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行业迎来快速转型的新时期,但随之而来的是金融诈骗案件数不断攀升,手段越来越高明,例如信用卡诈骗、票据诈骗、贷款诈骗、集资诈骗等,受骗人数颇多,受骗金额巨大,严重破坏了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给人们的正常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但金融诈骗并没有引起重视,人们对金融诈骗的防范意识还相对薄弱,政府的监管还不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金融诈骗关系到政府、个人和单位等多个利益主体,如何更好地防范金融诈骗,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金融服务的发展和创新,为金融诈骗提供了契机 [1] 。金融诈骗主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同时还伴有欺骗以及隐瞒特征。骗取内容主要有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金融诈骗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总体上讲金融诈骗属于普通诈骗的一种,不过它是诈骗行为中的特殊诈骗,采用不合法的手段破坏整个金融管理秩序,影响金融圈的信誉,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进步。金融诈骗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应当得到一定的重视,金融诈骗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金融诈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远离金融诈骗和我国经济体制健康发展建言献策,提高金融效率,推动金融创新,维护经济秩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
2. 调查设计
(一) 调查对象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使用微信、QQ等社交网络的人逐渐增多,使用者的年龄跨度逐渐拉大,因此在进行金融诈骗现状及问题研究的实证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随机对人群进行调查。在进行网络问卷发放的过程中,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存在随机性,调查对象基本上为使用社交网络的各年龄段人群;为了扩大我们的样本范围,在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时,我们在北京、山西、甘肃等地采取非概率抽样的方便抽样的选择调查对象。
在被调查者中,女性占52.5%,男性占47.5%,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就职业而言,非金融从业人员占77.2%,将来或已经是金融从业人员占22.8%,说明非金融职业者占比比较高。调查样本中,学历初中及以下占4%,高中生占8.9%,大专及本科占72.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14.9%。被调查者年龄分布不对称,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25岁之间,众数为20岁,调查人群偏年轻。
(二)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01份。我们采取非概率抽样的方便抽样和自愿样本,在设计问卷前我们先了解和总结近几年发生的比较典型的金融诈骗案件的特点、原因以及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和对社会的危害,针对总结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完成之后在北京大屯街道附近的公园进行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反馈的问题做最后的修改与完善。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学历、年龄、收入;对金融诈骗知识的了解及对总体认知;遭遇金融诈骗的人被诈骗的金额和次数;金融诈骗频发的原因及防范主体等方面,为保证我们所得到的数据尽可能地真实,我们主要通过人工发放纸质问卷的调查形式,针对不同地区的样本一对一进行填写问卷,而且为使我们所获得数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我们在填写问卷时与被调查者针对问卷题目进行了交流,使得所填答案充分表达他们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问卷设计中有两大亮点,一是我们根据是否被诈骗设计了跳转题,挑选出被诈骗的人再深入研究,二是设计了开放题,问大家对我国的金融诈骗及金融业今后的健康发展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大家可以开放思维,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三) 调查方法
为了对金融诈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描述和分析,本文选择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和半结构访谈辅助以观察法。本次调查的数据以SPSS23统计软件为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一) 问卷中被调查者对金融诈骗认知和了解程度
在101个被调查者中,认为我国金融诈骗总体印象不好和极差占比60.39%,仅有7.92%的人认为我国金融环境比较好,剩余31.68%的人持中立态度。可见,人们对我国金融诈骗的整体印象并不好,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对金融诈骗厌恶程度较高,我国有待营造一个安全的金融环境。
在调查者中,大多数对金融诈骗知识不了解,仅10.89%的人对金融诈骗知识很清楚,8.91%对金融诈骗知识一般了解,47.52%则是了解一点,32.67%的被调查者对金融诈骗知识一点都不了解。可见金融诈骗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够,没有达到全覆盖,人们对金融知识的缺乏加上现在骗子的手段之高,很容易导致上当受骗。
(二) 金融诈骗频发的防范主体及原因
在被调查者中,有13.9%的人认为金融诈骗防范的主体是政府,有64.4%的人认为金融诈骗防范的主体是个人,另外有21.8%的人认为是社会团体。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个人是防范金融诈骗的关键,应该加强金融诈骗知识的学习,不随意外泄私人信息,了解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和途径,防止被骗。但政府和社会也有责任,构建安全稳定的金融体系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多管齐下,我国的金融环境才会更加安全高效。
图2显示:金融诈骗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的防范意识薄弱、诈骗分子手段高,让人防不甚防和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三者总占比高达90%。但是还存在少部分其他因素,例如相关金融制度悬空,没有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刑事立法中规定的八项金融诈骗罪只是徒有虚名,到真正实行时发现实际操作困难,无法落实。再者是供求矛盾存在,社会资金短缺,贫富差距导致两极分化,不法分子在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时,很容易把持不住,从而走上犯罪这条不归路。还有金融领域的立法也不够完善,比

Figure 1. The main body of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fraud
图1. 金融诈骗的防范主体

Figure 2. The reasons for frequent cases of financial fraud
图2. 金融诈骗案件频发的原因
如规范信贷义务的信贷法存在缺陷,犯罪分子可以在法律的边缘和法律规范缺失的地方下手。金融诈骗频发导致人心惶惶,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提高防范意识,打击金融犯罪始终是一个长远问题。
(三) 调查结论及思考
金融诈骗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是我国的金融体系建设中需要长远攻坚的一个难题,现代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虽快,但是不能彻底根治金融诈骗这一现象,我们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和收入与是否遭遇过金融诈骗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所以就个人而言,多掌握一些防范之策,提高防范意识是解决金融诈骗的有效途,涉及网上付钱时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细心辨别真伪,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
4. 调查建议及总结
(一) 政策建议
金融诈骗主要采取“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法,限制金融诈骗的发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 。
1) 多掌握一些金融知识,尤其是要掌握风险的防范和应对知识,做金融知识的“明白人” [4] 。
2) 加强行业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的协同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促进行业监管和执法水平提升。加强国际信息与技术交流,前瞻性地掌握新型金融诈骗形式与技术,提升金融诈骗应对能力 [5] 。
3) 及时更新技术。银行监管体系对于印章,各种业务票据,相关重要凭证等采取最新的防伪技术和识别技术,同时对员工要加强防范金融诈骗的技能培训。
4) 规范行业行为。防范金融诈骗是所有银行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银行需要加强考核力度,对于因为疏忽大意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的行为作出严厉惩罚,建立安全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指导方针。
5) 商业银行需要从决策、管理、经营各个方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按章经营,互相制约,加强监管,堵塞漏洞 [6] 。
6) 弥补法律漏洞、完善司法解释,对金融诈骗罪相关司法认定加强研究。 [7] 。
(二) 研究总结
金融安全关乎我们的钱袋子,防范金融诈骗是生活的必修课。加强公民的素质教育,培养出公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正确引导公民参与金融活动,增强公民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同时加强法律的监管力度,并依法严格处理各种金融诈骗案件,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8] 。我国应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其次,宣传部门应该多渠道普及金融诈骗知识,个人作为金融诈骗风险防范主体要提高防范意识,政府、企业、社会也有义务通过各种渠道,针对公众进行金融诈骗防范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宣传,形成人人防范诈骗、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基金项目
本研究是中华女子学院2017年度北京市大学生创新研究课题《金融诈骗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北京晋中等地的实证调查》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