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鲤鱼品种,较国内其他一些鲤鱼品种增产30%以上。为了在原有基础上通过遗传改良来获得新的品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2004年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建鲤,经2代群体选育,2012年以2代群选的建鲤作为育种材料,以体重为主要指标,进行了3代家系选育;2016年,为测定F2代的后代F3代生长性能,以F2代的选育系的后代作为试验组,以F2代的对照系的后代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广西三个不同区域(桂西的西林县、桂西北的大化县、桂中的武鸣区)进行不同养殖环境下建鲤新品系的生长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条件及方案
2.1.1. 苗种来源
试验用苗种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武鸣基地,规格一致,体质健康。其中,试验组苗种为建鲤F2代的选育系的后代;对照组苗种为建鲤F2代的对照系的后代。
2.1.2. 养殖模式及地点
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其中,在桂西的西林县进行大水面网箱养殖,桂西北的大化县为常规网箱养殖,桂中的武鸣区为池塘养殖。
2.1.3. 苗种放养时间及密度
武鸣区试验点:放养时间为2016年5月5日,池塘面积为0.333 hm2,放养密度为33.3尾/hm2;
大化县试验点:放养时间为2016年5月27日,网箱规格为4 m × 7 m × 3 m (长 × 宽 × 高),放养密度为110尾/m2;
西林县试验点:放养时间为2016年6月10日,网箱规格为12 m × 12 m × 6 m (长 × 宽 × 高),放养密度为60尾/m2。
2.1.4. 苗种放养规格
西林县、大化县、武鸣区3个试验点放养苗种的平均体质量为1.1 g,平均全长为3.8 cm。
2.2. 日常管理
2.2.1. 投喂管理
饲料选择:饲料选择同个品种的全价膨化配合饲料。
日投喂次数及投喂量:每天分为上、下午2次投喂,上午9:00,下午16:00。坚持定时、定量、定位、定质的“四定”原则。
2.2.2. 养殖管理
1) 巡视管理
① 池塘养殖
每天坚持巡塘,定时开启增氧机。在养殖过程中,除了坚持巡塘外,特别注意水质变化,水质要求达到“肥、活、嫩、爽”,透明度在15~20 cm。水质变坏及时加换水,每次加换水为15~20 cm。
② 大水面及常规网箱养殖
坚持每天巡箱,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情况,合理调整投喂量,认真观察、分析鱼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隔10~15 d洗刷网箱1次,清除残饵污物及附着藻类,使水体充分交换。定期查箱:经常检查网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逃鱼或凶猛鱼类入箱。在汛期及时检查绳索强度,缆绳是否牢固,网衣是否发生变形等。经常调箱:随着水库水位的涨落,及时把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
2) 病害防治
池塘养殖:建鲤新品系苗种阶段的常见病害主要是寄生虫病,采取泼洒消毒剂、杀虫剂来预防车轮虫等寄生虫的危害。
大水面及常规网箱养殖:一般每隔10~15 d,每个网箱用生石灰250~500 g化浆趁热全箱泼洒,以净化水质。每月使用杀虫药和杀菌药全箱泼洒,高温季节,采用在网箱四周挂袋方式清毒杀菌。
3) 自然天敌的防治
苗种的自然天敌主要是蝌蚪、蜻蜓幼虫、水蜈蚣等。日常巡塘,发现敌害的卵或幼虫附着塘面,及时打捞上岸杀灭,如果池塘的敌害较多,除了拉网捕捞外,晚上加装紫外线灯诱杀。
3. 试验结果
3.1. 数据采集处理
3个试验点每2月采集数据一次,最后一次测量时间作为最终测量数据。每次数据采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采集30尾,测量时先用MS-222 (100 mg/L)麻醉实验鱼,用电子天平(精确到0.1 g)称量体质量(W),利用Excel2007和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对3个试验点两组鱼的体质量的均值(MN)、标准差(σ)和变异系数(CV)进行测算,变异系数(CV)的计算公式为 [1] :
。绝对增重率(g∙d−1) = (W2 − W1)/(t2 − t1),式中W1、W2为分别为试验开始和试验实验结束时的体重;t1,t2是试验开始时间和结束日期。
3.2. 数据处理结果
3个试验点的养殖情况,见表1~3。由表1、表2和表3可知,武鸣区池塘养殖的试验组平均体质量最大,绝对增重率为3.58 g/d,其次是大化县网箱养殖,再次是西林县大水面网箱养殖。3个试验点的试验组均比对照组生长速度快,其中大化县试验组比对照组快51.36%,武鸣区试验组比对照组快32.31%,西林县试验组比对照组快9.87%。

Table 1. The status of pond farming at Wuming
表1. 武鸣区试验点池塘养殖情况

Table 2. The status of pond farming at Xilin
表2. 西林县试验点池塘养殖情况

Table 3. The status of net-cage farming at Dahua
表3. 大化县试验点网箱养殖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在不同养殖环境下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养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武鸣区的池塘养殖试验组的绝对增重率最大为3.58 g/d,体质量的变异系数西林县最小为6.56%;而3个试验点的试验组生长速度均比对照组生长速度快,并且试验组的体质量变异系数均小于对照组。鱼类生长是否整齐可用变异系数来度量 [2] ,从生长速度和变异系数试验的结果来看,经过多代选育的后代性状趋于稳定,生长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育种效果,这与本团队前期做F2代育种效果分析比较一致 [3] 。
试验结果表明,大化县试验组比对照组快51.36%,武鸣区试验组比对照组快32.31%,西林县试验组比对照组快9.87%,虽然3个试验点的试验组均比对照组生长速度快,但在排除人为造成的差异情况下,不同养殖环境的3个试验点生长速度却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说明养殖环境对育种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5. 结论
在鲤鱼选育中,若以生长速度为选育目标主性状,要考虑在不同养殖环境下对育种效果产生的差异,在估算选育家系的育种值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养殖环境的影响因子。
基金项目
广西海洋和渔业厅部门预算《建鲤新品系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