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我意识是人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关系 [1]。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积极正确的引导。宜州市地处桂西北民族地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否呈现一定的地域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宜州市4~6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希望能为桂西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宜州市区两所小学4~6年级小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00份并全部回收,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为83.33%。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进行问卷调查。PHCSS包括六个分量表,分别为行为、智力和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和满意度。该问卷共计80道题目,适合测试8~16岁的个体,采用“是”“否”式回答。PHCS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在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6。
2.3. 施测过程
采用简单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宜州市区内六所小学中随机选取两所小学,然后两所小学各自在本校4~6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0人,统一集中填写问卷,统一指导语。
2.4. 数据处理
剔除随意填写和没有作答完成的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被试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直观的呈现宜州市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现状,将本研究数据与全国常模作了对比,进行单样本t检验。由于本研究被试年龄大多数居于10~12岁之间,因此选择全国常模中10~12岁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对比结果如表1:

Table 1. Self-consciousness scores compared with national norm (n = 250)
表1. 被试自我意识得分与全国常模的对比结果(n = 250)
注:全国常模数据来自《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作者苏林雁等,2002。
从表1看出,在自我意识的所有维度及总分上,本研究数据与全国常模差异非常显著(P < 0.001),被试自我意识的各个方面均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然后再对被试者的得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根据原量表的分数分界点,将测试结果高于58分的被试者划分为高分组,得分位于46分~58分之间的被试者划分为中间组,得分小于46分的被试者划分为低分组 [3]。得出结果如表2: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scores of the subjects
表2. 被试自我意识分布情况
3.2. 被试自我意识得分在年级上的差异
由表3可知,躯体外貌与属性以及合群两个维度在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对躯体外貌与属性得分的差异进行事后比较发现,六年级躯体外貌与属性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 < 0.05)。在合群维度上的事后比较表明,四年级的合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六年级(P < 0.05)。

Table 3. Comparison of Self-consciousness Scores in different grades
表3. 被试自我意识得分在各年级的差异比较
3.3. 被试自我意识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
由表4可知,被试在合群分量表的分数上,与全国常模一样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男女差异(P < 0.001)。在其他维度得分和自我意识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Table 4. Comparis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consciousness scores among subjects
表4. 被试自我意识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4. 讨论
4.1. 被试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常模的比较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宜州市4~6年级小学生在自我意识总分和各项维度上的分数都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P < 0.001)。本次被调查者自我意识水平偏低,或许是由儿童的家庭成长环境造成的。有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4]。本次调查的小学虽然是市区内的小学,但留守儿童依然占有相当的比例。本次调查没有关注是否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否由于留守儿童较多导致了本次测量结果低于常模,这值得进一步验证。此外,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心理辅导可以提升个体自我意识水平 [5],这或许也告诉我们应加强本地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4.2. 被试自我意识在年级变化上的趋势
表2的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年级升高,六年级的高分组和低分组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四年级。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和身心发展相比以前都有新的变化,自我意识发生变化是完全合理的。以本研究所在的两所小学为例,五、六年级的管理比四年级更为严格,更大的学业压力可能让学生的自我意识产生了一些变化。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因此这种自我意识的变化是环境和身心发展规律共同导致的,是合理的。但是这种变化究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有研究表明过高的自我意识和过低的自我意识都不利于心理健康,但也有研究认为自我意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 [6]。
表3的结果表明,六年级躯体外貌与属性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 < 0.05)。这种变化是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六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即将进入青春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特征。在合群维度上,六年级得分显著低于四年级(P < 0.05)。这种变化很可能也是由于身心发展规律导致的,由于即将进入青春期,儿童相比以前更加独立,更加不愿意顺从别人,需要更多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因而合群性相比小学中期有所下降。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制订与年级相适应的心理辅导方案。
4.3. 被试自我意识在性别上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女生在合群方面得分明显高于男生(P < 0.001),这和苏林雁等人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2],但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没有发现性别差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发展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女生往往比男生具有更强的社交能力和适应性。一般而言,小学女生相比男生更听老师的话,更加顺从 [7],也更喜欢在一起游戏,这种差异是由生理因素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造成的。这也提醒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这种差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考虑性别因素的作用,制订与性别相适应的心理辅导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5. 结论
1) 宜州市4~6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常模。
2) 宜州市4~6年级小学生在合群方面女生的发展水平高于男生。
3) 宜州市六年级小学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方面高于四年级。
4) 宜州市四年级小学生在合群方面高于六年级。
基金项目
河池学院教改项目“《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河池学院为例(2017EA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