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健康中国战略是习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全社会积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环境,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银发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4亿人,占总人口18.1%。
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人 [1]。巨大的老龄人口基数也催生出老龄产业市场一片“蓝海”,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到将达到3.3万亿元,2030年达到接近10万亿元。其中康养旅游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退休福利的提升,老年人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和晚年生活的丰富 [2]。老年人在有钱,有闲的情况下渴望出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康养旅游需要旺盛并持续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光明,康养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图1)。

Figure 1. Trends of my country’s aging population
图1. 我国老龄人口变化趋势
2. 东北与京津冀康养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2.1. 东北区域康养旅游资源分析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的,康养旅游需求也在逐年增强,特别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们更加重视对身体的投资。东北地区康养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人们放松身心,调节身体的需要。以黑龙江省为例,我省康养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森林资源。东北地区森林康养旅游资源丰富。我省森林面积达2128万hm2,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2.39%,森林公园107处,为我省开展森林康养旅游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 [3]。目前我省在伊春、黑河等地建立了大量的森林康养旅游设施,如森林康养小镇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二是湿地温泉资源。黑龙江省有天然湿地556万hm2,湿地公园72处,6大水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嫩江和绥芬河)和众多的温泉、矿泉资源等,牡丹江林区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以康养药浴为特色的五大连池等。此外,全省还设有扎龙等14处自然保护区。这些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前往旅游观光,由此也扩大了黑龙江省的知名度。同时,依托东北丰富的山珍和中药材资源,东北三省在中医药康养产品研发方面也有优势。近些年黑、吉、辽、蒙在中医药人才培养,康养企业培育等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已经初具规模,可以有效承接京津冀,尤其是北京高压人群的康养需求,促进康养保健旅游在东北地区的发展。
2.2. 京津冀康养旅游资源分析
京津冀地区脉相通,山川相连,是中国北方旅游资源最丰富,客源市场最庞大的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近十年后,该区域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力明显的提升。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且各具特色。一方面京津冀旅游资源可以形成整体吸引,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据不完全统计京津冀三省市共有世界遗产10处,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2处,占全国总数的近2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7处,约占全国总数的10% [4]。这种优势在其他区域是较为罕见的。另一方面,京津冀区域彼此间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可以形成互补。北京是五朝古都,历史遗迹丰富,同时又是我国首都,及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享誉中外的国际大都市,同时拥有古代宫殿、坛庙寺观、皇家古典园林、帝王陵寝、名人故居等优秀旅游资源,是其城市无法比拟的,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胜地。天津因近代是很多国家的租借地而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形成了独特的租借文化、民间艺术等旅游资源。河北深处京津腹地,具有天时、地利,可以借助京津强大的辐射效应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河北省也是全国唯一拥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滨海等全类型的省份。著名的西柏坡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等都享誉海内外 [5]。河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与京津形成互补,为京津冀区域康养旅游协同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基础。
3. 旅居型康养旅游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3.1. 中国特殊家庭结构使旅游养老需求旺盛
目前我国60岁退休人口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模式主要以“四二一”模式为主,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子女留在大城市发展,不能陪在父母身边。所以我国空巢老人的比例非常高。在我国2.54亿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其中近一半处于空巢状态。“精神世界空虚,感觉到孤独无趣”老年人群的真实写照。加之退休后的无助感,他们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的途径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价值实现。因此中国特殊的家庭结构促使老年人渴望结伴出行,到异地去生活一段时间,旅游养老的需求非常旺盛 [6]。
3.2. 老年人退休年龄较早,身体状况良好
相比于欧洲许多国家普遍65周岁退休,我国老人60岁退休年龄偏低,在精力和身体上均比较旺盛,为异地旅居养老提供了良好的人员储备。同时随着各地医疗水平的提升,老年人离开常住地,在异地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消除了许多老年人异地旅居养老的顾虑。加之现在老年人观念发生转变,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不再拘泥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传统模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使旅游养老服务市场存在很大上升空间。根据调查问卷现实,秦皇岛退休老年人口中,68.5%的老人有出游的打算,有25.7%的老人已经在过着“候鸟式”的旅居养老生活。
3.3. 退休人员工资水平较高,有一定消费能力
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提升,许多老年人退休后仍然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退休金,由于没有大额生活支出,因此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这为异地旅居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目前国内旅居养老人群主要以城镇居民为主,经济基础好,较高的收入水平使老年人口退休后开展旅游养老活动没有后顾之忧。根据数据显示京津冀和东北各主要康养资源丰富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国水平(30733元)。尤其是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756元,具有较强的出行能力。而教师、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工资相对更高,平均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将成为旅居养老的主力军(图2)。

Figure 2.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typical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图2. 东北和京津冀点典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3.4. 旅游服务机构众多,异地旅居养老体系逐步完善
老年人出行另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安全和服务,需要有良好的中介机构为异地旅游养老提供服务。近些年随着康养旅游的不断升温,各地都开始布局养老产业,以老年人群为目标客户的专业化康养服务机构也逐渐增多,这为开展异地旅居养老提供了后勤服务保障 [7]。以秦皇岛市为例,目前有200多家旅行社,有相当规模可以提供中介服务,为开展老年人口异地旅游养老提供重要的旅居保障。
4. 东北与京津冀旅居康养开发模式
4.1. 旅居康养旅游总体发展模式
(1) 打造区域旅游养老产业联盟。在政府积极引导,大力扶持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以北京、天津、秦皇岛、大庆、长春、大连等康养资源型城市为核心的旅居康养产业联盟,利用城市间旅游养老资源差异,联合打造目的地品牌,培育旅游养老核心吸引力。
(2) 构建跨地域旅游养老互动联盟。以核心城市为中心构建养老互动联盟,相关企业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从全国范围的角度积极融入到当下流行的异地互动旅游养老产业中。以旅游企业,知名的养老连锁机构等为合作对象,积极开发和建立与南方相关城市的业务关系,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借助于国内先进的市场化运营经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3) 构建全域性游学旅居养老目的地。具体措施为:一是以空间换时间。打造以北京、天津、秦皇岛、大庆、长春、大连为轴心的全域性旅游养老目的地,互动异地养老客源可以在这些城市随意切换,通过异地旅游,不断提升客人的新鲜感,延长停留时间;二是以时间换空间。项目积极与各地养老机构合作,开发高端研学项目,延长老年人的学习交流时间。通过各区域的宣传促销促进养老人群空间的移动,乐于在闲暇时间里到别的地区和城市观光游览,从而带动交通、购物、医疗等其他产业的融合,最终形成“大旅游”、“大养老”的旅游养老目的地全域性服务格局(图3)。

Figure 3. Global development ideas for residence,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图3. 旅居康养旅游全域型发展模式
4.2. 旅居型康养旅游商业模式
旅居康养旅游商业模式是构建老年人“享老”、“智老”平台,对接老年人需求与供给侧服务和产品,通过严选机制整合社会旅居养老资源、开发各类老年培训课程,为全国的老年旅游者提供旅居产品服务(图4)。盈利模式有以下几种:
(1) 旅居康养会员(B2C)
通过营销推广实行旅居康养会员制,会费包括异地旅居费用,课程费用和定期医疗咨询费用。一方面收取会费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另一方面增加客户的黏性,会员分为钻石、白金、金卡和银卡几个级别,不同级别有不同的会员优惠制度,一卡在手、走遍神州。除了标准会员外,欢迎临时加入的老年顾客,这类客户是潜在客户,有望成为长期稳定客源。
(2) 政府采购(B2G)
与政府合作,作为政府奖励对城市发展有卓越贡献的离退休人员的产品供应商。社区购买服务推广居家养老,旅居养老新理念。
(3) 收取管理和服务佣金(B2B)
项目为合作企业即上游康养供应商提供客源,收取一定佣金。随着平台知名度的提高,大量的康养企业广告会介入,公司将收取可观的广告佣金。
(4) 衍生产品和服务(O2O)
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不定期会推出与游学、旅居、康养等相关的线上线下衍生产品。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可建立网络社区、在线学堂等形式吸引更多的老年客户。
(5) 加盟连锁
随着旅居康养产业规模的扩大,成熟的企业或区域联盟提供管理和运营模式输出,如加盟、连锁等。针对康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咨询和营销策划服务。

Figure 4. The profit model of residential health tourism
图4. 旅居型康养旅游盈利模式
5. 东北与京津冀旅居康养旅游发展路径
东北与京津冀发展旅居康养旅游,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5G网络时代,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践路径。
5.1. 特色化主题产品创新路径——线下体验
(1) 美食康养旅居养老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更应该注重饮食。以地方特色美食为载体,以中医养生为核心,构建以养生膳食、素斋、绿色餐饮、养生茶汤、养生保健食品等多种食疗养生产品于一体的美食享老体系。在满足老年味蕾的同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让老人吃出健康。可以开设茶艺茶道、饮食调配相关的课程,满足老年人异地养老提升技能的需求。
(2) 书画摄影旅居养老
书法绘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老年人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摄影也成为老年晚年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受欢迎。这一类旅游产品的客源知识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对异地优秀的山水旅游资源有强烈的需求。在产品开发上将城市间具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有效组织起来,通过游学的形式,配以专业教师全程陪同指导,在异地居住写生,延长停留时间,实现提升技艺、拓展见闻、交流切磋、增进友谊的多元功能。
(3) 古城古镇旅居养老
现在古城古镇在南方城市发展得非常好,北方由于季节和历史原因,发展相对缓慢。这其中有重要历史文化古城,如凤凰古城,也有依托文化资源新开发的古镇,如古北水镇等。但他们都一个共同的特点,宜居,怀旧,特色鲜明,特别能够吸引老年人群的。因此依托古城、古镇等特色文化资源,结合当地民宿能够吸引老年游客在异地居住一段时间,然后再到其他地方,形成连接的旅游行为,实现全域,全时旅游,有效盘活旅游资源。
(4) 民俗民风旅居养老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民俗民风也不尽相同,能够满足一直以来生活在一个地方的老年人群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以地方特有的民族风情、节庆、习俗等为核心吸引物,尤其加强与海南、云南、广西、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市的合作,利用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加强老年人深度休闲体验,使其成为老年人“享老”生活的重要补充。
(5) 宗教禅修旅居养老
近年来,人们除了注重外在的养生之外,更加追求内心的澄净和修养,禅修文化大行其道。很多地方纷纷修建禅修院来招徕游客。与国内著名的宗教禅修地如千岛湖等合作,以道教、佛教、国学经典等为核心开发宗教养心享老高端旅居养老产品,满足老年人提升精神信仰的需求。
5.2. 特色化网络服务创新路径——线上互动
基于“互联网+”构建服务信息一体化。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打造专门的互动养老服务平台,开发与之相应的APP。完善客人信息,利用大数据采集老年行为习惯,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在软件布局上更加倾向于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软件设置不同的特色板块供客户选择,老年朋友可以在虚拟社区内分享自己的作品、心得、趣闻,甚至可以卖自己的作品,打造良好老年人互动社区平台。通过网络化服务产品,打造全新的线上旅居养老生态环境,增加客户黏性,实现快速发展的目的(表1)。

Table 1. Contents of Featured Health Tourism Services
表1. 康养旅游网络特色服务内容
6. 结论与建议
近些年康养旅游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老年人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光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旅居型康养旅游将有助于跳出传统旅游的桎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为东北地区振兴提出一个全新的思路,借助京津冀的辐射作用提振东北经济。在开发旅游型康养旅游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协调区域各方利益,通过与地方高校、旅游企业、养老企业和培训企业共同合作打造新型养老课程和人才培养机制,为旅居型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能。
基金项目
本文是东北石油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8QNQ-14)“乡村振兴战略下京津冀乡村旅游服务联盟研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8GHL733)“东北全方位振兴视角下黑龙江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机制研究——以旅游产业为例”的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