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意识。Fenigstein,Scheier和Buss提出了自我意识的特质理论,并且把自我意识划分为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Fenigstein, Scheier, & Buss, 1975)。公我意识是指个体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人的评价标准,私我意识是指个体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评价标准(黄希庭,2006)。Fenigstein强调公我与私我意识是一种个人特质,而不是一种心理过程(Fenigstein, 1987)。自我意识和负性情绪有着紧密的联系(程蕾 & 黄希庭,2008)。大量研究表明,公我意识和社交焦虑联系紧密,私我意识和社交焦虑几乎不存在相关关系,但是私我意识与广泛性焦虑相关(蒋灿,2007)。
自尊是自我意识中的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林崇德,1995)。以往以初中生为被试的研究发现,自尊与自我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尊对自我意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自尊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有研究对不同自尊水平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低分组大学生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高分组的大学生(叶舒,2012)。
负面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是指“对他人评价的担忧,为别人的负面评价而感到苦恼,以及对他人可能给自己负面性评价的预期”(Watson & Friend, 1969)。它描述的是个体在演讲、聚会等情境中广泛的社会评价焦虑。Weeks等人从社会认知角度提出评价恐惧的概念,并将之看作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Weeks, Rodebaugh, & Heimberg, 2009)。负面评价恐惧的结构虽然不同于社交焦虑,但是与社交焦虑有着紧密的联系(刘洋 & 张大均,2010)。
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个体在交往中会特别关注自己是否给别人留下了好的印象,在意他人给予自己的评价。有研究者通过测量中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和自尊水平,发现负面评价恐惧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且对自尊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周仁会,2010)。有研究者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与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负面评价恐惧与公众自我意识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即公众自我意识越强,负面评价恐惧的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低,负面评价恐惧水平越高。并且公众自我意识和自尊可共同预测负面评价恐惧(王井云,2011)。因为公众自我意识较强的人,在交往中会特别留意自己表现的好坏,在意自己是否给别人留下了好印象。那么在预期的被评价情境中,他们担心自己会被拒绝、得到别人的否定评价,这些都会使个体产生强烈的焦虑。进一步研究表明,负面评价恐惧与自尊、自我意识有密切的关系;自尊在自我意识和负面评价恐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叶舒,2012)。
两年制小教全科专业学生是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未来教师,由于其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小教全科生很可能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研究从自我意识、自尊和负面评价恐惧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并且区分了公我意识与私我意识。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小教全科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与负面评价恐惧的发展水平现状,并且进一步探究小教全科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和负面评价恐惧之间的内在关系。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某高校小教全科专业两个年级的在校生进行调查。在同学们的配合下,统一讲解指导语,共发放问卷640份,问卷全部回收。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623份,有效回收率97.34%。其中一年级327人,男生61人,女生266人;二年级296人,男生49人,女生247人。被试年龄跨度18~22岁,平均年龄M = 20.91,SD = 1.83。
2.2. 测量工具
2.2.1. 自我意识量表中文修订版(Chinese Revised Self-consciousness Scale)
以Fenigstein等人(1975)和Scheier & Carver (1985)所编制和发展的自我意识量表为蓝本,我国台湾学者陈丽婉,吴静吉,王文中于1989年对自我意识量表进行了修订(陈丽婉&王文中,吴静吉,1990)。修订后的量表共20个题项,包括测量公我意识的6个题项,测量私我意识的8个题项,和测量社交焦虑的6个题项。量表采用4级评分,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点也不像我”“有一点点像我”“有些像我”“很像我”。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78,两周后的再测信度为0.87。本研究中自我意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80。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公我意识0.77,私我意识0.70,社交焦虑0.78。
2.2.2.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于欣等翻译并修订成中文版。该量表有10个题目,采用4级评分(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以往有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第8题“我希望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不适合中国人自尊水平测量(周帆,王登峰,2005a),因此在本次施测中删去了该题目以提高量表的信效度。所以该量表最终总分取值为9~36分,分数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
2.2.3. 负面评价恐惧简明量表(Brief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Scale)
负面评价恐惧简明量表含有12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评分范围从12到6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得分高的个体更加关注自己是否给别人留下了好印象,更加担心别人给出的负面评价。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四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75。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
2.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线性回归,以及中介效应。
3. 结果
3.1. 小教全科生自我意识、自尊、负面评价恐惧现状
本研究采用的自我意识量表包含三个因子:公我意识、私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为了更清晰地探究自我意识同自尊和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在统计分析中同时考察了被试在自我意识量表的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情况。不同年级、性别被试的得分情况见表1。
分别以年级和性别作为分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考察被试在几个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自我意识总分的年级差异不显著,但社交焦虑接近显著;自尊的年级差异显著(t = −2.32, p < 0.05),负面评价恐惧的年级差异显著(t = 2.78, p < 0.01)。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显著(t = −2.44, p < 0.05),社交焦虑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t = −3.72, p < 0.001),自尊和惧怕否定评价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3.2. 自我意识、自尊、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除自尊与公我意识相关不显著以外,其它各量表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 0.01)。在自我意识量表内部,公我意识、私我意识、社交焦虑之间彼此存在显著正相关;公我意识和负面评价恐惧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自尊相关不显著;私我意识与自尊、负面评价恐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意识总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负面评价恐惧显著正相关。另外,自尊与负面评价恐惧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3.3. 自我意识、自尊对负面评价恐惧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自我意识、自尊和负面评价恐惧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分别以自我意识、自尊为自
Table 1. Statistics results of self-consciousness, self-esteem and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genders
表1. 不同年级、性别被试的自我意识、自尊、负面评价恐惧统计结果(N = 623)
变量,负面评价恐惧为因变量,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然后以自我意识和自尊为自变量,负面评价恐惧为因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自我意识和自尊都进入了回归方程,自我意识和自尊可以共同解释负面评价恐惧35.10%的变异。回归方程为:负面评价恐惧 = 21.586 + 0.518 × 自我意识 − 0.450 × 自尊。
3.4. 自尊的中介作用检验
从前面的研究看出,自我意识、自尊、负面评价恐惧三个变量彼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就具备了检验中介效应的前提条件。以自我意识为自变量,负面评价恐惧为因变量,进行自尊的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几个回归系数均显著,所以自尊在自我意识与负面评价恐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自我意识和负面评价恐惧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Table 2. Correlated analysis results of self-consciousness, self-esteem and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表2. 自我意识、自尊、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矩阵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表示p < 0.001。下同。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self-consciousness, self-esteem and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表3. 自我意识、自尊对负面评价恐惧的一元回归分析
Table 4.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self-consciousness, self-esteem and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表4. 自我意识、自尊对负面评价恐惧的回归分析
Table 5.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sciousness and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表5. 自尊对自我意识与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检验
Figure 1.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
图1. 自尊的中介作用示意图
4. 讨论
4.1. 年级差异
根据表1可知,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自我意识水平差异不显著。在自我意识的三个分量表上,公我意识的年级差异不显著,私我意识和社交焦虑的年级差异边缘显著。小教全科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在两年内没有明显的发展,很可能是因为小教全科生入学年龄一般为18岁,而这个年龄刚好度过了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一年级同学的私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二年级,这证明一年级的同学更关注自己内在的想法。但是二年级同学的社交焦虑水平略高于一年级。很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同学即将参加工作,并且面临教育实习等任务,因而相对来讲具有更多的社交焦虑。
研究结果显示,二年级同学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t = −2.32, p < 0.0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二年级同学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一年级同学却面临着新生适应的问题。并且二年级同学在一年多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身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因而相对一年级的同学,有更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尊水平明显提高。
一年级同学的负面评价恐惧显著高于二年级同学(t = 2.78, p < 0.01)。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首先,一年级同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不久,更渴望被周围的人接纳,因而具有更高的负面评价恐惧。二年级同学尽管面临毕业,但是由于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所以负面评价恐惧降低。这一点与造成自尊的年级差异的原因是类似的,已有研究证明,自尊与负面评价恐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王井云,2011;叶舒,2012)。其次,小教全科专业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小教全科生入学时必须签订培养合同,毕业后需回生源地小学服务六年,这种就业保障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因而二年级同学并不会由于面临毕业而产生更多的负面评价恐惧。
4.2. 性别差异
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同学的自我意识得分显著高于男同学(t = −2.44, p < 0.05)。女同学的社交焦虑得分也显著高于男同学(t = −3.72, p < 0.001)。但是在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得分上,没有发现存在性别差异。此外,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负面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女同学的社交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同学,很可能是因为相比男同学,女同学对人际信息的觉察往往更加敏感,拥有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因而导致女同学体验到更多的社交焦虑。此外被试在自我意识量表上的得分与以往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发现,在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得分上,女同学显著高于男同学;在社交焦虑方面,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蒋灿,2007)。这种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或许是由于专业性质导致的,这正体现出了小教全科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4.3. 自我意识、自尊与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自尊与公我意识相关不显著以外,其它各量表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 < 0.01)。国内有研究也证明自尊与公我意识不存在相关关系(王井云,2011)。在本研究中,公我意识、私我意识、自我意识总分与惧怕否定评价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尊与惧怕否定评价呈显著负相关,以及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些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都是一致的。
在本研究中,私我意识与社交焦虑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一般认为,私我意识与社交焦虑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在Fenigstein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中,私我意识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接近于0。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也证明私我意识与社交焦虑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Shek, 1994)。然而在Turner等人的一项研究中,私我意识和社交焦虑的相关系数为r = 0.14,p < 0.01 (Turner, Carver, Scheier, & Ickes, 1978)。在Burnkrant修订的自我意识量表中,把私我意识划分为自我反省和内部觉知,研究发现内部觉知和自我反省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p < 0.05) (Burnkrant & Jr, 1984)。
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因此自尊与自我意识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然而,本研究中自尊与自我意识呈现负相关(p < 0.01),值得进一步探讨。自我意识反映的是个体的注意倾向性,自我意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越倾向于把注意力指向内部,自我意识本身不包含其它心理内容。因此当被试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积极方面时,会提高自尊;反之当被试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消极方面时,会降低自尊。所以自我意识与自尊究竟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取决于具体的情境。
4.4. 自尊的中介作用
中介变量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作用的实质性的内在原因。自变量是通过中介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在本研究中,自我意识、自尊、负面评价恐惧三个变量之间两两相关显著,这就具备了检验中介作用的前提条件。进一步分析表明,自我意识对负面评价恐惧回归系数是显著的,自我意识对自尊回归也是显著的。把自我意识和自尊都引入回归方程后,自尊对负面评价恐惧回归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检验自我意识在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如果不显著,则是完全中介效应,如果显著,是部分中介效应。由于回归系数都显著,不必再做Sobel检验。本研究表明,自尊在自我意识和负面评价恐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5. 结论
(1) 小教全科专业二年级同学比一年级同学具有更高的自尊水平。
(2) 小教全科专业一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更担心别人的负面评价。
(3) 小教全科专业女同学比男同学具有更高的自我意识。
(4) 小教全科专业女同学比男同学具有更高的社交焦虑。
(5) 自我意识不仅能直接对负面评价恐惧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自尊间接影响个体的负面评价恐惧。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