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ABXX结构是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类型结构。例如:
(1) 姑娘家家一天到晚净想着怎么害别人,你爸妈都怎么教育的你。(BCC)
(2) 夜色沉沉,秋雨潇潇,望着这位憨厚朴实的同乡,我心里生出深深的敬意。(《人民日报》1996年)
(3) 他的过去劣迹斑斑,是老家巴尔的摩市臭名昭著的‘搅屎棍’。(新华社2001年)
ABXX式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由双音节名词组成,后一部分由单音节的重叠式构成。前辈已经注意到了ABXX结构,关注焦点主要在于“XX多多”这一流行语是否规范和是否为新兴用法的问题。裘荣棠(1999) [1] 认为“多多”是不规范的说法,因为它不合普通话的语法。在普通话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是不能放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单独充当谓语或补语的,但又承认在方言(如宁波话)中,有“多多”的说法。何伟渔 [2] 和林达青 [3] 都认为“多多”充当谓语,“多多”是一种新兴用法,但崔山佳 [4] 则根据语言实例认为“多多”并不是现代汉语才有的用法,更不是新兴用法,因为在古代白话小说和戏曲中,就已经有“多多”的说法。
肖贤彬(2005) [5] 突破了对单个现象的讨论,从历时角度选取古今都比较常见的形容词,初步描述了“ABXX”四字格的历时演变情况。翟玲玉(2013) [6] 总结的ABXX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放在双音节名词后做谓语的结构,如“夜色沉沉、庭院深深”等。
前辈主要关注ABXX的共同点,但是研究发现,ABXX内部用法也不尽相同,在日常使用中发现如上三个词语用法有显著的不同,例如:
在例(1)中,“姑娘家家”可以作为主语出现,但是“夜色沉沉”和“劣迹斑斑”一般不作为主语出现。
在例(2)中,“夜色沉沉”在语篇中可以作为独立的小句出现,可以作为背景信息出现。
在例(3)中,“劣迹斑斑”和“夜色沉沉”很相似,但是一般不会作为背景出现,也不作为状语出现,这又和“夜色沉沉”有很大区别。
以上文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点为突破口,分别发现了与三个词语类型相似的词语,根据其数量将其分为一类,本文旨在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三类词语究竟是否属于ABXX类词语?
2、三类词语分别在句法、语义方面究竟有何不同?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将在借鉴前辈观点的基础上,系统性地从句法、语义等方面探索这三类ABXX结构的本质区别。本文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2. 结构成分
ABXX式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由双音节名词组成,后一部分由单音节重叠式组成,下面将分别分析三类结构AB和XX的性质和区别。
(一) 姑娘家家类
除了“姑娘家家”,该小类还包括“警察叔叔”“太监公公”“农民伯伯”等。就AB来说,“姑娘”“警察”“太监”三者都属于类指光杆名词,白鸽(2018)指出,“类”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系列个体构成,并将类指分为整体类指、成员类指和类属类指三类 [7],“姑娘”“警察”“太监”属于直接指称“类”本身而无关“类”的任何具体成员的整体类指,而且三者都指称某种身份。
“家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没有发现,但是存在“家”,“家”有多个义项。《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623页)中发现,“家”的其中一个义项是做后缀,用在某些名词的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邢向东(2002)也指出在神木方言中,当“家”作为后缀附加在指人的名词后面时,可以指某一类人 [8]。褚福侠(2014)在分析元曲词缀时指出元曲名词词缀“家”用于指女性或孩子的名词后,加强了名词所表示意义的作用,但他也认为指人名词后的“家”表示属于一类人 [9]。谢汶君(2018)在《“家家”的身份与功能》指出“家家”仅用于构词,可表多重感性义,构词能力不强,表名词词性,视为后缀更为合适 [10]。因此我们认为“家家”和“家”都可以作为后缀出现在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属于某一类人。
“叔叔”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1211页)中的一个义项为,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叔叔”后附在具体的姓氏后面,表示具体的某个人,如:刘叔叔,董叔叔,如果后附在表人的类指名词后,表示属于某一类人,且突出男性特征,如:警察叔叔,工人叔叔,解放军叔叔。因此我们可以将“叔叔”视为后缀,表示属于某一类人。
“公公”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451页)中的一个义项为,对太监的称呼(多见于早期白话),也就是说“公公”就表示太监这一类人,随着时代的变化,“公公”一词也可以表示对年老男子的尊称,如:老公公,我们经常将太阳拟人化为“太阳公公”,土地拟人化为“土地公公”,说明“公公”可以作为后缀后附在表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属于某一类人。
“家”和其他“叔”“公”“伯”也是有区别的,但是总体类型相对较为一致。
(二) 夜色沉沉类
除了“夜色沉沉”,该小类还包括“庭院深深”“大雪纷纷”“星光灿灿”“暮气沉沉”“人影憧憧”“白雪皑皑”“波光粼粼”“风雨凄凄”“长夜漫漫”等。这类词的双音节名词AB语义不需要借助外力,完全可以自足,且其AB都表示某种环境或处所。这类词中的XX都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属于状态形容词的范畴,朱德熙(1982)指出:“从语法意义上看,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属性,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 [11] 因此“夜色沉沉”类的XX具有较强的描写性,且XX都有原形,即单音节性质形容词,还原时均可单用。本文仅以“夜色沉沉、庭院深深、大雪纷纷”进行说明。
“夜色”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1531页)中的解释为,夜晚的景色,“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程度)深,“沉沉”表示深沉,描写性增强,并且单音节形式可以单独使用。
“庭院”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1307页)中的解释为,正方前的院子,泛指院子,“深”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1159页)中的解释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深深”虽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解释,但重叠后的“深深”,描写性明显增强。
“大雪”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247页)中的解释为,24小时内降雪量达5毫米以上的雪。“纷”(2016年:384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多而杂乱,“纷纷”也表示多而杂乱,但经过重叠其程度明显增强。
(三) 劣迹斑斑类
除了“劣迹斑斑”,该小类还包括“顾虑重重”“仪表堂堂”“衣冠楚楚”“血迹斑斑”“白发苍苍”等,这类词的AB均属于一价名词,如果一个名词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在语义上构成依存关系,或者与另一种性质的名词之间存在隐含的谓词性配价关系,就可以称为“一价名词”。袁毓林(1994)认为一价名词的共同语法特点是一价名词在句法组合中出现时,通常要求另一个名词作为配价成分与之共现,并将一价名词分为三类,亲属名词,属性名词,部件名词 [12]。例如,妻子,脾气,胳膊,它们的语义构成可以分别描写为:一个人,她是某人的女性配偶;一种属性,它是一个人的心理性质;一种东西,它是一个人的组成部分。从意义上看,这种名词都表示某种事物。但比较特殊的是,这种名词在表示某种事物的同时,还隐含了跟另一种事物之间的某种依存关系,因此这种名词在语句中出现时,要求语义上跟它有配价关系的名词共现。上例中的一价名词在语句出现时,应出现与之配价的成分,如“妻子→刘伟、脾气→爷爷、胳膊→老张”。
本文认为“劣迹”“顾虑”“仪表”属于属性名词,即表示某种抽象的性质,必须依附于实体,即它们在句中出现时一般要求主体名词共现。“衣冠”“血迹”“白发”属于部件名词,表示某种事物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般要求原型名词与之共现。该类的XX都是单音节名词的重叠,重叠后属于状态形容词的范畴,具有较强的描写性。本文仅以“劣迹斑斑、顾虑重重、仪表堂堂”进行说明。
“劣迹”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822页)中的解释为,恶劣的事迹,属于属性名词,是具体某个人的事迹,应该与具体的人共现。“斑”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33页)中的解释是,斑点。“斑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形容斑点很多。
“顾虑”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472页)中的解释是,因担心对自己、对别人或对事情不利而产生的顾忌和忧虑,属于属性名词,一般与主体名词共现。“重”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181页)中的解释是,层。“重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一层由一层,形容很多。
“仪表”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1543页)中的解释是,人的外表,一般要与具体的某个人共现。“堂”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1273页)中的解释是,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堂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四) 小结
就ABXX式的AB来说,“姑娘家家”类的AB为表示身份的类指光杆名词,“夜色沉沉”类的AB是表示环境或处所且语义自足的名词,“劣迹斑斑”类的AB是语义不能自足的一价名词。就ABXX式的XX来说,“姑娘家家”类的XX是词缀,后附在表人的名词后表示某一类人,“夜色沉沉”类的XX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属于状态形容词的范畴,“劣迹斑斑”类的XX是单音节名词的重叠,重叠后的形式为形容词。因此,我们认为三类ABXX结构的结构成分并不相同。
3. 语义性质特征
(一) 姑娘家家类
由前文可知,“家家”“叔叔”“公公”后附在指人名词后表示某一类人,突出某一类人的具体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姑娘家家”类的AB和XX是同位结构,表复指关系,XX作为复指成分,还隐含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沈家煊(2001)认为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13]。“姑娘家家”类多用于对话中出现,其复指成分的出现是语言“主观性”的体现。如:
(4) 我说,警察叔叔,你们都是包青天,明察秋毫,决不会上洪胖子的当,你们知道吗?(莫言《四十一炮》)
(5) 姑娘家家一天到晚净想着怎么害别人,你爸妈都怎么教育的你。(BCC)
(6) 只见一个小太监俯首在一脸讶异的太监公公耳旁低语,“你确定是她?”(古灵《出嫁从夫》)
例(4)中,“叔叔”是“警察”的复指成分,但“叔叔”更表现了警民关系融洽,百姓对警察的亲切感。例(5)中,“家家”复指“姑娘”,但“家家”更突出了说话人的主观情绪,说话人对对方违背“姑娘”原型特征的问责义。例(6)中,“公公”本就是太监的另一种称呼,在这里复指“太监”这一身份,突出了“太监”内部的层级关系。
(二) 夜色沉沉类
由前文可知,“夜色沉沉”类的AB均为表义明确的双音节词汇,XX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AB与XX是主谓结构,表陈述关系,可以在语流中作为独立小句出现,为语篇提供背景信息。如:
(7) 夜色沉沉,记者驱车行进在通往科索沃的公路上,车轮下不时发出“隆隆”的异样声。(《人民日报》1998年)
(8) 大雪纷纷,冰天雪地,道路已被堵塞。(《人民日报》1993年)
(9) 临街而立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庭院深深,棕榈青青,肃穆庄严。(《人民日报》1996年)
例(7)中,“夜色”与“沉沉”构成主谓结构,表述完整,并为“记者驱车”提供了时间、环境等背景。例(8)中,大雪在空中纷纷扬扬,“大雪”与“纷纷”之间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为独立小句,为“道路堵塞”提供了发生的背景。例(9)中,“庭院”与“深深”也是主谓结构,描述了“红军长征纪念馆”的环境。
(三) 劣迹斑斑类
由前文可知,“劣迹斑斑”类的AB均为一价名词,其后的XX是单音节名词的重叠,重叠后的形式为形容词,具有描写性,AB与XX是主谓结构,表陈述关系。如:
(10) 只是现在身处敌对营垒,自己又叛明降金,李永芳顾虑重重。(李文澄《努尔哈赤》)
(11) 杨忠清秀白皙,仪表堂堂,顾盼有神,倒也像是个有身份的人。(姚雪垠《李自成》)
(12) 他的蜕变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劣迹斑斑的李效时迷途不知返,总想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狡辩。(《人民日报》1994年)
例(10)中,“顾虑重重”就是顾虑很多,二者之间是主谓结构,且“顾虑”为一价名词,语义无法自足,主体名词“李永芳”必须伴随“顾虑”一起出现。例(11)中,“堂堂”是形容容貌庄严大方,“仪表”与“堂堂”是陈述关系,“仪表堂堂”单独出现时,听话人会语义不明,因此也要与主体名词同时出现。例(12)中,“斑斑”的意思是形容斑点很多,“劣迹斑斑”就是说“劣迹很多”,“劣迹”与“斑斑”是主谓结构,且“劣迹斑斑”必须与其描述的主体同时出现。
(四) 小结
从语义关系来分析三类ABXX结构,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如下:
1) 相同点:“夜色沉沉”类和“劣迹斑斑”类均为主谓结构,表陈述关系。
2) 不同点:“姑娘家家”类为同位结构,表示复指关系,且复指成分隐含的主观性较强。
4. 句法功能
三类ABXX结构的性质不同,句法功能也不同。
(一) 姑娘家家类
“姑娘家家”“警察叔叔”“太监公公”等都是名词性短语,研究发现,“姑娘家家”类可以做主语、宾语。
1、该类都可以做主语,如:
(13) 按说老丫头人好长得也挺希罕人,可大姑娘家家的不在外边做事囚在家里跟她爸玩鸟儿。(魏润声《挠攘》)
(14) 陈玉荣把18万字的书稿交给文教授的时候,小姑娘家家的竟白毛女出山似的,白了一半头发!把自己和别人都吓了一跳。(《作家文摘》1997年)
(15) 警察叔叔非常好,他们会对你宽大处理的。(《青年文摘》2003年)
(16) 太监公公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打量着这个实在不怎么吸引人的扣儿。(古灵《出嫁从夫》)
由于“姑娘”“警察”“太监”都是类指名词,表示一类人,因此三者做主语时往往指代前文已经出现过的人物,是听话人双方都知道的人物。
2、该类还可以在句中做宾语,如:
(17) 第一次看见这么霸气这么妖孽的太监公公。(BCC)
(18) 哪有姑娘家家的,大说大讲的。(萧红《呼和兰传》)
(19) 只有小孩,才把捡到的钱,交给警察叔叔。(李国文《危楼记事》)
(二) 夜色沉沉类
“夜色沉沉”“庭院深深”“大雪纷纷”这类词都可以在句中作为背景性独立小句,还可以在句中做谓语、宾语、定语。
1、经过语料库的搜集,我们发现,“夜色沉沉”“庭院深深”“大雪纷纷”在语篇中都可以作为背景性独立小句出现,且意思较为完整。如:
(20) 夜色沉沉,记者驱车行进在通往科索沃的公路上,车轮下不时发出“隆隆”的异样声。(《人民日报》1998年)
(21) 临街而立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庭院深深,棕榈青青,肃穆庄严。(《人民日报》1996年)
(22) 大雪纷纷,冰天雪地,道路已被堵塞。(《人民日报》1993年)
“夜色沉沉”类的AB词汇意义明确,大多可以用作独立小句,作为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2、“夜色沉沉”类还可以在句中做谓语,如:
(23) 外面天昏地暗,天上大雪纷纷。(曲波《林海雪原》)
(24) 林中此刻夜色沉沉,而他俩走的地方夜色最深。(霍桑《霍桑短篇小说》)
(25) 抬头只见墙内庭院深深,绿荫处处,不知有多少进房子。(亦舒《纵横四海》)
“夜色沉沉”类做谓语时,其前的主语多由处所名词 + 方位词构成,交代具体的处所。
3、“夜色沉沉”类还可以在句中充当“是”后的特殊宾语,如:
(26) 深大真是庭院深深啊!(BCC)
(27) 记者离开奥森克扬水站工程工地那天已是夜色沉沉。(《人民日报》1997年)
(28) 站定身形展目四望,依旧是大雪纷纷,彤光四合,各色彩灯仍然是五光十色地照着。(萧逸《七禽掌》)
4、“夜色沉沉”类也可以在句中做定语,如:
(29) 过了一些日子,一个大雪纷纷的夜里,几下模糊的敲窗声,把母亲从睡梦中惊醒。(冯德英《苦菜花》)
(30) 站在院子的天井中抬头一看,立刻有一种庭院深深、古韵犹存的感觉。(新华社2004年)
(31) 马蹄声在霜冻的、寂静的、夜色沉沉的旷野里像一阵凶猛的暴雨。(姚雪垠《李自成》)
(三) 劣迹斑斑类
“劣迹斑斑”“顾虑重重”“仪表堂堂”在句中可以做谓语、宾语、定语。
1、“劣迹斑斑”类在句中做谓语,如:
(32) 只是现在身处敌对营垒,自己又叛明降金,李永芳顾虑重重。(李文澄《努尔哈赤》)
(33) 杨忠清秀白皙,仪表堂堂,顾盼有神,倒也像是个有身份的人。(姚雪垠《李自成》)
(34) 他的过去劣迹斑斑,是老家巴尔的摩市臭名昭著的“搅屎棍”。(新华社2001年)
2、“劣迹斑斑”类在句中可以做宾语,如:
(35) 这人看上去仪表堂堂、英俊不凡。(淡霞《深情相约》)
(36) 李登辉的谬论引起国民党高层和基层党员的普遍不满,认为李登辉分裂国民党、搞“台独”早已是劣迹斑斑。(《人民日报》2000年)
(37) 至于我,过去是干脆的,现在也变得顾虑重重。(王小波《似水柔情》)
3.“劣迹斑斑”类在句中还可以做定语。
(38) 露丝度过了一个顾虑重重的不眠之夜。(狄更斯《雾都孤儿》)
(39) 克莱门特刚迈出门槛,就遇见一位仪表堂堂、眉清目秀的老先生。(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40) 他的蜕变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劣迹斑斑的李效时迷途不知返,总想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狡辩。(《人民日报》1994年)
(四) 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三类ABXX结构的句法表现异同:
1) 相同点:①三类ABXX结构都可以在句中充当宾语。②“劣迹斑斑”类和“夜色沉沉”类都可以做宾语、定语和谓语。
2) 不同点:①“姑娘家家”类可以在句中做主语,其余两类都不可以。②“夜色沉沉”类可以在语篇中作为背景性独立小句出现,传达背景信息,而“劣迹斑斑”类不可以作为背景性独立小句出现。
5. 对比分析
上文中我们已经得出了三类结构句法功能的异同,如表1所示。本节将解释三类结构句法功能异同的原因。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syntactic function
表1. 句法功能统计表
(一) 相同点
1、三类ABXX结构都可以做宾语。“姑娘家家”类的AB是类指名词,XX后附在指人名词后表示某一类人,因此“姑娘家家”类是名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做主语,宾语。“夜色沉沉”和“劣迹斑斑”类的XX都属于状态形容词的范畴,而且两者属于主谓结构,由形容词做谓语的主谓短语属于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属于谓词性短语的范畴,而谓词性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宾语。因此三类结构都可以充当宾语。
2、“劣迹斑斑”与“夜色沉沉”类都可以在句中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由于二者同属谓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谓语,有时也可以充当宾语、定语等。
(二) 不同点
1、“姑娘家家”可以做主语,而其余两类不可以。作为主语的往往是名词性成分或者指称性的动词,“夜色沉沉”与“劣迹斑斑”类本身的述谓性比较强,适合作为谓语或定语,不适合作为主语,作为宾语往往也是“是”后面的特殊宾语。
2、“夜色沉沉”类可以作为背景性独立小句,而“劣迹斑斑”和“姑娘家家”类却不可以作为独立小句。这是由于“夜色沉沉”类的AB是表义明确的环境、处所类双音节名词,XX是描写性强的形容词,ABXX构成主谓结构表义明确,能够独立以小句的形式出现在句中,并作为背景性信息。而“劣迹斑斑”类的AB是一价名词,一价名词在句中出现时要求另一个名词作为配价成分与之共现,也就是说“劣迹斑斑”类不能单独出现,自然不能作为独立小句。而“姑娘家家”类属于同位结构,AB与XX之间是复指关系,是单个的名词性短语,且“姑娘家家”的AB是类指名词,作为独立小句出现时,会造成指代不清,语义不明的后果,因此不能作为独立小句。
6. 结论
本文系统地从句法、语义等方面探索了三类结构,找出了三类结构的本质区别。“姑娘家家”类无论从句法还是语义方面,都与其余两类结构完全不同,从句法上看,“姑娘家家”类属于名词性短语,而其余两类是谓词性短语,“姑娘家家”类的XX为词缀,表示属于某一类人,而其余两类的XX均为形容词,具有较强的描写性。从语义上看,“姑娘家家”类的AB与XX是同位结构,表复指关系,而其余两类的AB与XX是主谓结构,表陈述关系。
因此本文认为“姑娘家家”类与“夜色沉沉”类、“劣迹斑斑”类并不属于同一类别,应该将其从ABXX结构中剔除出去,自成一类。而“夜色沉沉”类与“劣迹斑斑”类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AB性质的不同,前者的AB词汇意义明确,语义可以自足,因此在语流中可以作为独立小句出现,后者的AB属于一价名词,语义无法自足,必须依赖主体名词,因此在句中不可以作为独立小句出现。所以本文认为两者都属于ABXX结构,但由于AB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细分为两个小类。
前辈已经看到了ABXX结构现象,但是本文研究发现,该结构内部小类有较大区别,值得深入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