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体验式”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Constructing “Four-Level Experience Mode” of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18.84054, PDF, HTML, XML, 下载: 853  浏览: 3,52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陶心怡*, 万长云*: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体验层级创业实践教学人才类型自主创业Experience Hierarchy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eaching Talent Types Independent Entrepreneurship
摘要: 创业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根据不同类型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创业实践教学是学术研究和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工作。“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是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让全体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没有可行性,需要从培养对象的个性特质、就业目标等方面分层分类开展创业实践教学。基于不同体验层级开展创业实践教学是对学生个性偏好和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创业人才的有效举措,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创业教育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有重要作用。
Abstract: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practicing attribut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universities to conduct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different talents training targets. “Facing all and teaching hierarchically” is a basic principle of entrepreneurship, it is impossible for all the students to establish new businesses, so it is a must to launch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rain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aits and employment objectives. This teaching mode values individuals’ preference and education laws, it is an efficient measure for training talents pointedly, playing a critical part in creating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
文章引用:陶心怡, 万长云. “四级体验式”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 教育进展, 2018, 8(4): 357-363. https://doi.org/10.12677/AE.2018.84054

1. 引言

创业教育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育质量、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其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即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教育活动 [1] 。然而,高校在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践教学开展模式上都存在着模糊性,造成了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形式大于内容、模式雷同或过度实践的问题。实践教学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教学工作,但是要实现全部学生都参与创业实习难度较大,这也不应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唯一手段 [2] 。因此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和创业偏好,分层次构建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是“面向全体”创业教育原则的真正体现,可以避免创业教育目标不清、方向不明的问题。

2. 基于“体验”视角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互联网领域,网站往往使用“体验度”这个测度用语来描述客户对于产品或服务的体验效果,企业提升客户体验度的核心是提供有效产品、目标客户广泛覆盖、有针对性的体验设计和注重体验达成。商业领域的“体验度”概念既是客户的体验过程,也是最终感知效果,体现了深耕用户体验的现代服务理念。该“体验度”概念虽没有对如何度量进行准确界定,但这种重视客户体验程度和效果的理念值得创业教育借鉴。

将该理念引入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将上述“体验度”概念中的产品理念、目标客户理念、设计理念和实效理念应用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借此真正贯彻落实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的创业教育原则。基于上述理念的实践育人模式的开发,是对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的尊重,是避免创业教育过度实践或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是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务实举措。基于“体验度”概念开发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旨在为培养不同类型的创业人才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找到逻辑支点,构建“四级体验式”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是高校进行创业人才培养的务实之举,将为高校有效培养创业人才和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可操作的实施依据。

3. 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体验层级”模型

体验是一种个人感受,没有确切的标准,确定不同级别的“体验”在标准和技术上是有难度的,此处借鉴柯氏四级评价模型进行“体验层级”模型的建立。柯氏培训评价模型的内容是将培训效果评价分为四个级别:一级评估是评估学员满意程度,即参与者对学习项目做出积极反应的程度;二级评估是测定学员学习获得程度,指参与者掌握预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程度;三级评估是考察学员对知识的运用程度,是参与者学以致用的程度;四级评估是结果评估,即对学习项目和后续强化促进目标结果实现的程度。柯氏四阶段模型涉及到学习效果的层次确定问题,其确定方法有发放调查表、知识技能测试、观察法等,该模型对于创业教育中学生“体验层级”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参考柯氏四阶段模型对项目学习有效性评价的分级,将学生创业体验分为四种层级(表1):

Table 1. Experience levels construction for practicing teaching of entrepreneurship

表1. 创业实践教学的体验层级构建

以上四个层级的创业实践体验从低体验度到高体验度递进,用于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接受适合自己个性特征和职业目标规划的创业实践教育,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回归,对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无疑提供了可操作的标准。

4. “四级体验式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中国的创业教育从初创到探索,再到如今的全面深化,创业教育的分层分类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按照不同体验层级开展创业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意义重大,这体现了创业实践教学同样是重视“人的教育”的教育本质 [3] 。使教育对象接受相应体验程度的实践教育,是尊重个体特质和按照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分层施教的要求。不同体验层级的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是融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训练模式,是落实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创业教育原则的务实有效之举:

4.1. I级体验的创业精神教育

创业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这是创业者的核心素养,也是作为有责任的人和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创业教育本质是对人的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功能并非迅速形成新的企业、或将教育对象全部培养成自主创业者。拥有创业精神的个体无论作为创业者、普通雇员还是自由职业者,对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都是重要的。

这个体验层级的创业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整体能力素质为核心,重在创业意识的普及和创业精神的熏陶,以第一课堂的创业系列课程开设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第一课堂的形式以素质型创业教育为主导,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和社会公民;第二课堂以创业讲座、创业竞赛、社团活动、创业训练营、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组织形式,重在增强教育对象的对于创业精神的体验,并拥有创业意识,形成创业价值观。

4.2. II级体验的模拟创业教学

模拟创业是通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以模拟创立企业、模拟企业运营的方式启发、引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使其能够理解和感受创业行为,增长创业知识。这个层级的体验学习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岗位创业者,在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群体里,他们被寄予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发展事业的期望。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知识的岗位创业者,将成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他们构成就业群体的主体,对于解决就业问题至关重要。

该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教育对象掌握与创业相关的商业知识为核心目标,围绕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开展案例教学、仿真项目模拟等教学形式,辅以第二课堂模拟实训,如高校通过创建模拟实训平台如实训软件、网络模拟给予学生体验模拟创业的实训机会,使其初步具备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4.3. III级体验的全真创业教学

全真创业是在高校的创业平台为降低学生创业风险,增加创业成功率开展的实践教育,学生在全真的创业环境中开展创业实践,创业导师在学生创业过程中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全面系统地跟踪学生创业进程,起到陪伴和指导作用,使学生获得较高体验度的创业体验,旨在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创业型经济的主力军。

高校通过建立全真实体的孵化基地、创业园 [4] ,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创业实践机会,进一步增进学生创业体验,在现实全真的操作环境中体验企业创立遇到的问题,熟悉创业程序,储备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为走向社会真正创业打下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该层级的教育更像是在实验室中培养实验产品,与真正的商业和社会创业在环境、压力、条件准入上都有差距,但具有将其“扶上马,送一程”的现实意义。

4.4. IV级体验的自主创业实战教学

这是以产生创业成果为目标的创业实践教育。一定数量的高校采用这种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参与真实创业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群体,他们在校园内和社会上以企业主的身份参与企业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高校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的评价采用创业业绩的标准,教师的创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起到带动作用;学生的创业在群体内部起到创业示范效应,对创业氛围营造大有裨益。这种模式挤压了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比例 [5] ,但创业体验度最高,创业效果最佳,各高校需要根据区域特色、高校自身条件和学生培养规格弹性调整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比例、形式,创业教育实践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教育标准,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和高校真正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便是恰当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分层开展创业实践教学是2012年《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关于分类实施创业教育原则的一次理论探索,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主体性和人自身的发展性。各高校在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自身资源、学科设置、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因素恰当调整操作,重视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避免过度实践和实践教学无序开展,做到创业教育有标可达,服务于创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

5. “四级体验式”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对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创业教育具有教育属性,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创业教育最终是市场导向的,开展何种模式的创业实践教学,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创业教育人才输出的需求。社会就业的人才结构是分层的,创业教育的目的也不是让每个受教育者都成为自我雇佣的老板,众多被雇佣、自由从业的人才是社会生活的主流群体,高校重视大众化创业教育而非精英式创业教育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开发不同“体验层级”的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是对“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创业教育原则的践行,这种教育模式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单独强调少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这是回归教育本质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5.1. 确保创业教育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工作

创业教育应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不同类型创业人才,我国创业教育从大学生创业大赛拉动开始,到政府政策引导再到目前各高校采取多种多样的创业教育模式,多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来自政府文件和提升就业率的外部推动,而不是内生动力使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高校没有将创业教育与自身生存发展相联系,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无奈被动选择的结果就是开展的创业教育的指导理念、理论体系构建、实施路径等存在极大的模糊性,很难做到有针对性、有成效地开展创业教育,而是流于形式地应对潮流趋势,只开展对自身有显性效益的创业教育,忽视创业人才培养的真正教育目标。

开展不同体验层级的创业实践育人工作,体现了重视大众化创业教育而非精英式创业教育,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单独强调少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6] 。根据受教育对象个体差异和人才培养规格采取适度的创业教育实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学模式,符合教育规律、人自身发展的规律,是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最佳体现,可使输出的人才符合市场对不同人才类型结构的要求。因此实施不同体验层级的创业实践教学能够保证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有利于创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变革的正确选择。

5.2. 使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

创业教育的实施具有多样性,但目前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差强人意。创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根据各个大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大学办学层次、大学办学理念、自身的资源优势等因素综合考虑最适宜的创业教育发展途径,采用不同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四级体验式”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以不同的创业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对应的创业人才,将具体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与具体的人才类型对接,也为“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创业教育原则的落实提供了实施依据。

“四级体验式”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与创业人才培养类型紧密相连,不同体验层级的创业实践教学对应不同的人才类型,上述四个体验层级的创业实践教学应对应下列四种人才类型(表2)。

不同层级的创业实践教学带给受教育对象的创业体验程度不同,但不代表产生创业或就业的效应不同,每个层级的创业人才在商业创业、社会创业领域都创造着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即使对于越来越多的95后毕业生选择间隔年、继承家业或新型就业形式,也能在分层的创业实践教学中找到适当的职业体验和素养熏陶,提升自身的人生价值,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成功地“育人”是该教育模式的终极目标,高校创业教育应该以分层培养不同类型创业人才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当程度的创业实践教学,做到导向明确、实施有效、学生受益和促进创业就业。

5.3. 提升创业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效应产生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人们从狭义认识创业、创业教育,发展到从广义上对创业、创业教育基本达成共识,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在高校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贯彻实施 [7] 。但各高校应该开展什么模式的创业教育?应该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开展到什么程度?创业教育活动要围绕什么教育目标开展?高校管理者和创业导师、专业教师怎样肩负创业人才培养的责任?业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依然是模糊的,这导致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有限,有的应对任务、流于形式。对创业人才类型进行分层分类、明确培养规格、关注每一类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要,分层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是真正实施“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原则的有效途径。该模式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层级人才的需要,既重视有创

Table 2. Four types of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表2. 四类创业人才类型

业潜质的受教育对象,也重视有不同职业偏好、不同个性特质的群体,同时考虑了95后大学毕业生表现出来的择业特征,这将大大提高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育人宗旨。因此这种模式可望发挥不同层级创业人才的叠加效应,使自由择业者、潜在创业者、岗位创业者和自主创业者合力助推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的实现,真正取得创业教育效果,促进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

5.4. 从广义视角培养不同类型创业人才,解决各类社会问题

分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尊重和重视个体差异,既聚焦创业者的培养,也关注有求稳、服从、守规则群体的就业取向,同时也关怀越来越多选择不就业的95后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让各类人才在创业、就业、社会公益和个人生活质量提升的层面上都能找到最佳状态,从而为社会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实施“四级体验式”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不仅是高校的一种教学改革,更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于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社会稳定的动力源,推动各类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6. 有效实施“四级体验式”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焦点问题

6.1. 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实施不同体验层级的创业实践教学的依据问题

开展不同体验层级的创业实践教学需要针对不同偏好、个性和特质的学生,以特定的培养目标为前提分层实施。但是学生不同的偏好、个性和特质他们自己都可能无法明确意识到,高校如何对这些指标进行测度是缺少标准的。而不能很好确定特定层次的受教育对象将使开展创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使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无法落到实处。

6.2. 有效实施创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问题

目前国内的创业教育研究对创业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基本达成共识:校内师资不足以支撑实践教学,校外师资的短期效应等问题。目前高校对于创业教育师资更多是通过培训获得的资格认证,而非自身真正具有创业经历、企业经历和创业教学能力。短短几天的课程培训就颁发证书认证为创业导师,这对于有效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是不负责任的举措,缺少审慎态度,除了运动式地推动创业教育浪潮,无益于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创业导师的转型、认证需要立体、全方位的视角进行管理,并建立综合性的培育提升体系构建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确保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校外创业导师的聘用标准需要明确,有的高校对于进入校内指导创业教育的校外导师没有具体选择导向和操作程序,多数以是讲座的形式开展,缺少实效性和长效性。

6.3. 地区、校际差异问题

创业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无法使用统一模式,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不同、产业形态不同;各高校办学层次、生源、理念、历史、特点不同,这都决定了每个地区的不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教学都是各有特色的,否则就失去了创业教育的经济社会意义。这样创业教育“四级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操作弹性,模式化地模仿会扼杀创业教育的活力和创新性,但这又带来教育效果的评价问题,各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效果难以判断和比较。

6.4. 传统的教学管理与创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矛盾问题

没有教学和评价方式的改革不能称其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对于知识识记和考核的要求,凸显了创新、尊重个性和能力培养的特点,这与传统教学管理是冲突的。目前的状况是创业教育炒得轰轰烈烈,教学管理按部就班,教学服从管理,创业教育除了作为一种用语和形式,任何对传统教学的变革和改进都管理制度所约束。目前常规的教学评估无不严格体现标准化、可复制、大批量的特点,对于表层形式的重视远远高于创业实践育人工作的实际需要,这就形成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两层皮的窘境。

6.5. 实践教学平台的投入和显性功利效应的冲突问题

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实施需要有效的平台和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如校内孵化基地、实验室的建设、相关实验软件的购进或更新等,都需要高校付出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投入,这类投入对于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即使解决了资金渠道来源问题,这个投入与自身的显性效益是否成正比是影响高校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是具有滞后效应的,而上级行政任务和眼前绩效是显性工作,这二者的矛盾将导致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可能流于形式、无法落到实处,使所有的创业教育研究和构想仅限于学术研究和教育理想。

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无法忽视以上问题的客观存在,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除了高校自身改变认识,还需要科学的运作机制以系统协调各方相关者密切合作,在此仅提出问题以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7. 结语

要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发挥创业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创业人才的功能,必须真正让各层级学生获得与其个性特质和职业规划紧密相关的实践体验 [8] 。无论是学术界对创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还是高校对创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上,都要避免纸上谈兵,避免仅仅为了应付政策导向而开展割裂的创业教育,要让创业实践教学成为各层级学生体验创业、素质养成的有效途径,也应成为自主创业者创办新事业的孵化室,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级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为有效开展创业人才的分层、分阶段培养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框架,不仅关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更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不同层级的创业体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质量提升。如何在遵循大政方针、人才培养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前提下让所有学生接受不同体验程度的创业实践教学,亟需学术界和教育界切实关注和有效落实,开发有效的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的创业教育原则,势在必行。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880068。

参考文献

[1] 商应美, 方琳, 马成龙.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探析[J]. 高教研究, 2013(1): 43-47.
[2] 姚凯, 于晓爽. 层级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 2016, 14(1): 45-49.
[3] 唐平.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4] 徐小洲, 梅伟惠.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战略研究[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5.
[5] 臧玲玲.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6] 王占仁.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概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7] 王占仁.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史[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8] 胡晓风, 姚文忠, 金成林. 创业教育简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89(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