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的分析——基于汉语语料库的研究
Analysis of the Duplication of Monosyllabic Adjec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Based on Two Chinese Corpora
DOI: 10.12677/ML.2019.73049, PDF, HTML, XML, 下载: 1,022  浏览: 4,66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顾秀林, 周统权: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关键词: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语料库
摘要: 本文基于BCC和国家语委语料库对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现象进行了统计,并对重叠的条件以及重叠后形式的句法功能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制约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与否需从其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着手。重叠后的句法功能不再局限于充当定语成分,而且不同变体之间优势句法功能已有所差异,这或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语义功能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 Based on the BCC and the National Language Committee Corpu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uplication phenomenon of monosyllabic adjec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sorts out the duplic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the duplicating form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onditions on duplicating monosyllabic adjectives are consistent with its semantic and syntactic aspects. Its functions are no longer limited to being used as attribute components, and the dominant syntactic functions vary from different variants to different variants. The finding ma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its semantic functions.
文章引用:顾秀林, 周统权. 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的分析——基于汉语语料库的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19, 7(3): 356-362. https://doi.org/10.12677/ML.2019.73049

1. 引言

重叠是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现象,较早观察到不同语言中重叠形式的意义相似性的是萨丕尔 [1],他通过对非洲、美洲等语言重叠现象的调查,把重叠的意义归纳为表遍指、重复以及习惯等 [2] 。对于汉语这种外部形态不丰富的语言,重叠是一种相当普遍且尤为重要的构造手段。重叠是一种形态,并因重叠在汉语中的普遍性,强调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典型形态。汉语中的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都可以重叠 [3] 。而形容词是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类,其中的单音节形容词个数相对固定,非常容易辨别,是形容词这个大类的核心部分,非常有研究价值。为了对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情况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语料库对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现象进行考察,并对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

2.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

单音节形容词AA式重叠结构是由单音节形容词音节上的再次重复连用构成,在书写时则是原单音节形容词的两字重叠 [2],比如“高高”“美美”“萌萌”等。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也主要涵盖对其重叠形式 [4] - [10] 、其语法意义 [5] [7] [11] [12] [13] [14] 、重叠限制 [10] [15] [16] 以及其方言差异和历史发展 [17] [18] [19] 的研究。

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的条件,余霭芹 [20] 表示知觉的形容词更容易重叠。朱景松 [10] 还认为形容词要具备形象性、感知性和自控性程度的特征才能重叠。形容词的形象性质是指具有在客观或主观上能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性质。感知性是关于词语具有抽象和具体的问题。自控性程度指主体有自觉地控制形容词。此外,还有学者之处能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在语义上一般不能重叠或者很少重叠的是贬义词 [4] [10] 。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能重叠的形容词一般要具备非定量(或者说模糊量)的特征(是否可加程度副词:很、比较等) [3] [9] [10] [20]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能重叠的形容词大部分都有口语色彩 [21] [22] 。但是语料检索结果表明,不是所有含有口语色彩的形容词都能重叠,如“糟糕”“圆全”等;同样地,不是所有含有书面语色彩的形容词都不能重叠,如“绰约”的重叠形式在“一个人影绰绰约约地走过来”。

吴仁 [14] 提出了26个很少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因为它们大部分表示相当抽象的属性,而不是具体的感觉或知觉。比如,“妙”“好”“对”等。同时列出6个虽然代表具体的感觉但由于表示消极的属性很少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比如,“累”“疼”“脏”等。笔者通过对吴仁 [14] 提出的26个很少重叠且具有抽象属性的单音节形容词以及6个进行检索,发现:1) 其中17个单音节形容词存在重叠形式;2) 6个表示消极属性的单音节形容词中全部存在重叠形式。显然,具体与否、积极与否并非为判定单音节形容词能否重叠的标准。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影响着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呢?

本研究将通过语料库统计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情况来考察制约其重叠的条件。同时,还考察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形式的句法功能。

3.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郑怀德、孟庆海 [23] (2003)《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中收录的163个单音节形容词和俞士汶 [24] (1998)《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中收录的165个单音节形容词为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一个由209个单音节形容词组成的词表,为本文的研究范围(详见附表1)。本项研究使用BCC和国家语委语料库两个语料库来检索206个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考察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是词与否以及重叠后句法功能的情况。期间基于单音节形容词的义项的考虑,使用在线汉语字典(http://xh.5156edu.com/)来验证假设。

4. 讨论与分析

4.1. 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条件

4.1.1. 重叠的标准

本文借鉴朱德熙 [4] 和朱景松 [10] 提出的形容词重叠的条件分别根据意义的可感知性、“量”的特征、自控性和词的褒贬义对172个(占全部的82.30%)可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和37个(占全部的17.70%)不可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进行分析。

根据四条标准依次对单音节形容词进行评定,结果发现:1) 可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基本满足两条以上标准。极少数形容词仅满足一条标准,而且这类形容词重叠后多作定语且出现频率较低。有的甚至无作定语功能,多数作补语、谓语、状语等,比如“手艺练得精精的”“净净身子”“盛盛地一笑”。2) 不可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中,有的形容词满足两条标准,其重叠形式未出现在语料检索之中,但是部分符合汉语口头语的表达习惯,存在重叠的潜力。这些重叠式形容词分别是“广广”“旱旱”“俊俊”“老老”“聋聋”“妙妙”“能能”“强强”“杂杂”“糟糟”。3) “意义”的可感知性为重叠与否的基本准则。很多只满足一条标准的可重叠形容词,大多是满足可感知性这一标准。

4.1.2. 近、反义形容词的句法语义分析

留学生常常会出现的一个大问题是一对近义形容词为什么一个可以重叠另一个却不能重叠?一般认为影响形容词不能重叠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语体,即不能重叠的形容词大部分是书面语(80%左右);其次是口语色彩(只占了20%) [22] 。比如,“美丽”和“漂亮”是一对近义形容词,一般来说前者不能重叠的原因是因为它包含书面语色彩,而后者因为具有口语色彩,所以才可以重叠。张国宪 [25] 认为含有褒义的形容词,如“聪明、伟大、美丽、友好、贤惠”等不能重叠的原因大概是因其意义跟表示重叠形式不兼容。“美丽”等形容词大多表示事物的恒久的客观属性;而重叠式却强调的是主观性特征。另外,有研究表明语体对是否重叠影响并不明显,故此本文将研究视角转至其句法功能方面。

根据前文的统计结果,笔者找到一组近义词“良”和“好”、两组反义词“善”和“恶”,“强”和“弱”。故此将分别根据其搭配名词的能力、搭配程度副词或状语的能力、充当补语的能力以及充当主宾语的能力进行统一考察,具体如下(见表1):

Table 1. The collocation of synonyms and their antonyms

表1. 近义、反义词组的搭配情况

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 重叠存在差异的近义词在句法上也表现出一定差异。比如,不能重叠的形容词(如“良”)充当定语时,跟它搭配的名词一般是抽象名词。从充当定语的比例来看,比对应能重叠的近义词(如“好”)比例要低;在充当谓语时,不能重叠的形容词很少带程度补语“极”“坏”“透”;在充当主宾语时,不能重叠的形容词也极少情况下充当名词性成分。2) 重叠存在差异的反义词在句法上却表现出一致性。研究表明,充当定语比例较高的形容词更易重叠。

总的来看,具有相同或相反含义的单音节形容词在能否重叠方面存在着差异。一方面,这与其句法功能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与其充当定语的比例的高低有关。综上所述,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与否,在语义上,与其意义的可感知性、“量”的特征、自控性和词的褒贬义相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其句法功能相关。

4.2.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句法功能

一方面,不同学者针对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进行了研究。朱德熙 [4] (1956)认为单音节形容词A按照AA的格式重叠,第二个音节读高平调,同时进行“儿”化,重音也在第二个音节上。刘月华 [6] 补充“在庄重正式的场合或朗诵非口语化的文学作品时,重叠的音节不儿化,也不变调。”吕叔湘 [7] 指出单音形容词的重叠为AA式,强调重叠式一般都带de,不带是例外。郭锐 [8] 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不带de,而李泉 [9] 则认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是句法层面上的重叠,重叠形式只有一种基本形式,即AA式,“AA儿de、AAde、AA、AA儿”看作是重叠式AA入句的四种变体。

笔者通过语料库检索发现“AA儿de”、“AA儿”中出现频率并不高,大多数是“AA”、“AAde”。另外,“de”主要体现在“的”“地”两词上。故认为“AA”、“AA的”、“AA地”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入句的三种变体。另一方面,胡明杨 [26] 通过分析形容词在口语和书面语功能上的差异得出形容词重叠式基本不做主语、宾语的结论。通过语料库的检索结果来看,主语和宾语的情况的确极少,因此单音节重叠式主要做定语、谓语、状语和补语成分。另外,因为形容词作定语和作补语存在一定关联性,将不做单独分析。

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定语、谓语和状语功能。

4.2.1. 重叠形式的定语功能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做定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A”和“AA的”。通过对可重叠的172个单音节形容词的梳理,我们发现存在“AA”式定语的有31个(18.02%)、“AA的”式定语的有126个(73.26%)。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中充当定语功能的形式主要是“XX的”。另外,我们还在语料中发现“XX的”形式可以跟在“得”后面充作补语,且含此用法的单音节形容词竟达143个(占可重叠的83.14%),比该形式可充当定语的数量还多。由此可看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中的“AA的”形式的优势句法功能不再是充当定语,而是充当补语。

通过对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中的“AA”形式的梳理,我们发现其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定语、还包含状语和谓语两个功能。其中充当定语、谓语、状语的形容词数量分别为:31 (占18.02%)、32 (占18.60%)、54 (占31.40%)。由此可看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中的“AA”形式的优势句法功能不再是充当定语,而是充当状语。

4.2.2. 重叠形式的谓语功能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做定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A”和“AA的”。通过对可重叠的172个单音节形容词的梳理,我们发现“AA的”式可充当定语成分几乎全数可以后置到所修饰名词后充当谓语,比如“高高的个子”和“个子高高的”。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中的“AA的”形式可做谓语的情况,我们发现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原单音节形容词本身存在动词义,重叠后的形式可看作动词重叠,比如“正正身子”“壮壮胆子”“温温老酒”等,此类词有24个,占可重叠的13.95%。二是重叠式“AA的”谓语时省略“的”的另一种表达,比如“鼻子酸酸(的)”“心痒痒(的)”。而且,这些表达出现的频率十分低,总共有8个,占可重叠的4.65%。总的来看,通过对充当谓语功能成分的梳理,我们发现重叠形式充当谓语功能的成分是“AA的”(占可重叠的形容词总量的73.26%)。

4.2.3. 重叠形式的状语功能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做定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A”和“AA地”。通过对可重叠的172个单音节形容词的梳理,我们可以根据是否加“地”分为三类:可加可不加“地”、必须加“地”、不加“地”。具体统计情况如下:总的来看,通过对充当状语功能成分的梳理,我们发现重叠形式充当状语功能的成分主要是“AA地”(占可重叠的形容词总量的49.42%) (见表2)。

Table 2. Statistics of adverbial function

表2. 重叠形式充当状语情况的统计

综合上述针对重叠形式的句法功能的梳理,我们发现:1)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三种变体分别拥有不同的句法功能。2) 各变体的优势句法功能也有所差异。比如,“AA”式主要充当的是状语成分;“AA的”式主要充当的是补语成分;“AA地”主要充当的是状语成分。3) 重叠形式的句法功能已不再集中在定语功能上。这表明重叠后的形式或许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修饰,或许会为其语义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5.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语料分析发现:1) 单音节形容词能否重叠与其语义、句法功能息息相关。一方面,对意义的可感知性、“量”的特征、自控性和词的褒贬义四类标准符合度高的形容词更容易重叠。另一方面,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谓语的能力影响其重叠能力。2) 单音节重叠式的句法功能已不再局限为定语功能,而且各变体的优势句法功能存在差异,这或许为重叠语义功能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汉语特殊定中结构的认知加工研究”项目(编号16AYY014)的阶段性成果。

表1

209个单音节形容词词表

矮.暗.白.棒.薄.饱.笨.扁.惨.差.馋.沉.丑.臭.纯.蠢.雌.次.粗.脆.错.大.呆.单.淡.低.刁.陡.毒.独.短.对.多.恶.饿.繁.反.方.肥.疯.副.干.高.公.古.乖.怪.光.广.贵.旱.行.好.黑.狠.横.红.厚.花.滑.坏.慌.黄.灰.活.急.挤.佳.假.尖.奸.贱.僵.娇.紧.近.精.净.静.久.旧.绝.均.俊.渴.空.枯.苦.快.宽.狂.困.阔.辣.赖.蓝.懒.烂.老.冷.愣.良.凉.亮.灵.聋.乱.绿.满.忙.美.闷.猛.密.妙.母.男.嫩.能.浓.暖.女.胖.平.破.齐.浅.强.巧.亲.勤.青.轻.清.晴.穷.全.热.软.弱.傻.善.少.深.盛.湿.实.瘦.熟.竖.帅.双.顺.死.俗.素.酸.甜.同.透.凸.秃.土.妥.歪.晚.温.稀.细.鲜.闲.咸.险.香.小.邪.斜.新.腥.凶.虚.严.洋.痒.野.阴.硬.优.冤.原.圆.远.匀.杂.脏.糟.早.窄.长.整.正.直.中.重.专.壮.准.

表2

可重叠单音节形容词词表

矮.暗.白.棒.薄.饱.笨.扁.惨.差.馋.沉.丑.臭.纯.蠢.粗.脆.大.呆.单.淡.低.刁.陡.毒.独.短.多.恶.饿.繁.方.肥.疯.干.高.乖.怪.光.好.黑.狠.横.红.厚.花.滑.坏.慌.黄.灰.活.急.挤.假.尖.奸.贱.僵.紧.近.精.净.静.久.旧.绝.空.枯.苦.快.宽.狂.困.阔.辣.蓝.懒.烂.冷.愣.凉.亮.乱.绿.满.忙.美.闷.猛.密.嫩.浓.暖.胖.平.破.齐.浅.巧.勤.青.轻.清.晴.穷.全.热.软.弱.傻.少.深.盛.湿.实.瘦.熟.竖.帅.双.顺.死.俗.素.酸.甜.透.凸.秃.土.妥.歪.晚.温.稀.细.鲜.闲.咸.险.香.小.邪.斜.新.腥.凶.虚.严.洋.痒.野.阴.硬.原.圆.远.匀.脏.早.窄.长.整.正.直.重.壮.准.紫.足.

不可重叠单音节形容词词表

雌.次.错.对.反.副.公.古.广.贵.旱.行.佳.娇.均.俊.渴.赖.老.良.灵.聋.妙.母.男.能.女.强.亲.善.同.优.冤.杂.糟.中.专.

参考文献

[1] Sapir, E. (1921)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New York.
[2] 黄福艳. 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形容词构形重叠探析[J]. 高教学刊, 2017(11): 192-194.
[3] 石毓智. 试论汉语的句法重叠[J]. 语言研究, 1996(2): 37-38.
[4] 朱德熙.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 语言研究, 1956(1): 33.
[5] 朱德熙. 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 方言, 1982(3): 174-180.
[6] 刘月华.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7] 吕叔湘. 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查[J]. 中国语文, 1956(6): 123.
[8] 郭锐.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9] 李泉. 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J]. 对外汉语研究, 2006(1): 141-150.
[10] 朱景松.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语文研究, 2003(3): 9-17.
[11] 张敏. 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 国外语言学, 1997(2): 24.
[12] 张爱民.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与作其它成分的比较[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2): 67-78.
[13] 鄂巧玲. AA式形容词状语的考察分析[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1): 67-73.
[14] 吴仁.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的)”功能探微[J]. 南开语言学刊, 2006(1): 82-92.
[15] 华玉明.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ABB的状态形容词功能[J]. 唐都学刊, 2003, 19(2): 121-124.
[16] 陈蔓青.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分析[J]. 新疆职业大学报, 2016, 24(2): 60-64.
[17] 徐烈炯, 邵敬敏. 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 语言研究, 1997(2): 68-80.
[18] 石锓. 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M]. 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19] 王玲玲. 汉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方言差异及历史发展[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 104-113.
[20] 余霭芹. 广东开平方言的“的”字结构——从“者”“之”分工谈到语法类型分布[J]. 中国语文, 1995(4): 289-297.
[21] 郭志良. 有关“AABB”重叠式的几个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2): 60-70.
[22] 李大忠. 不能重叠的双音节形容词, 语法研究和探索(二)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23] 郑怀德, 孟庆海.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24] 俞士汶.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25] 张国宪. 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26] 胡明扬. 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J]. 中国语文, 1995(5): 38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