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DOI: 10.12677/CES.2019.76131, PDF, HTML, XML, 下载: 860  浏览: 6,95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 妍, 石洛豪, 李佳择:郑州大学软件学院,河南 郑州
关键词: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思政网络安全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Network Security
摘要: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策略,也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建设进程的具体方法。如何促进机制体制创新和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信息系统安全》核心专业课程为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着重于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别从爱国教育、普法教育、育人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四部分,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pecific strategy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Confer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nd is also a specific metho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is a critical issue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key point of carrying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as an example, from four aspects of patriotic education, legal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文章引用:李妍, 石洛豪, 李佳择.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J]. 创新教育研究, 2019, 7(6): 771-780. https://doi.org/10.12677/CES.2019.76131

1.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各高校聚焦一流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只开展思政课程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俨然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建设的不断深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职责,专业课应当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课程。这种观念直接导致思政课和专业课朝着两个方向发展,致使在思政课中存在学习内容重复化和理论化,不能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等问题,从而使两者不能融合贯通、相辅相成,影响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这不仅要求我们将思政教育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还要求我们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综合教学手段,深入挖掘专业课的思政价值,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

本文以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核心专业课为例,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2. 信息安全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国家对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紧迫需求

目前,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起步较晚,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了解的不多,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有很多高校虽然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忽视了把课程思政理念渗透到专业课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专业课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各自的领域独立发展,相互隔离,从而没能很好地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格局。在新时代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下,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高校应让专业课成为思政教育的平台,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和创新。在全国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坚力量,不应该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落后。信息安全专业应走在改革的前列,深入贯彻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并解决国家对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紧迫需求。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 [2],勇于探索思政教育改革道路,推动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优势与现代信息系统技术的高度融合,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

2.2. 建设高素质网络安全队伍的最佳途径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得到人们的重视。习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一论述将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足以看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我国网络安全现在面临着人才缺口巨大、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高校教育是网络安全人才全方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发展理念,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壮大网络安全人才基础队伍,建设高素质网络空间安全队伍。

原有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要求,网络安全人才结构失衡,高端创新型人才匮乏 [3]。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网络安全水平,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高校应针对信息安全专业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培养高素质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分析网络安全特点,探索创新点 [4],更好地满足国家安全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要,推动互联网的现代化和安全化发展。

2.3. 践行网络安全法普及教育的必经之路

步入网络时代的几十年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网络世界相对传统社会更加自由,在网络世界里个人隐私也更加容易泄露,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了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我国推出了《网络安全法》(下文简称:网安法),使我国的网络安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网安法的发布也将提高公民网络安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网络犯罪的发生,推动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法》还首次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人才问题进行规定: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要培养传统型人才,更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培养懂得网络外交的综合型人才。此外,在网安法中还明确提出了针对国家空间安全战略和重要领域安全规划等问题的法律要求。

随着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逐步健全,社会对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除了应该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有极强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准则。课堂是法律进校园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个渠道来开展普法讲法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对信息安全专业来说,应将法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讲解专业课的同时融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对于普法工作在大学校园的开展和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信息安全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3.1. 以《网络安全法》为导向进行普法教育

深入挖掘《网络安全法》与《信息系统安全》课程的共鸣点和切入点,以网安法为导向,寻找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思政元素,认真剖析各章节的知识点,找到切入点,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信息系统安全的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与信息系统安全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网安法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知法懂法守法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例如:在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标准和等级保护中,关于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标准在网安法发布后的变化。在2007年《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实施期间,曾确立了“依照标准,自行保护”的原则,即国家运用强制性的规范及标准,要求信息和信息系统按照相应的建设和管理要求,自行定级、自行保护 [5]。但是在网安法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成为网络运营者最重要的义务之一,“自行定级、自行保护”明显已经不符合现代网络安全管理的需要。随着网安法的发布,以网安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网络等级保护的定级将会越来越趋于规范化管理,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也将逐渐趋于完善。在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融入法律知识,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从而推动普法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开展。

3.2. 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核心进行育人教育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 这就要求高校坚持正确政治教育方向,加强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和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完成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此外,高校还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活动中,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探索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培养熟练掌握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专业课中找到与立德树人的融合点,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入融合到专业课的教学中。例如:在网络舆情分析中,使用舆情分析工具得到互联网上近期有关立德树人关键词的相关信息,向学生讲解如何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并对下图1的数据进行分析:10月20日发生了什么事使得立德树人在接下来的几天关注度不断上升,近期立德树人相关搜索词的热度排行,分析其中的原因,通过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意义是什么,间接对学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Figure 1. Liede Tree People’s attention and Top10 topics

图1. 立德树人关注度及Top10的话题

高校还应将立德树人理念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学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3.3. 以专业课程特点为载体进行爱国教育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俨然已经成为国家必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显。每天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攻击与破坏事件层出不穷,倘若不对信息系统进行防护,这些攻击和破坏事件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所以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应对各种安全挑战,国家急需一批高素质、高觉悟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高校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在信息系统安全核心专业课中向学生讲解我国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稳定四个方向综合讲解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通过讲解“5432”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构想 [7],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通过实例:1999年,大学生编制的CIH病毒,影响我国个人电脑多达36万台,经济损失高达12亿;2006年,熊猫烧香病毒对我国造成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2010年,首次发现的“震网”病毒,是一种针对全球工业界(核电站,水坝,国家电网)的“蠕虫”病毒,严重影响工业发展等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对经济或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系统安全对这四个方向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学方式应更贴近社会现实生活,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系统安全对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教学工作中,专业课教师还可结合信息系统安全对各个行业的特殊性,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国家信息系统建设中。

3.4. 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

目前,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人员存在职业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技术开发等工作岗位上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把职业道德、从业规范等要求抛在脑后,将不合规范或没有通过有效的实践和评估的产品推向市场,给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信息安全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倘若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就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很多麻烦,例如:侵入互联网用户系统,窃取大量的数据信息,更有甚者会危害国家网络安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途径,应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对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加以调整,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加与职业素质教育相关内容,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整个专业课教育中,并且落实到整个专业教学系统中。专业课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实例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素材,及时反映社会、企业对信息安全行业的职业道德需求。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向学生讲解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在课外,开展小组活动,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协同和交流能力。高校可组织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学习,与一线工作人员交流,了解行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行业从业规范和准则,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严于律己,自觉遵守行业道德规范,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促进行业良好的发展。

4. 信息安全专业推动思政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4.1.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素养

当今社会,高校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就仿佛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这是高校传统思政教育观念的特点。大家普遍认为思政教育只需在思政课上进行,是思政老师的任务,但却忽略了思想的教育应该是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的,专业课也有着进行思政教育的义务。在信息安全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让《信息系统安全》核心课程推动思政教育,专业课老师的做法是重中之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教授了什么。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思政意识、思政素养以及思政能力。专业课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落后观念,消除思政教育会对专业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误解,要去体会思政教育对本课程的推进作用,积极利用课程思政教育提高课程的亲和力。因此要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德育引领和价值教育能力。为此,学校可对教师团队进行思政培训,使专业课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业课教师应将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如应主动学习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教学任务中。激励专业课教师立足于立德树人的视角,体会专业课思政教育的重大作用,提高自身“思政”素养 [8],做到寓教于学,润物无声。

4.2. 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改革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专业课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思政知识,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9]。但是不同类型的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不是统一的,要根据课程的类型及特点深入挖掘出符合课程实情的思政元素,这是对于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水平的一种考验。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文科课程相比于理工科课程更容易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理工科就不必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而是更要重视欠缺的思政教育。在《信息系统安全》课程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从网络安全方面切入,进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教育学生们知法,懂法,守法。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国际法视角下的网络战的对策 [10],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此外,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做到多门课程相互配合,使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可以相互联结。这样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的时候就能够将不同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更深更广的层面接受思政教育,做到融会贯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不断更新。挖掘思政元素要做到动态更新,与时俱进,才能达到进行思政改革的育人目的。

4.3. 促进“专业课”和“思政”元素融合

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部分教师会担心开展课程思政可能会占用专业课教学时间,影响课程进度。如果能够做到将思政元素不着痕迹的融入到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教学讲述中,使“专业课”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思政教育的效率,还会使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更具有亲和力,大大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例如在《信息系统安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生搬硬套 [11]。如果在专业课上教条式地讲授思政内容,不仅不能起到思政教育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专业课的正常教学进程。

如何进行“思政”与“专业”的有机融合是当前“课程思政”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能够深入进行理论学习,明确思政元素与信息系统安全专业课内容的联系,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信息系统专业技术关联起来。同时,《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教师也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沟通交流,寻找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此外还需要把握好思政和专业课融合的界限,不能让专业课成为思政课的附庸,这就失去了“思政课程”改革本身的意义。思政教育要立足于学科,鼓励学生将信息系统安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与生活进行联系,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12]。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政素养。

5.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不高,而且传统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针对全省高校在校生开展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学建设情况评价的问卷调查。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情况评价如下表1所示。

Table 1.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

表1.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情况的评价(%)

通过统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情况的评价表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可绘制出柱状统计图2

Figure 2.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

图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情况的评价(%)

在没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情况评价如表2所示。

通过统计大学生对专业课中思政教育建设情况的评价数据并进行分析,可绘制出柱状统计图3

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的评价表,可以看到近30%的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水平的建设表示一般,甚至近7.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分析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情况的评价表,明显表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人数比例高了很多,说明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须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使课堂发挥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虽然高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一直以来也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并且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课程设置,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 [13],但是通过分析调查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我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途径,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能力。经过一学期的课程思政建设,在校内对信息安全专业进行相同问题的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评价见表3

Table 2.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

表2. 大学生对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建设情况的评价(%)

Figure 3.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

图3. 大学生对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建设情况的评价(%)

Table 3.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

表3. 大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评价(%)

根据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评价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出其柱状统计图4

Figure 4.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

图4. 大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评价(%)

通过对以上三个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平均值,绘制出三种方式评价的平均值对比折线统计图5,在图中可看出,经过课程思政建设后,学生对这四部分的评价都有所提高,有近70%的学生表示对这四部分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实践表明这样的课堂更受学生的欢迎,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知识,更利于提高课堂思政教育的效率。经过这次探索,我们意识到进行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思政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应结合时代发展,探索新方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Figure 5.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of three different construction methods (%)

图5. 三种不同建设方式的评价平均值对比(%)

探索“课程思政”建设途径不仅针对信息安全专业,也适用于高校各学科各专业。本文中提到的建设途径着重于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重视课堂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不仅要发挥课堂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还要结合多种有效方式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6. 结语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开展“课程思政”不只是单纯的“课程 + 思政”的模式,而是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本文通过《信息系统安全》核心专业课程探索了信息安全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以及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希望通过本文总结经验,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实现在专业课中对学生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基金项目

“信息系统安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9ZZUKCSZ045)。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光明日报, 2016-12-09(01).
[2] 徐晶. 以知法守法为导向《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 6(59): 60-62.
[3] 张宏莉, 于海宁, 翟健宏, 余翔湛.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规划建议[J].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16, 2(3): 1-9.
[4] 位华. 我国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思考[J]. 中国信息安全, 2018(2): 80-82.
[5]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J]. 电力信息化, 2007, 5(9): 22-26.
[6]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03(02).
[7] 王娜, 方滨兴, 罗建中, 等. “5432战略”: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J]. 通信学报, 2004(7): 1-9.
[8] 卿前峰, 丁科.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文化特质及素质培养[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 16(3): 40-42.
[9] 成桂英. 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 237(9): 67-70.
[10] 黄志雄. 国际法视角下的“网络战”及中国的对策——以诉诸武力权为中心[J]. 现代法学, 2015, 37(5): 145-158.
[11] 唐辉军.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24): 242-243+246.
[12] 周禧.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9): 58-59.
[13] 宫维明. “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 234(6): 66-6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