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旱地小麦生产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难点,也是潜力所在 [1] 。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小麦区试主要分布在山西、甘肃、宁夏三个省(区)的11个试点,小麦是该地区主要传统粮食作物之一,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低温冻害、干旱少雨、病虫害经常发生,干旱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 [2] 。生产实践证明,在干旱地区选用抗旱、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已成为减少干旱灾害、保证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而小麦产量主要是农艺性状适应气候的综合表现 [3] ,小麦增产主要是各农艺性状之间的协调与优化 [4] ,产量构成主要是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刘朝辉 [5] 、王继滨 [6] 、赵倩 [7] 等研究了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及通径系数。王丽芳 [8] 等研究了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等11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任文斌 [9] 等研究了陕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品系农艺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这些研究对小麦育种均有启发。为此,作者研究了2016~2017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区试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期为本地区旱地小麦科研育种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016~2017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2个,对照为长6878 (表1)。
2.2. 试验方法
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分布在山西、甘肃、宁夏三个省(区)的11个试点,其中山西省3个试点,甘肃省5个试点,宁夏回族自治区3个试点,多数试点属丘陵旱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2~15 m2。试验地前茬为小麦、胡麻、大豆和玉米,一次性施足底肥,小麦生育期间禁止浇水 [10] 。
2.3.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7,DPS3.0处理,Eccel2007主要用来做方差分析,DPS3.0用来做相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2016-2017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区试产量结果分析

Table 1. Variance analysis of trial production of dry land group in northern winter wheat region of China in 2016-2017
表1. 2016~2017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产量方差分析
2016~2017年度参试品种12个(含对照) (见表1),产量水平4057.5~4636.5 kg/hm2,平均产量4417.5 kg/hm2,误差变异系数3.838%,对照品种长6878产量水平4272.0 kg/hm2。较对照长6878增产的品种有11个,分别是:长5553、长6388、临旱9号、陇鉴110、陇育12号、陇育10号、长麦6197、长麦3909、太1512、陇中6号,但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较对照减产的品种为众信6607,减产未达显著水平。
3.2. 2016~2017年度参试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统计分析

Table 2.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wheat varieties in 2016-2017
表2. 2016~2017年度参试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统计分析
由表2可知,通过对2016~2017年度参试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小,尤其是产量的变异系数仅为0.48%,参试各品种变化均较小。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77%,表明在株高方面遗传变异较大。而产量构成三要素方面变异系数为千粒重 > 穗粒数 > 有效穗。
3.3. 产量结果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产量与最高总茎数(r = 0.615*, p = 0.05)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r = 0.696*, p = 0.05)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r = 0.449, p = 0.05)、千粒重(r = 0.318, p = 0.05)、全生育期(r = 0.246, p = 0.05)、株高(r = 0.058, p = 0.05)、呈不显著正相关。产量三要素中,有效穗数与千粒重(r = −0.406, p = 0.05)呈不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r = −0.172, p = 0.05)不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r = −0.172, p = 0.05)呈负相关,相关系数较小。综合看来,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与穗粒数的增加,分蘖率强的品种占有一定的优势。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yield and other agronomic characters
表3. 产量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α = 0.05,r = 0.576;α = 0.01,r = 0.7079;*表示显著。
4. 小结与讨论
旱地小麦的主要生育特点是:1、幼苗生长期长,分蘖多。2、幼穗分化时间长,小穗、小花退化多,穗粒数少。3、灌浆时间短,粒重低 [11] 。
区试品种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最高总茎数、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旱地小麦选育过程中,可选择分蘖力强盛、成穗数多的品种,分蘖力强盛为多成穗打下基础,分蘖多的品种也可保证在春季雨雪稀少以及春季冻害严重发生时,仍有较多的分蘖能够成穗。穗粒数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大,表明穗粒数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保证亩穗数的基础上注重选择穗粒数较多的品系。株高与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且变异系数较大,由此说明株高对旱地小麦产量的提高影响较小。
基金项目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E-2-36)、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S2010-10-02)、农业部财政专项(1117213010640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