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现如今各种小功率用电器层出不穷,其所需电压也不尽相同,运用普通移动电源为其供电时难以做到电压匹配。另外,此类用电器并不具备定时功能,所以在使用时不够人性化。如果在这些用电器上都增加一个定时开关又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 [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设计在移动电源上增加定时开关,这样在不增加这类用电器制作成本的情况下使其具有定时功能。此外,本系统在移动电源5 V、2 A的输出前端增加升压模块,使输出电压在5 V到12 V之间可调,这样就能使移动电源适用于不同电压需求的用电器 [2] 。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该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通过独立按键设置定时时间并通过数码管实时显示。当到达预设时间时,单片机控制光电耦合开关断开,使得移动电源输出端停止供电 [3] 。同时,在升压模块中通过调节可变电阻,使得输出电压可调。系统总体设计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STC89C52单片机
STC89C52是一种含8051内核,具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增强型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其内部集成定时器,程序储存器,数据存储器等一系列硬件电路,可供本系统使用。以STC89C52作为中央处理器,其最小系统的外围电路简单,在使用较少元器件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实现本系统的控制功能。为尽量减小体积,降低功耗,因此选择51系列中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质量更轻的LQFP-44小型封装单片机。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

Figure 1. Block diagram of overall design principle
图1. 总体设计原理框图
3.2. 定时模块电路
要实现定时功能除了需要用到单片机内部定时器外,同时,还需要外围电路支持 [4] 。定时模块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按键电路和显示电路,定时模块电路如图3所示。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以最少的器件构成能够让单片机工作的系统,其硬件电路包括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等。51单片机中,时钟周期Ts = 1/Fosc,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倍的时钟周期。晶振选用12 MHZ,其

Figure 2. STC89C52 (lqfp-44)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chematic diagram
图2. STC89C52 (LQFP—44)单片机原理图
时钟周期为1/12 us,机器周期为1 us,两个机器周期为2 us。因此,在复位电路中,RST引脚需连接2 us以上的高电平脉冲,才可产生复位动作。运用C1与R1组成振荡电路,产生此脉冲,其时间常数T = RC,C1选用10 uF电容,R1选用10 KΩ,时间常数为1 ms。这样,RST脚上的电压可保持2 us以上的高电平,满足系统复位。在设计中,为了方便复位操作,在电容C1上并联按键K4,实现按键手动复位操作。
定时时间的设定采用独立式按键来完成,通过单片机I/O口读取的不同电平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将按键的一端与单片机I/O口连接,另一端与地连接,当按键被按下时,此I/O口与地形成短路,随即该I/O口的电平被拉低。按键释放后,由于单片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所以I/O口仍保持在高电平状态,通过程序随时对I/O口的电平状态进行查寻从而判断按键是否按下。按键K1,K2,K3分别于P1.0,P1.1,P1.2口连接,通过独立按键实现时间自加一,从而调节倒计时时间。K1按下的时候分钟位加一,K2按下时候秒位加一,K3按下时完成时间设定,同时启动倒计时程序。
为尽量小本设计体积,降低功耗,采用四位一体共阴数码管作为动态显示,利用dp点将分钟位与秒钟位隔开。采用74HC245译码器作为数码管驱动电路,通过单片机P0口向74HC245译码器传输数据,经过译码器处理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实时时间 [5] 。
3.3. 光藕开关电路
为控制移动电源输出端定时断电,本系统采用光电耦合器充当开关。光电耦合器是将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封装同一硅片内,其中发光元件一般为发光二极管,光敏元件一般为光敏三极管。本设计将单片机RD端与光电耦合器输入端连接,RD端输出低电平时,光电耦合器输入端无电信号,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光敏三极管不导通;反之,RD端输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发光,光敏三极管导通。因此通过程序控制单片机RD端输出的高低电平,从而控制光电耦合器输出端是否导通进而达到定时断电的目的 [6] 。如图4所示。
在本设计中运用光电耦合器控制移动电源输出端的通断,移动电源的输出最大电流为2.1 A,所以选用大电流光电耦合器AQY272,其连续负载电流为2 A,峰值负载电流为6 A,满足设计需求。因其负载峰值电流足够大,可直接将移动电源输出电压VCC直接与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相连,不需要增加额外开关器件(如继电器等),大大简化了电路设计。
3.4. 升压电路设计
XL6009是一款4 A开关电流的高性能(BOOST)芯片,芯片在3 V电压下即可启动,其理想输入电压
在5 V至32 V,宽输出电压在5 V至35 V。内置4 A高效MOSFET管,其效率可达94%,高开关频率为40 KHZ,采用小电容即可达到很好的滤波效果。因其体积小,效率高,外围电简单,广泛用于低压升压电路中 [7] 。内部结构图如图5所示,芯片引脚图如图6所示。
基于XL6009的开关型升压电路如图7所示。将移动电源的5 V输出电压经过光耦开关接到该芯片输入引脚4 (VIN),同时,在该引脚和接地引脚1之间接入22 uF/35 V电容以消除噪声。在使能引脚2 (EN)接入5 V高电平或悬空(本设计采用悬空状态),芯片正常工作,输出引脚3 (SW)产生输出电压。利用反馈引脚5 (FB)将输出电压设置为正电压,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5的阻值改变反馈网络,实现输出电压在5 V到12 V之间可调。
输出电压为:
(1)

Figure 5. XL6009 internal structure diagram
图5. XL6009内部结构图

Figure 7. Is based on the XL6009 boost circuit
图7. 基于XL6009升压电路
为防止芯片被作为降压使用烧毁芯片,在R4前串联1 K电阻R3,根据输出电压公式可知理论输出电压最低为5.04 V,这样芯片就永远工作在升压电路状态。
4. 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软件程序,在LIEL4环境中运用C语言代码进行编写和调试。倒计时程序,通过配置STC89C52单片机TMOD寄存器,运用定时器T0工作模式1构成定时器,同时通过六进制算法实现倒计时功能。显示程序,运用单片机并行串口在P1口进行数据发送,通过译码器驱动,实现在数码管上显示倒计时时间。按键程序运用延时函数实现按键消抖,使得按键更加准确。
默认情况下单片机RD端输出高电平,光电耦合器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移动电源输出端可正常供电。当需要用到定时断电功能时,通过按键K1,K2调节倒计时时间,时间设定完成后,按下K3键进入倒计时程序。倒计时结束后,RD端输出低电平,光电耦合器不导通,移动电源输出端停止供电 [8] 。总体程序流程图如图8所示。
5. 测试结果
定时功能测试:设定10分钟自动掉电测试,连续10次按下按键K1,数码管分钟位显示10,最后按下K3键,开始倒计时,同时在数码管上实时显示剩余时间,经过十分钟移动电源切断输出。
根据公式(1)调节升压电路中可变电阻R4分别测量调压电路输入、输出端的电流与电压,测试数据如表1。
可见,调节可变电阻R4能够改变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在5 V到12 V之间可调。该升压电路转化效率在90%以上。
6. 结论
本设计采用51单片机实现移动电源定时掉电控制,同时,运用升压电路实现移动电源输出电压可调。实验结果表明,定时掉电效果良好,升压电路转换效率较高。这一设计解决了移动电源在为小功率用电

Table 1. Test data table of voltage regulating circuit
表1. 调压电路测试数据表
器供电时,电压不匹配和不能定时掉电的问题。系统总体设计简单,低成本,实用性强,适合移动电源的改装与生产,具有一定的运用前景。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D2016111)。
[1] 潘泽坤. 移动电源的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 广东科技, 2015, 24(6): 49-51.
[2] 吴学军, 胡晗, 李文联. 一种基于低功耗单片机的移动电源设计[J]. 电源技术, 2014, 38(3): 495-497.
[3] 陈中, 朱代忠.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4] 何海滨. 用89C51单片机制作的简易定时器[J]. 电子制作, 2007(12): 66-67.
[5] 吴振磊, 刘孝赵. 74HC595在单片机控制多位数码管中的应用[J]. 科技广场, 2013(5): 174-176.
[6] 钟平, 严军保. 常用光电耦合器的功能及检测[J]. 家电检修技术, 2001(8): 39.
[7] 吴兴洲, 周明珠, 李家旺. 基于XL6009开关升压稳压电源的设计[J]. 电子世界, 2014(5): 135.
[8] 袁东, 朱新国. 基于51单片机典型应用30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