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习主席关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要论述的持续深化,理论成果的不断深入,军队院校作为培养我军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其源头作用越发明显。军队院校对在校学员英语能力素质的培养,决定了未来的军官遂行多样化国际军事任务的能力,因为军人外语的能力已经被证明了是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美军在二战时期就培养专门人才精通日语、德语等主要敌对国的语言,他们对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英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普遍承认,那么军队院校在固定的学时内应该如何提升学员的语言应用与交际能力呢?军队院校姓军为战,不同的院校为部队不同的岗位输送人才,因此军队院校的英语教学不但应该突出军事性,强调实战化,而且还要具有本院校鲜明的特色。
2. ESP的定义与特点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意为专门用途英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1964年,著名的语言学家Halliday在与McIntosh和Strevens合著出版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一书中,就提出了ESP的概念: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octo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 [1] . Hutchinson和Waters (1987)对ESP进行了更为确切的定义,Hutchinson和Waters的ESP分类关系如图 [2] :

章兼中(1983)给ESP下的定义是:专门用途英语是指学习和掌握与某种特定职业、科目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 [3] 。蔡基刚(2004)认为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4] 。
Strevens (1988)提出了ESP教学的四个区别特征:一是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二是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三是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上;四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5] 。
3. 军队院校开展校本特色军事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我国的军队也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的利益,树立大国军队的良好形象,维护我国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胜任未来多样化的国际任务,学员的语言关是必须要过的,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厚实的外国文化基础,将很难完成将来的与外军的军事合作、军事交流任务。根据ESP英语的定义和特点,军队院校应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做好调查研究,开展相关领域的ESP军事英语教学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然而,目前军事院校开设的英语课程还不够合理,姓军为战的理念还不够浓厚,学员学习了一定的通用英语知识,军事英语的学习却缺乏深度和广度,院校对学员必要的相关领域的军事语言素质培养还有所欠缺。这些不足更加凸显了当前军事院校军事英语教学的不足,从而更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军事英语教学,满足未来军队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3.1. 不同军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ESP军事英语教学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
各个军事院校都有自身的专业特色,培养的学员对应着未来不同的军事岗位,履行不同的职责,但是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军事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都需要能够用英语交流本专业的知识,都要有使用语言这个工具在未来继续学习本专业前沿知识的能力。ESP军事英语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科、领域的语言能力培养需求,形成自己本学校的自身特色。因此,军事院校应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对本校学员的校本特色军事英语能素质的培养,更新校本特色军事英语教学理念,使培养的人才真正为部队之所需,真正能够使用好语言工具,成为今后该军事领域的拔尖人才。
3.2. 紧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力开展军事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学习,掌握通用英语、军事英语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国际视野,适应职业发展和对外军事交往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重心应从通用英语教学向ESP教学方向转移 [6] 。军队院校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必须树立新的观念。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应是帮助学员通过考试,而是培养他们在实际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遂行本专业军事任务相关的语言能力。在军队院校中开展有本校特色的军事英语教学势在必行,这是军队院校为部队培养合格人才的现实需要。
4. ESP理论在军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军事英语具有完全不同于通用英语的表达方式、话语背景、习惯用语及语音语调。在军事背景下,英语通常被赋予了特定的语义,这与通用英语“打基础”的要求具有明显区别,军事英语教学应该是更高级别的、更加突出专业指向性的语言教学。在ESP理论指导下的军事英语教学,更应考虑课堂教学改革、教员教学能力的发展、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建设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4.1.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改革不应该是积累式的增长而是需要彻底改变教学的模式。学员的主动学习能力、深度理解能力、高阶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等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都较难以培养,我们亟需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我们的理念,充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教员、学员、内容和环境等要素,构建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堂,把要讲的内容变为学员要解决的问题,把单向的灌输式教学变成双向的互动,把教员对学员的教学变为学员之间的合作学习。我们应该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把成规模的、完整的微课、慕课上传到网上,供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对于入学英语基础较好的学员,可直接进行ESP军事英语学习,对于英语基础还较薄弱的学员,有必要对基础英语进行巩固和加强。在课下,好中差的学员都能够自主学习想要学习的内容,满足个人学习所需;课堂上,教员能够极大地提升授课效率,充分发挥答疑解惑的主导作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2. 教员教学能力的发展
军队院校开展ESP军事英语教学必须拥有一支胜任军事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大部分英语教师在其攻读学位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到相应的军事类的英语,因此,英语教员需要学习ESP军事英语,这是教员教学能力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以采取内培和外引两种方式进行学习,并提升教员的教学能力。内培主要是指对现有教员的ESP军事英语能力的培养,通过扩展他们的知识容量,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和试教练讲才能上讲台讲授ESP军事英语内容;外引主要是指从其他单位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既懂军事又懂英语,加以授课技能培养和一定的政策支持,走上讲台讲授ESP军事英语内容。通过内培和外引,逐渐形成一支具有本院校特色的军事英语教员队伍,满足ESP军事英语授课要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4.3. 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建设
通用英语教学早已跟不上军队转型建设的步伐,各院校应该紧盯部队实战化训练需求,把重点放在军事英语教学上,特色鲜明的军事英语教材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在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建设中,一是要专家全程参与指导,出思想、定框架、审内容、抠细节,集中专家的智慧,完成特色教材建设。二是要注意语料库建设,语料库建设是基础性工程,要进行科学分类编排,按体系、分领域、分工到人专题研究和集中交流,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准确。三是要尽快打造一支过硬的编教队伍,院校要遴选骨干教员赴部队调研、出国培训、承担大项演习任务,采取超常措施磨炼骨干、培养人才。四是要按照编写计划,编出一批,送给相关专家审核一批,到部队检验一批,在教学中实践一批,边编写、边修改、边总结、边完善。
4.4. 构建以非标准化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
军队院校ESP军事英语的教学,应以培养学员的实际交际能力为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就能够引领课堂、引领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使教学向能力,向教学为战的方向靠拢。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考核学员的英语知识,而更多侧重点应该放在考核学员运用知识的能力上,即采用非标准化的考核方式。考核中给学员思考的空间,所设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充分考核学员的主动学习能力、深度理解能力、高阶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能力才应该是ESP军事英语课程应培养的学员的核心能力,才是未来我军军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军队院校英语课程评价的核心应是促进ESP英语的发展,强调英语在培养学员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学员人格健全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
5. 结束语
军队院校英语教学应大力推行具有本院校特色的ESP军事英语教学,它将为培养我军未来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专业语言基础,使培养的未来军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基本素质,为他们今后在所学领域进一步提升自己,培养自学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各院校的外语教学应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途径和手段,使ESP军事英语教学早日为教员、学员所接受,充分发挥ESP军事英语的最大效益。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第九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资助,课题编号:ZGWYJYJJ2018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