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过程,也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它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沟通 [1]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专业的发展,沟通能力在高职护生实习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维持良好护患关系不可或缺的桥梁 [2]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于1998年修订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将沟通能力定义为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 [3] 。沈宁 [4] 在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中也将沟通能力列为现代护理人才的一项必备核心能力。护生是未来护理工作的后备军,其沟通能力同样值得关注,因此沟通能力作为高职护生的一项基本能力,得到国内外护理教育的广泛认可 [5] 。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护生正式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护患沟通 [2] [6] ,而对于在校高职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研究甚少。本文旨在了解目前在校高职护生未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沟通能力,通过调查给予针对性措施以提高高职护生实习质量,为今后临床实习奠定良好基础,现以上海某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287名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作分析。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某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287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在校护理二年级大专生。
2.2. 研究方法
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征得其同意后统一发放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放299份,回收问卷299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共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6%。
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自行编制高职护生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高职护生一般情况与在校学习护患沟通两部分。前者包括年龄、性别、性格、父母从事工作、日常生活沟通能力、与老师同学关系等。后者包括参加护患沟通课程的学习形式、对护患沟通的认识、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等。
2) 护生沟通能力量表 采用史瑞芬主编的《护理人际学》中沟通技巧的自我测验量表评价护生沟通能力,该量表共40项,分别以1~3分评分,总分为120分,其得分越高说明沟通能力越好 [7] 。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描述性或推断性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高职护生一般情况(见表1)
共调查287名护生,其中男生38名,女生249名,年龄在17~23岁,平均年龄为19.62 ± 0.76。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27~104分之间,平均分(75.86 ± 14.72)。

Table 1. General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n = 287)
表1. 不同特征高职护生一般情况(n = 287)
3.2. 高职护生一般情况与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见表2)
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影响高职护生沟通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母亲从事的工作、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这3个项目的高职护生沟通能力得分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不同特征高职护生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Table 2. Survey and analysis of basic nursing condition and gene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n = 287)
表2. 高职护生基础情况与一般沟通能力的调查分析(n = 287)
3.3. 高职护生在校学习情况与沟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见表3)
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高职护生在校学习情况与沟通能力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程成绩、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对护理专业的态度等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得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Table 3.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n = 287)
表3. 不同特征高职护生在校学习情况与沟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n = 287)
4. 讨论
4.1. 高职护生一般情况与沟通能力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特征高职护生沟通能力有显著差异,其中母亲从事的工作,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这几个项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1.1. 母亲从事的职业
从表2中可见,母亲从事的工作与高职护生的沟通能力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调查中发现,母亲从事教师工作者,其子女的沟通能力(78.5 ± 9.91)显著高于从事的其他职业的母亲,这可能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有关,教师特定的寒暑假的假期有更多的时间和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沟通直接影响到护生的沟通能力,这与罗碧华等 [8] 的研究结果一致。
4.1.2. 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从调查显示,在校期间,经常主动和老师与同学接触,保持很好人际关系的高职护生其沟通能力越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这与丁欢等 [9] 在研究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显示,护生人际关系越好,其沟通能力也就越强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吴英等 [6] 研究也证实,喜欢结交朋友的护生其沟通能力较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4.2. 不同特征高职护生在校学习与沟通能力分析
从表3中发现,高职护生在校技能操作成绩、护患沟通授课方式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系统的学习沟通知识、护生对护患沟通的重视程度,从事护理专业的意向等这多项因素与高职护生沟通能力得分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
4.2.1. 在校技能操作成绩
该高职院校护生从第一学期开始接触基础护理操作起,每学期均会安排护生进入临床进行阶段性见习和学习,以巩固在校学习的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同时有更多机会在临床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本研究结果中发现,在校护理操作成绩与沟通能力得分呈正比,这说明护理操作技能越好,其沟通能力越强。这可能与职业特点有关,护生其操作能力越强,更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促使护生更愿意与患者交流,从而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这与程明珠 [10] 的研究结果一致。
4.2.2. 系统的学习沟通知识及掌握程度
护患沟通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护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从而更好的提高高职护生沟通能力。本调查结果中发现,高职护生对护患沟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好者其沟通能力的得分更好(78.76 ± 13.37),同时有54%的高职护生认为在校经过系统的学习沟通知识对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其沟通能力得分也越高(78.16 ± 13.64),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这也提示,该高职院校开设的护理沟通课程对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4.2.3. 护患沟通重视程度及意义的认识
沟通交流是人们相互理解、信任的桥梁,是现代护理模式转变中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本次调查显示,78%的高职护生认为与患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84.3%的高职护生认为与患者沟通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这反映目前大部分高职护生对护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是积极的。这与马晓璐等 [11] 在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中也证实护士认为护患沟通非常重要者,其沟通能力也越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有84%的高职护生认为目前的护患沟通学习是有意义的,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4.2.4. 未来是否从事护理专业
本次调查显示,65.2%护生表示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从表3中能发现,毕业后选择从事护理专业护生的沟通能力(77.43 ± 14.75)高于其他护生的沟通能力,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可能与他们会主动利用在校内校外与他人沟通的机会,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把握每次去医院见习、学习间隙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以便更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这与易凌云 [12] 的研究结果一致。
5. 小结
目前高职护生沟通能力水平不高,其影响沟通能力的因素也诸多,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教师可利用授课及班会研讨的场合引导护生对沟通的重视程度,采用多样人际沟通授课的方式以提高护生的参与度;鼓励护生多参与校内校外各项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提高高职护生沟通能力。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