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也越来越繁荣,但是伴随着这种趋势,上市公司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问题,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也越来越多。在国外有南方保健公司、安然公司等通过会计造假来虚增利润,世通公司将损益性支出计入资本性支出来造假。国内有瑞金矿业、绿大地等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来造假。这些企业的不正当行为给中国股市和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通过对现存的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会计造假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会计政策稳健性有关,进行会计造假的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越激进,不存在问题的企业运用的会计计量确认方法更加稳健。因此本文假定会计政策稳健性与审计报告的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现有的文献关于会计稳健性缺乏合理的量化手段,因此关于会计政策稳健性与审计量的实证分析并不多。本文选择一系列可以代表企业会计政策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处理,得到一个相对综合的指标来和审计质量进行回归分析。本文的贡献在于为会计政策稳健性的量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弥补了会计政策稳健性和审计质量实证研究的不足,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进行投资提供了新的参考。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现有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假设的提出,第二部分为数据的搜集和分析,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第四部分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第五部分为参考文献。
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会计稳健性是基于对会计信息“谨慎性”要求提出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行为时不能高估资产和收益,不能低估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会减少企业的收益,因此改变企业对“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实施来操纵利润是企业常用的手段。
国外学者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Watts (1993) [1] 最早对会计政策的稳健性进行了研究,认为税收、法律诉讼等方面都会影响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后世学者大多以Watts的观点为基础进行研究。Basu (1997) [2] 首次提出了量化的方法,为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道路。Ahmed et al. (2002) [3] [4] 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也会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当债权债务人的利益一致时,企业的会计制度往往更加激进,反之则较为稳健,另外还通过比较不同的企业,认为激进的会计政策会造成更高的企业成本。
国内对会计政策稳健性研究主要以国外的文献为基础,李增泉(2003) [5] 根据Basu提出的盈余股票回报模型,对我国1995~2000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研究,证实了会计政策稳健型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存在。从债务成本角度看,Zhang (2008)研究证实债权人更加倾向于贷款给那些会计政策更加稳健的企业,双方都可以从稳健的政策中获得利益。毛新述(2009) [6] 实证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提高契约的效率,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赵刚(2014) [7] 实证认为银行再进行贷款的时候也更加倾向于贷款给那些会计政策稳健的公司。张淑英(2014)、周玮(2014) [8] 等分别实证了会计政策稳健性和企业债务成本有负相关关系。从权益成本角度看,Suijis (2008)实证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抵消股价波动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使企业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融资。Li Xi (2015)从国家层面研究发现稳健的财务报表体系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Artiach和Clarkson (2011)对美国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认为公司会计政策越稳健,信息披露越充分,企业权益成本越低,对企业融资起到正向作用。陈爱华(2015) [9]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也证实了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降低企业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从投资效率的角度看,Francis和Martin (2010)通过研究企业并购,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有效的进行投资,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Gomariz和Sanchez-Ballesta (2012)研究表明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约束企业的过度投资,但是在投资不足方面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王宇峰和苏逶妍(2008) [10] 实证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大部分公司的投资机会减少,会计政策越稳健的公司的投资机会越多,投资效率越高。张国源(2013) [11] 研究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和投资不足、投资过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韩静、陈志宏和杨晓星(2014) [12] 通过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研究发现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抑制投资过度。曹建新、赵明丽(2005) [13] 在研究公司代理成本问题时认为会计政策稳健性会影响审计服务的质量,会计质量越高审计服务水平越高,审计质量越高。袁圆、刘骏(2005)通过委托代理等相关理论和相关案例研究认为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影响审计质量来影响审计的独立性。王玉涛(2008) [14] 通过构建相关模型研究审计质量和会计政策之间的关系,稳健的会计政策能够约束管理层的行为,对提高会计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姚瑞(2010) [15] 针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较差的问题,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冯改娜(2012) [16] 认为事务所审计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可以设计专门的审计委员会来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张美(2014) [17] 从股权性质的角度分析外部审计可以“过滤”掉企业提供的大部分虚假的会计信息。与此同时她还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外部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而在国有企业中这种影响却并不显著。
现有的文献从债务成本、权益成本和投资效率三个角度研究了它们和会计政策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和前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后者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显然较低的债务成本、权益成本和较高的投资收益对企业的盈利和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当会计师事务所越到这种企业时的审计风险就会相应的小一些,相对的审计质量就会更高,因此基于以上的研究提出本文提出自己的假设:
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3. 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选择2015~2017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自万德、国泰安等数据库,研究软件为Eviews、SPSS。
3.1. 会计政策稳健性指标选取
根据现有的文献研究,本文从债务契约、代理契约、薪酬契约、税收等角度出发,选择短期债务比率、薪酬比率、财务费用比率、折旧率、纳税比率、预计负债比率来衡量企业的会计政策稳健性,具体算法如表1。
按照表1进行数据收集,剔除掉错误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得知我国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比率的平均值为9.0564%,中位数为7%,而大部分企业的短期债务比率为4%,最大比率为62%,但是标准差为0.0745,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短期债务比率的离散程度并不是很大,不同企业之间的短期债务比率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比率的平均值为2.93%,中位数和众数都是1%,说明我国企业的薪酬比率都比较小,但是标准差为0.1799,相比于其它比率较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当中薪酬比率的离散程度较大,另外有10家左右的企业薪酬比率超过了1,说明应付职工薪酬的数额超过了企业的净资产,产生了异常。财务费用比率的平均数为1.38%,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1%和2%,说明财务费用比率相对比较集中,而且标准差为0.0283,也说明了其离散程度并不大,但是最大值为33%。折旧率的平均数为13.5866%,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1%和0.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差别并不大,但是标准差为0.3878,查询原因是有个别公司存在大量固定资产处理,导致折旧数额大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纳税比率的平均数为3.4923%,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3%和2%,说明纳税比率相对比较集中,同时标准差为0.027928,也说明了其离散程度并不大。预计负债比率的平均数为0.2254%,中位数和众数都是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预计负债的计提并不多,大部分公司的预计负债都为0,而且标准差为0.019998,也说明了其离散程度并不大,这种情况是大量存在的。
下一步对上述数据进行因子分子,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值来代表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稳健性。

Table 1. Indicators of robustness of accounting policies
表1. 会计政策稳健性指标
3.2. 因子分析
表3中可以看出财务关系的KMO值为0.570 > 0.5,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的公共部分,Bartlett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5,说明能够进行主成分分析。
由表4可知,前三个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方差贡献率大于70%,为主要成分。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即可认为能够代表大部分的数据信息,因此本文选择用三个主成分来衡量会计稳健性。
从表5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短期债务比率;第二主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薪酬比例;第三主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折旧率。

Table 3. Financial Relationship KMO and Bartlett Test
表3. 财务关系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Table 4. Characteristic values and contribution rates
表4. 特征值与贡献率

Table 5. Principal component loading matrix
表5. 主成分的载荷矩阵
然后根据上述主成分载荷矩阵,构建3个主成分的表达式:
最后根据方差贡献率以及主成分函数表达式求出综合评价指标:
得到综合评价指标F之后,用它来代表会计稳健性,将其带入到下文的回归方程中,进行回归分析。
3.3. 审计质量数据分析
关于审计质量的度量,本文采用Gul (2013) [18]、吴伟荣和刘亚伟 [1] (2015)等在提出的用审计报告的激进程度来衡量审计质量。这种方法分为两部,第一步为预测会计师事务所发表非标准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概率:
上式中,Quick ratio代表企业的速动比率;AR代表期末应收帐款与总资产之比;Other代表其他应收款与总资产之比;INV代表存货与总资产之比;Roa代表企业的盈利水平;Loss是虚拟变量,当企业亏损时为1,当企业赢利时为0;Lev代表企业资产负债率;Size代表企业规模;Listage代表上市年限。其相应变量的系数分别为−0.162、−0.028、0.202、5.205、−2.139、−5.895、0.835、3.049、−0.259以及0.071。对应的财务数据为2015~2017的上市公司数据,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
根据上式得到F以后,根据下式计算审计报告的激进程度:
上式中,Actual opinion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发表的实际审计意见,当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取值1,反之取值0。当Ag为正时,代表审计报告的激进程度较高,审计质量较低;当Ag为负时,代表升级报告激进程度较低,审计质量较高。
3.4. 会计稳健性和审计质量模型构建
借鉴现有的文献,构建会计稳健性和审计质量的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Controls包括:资产负债率(Lev),盈利水平(Roa),公司规模(Size),资产周转率(Turn)。上式中的F值为上文中运用因子分析,进行主成分提取出的数据,用来衡量会计稳健性。
根据回归结果,如果F的系数
为负数并且显著,那么就可以认为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
4. 实证结果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F (会计政策稳健性)的回归结果为−0.113***,说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小于0,说明会计政策稳健性可以显著提高审计质量。从债务契约角度分析,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审计师面对这样的企业,更容易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报告,同时其审计风险往往较低,审计质量较高;从法律诉讼角度看,当企业面对未决诉讼等法律风险时,及时计提预计负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会计政策更加稳健,审计师面对这种企业会认为管理层隐藏会计信息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审计风险更小,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会更高;从薪酬契约角度来看,当企业员工的薪酬越高时,他们舞弊的成本就越高,因此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就越高,审计师面对着
的企业时,审计风险就越小,审计报告的质量就越高;从税收角度来看,企业的税收越高,侧面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同时和政府的关系也比较融洽,审计师面对这种企业的审计风险就会相对更小,出具审计报告的质量就会更高;从会计量的角度来看,当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采取更加谨慎的方法,会使企业的会计政策更加稳健,审计师会认为财务报表出现错报的可能性更小,相应的审计风险就会更小,出具的审计报告的质量就会更高。综上所述,当企业的会计政策更稳健时,审计报告的质量就会越高。
5. 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认为会计政策稳健性和审计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高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可以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权衡理论等从债务契约、薪酬契约、税收和会计计量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当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该加大对企业会计政策的关注,对与那些会计政策相对稳健的企业,可以提高重要性水平,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审计的质量,反之应该降低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减少审计的风险,避免承担过大的损失。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的时候,不应该仅仅考虑企业的利润,还应当考虑会计政策的稳健性,要做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