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罗丹明B是一种人工合成染料,在溶液中有强烈的荧光,实验证明罗丹明B会致癌 [1] 。罗丹明B的分子结构和性质见表1。目前,罗丹明B作为一种染料在造纸业、纺织印染业、皮革制造业等行业被广泛应用,这些行业会产生大量含罗丹明B的废水 [2] 。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以及一些组合的方法 [3] [4] [5] [6] 。其中,生物法是较为经济的处理方法,但是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差,生物法的处理能力有限 [7] 。

Table 1.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rhodamine B
表1. 罗丹明B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由于羟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直接将有机分子氧化降解,近年来基于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化学方法——高级氧化技术(AOPS)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8] 。其中,Fenton法是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之一。Fenton法是利用Fenton试剂(Fe2+和H2O2)反应产生∙OH,具有处理效果好、技术成熟、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在实际的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9]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H2O2的运输成本高,H2O2的利用率低等缺点 [10] 。将电化学方法和传统Fenton法相结合的电Fenton法,利用电化学方法原位产生Fenton试剂,可以弥补传统Fenton法的不足,而且操作简单,降解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11] 。电Fenton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溶解的O2在阴极还原为H2O2,并与Fe2+发生Fenton反应生成∙OH,∙OH继而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或者小分子有机物 [12] 。该方法中Fe2+一般通过外部添加,O2通过外界曝气的方式引入至电解反应器的阴极。该方法的关键是寻找高效的阴极催化剂,将O2还原为H2O2 [13] 。其中,杂原子掺杂碳催化剂有较高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 [14] [15] 。掺杂原子(如N、O、B、P、S等)掺杂入碳结构后,因其与碳原子的键长和原子尺寸不同,相邻碳原子附近位点出现缺陷,碳材料的电中性受破坏,电荷分布不均匀,有利于形成氧分子吸附和还原的活性中心 [16] [17] [18] 。
本文以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生物质材料羊毛毡作为前驱体,该前驱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以作为C、N、O、P和S等元素的来源。通过热解的方法一步制备N,O、S和P掺杂的碳催化剂。然后选择碳毡(GF)作为基础阴极材料,将该催化剂修饰在碳毡上制备成空气扩散电极 [19] 。将该电极作为电Fenton阴极用于降解罗丹明B废水,并且对影响降解反应的重要因素以及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
2. 实验部分
2.1. 材料和仪器
罗丹明B、硫酸钠(Na2SO4)、四水合氯化亚铁(FeCl2∙4H2O)、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均为分析纯试剂。羊毛毡来源于河北伟科公司。碳毡(GF)来自北海炭素有限公司。
恒温箱(上海精宏);马弗炉(上海本昂);管式炉(合肥科晶);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生析);pH计(上海仪电);电化学工作站(CorrTest-350);紫外可见光分光计(日本岛津);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热电)
2.2. 催化剂的制备
将羊毛毡用去离子水清洗之后置于恒温箱中干燥。干燥完毕后,将洁净的羊毛毡置于管式炉中,并通入氮气,以每分钟5℃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50℃并稳定1小时,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可得到所需的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研钵磨成粉末作下一步使用。该催化剂标记为CYx。
将碳毡(GF)用丙酮和去离子水分别超声清洗30分钟,然后在80℃下干燥。将5 ml聚四氟乙烯乳液(60%)、30 ml超纯水、1 ml正丁醇和0.3 g催化剂粉末CYx混合,超声30分钟形成均匀的分散液。然后将洁净的碳毡侵入到混合液中,再超声30分钟,然后在80℃下干燥过夜。干燥后,再将负载催化剂CYx的碳毡置于马弗炉中360℃下煅烧1小时,这样工作电极制备完毕。将负载了催化剂CYx的碳毡标记为CYx/GF。同样的方法制备负载了炭黑(VULCAN-XC-72)的碳毡,标记为C/GF。
2.3. 降解实验
罗丹明B的降解实验在电化学工作站(CorrTest-350)上完成。实验中,取500 ml浓度为0.1 mol∙L−1的罗丹明B模拟废水,加入一定量的Na2SO4 (0.05 mol∙L−1)作为支持电解质,并加入一定量的FeCl2∙4H2O (0.5 mmol∙L−1)。用H2SO4 (1.0 mol∙L−1)和NaOH (1.0 mol∙L−1)调节溶液的pH值。实验中采用标准的三电极体系,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Pt电极作为对电极,CYx/GF作为工作电极。在电Fenton降解过程中,通过曝气装置向阴极通入空气。
2.4. 分析方法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JSM6510LV,日本电子)和能谱仪(EDS, JSM6510LV,日本电子)分析CYx的形貌和元素组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美国热电集团分子光谱部)分析CYx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
本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UV-3600)扫描罗丹明B的紫外-可见光谱,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4 nm,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的吸光度计算罗丹明B的浓度。
3. 结果与讨论
3.1. 催化剂的表征
图1(a)和图1(b)分别是羊毛毡和CYx的SEM图。对比两张图可以看出,羊毛毡经过高温碳化之后,形貌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可以说明羊毛毡在热解过程中碳化较为彻底 [20] 。CYx的外形变得不规则,粒径分布较广,大约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表面形貌的显著变化,表明在高温热解过程中,前驱体中的蛋白质融化比较完全。
CYx的元素组成用EDS能谱测试,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知道,CYx的C元素含量达到91.33 At%。杂原子N、O、S和P的含量分别为5.65 At%、2.76 At%、0.2 At%和0.05At%。这些杂原子都是来自于前驱体中的蛋白质。从数据可以看出,CYx中掺杂的杂原子主要是N和O,P元素的含量很低,这是因为前驱体蛋白质中P元素含量低。元素分析表明,杂原子(N,O、S和P)确实被掺杂到了碳结构中。
图3为CYx的红外光谱图。图中,在3415 cm−1左右的峰归属于OH的伸缩振动,这可能来源于CYx的结合水 [21] 。在1100~1700 cm−1之间有很多重的谱带,这归属于N或O与C之间的化学键 [22] 。比如,在1500~1700 cm−1之间的峰可能来源于C-N、C=C、C-C=O和C=N双键的伸缩振动 [23] 。在1100~1400 cm−1之间的峰可能是=C-H、C-O、C-O-C、O=C-O和C=S的平面振动 [24] 。这些杂原子掺入碳结构,以化学键的形式牢固地结合在碳材料上,同时,由于上述杂原子成键后,外层还有孤对电子,可使碳材料电荷分布不均匀,以sp2杂化的碳有可自由移动的π电子,更有利于氧分子的吸附和还原 [25] 。
3.2. 不同材料降解效果的比较
为了考察所制备的催化剂CYx/GF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效果,对比了GF、C/GF和CYx/GF三种材料作为电Fenton阴极时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在初始pH值为3,Na2SO4的浓度为0.05 mol∙L−1,Fe2+的浓度为0.5 mmol∙L−1的条件下降解0.1 mol∙L−1的罗丹明B溶液,电流密度为50 A∙m−2,实验结果如图4。从图中可知,以CYx/GF为阴极催化剂时,经过60分钟的降解,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2.0%,经过120分钟的降解,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9.5%。而在同样的条件下,以C/GF和GF作阴极催化剂,经过60分钟的降解,罗丹明B的去除率分别是83.5%和82.5%。相比之下,很明显CYx/GF的催化效果更好。实验表明,杂原子(N,O、S和P)的掺杂提高了碳材料的催化活性。
3.3. 初始pH值对降解反应的影响
溶液的初始pH值是电Fenton降解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实验原理,在阴极发生O2被还原为H2O2的反应,如公式(1)。很明显较低的初始pH值(较高的H+浓度)有利于H2O2的产生。但是根据公式(2),如果H+浓度过高,会在阴极发生析氢副反应。此外,如果初始pH值过高,溶液呈碱性,OH−离子会与溶液中的Fe2+反应(公式(3)),会消耗作为Fenton试剂的Fe2+,最终不利于产生强氧化性的∙OH。

Figure 1. SEM images of wool felt (a) and CYx (b)
图1. 羊毛毡(a)和CYx (b)的SEM图

Figure 4. Different catalysts on the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was compared
图4. 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
(1)
(2)
(3)
为了探究最佳的初始pH值,改变初始pH的值,在Na2SO4的浓度为0.05 mol∙L−1,Fe2+的浓度为0.5 mmol∙L−1的条件下降解0.1 mol∙L−1的罗丹明B溶液,电流密度为50 A∙m−2,实验结果如图5。从图中可知,当初始pH值分别为2.0,3.0,4.0,5.0,7.0和9.0时,经过100分钟的降解,罗丹明B的去除率分别为97.6%,98.6%,97.03%,96.3%,20.3%和19.1%。实验结果表明,在电Fenton降解罗丹明B的过程中,最佳的初始pH为3。
3.4. Fe2+的浓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
为了研究Fe2+的浓度对罗丹明B降解反应的影响,在Na2SO4的浓度为0.05 mol∙L−1,初始pH值为3的条件下降解0.1 mol∙L−1的罗丹明B溶液,电流密度为50 A∙m−2,电解时间为120分钟,实验结果如图6。根据图6的实验结果可知,随着Fe2+的浓度从0增加到0.5 mmol∙L−1,罗丹明B的去除率从46.59%增加到99.08%。根据公式(4),这是因为Fe2+的浓度与∙OH的产生量有直接的关系。然而当Fe2+的浓度继续增加到0.8 mmol∙L−1时,罗丹明B的去除率反而下降到76.89%。根据公式(5),当Fe2+的浓度过高时,Fe2+会与产生的∙OH反应,从而消耗了产生的∙OH,使罗丹明B的去除率下降。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用电Fenton法降解罗丹明B的过程中,最佳的Fe2+浓度为0.5 mmol∙L−1。
(4)
(5)
3.5.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为了探究该催化剂的稳定性,在Na2SO4的浓度为0.05 mol∙L−1,初始pH值为3,Fe2+的浓度为0.05 mmol∙L−1的条件下,用该催化剂作为电Fenton阴极降解0.1 mol∙L−1的罗丹明B溶液,电流密度为50 A∙m−2,

Figure 5. Effect of initial pH value on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图5. 初始pH值对罗丹明B降解的影响

Figure 6. Effect of Fe2+ value on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图6. Fe2+的浓度对罗丹明B降解的影响
电解时间为120分钟。每次实验后,用去离子水将该催化剂清洗干净,烘干后再次使用,实验结果如图7。从实验结果看,经过多次使用后,该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略有下降。经过十次使用后,该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从99.5%下降到92.8%,下降了6.7%。此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基本稳定。从实验结果看,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比较好,可以多次使用。
3.6. 罗丹明B可能的降解途径
在电Fenton过程中,阴极对氧还原反应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还原为H2O2,进而在溶液中Fe2+的催化作用下产生∙OH。∙OH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将有机分子逐步氧化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图8给出了罗丹明B在电Fenton过程中可能的降解途径。首先,∙OH进攻罗丹明B的氧杂蒽分子团和萘醌环,生成(II)、(III)、(IV)、(V)等物质。接着,这些化合物进一步与∙OH反应,发生开环反应,生成更小的脂肪链物质(VI)、(VII)、(VIII)、(IX)、(X)等。最后,上述有机物进一步被∙OH氧化为CO2和H2O以及无机盐。

Figure 8.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RhB in EF system
图8. 电芬顿过程中罗丹明B可能的降解途径
4. 结论
1) 本文选择了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生物质材料羊毛毡作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一步制备了杂原子(N,O、S和P)掺杂碳材料,该碳材料具有高效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
2) 该催化剂作为电Fenton阴极用于降解罗丹明B废水,最佳初始pH值为3,最佳的Fe2+浓度为0.5 mMol/L。降解2小时后,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9.5%。
3) 与其他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