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情境教学法中的情境创设研究
A Study of Situational Creation in the Context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Internet+ Background
DOI: 10.12677/CES.2018.62023, PDF, HTML, XML, 下载: 1,506  浏览: 4,046 
作者: 马婧垚, 李先锋*: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乐山
关键词: 互联网+情境教学法语文教学情境创设Internet+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Chinese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摘要: 情境教学法作为“互联网+”时代学校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之一,在语文课堂得到广泛且多元化的运用。但是教师在利用资源创设情境时出现了互联网资源选择不当和使用不当两大问题。对此,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从教学目标、内容、学情、技术等方面为教师提出有效创设情境的具体对策。
Abstract: As one of the new forms of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era of “Internet+”, scene teaching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Chinese classroom. However, when teachers use resources to create situations, there are two problems of improper sele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case analysi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are used to propos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to create situations from teaching objectives, content, learning situation and technology.
文章引用:马婧垚, 李先锋. 互联网+背景下情境教学法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6(2): 148-15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18.62023

1. 序言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1] 。同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2] 。随之教育部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融入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域” [3] 。并且情境教学法作为“互联网+”时代学校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之一,现代化的互联网资源与语文课堂的整合为情境教学法注入了更多活力。但是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利用资源创设情境时出现了诸多失当问题。一是利用互联网资源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二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会或者不懂如何选用互联网资源。对此,本文拟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参考文献及实习经历,对这两大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互联网+为背景提出具体对策,以期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能利用互联网资源恰当的进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交际能力、思考能力、鉴赏能力,从而也使情境教学法在“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堂得到更得当地利用。

2. 情境教学法中的情境创设失当问题

情境教学法自1970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广泛且多元化的运用,并且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设备来创设情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引入或者创造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更积极地进入文本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尽管情境教学法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更普遍的运用和认同。但根据笔者在高中实习的经验调查以及对文献的整理,发现一些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尤其是在利用互联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时,出现了严重的失当和偏差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互联网资源选择不当,教学情境缺乏针对性;二是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能恰当选用互联网资源。

2.1. 互联网资源选择不当,情境创设出现教学偏差

1) 偏离教学目标

在情境教学法中,互联网资源只是创设情境的一种辅助资源。但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将精力放在了从互联网资源中下载课件或复制课件上,课本内容的讲解、提问也直接按照课件来走,互联网资源反而从辅助性资源变成了课堂情境的主导。例如,通过三个月的高中实习,笔者在相关语文课堂中发现:在相当多的教学情境创设中,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前会花费大量时间来制作精美的课件,而在课堂语言的表述中则显得十分苍白无力。这种“神性分离”实际上很难达到情境创设预定的教学目标。

2) 偏离教学内容

语文情境教学法要求任何资源都要有针对性,但是部分教师在互联网资源选用上背离了它的“针对性”原则,完全脱离了教学内容。例如,某高中老师在进行《山居秋暝》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情境为学生展示并着重讲解了作者王维与小甄氏和崔姑娘之间的爱情故事。但是《山居秋暝》的主旨思想是为了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官场生活的失望。因此教师着重讲解爱情思想,这与了解文章重点是背对而驰的。

3) 偏离问题情境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只是利用多媒体讲解当下的情境,不给学生做好一定的知识填充。例如,某高中老师在讲解《赤壁赋》一文时,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副“月夜秋景图”,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赏析并分析作用。但是在实际课堂中,由于学情差异以及学生对课本的掌握程度不同,只有部分学生会参与到老师的情境中,其余大部分学生因为缺少相关文学欣赏的知识和技能,只能充当聆听者的角色,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互联网资源使用的优势。

2.2.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互联网资源选用失当

在情境教学法中,恰当的互联网资源选择能给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增添形象生动的图片画面,激发学生的思考。但如果互联网资源的选用过滥过于机械,也会使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流于形式,从而使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互联网资源选择过于机械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部分老师对互联网资源的选择过于机械,停留于资源选用的表面,不合时宜。比如,某高中的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某老师讲解《故都的秋》一文时,为了渲染气氛创设了一些教学情境。例如,他对文章内容开始讲解时循环播放了各地秋景的图片让大家欣赏,引来了学生对美景的感叹,接着就是不受控的窃窃私语,老师这时再强势进入文章,就引起了学生的“反感”。

在上述案例中,老师机械地使用了多媒体资源,非但不能激起学生思考,反而引起学生反感,这样的教学可谓是“画蛇添足”,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2)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互联网资源使用过滥

在情境教学法中,部分语文老师在使用互联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时,过多过滥地使用互联网资源。例如,某高中老师在讲《雷雨》一课时,在讲解过程中用到了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而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主题意蕴的分析却没有充分的时间落实。这样的语文课看似“生动形象”,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分散注意力,忽视了课本内容。这样的课堂往往会华而不实,也造成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的滥用。

3. 情境教学法中,情境创设失当的原因分析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在利用互联网资源创设情境时出现的失当以及偏差问题和老师对资源不会选、不会用,有着紧密的关联。下面本文将从教师角度,针对情境教学法在情境创设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原因分析。

3.1. 不会选教材和多媒体资源

1) 不熟教材,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随着互联网资源的大力使用,为了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重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或者为了创新教学方式而刻意运用情境教学法去教学。这样违背情境教学法针对性原则且不根据实际需求塑造的教学情境自然就会脱离文章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多数老师一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清醒,所以会刻意设置一些活跃气氛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为了在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这一方法,所以脱离了文章内容,刻意创设情境。

2) 不熟学情,忽视学生主体差异性

学生群体由于先天能力和后天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智力、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差异上。同时教师在利用互联网资源创设情境时选取的内容过于深奥,给学生过度填充课堂之外的资源,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内容过于浅显,使学生轻松找出答案,无法真正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失去了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过于深奥或过于浅显的情境的创设实际上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不会选择多媒体资源

情境教学法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容纳了一个广泛的数据库,教师在利用互联网资源创设情境教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影视欣赏、诗歌诵读、音乐欣赏、课堂辩论等多种手段来达成。” [4] 教师在选择内容上就会眼花缭乱,不会挑选重点。那么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使用这些多媒体资源的机会有很多,如果老师不会选择多媒体资源,而是一股脑交给学生,那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3.2. 不会合理利用资源

1) 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进步,学生所接触到的世界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储备也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于情境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并不了解,所以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总体来看,情境教学的推广很不普遍,也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除了凤毛麟角的优秀教师之外,近乎空白。” [5] 因此在情境创设中容易出现创设偏差;二、对于多媒体技术不会用、滥用,就导致了互联网资源选用失当的问题;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创设情境时就会凭空臆想,脱离文本,同时也无法掌握教学重难点,过多创设情境。

2) 多媒体技术发展不均衡

由于乡镇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互联网的普及度不高,所以使得部分老师不会使用多媒体。再加上老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不愿改变,多媒体成了一件摆设品,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因此部分老师就会投机取巧,直接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解答、文章思路等,而忽视了讲解这一重要环节,使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权由老师转移到多媒体。并且老师把大量精力放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选择,更关注课件的制作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而忽略了文章的重难点讲解,使得本末倒置。

如果只是形式化、机械化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过度吸引学生目光,那么也就忽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不利于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也违背了情境教学的适度性原则。

3) 创新意识薄弱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创新意识薄弱,所以大多老师在使用该方法时只会照搬互联网,还有部分老师出于自身惰性,认为没有必要下功夫去创新情境,直接照搬他人,固定教学。但是在“互联网+”教学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知识的新颖度,老套的教学情境只会与时代脱节。

4. 有效创设情境的具体对策

“互联网+”的出现,为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运用的现代化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提供了更加新型的教学手段、“自由的时间、广阔的网络空间,多样化的网络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6] ,实现了互联网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因此,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立足于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为教师创设有效情境提出以下几种具体对策:

4.1. 立足教学目标,择用资源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施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在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时更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在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 [7] 的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单纯地为讲课而讲课,通过在学生脑海中创设出虚拟的教学情境让意识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去开发学生的大脑。因此,创设生活情境,为虚拟的教学情境增添真实性,让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更能鼓励学生积极地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应该把情感作为纽带,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8] 体会情感是走进文章内涵最为快捷的方法之一,在数字媒体时代,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创设生活情境,例如,某老师在进行《背影》一课的讲解时,将对情感把握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重点,首先为学生播放亲情视频,之后又以离别为切入点创设生活情境来导入课程。这样与互联网资源有效结合的生活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准确的获得对文章情感和内容的掌握。但是教师应当注意在创设情境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适用、实用即可,不能凭空捏造、无中生有。

4.2. 立足学情,用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不断融入,学生逐渐接触到一个巨大的数据资源库,在这一背景下更加注重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对学生的引导和对互联网资源的选用。再加上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平等对待,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老师所塑造的情境中去,“在学生参与设计之时,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的才华得完美的展现,” [6]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更多在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感悟。” [9] 提出问题是所有的科目都要用到的一个教学方法。在学情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表达不同的见解、采取各种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寻答案的欲望。

例如,笔者观摩另一个班级的《小狗包弟》一文时,老师层次性地提出问题:这是怎样的一条狗,以至于让巴金先生念念不忘——作者和小狗包弟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以至于让作者对它发出深深的歉意——作者认为造成包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真正的凶手是谁。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中引用山的图片,并将问题逐一从山脚引导山顶,教师通过创设这样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思路,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走进文章中心,从而找出真凶即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会体会到回答正确的满足感,同时思维的碰撞也会擦出更多知识的火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

4.3. 立足于教学内容,用资源创设3D模拟情境

互联网+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得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课堂情境时更加直观立体,这一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得到全方位地利用。教师可以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叙事型的文言文时,就可以将事件背景、部分字词的释义以及白话文对话制作成视频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对视频中的模拟情境的学习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 [7] 如今大多学生都对语文这一科目产生了排斥,认为语文学习无趣且无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改进教学方式,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塑造多种形式的立体情境来重拾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比如角色扮演、朗诵等。

高中语文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意,如果像以往教学单纯地对字面意思进行推敲是十分枯燥的。角色扮演是老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准备下,根据课本内容来分别饰演不同的人物。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身历其境地投入到角色中,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中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在准备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情节和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养成。在表演过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把此次活动的感受反馈上来,便于教师可以据此继续完善此类教学活动。

但是在运用课堂资源时,“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要适度,要精,做到激发兴趣与掌握知识的有机结合” [4] 。

4.4. 综合运用互联网资源,创设多模态教学情境

目前,随着“互联网+”与语文教学的不断整合,互联网资源为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提供了更多便利。教师可以综合选用多样化的资源,充分结合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的模式,在一节课上创设多种模态的情境,将虚拟情境、生活情境等融为一体。

例如《动物游戏之谜》一文,教师就可综合利用互联网资源,创设多样有趣的情境。文章用科普性的语言和多种说明方式为学生介绍了动物的游戏,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导入部分,可以先用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儿时游戏的小视频来活跃课堂气氛,之后由人类会游戏转换到动物的游戏活动,并请同学们欣赏这些动物游戏的图片。课文题目点名“谜”,可见主要内容应该是解说“谜”在哪里,因此文章列举了各种假说。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这些假说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分组解答积极参与进来,并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在文章结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创设虚拟情境,为学生播放相关动物游戏的视频,并让学生进行相关解说。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自身努力和教师的辅助加深了对文章细节的把握。教师也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让一节看似平淡无奇的科普说明文变得丰富多彩,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因为它方便、快捷、高效等多方面的优点成为现下高中语文课堂使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

《再别康桥》这篇诗歌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来贯穿文章,体悟作者情感。用多媒体展示康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地点,之后找出图中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语言为景物填充颜色,最后与诗歌中的色彩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想象画面,从而学习到诗歌中的色彩美。金色的垂柳、七彩的潭水、斑斓的星空,诗人使用了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而图片的展示就会直观地为学生带来3D立体的视觉冲击,怀着好奇心走进文章,同时也能学习到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通过上述教学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合理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法,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启发性。

4.5. 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多媒体因为自身的快捷、直观等优点,成为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的一个绝佳的辅助工具。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很多乡镇学校根本没有多媒体,除此之外,一些老教师对多媒体十分陌生、不会使用,所以多媒体技术并没有普及开来。因此应该在乡镇地区普及多媒体技术,为老师们增设多媒体技术的学习课程,让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当前社会要求学生拓宽知识面,而互联网中就容纳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可以在传递现有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更丰富、更现代化的知识信息。

作为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拓宽知识的广度,以应对多变的课堂。其次,还有具备创新意识,在塑造情境时不能照搬老旧的情境,要做到思考再创造,不断完善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通过笔者的实习经验,多数老师都认为在情境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开辟新思路、吸收新理念。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师在利用资源创设情境时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据此以“互联网+”为背景,为教师提出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但随着“互联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推进,它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广泛的数据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情境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互联网教学的大背景下实现学习的合作与探究。且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对语文课堂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这就需要广大老师不断钻研,对症下药、提出更多可实施性的策略,共同推进语文课堂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EB/OL].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2015-03-16.
[2] 人民出版社出版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M]. 北京: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2016-06-07.
[4] 黄朝友, 丁艳飞.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天地, 2015(1): 39-40.
[5] 韦志成. 语文教学情境论[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6] 徐晨.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中华少年, 2016(33): 3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 骆秋颖.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高效设计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5): 98.
[9] 张青兰. 高中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6(94):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