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光致发光是指物体依赖外界光源进行照射,从而获得能量,产生激发导致发光的现象 [1]。近年来,各方面对光致发光的研究愈发深入,许多研究运用了不同的测试手段和实验材料研究了光致发光特性。致力于找到使发光强度、产率维持较高水平的材料,同时使发光过程更为简便可控。光致发光的可应用范围广阔,包括带隙检测,杂质等级和缺陷检测,材料品质鉴定等 [1] [2]。而光致发光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也被应用到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等领域。
2. MoS2的不同改性方法及其在光致发光方面的应用情况
光致发光的发光强度和效率与发光材料有着很大的关系。过往很多的研究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材料。(见表1)。

Table 1. Photoluminescence of different MoS2 materials
表1. 不同MoS2材料的光致发光
掺杂了稀土的MoS2因为具有更丰富的电子能带结构,致使光致发光强度提升两个数量级 [3]。将Au金属颗粒附着在单层MoS2表面产生了P型掺杂而使光致发光增强了30倍,而双层MoS2光致发光增强了2倍 [4]。将蝴蝶结型等离子体谐振腔的谐振模式与单层MoS2光致发光(PL)谱相耦合,得到该条件下最佳PL强度增加效果 [5]。张红梅和吕长武的研究发现孔径大小对材料的发光有影响。量子点与多孔硅复合的光致发光有量子点荧光发光高强度、稳定性好的特点 [7]。还有对1-3配合物与萘-2,7-二磺酸盐在固体状态下的光致发光研究发现当G1被限制在金属–有机网络中时,其发光强度明显增强 [8]。在25原子基质中用银原子代替金原子可以大大增强光致发光 [9]。可见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优缺点,好好利用扬长避短就能大大增强光致发光的效果。
3. 相关材料在光致发光领域的各种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Su WY等人利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合成了平均横向尺寸为5纳米的原始和二乙烯三胺掺杂的二硫化钨量子点。在InGaAs/AIGaAs量子阱(QWs)上引入合成的WS2量子点,可以使InGaAs/AlGaAs量子阱的光致发光(PL)提高6倍 [10]。
Li L的研究以茜素红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双发射CDs,在430 nm和642 nm处表现出双发射行为。随着GSH浓度的增加,在430 nm处荧光带逐渐增大,而在642 nm处荧光带略有减小 [11]。
Li L [12] 还做过实验在高温下测量了Er3+NIR4I9/2-4I15/2在800 nm处的光致发光衰弱曲线,结果发现,800 nm的发射与Er3+4I11/2-4I15/2的跃迁具有相似的寿命。这提醒我们Er3+4I9/2状态主要是通过热耦合方式由相邻的4I11/2状态填充的。
Zhao X等人采用光致发光碳量子点来制备柔性PVA薄膜。薄膜完全被直径为0.86的球体覆盖时,荧光强度增强可达1.83 m直径的球体。而光的提取来源于单个球体的散射而不是有序阵列的衍射 [13]。
利用带负电荷的阳离子微凝胶(PNIPAm)和带负电荷的硫化镉(CdS)量子点(QDs),制备了对刺激物敏感的(pH和温度敏感的)光致发光杂化粒子。优化了QDs的原位后掺入以及pH可调静电相互作用等简单的合成策略,以获得最大光致发光的混合微凝胶 [14]。
Cheng J的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掺Eu3+的Ca3La7(SiO4)5(PO4)O2(CLSPO)多功能荧光粉。系统地研究了CLSPO: Eu3+荧光粉的光致发光性能。发现在400 nm左右的近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表现出比较较强的Eu3+离子特征发射,在600 nm左右有明显的红色发射峰 [15]。
Zhuang Hu等人利用高质量CdSe/CdS核/壳量子点清晰的光谱特征,系统地、定量地研究了氧对量子点光致发光(PL)的影响。在一定的激发功率下,自发去电离通道和光去电离通道的速率均随着氧分压的增大而增大,而量子点的光电离几乎不受氧分压的影响。CdSe普通芯QDs和CdSe/CdS芯/壳QDs经氧稳定PL,而CdSe普通芯QDs仅观察到不可逆的光蚀 [16]。
由Campos-González E进行的实验研究了不同钛酸盐浓度下化学浴法制备的CdS/ZnTiO3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光致发光光谱显示了CdS/ZnTiO3复合材料中电子跃迁的三个主要发射带。这种复合材料产生了三种光致发光带,其强度取决于复合材料的形状,而复合材料的形状又取决于CdS和ZnTiO3的相对浓度 [17]。
Lao X等人研究了无机溴化铯铅(CsPbBr3)纳米片在5~500 k温度范围内的光致发光(PL)行为。对于PL线宽,它在温度超过40 k时显示出连续的加宽,这表明在高温下声子散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8]。
Ghada H Ahmed的实验展现了钙钛矿纳米晶体(PeNCs)在高色域显示技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研究采用了将表面改性与卤化物离子保护相结合,将SiO2原位包封纳米级封装,并将其嵌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复合材料中的封装方法 [19]。
4. 光致发光的应用前景
不同的材料的研究对于生产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下表(表2)对各种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

Table 2.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all kinds of materials
表2. 各类材料的应用前景
由于光致发光的特性,其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日光灯、LED灯、光学传感器等 [20]。同时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1] [22] [23]。目前在国外光致发光领域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某些荧光材料已经大规模生产和运用,但国内还没有国外那么深入。由表可看出许多发光材料和一些研究的应用潜力巨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能更好的应用于生活生产。
小结:对于光致发光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重点是不断的尝试不同的材料和研究方法,以便有更多发现和突破。国内也应该在未来将光致发光的研究投入生产和运用。从光致发光材料的良好特性和独特优势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长,光致发光研究的前景会非常广阔。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701069。辽宁省自然基金指导计划,2019-ZD-0607。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纳米孔ITQ-44分子筛限域合成碳量子点的研究》,《LTA分子筛修饰的磺胺甲恶唑电化学传感器研究》,《基于分子筛修饰的磷酸氯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