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985年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到“要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之后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广州市民办基础教育兴起并快速发展起来,21世纪初,由于国家与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并把民办教育提到了国家规划中,广州市的民办教育再一次快速发展(曾晓玲,2011)。同时广州各名校由于国家示范性高中的要求,示范性高中不能再办初中部因此只能将初中部规划为民办公立初中。到2009年,广州市的民办初中已有138所,总体来说,广州市的民办学校管理好,办学质量高。
由于民办学校自筹经费,自主招生,收费高于普通的公立学校,从而决定了生源的特殊性。1) 广州市民办初中生入学一般要通过竞争激烈的小升初考试,学习成绩一般会高于普通公立学校学生,而学校要靠升学成绩及学校声誉、知名度等方面来保持招生量,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各方面要求也会高于普通公立学校,因此学生的学业压力可能会过大。2) 除了小部分民校由于在市区,不能提供住宿外,大部分民办初中施行寄宿制,老师同学接触增加,从而导致同学之间矛盾增多;在锻炼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也使民办学校初中生面对的生活烦恼增加。3) 广州市民办的初中生多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多为企业家或者知识分子,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会给予孩子比较大的压力,并因为广州市的民办初中实行全封闭管理,学生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因此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较少。
初中生处于生命成长过程当中一个特殊的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和发展时期,面临着生理的快速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的矛盾,也是最容易产生困扰和心理问题的时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成为研究的热点(燕子涵,2014)。从广州市民办初中的生源特点来看,广州市的民办初中的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压力以及青春期问题与普通公立学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得到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民办学校初中生的健康状况,才能对症施教,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的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本研究将对广州市某民办初中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以期能够通过这一“点”的研究,为广州市民办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希望广州市民办初中越来越好,让更多人收益。本研究的目标如下:
1) 了解广州市民办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2) 探讨广州市民办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 对广州市民办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广州市某民办初中随机在初一、初二各抽取4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64份,剔除无效问卷21份,有效问卷343份,有效率为93%。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王极盛等(1997)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本量表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应激、考试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共有6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根据得分可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无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问题、中度心理问题和重度心理问题。
在本研究中,通过SPSS计算得出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
2.3.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EXCEL、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EXCEL数据处理
表2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的学生占52.8%,有37.9%的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的个别因子上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9%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需要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或心理老师的引导可以缓解和消除症状。另有8%的学生有重度心理问题。

Table 1. System resulting data of standard experiment
表1. 标准试验系统结果数据

Table 2.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n = 343)
表2.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情况(n = 343)
3.2. SPSS进行T检验
表3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在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的得分。但在心理健康个别因子上男女生显著存在差异,分别是抑郁方面(p < .01)、考试焦虑方面(p < .05),这两个方面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
表4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在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显著差异(p < .05),初二的得分高于初一的得分。在心理健康个别因子上也存在着差异,分别是考试焦虑(p < .01)、人际关系紧张(p < .01)、适应不良性(p < .05)方面,这三个方面初二的得分高于初一。但在学业压力感方面(p < .05),初一的得分高于初二。
3.3. SPSS进行方差分析
表5数据统计表明,不同的学习成绩对学业压力感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对人际关系紧张的影响是显著的;对情绪波动性的影响是边缘显著的。
表6显示的是对学业压力感、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性三个方面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结果,结果显示,在学业压力感方面中,成绩相对优秀的与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表7数据统计表明,不同学生的母亲学历对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是边缘显著的,但对心理健康个别因子如学业压力感和心理不平衡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表8显示的是对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学业压力感、心理不平衡性三个方面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结果,结果显示,在学业压力感、心理不平衡性两个方面中,母亲是博士或者硕士和母亲是其他教育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中,母亲是博士或者硕士与母亲是本科或者大专存在显著差异。
表9数据统计表明,不同学生的父亲学历对心理不平衡性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
表10显示的是对考试焦虑、心理不平衡性两个方面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结果,结果显示,在心理不平衡性方面中,父亲是博士或者硕士和母亲是其他教育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4. 讨论
4.1. 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所调查的民办学校初中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的学生和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89%,总体来说,该民办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据了解,该民办学校拥有心理咨询中心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这情况密切相关。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缓解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周杨,2012),虽然轻度心理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适使自己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和消除,但如果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分学生自己的调节方式又不得当,则很有可能使轻度心理问题转化为中度心理问题。而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学生一些

Table 3. The difference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the gender
表3. 学生的心理健康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注:*: p < .05;**: p < .01

Table 4. The difference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dimensions on grade
表4. 学生的心理健康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
注:*: p < .05;**: p < .01

Table 5. The difference scores on each dimens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students
表5. 学生学习成绩对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差异

Table 6.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variance
表6. 学生学习成绩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注:*: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p < .05

Table 7. The student’s mother education differences on each dimension of mental health
表7. 学生母亲学历对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差异

Table 8. 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mother education
表8. 母亲学历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注:*: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p < .05

Table 9. The student’s father education differences on each dimension of mental health
表9. 学生父亲学历对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差异

Table 10. 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father education
表10. 父亲学历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注:*: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p < .05
心理保健方法,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那这部分学生所存在轻度心理问题会因为学校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迎刃而解。这一结果显示,在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4.2. 男女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差异
本研究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该量表采用总均分来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从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以及各个维度的性别特征来看,总的量表得分及多个维度都是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特别是在抑郁和考试焦虑这两个维度女生的得分显著大于男生,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稍微优于女生。一般认为,女孩子的心理成熟比男孩子提前两年左右,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男生还刚准备发育,而女生已基本发育完全,对于生活中的问题,杜艳芳,胡中华(2008)认为女性特有的观察细腻、敏感、注重自身形象与评价等特点可能导致女生比男生更焦虑。因此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女生会思考更全面,考虑的问题更多,抑郁水平会显著大于男生。而进入初中后,学习内容的逻辑思维更强,特别是加入了物理、化学等理科后,男生的成绩会慢慢追赶上女生。而社会也普遍认为进入初中后女生的学习就会不如男生,这种观念导致女生们在潜意识里的自我期望值降低,但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又迫使她们要和男生一争高下(杜艳芳,胡中华,2008)。女生在社会观念和现实的双重压力下,加上民办初中的学习压力更大更紧张,因此女生对考试的焦虑程度比男生严重。
4.3. 初一、初二年级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从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以及各个维度的性别特征来看,总的量表得分及多个维度都是初二的得分高于初一得分,学生在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在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和适应不良性三个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初一学生。江琦(2003)研究表明中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水平既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又随着重要考试的来临而降低,与本研究所得初一初二学生在考试焦虑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 < .01)相符合。一般认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不断产生。问题的积累,压力的积累,必然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初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转型期,也是青春期的关键时期,被称为“多事之秋”,在这一阶段青春期的情绪波动与繁重的学业形成了矛盾冲突,学生心理起伏较大(杜艳芳,胡中华,2008)。而民办初中寄宿制全封闭的特点更加剧了问题的产生和恶化,初二的学生在独立生活时要面对种种麻烦和困扰,一旦处理不好,心理压力积累、膨胀,导致紧张,焦虑,从而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4.4. 心理健康其他影响因素
4.4.1. 学习成绩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个别因子如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感及情绪波动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学业压力感方面,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的学业压力感显著高于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是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学业压力过大容易引发考试焦虑,而考试焦虑正是初中生最主要的焦虑问题。由于课业负担加重,学习压力增大,一些初中生一到考试就莫名地心慌害怕,厌食失眠(周杨,2012)。对于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民办初中来说,学生的学业压力本来就比普通公立中学的学生大,而进入民办初中的学生都是通过激励“小升初”考试选拔出来的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成绩有较高的期待值,因此更加加重了学业压力。如果不能排解学习压力,则会影响生活其他方面,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4.4.2. 父母的学历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另两个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父母的学历水平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在心理不平衡性维度上,父亲(母亲)是博士或者硕士与父亲(母亲)是其他教育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母亲学历在学业压力感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学历较高的家长,由于自身受到过高等的教育,一般来说了解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在管教中可能会采取较民主的管教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而学历较低的家长,可能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也不了解父母的教养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平时管教孩子时,有可能会出现以体罚、打骂等专制的方式教养孩子(张愫,2009)。当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时,则较多关注子女学习生活,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对孩子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都可以较好地加以解决。而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能从父母处得到帮助,而当愿望和需求与客观实际不一致而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5. 结论及建议
1) 本研究所调查的民办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良好,这与该民办学校拥有心理咨询中心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密切相关。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法,有效舒缓学习生活上的压力,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此外,由于广州市民办初中多是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因此学生遇到生活上的烦恼无处倾诉,倘若学校具有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则可以前往心理咨询中心去寻求帮助,心理咨询中心也可以提供场地给学生宣泄心中郁积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压力恢复平静。因此民办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 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抑郁、考试焦虑方面显著高于女生。女生比男生更早进入青春期,内心情感也比男生丰富细腻,因此民办初中在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时要多关注女生,可以针对女生开展有关的主题讲座,就男女生交往、青春期的成长、自我身心保护、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时加以点评与引导,做好青春期教育,减少女生的焦虑。
3) 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学生,特别是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紧张、适应不良性方面,其他相关研究也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会随高年级的增高而降低。民办初中要重点关注高年级,特别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中考的压力会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感和考试焦虑。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健康积极的文体活动,适当转移注意力,缓解学习带来的疲倦感。要对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中的新奇想法和探索要给予充分的资助和自由,鼓励学生不怕失败,正视失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4) 学生学习成绩、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民办初中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也要关注这两个方面,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心理困境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