攻辩小结:
正方二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反方二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四)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4分钟,双方总计8分钟。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计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不能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不放。
(五)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2.5. 辩论总结
辩论结束后,先请评委进行点评,并由评委协商评出辩论获胜方和最佳辩手。在此基础上,老师做总结发言,指出辩论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听取学生的反应和意见,以便在后续的组织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3. 实施效果
在研究生课程《现代微波网络理论》和本科班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法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准备材料、辩驳、分析、总结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辩手们的思维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他现场观众和部分学生评委也从中感受到了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特别是本科班的学生,由于人数有限,每个小班只能选出一名代表参加,强烈要求多组织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4. 结束语
在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法,特别适用于一些容易发生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 充分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是主角,老师是配角。2) 在辩论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描述知识、应用知识的弱点,老师可以针对性地加以指导。3)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辩论中,由于攻辩提出问题的不确定性,需要辩手实时答辩,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