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研究并揭示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特点和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进行研究,还可以使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中价值行为的差异和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他们人际价值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心理学领域中,价值观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duard Spranger)在其经典著作《Types of Men》中对人格理论的贡献,在该书中他将人分成了六种类型,即:经济的、理论的、社会的、审美的、宗教的、权力的 [1]。随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 Allport)和阜农( P.E. Vernon)于1931年在《Study of Values: A Scale for Measuring the Dominant Interests in Personality》一文中,采用了斯普兰格对人的六种分类并制定了一份“价值观研究量表”,这项工作在心理学领域的价值观研究中,具有开创意义。另外一项较具代表性的工作是1961年L.V. Gorden在Heider等人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份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人际价值观量表”(SIV),该量表将人际价值观分为支持、顺从、认可、独立、慈善和领导等6个方面。
而民族价值观是不同少数民族基于各自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或民族特征的价值观 [2]。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价值观的测量研究往往借助国外已有问卷或自编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例如,赵志毅,陈社育和刘红云采用Rokeach著名的价值观调查量表(Rokeach Values Survey, RVS)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483名回藏中学生实施调查研究 [3];胡文彬通过参考中宣部教育局课题组的调查报告和调查选题,自编了结合调查当地情况的问卷调查表,对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560名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4];李秋洪通过自编民族经济心理调查问卷,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1个少数民族地区的1829名对象进行了与民族经济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调查研究 [5]。另外,国内学者们对人际价值观也有许多专门的研究。例如,黄希庭等(1982)对重庆两所大学的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进行了研究 [6];李儒林和张进辅(2006)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价值观量表”对重庆等城市的923名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将量表分为3个主要因子 [7];覃智(2009)则对广西民族大学的壮族、瑶族和苗族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8]。
正确的人际价值观是构建良好社会心理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巩固民族团结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好的人际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身心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将不同民族文化群体融合在一起研究更能突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云南省作为全国少数民族集聚最多的省份之一,对该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做深入研究,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因素,把握其发展的趋势,为云南省各高校的大学人际价值观教育提供建议,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以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覃智所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修订,形成一个信度效度均较高的适用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价值观诊断的量表,并开展相关的研究。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在正式问卷确定过程中的预试调查主要以云南省云南民族大学的215名少数民族大学作为对象。我们之所以只选择云南民族大学大学,是因为从2017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云南民族大学已招齐56个民族的学生,并且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已超过了七成。正式量表的题目分析及信度、效度的检验均以该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35份,最后收回有效问卷215份。其中男性82人次,女性133人次,一年级41人次,二年级23人次,三年级44人次,四年级87人次,研究生2人次,各个民族的人数及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2.2. 方法
1) 初始成分的来源:本文主要通过修订覃智所编制的人际价值观量表,并对接其中的成分重新调整命名,以适应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使用。根据原来的分类,一共分为9个维度,分别为:能力类、外表类、指导帮助类、情感支持类、志趣类、品德类、认可类、性格类和利益类 [8]。
2) 通过对215大学生的抽样调查重新对上述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并在项目分析中,对不满足以下6个指标中任意一个的题项进行删除:① CR值大于等于3.00;② 题项与总分相关大于等于0.40;③ 题项删除后的α值小于总量表的Cronbach α值;④ 共同性大于等于0.20;⑤ 因素负荷量等于0.45;⑥ 校正的题项与总分相关大于等于0.40。共3个题项被删除,最终量表共包含39个题项。
正式量表的施测和统计分析:以云南省云南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由专业的老师和调查人员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随机施测。最终运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了项目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分提取,直接斜交法对因素进行转轴,并对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具体项目分析摘要表如表2所示。

Table 2. Summary of interpersonal values scale
表2. “人际价值观量表”项目分析摘要表
3. 结果
3.1. 量表的建构效度
建构效度是指能够测量出理论的特质或概念的程度,即经实际测试结果,受试者实际所得分数经统计检验能有效解释多少受试者的心理特质。能够解释的百分比越高,建构的效度则越好。统计学上,检验建构效度的最常用方法为因素分析,如果使用因素分析抽取共同因素,并且抽取出来的共同因素与理论架构的心理特质甚为接近,则可说此量表具有建构效度。在本研究中,在经过上述初步的项目分析,量表总共保留下来39个题项,下面将呈现这39个题项组成的量表的建构效度。
1) KMO值和Bartllett’s球形检验:本研究选取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来判断量表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检验的结果为:KMO (取样适当性量数)值为0.914,Bartlett’s球形检验
,
。根据学者Kaiser (1974)观点,进行因素分析的普通准则至少在0.6以上 [9]。此处的KMO值为0.914,指标统计量大于0.90,呈现的性质为“极佳的”标准,表明变量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共同因素,完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2) 因素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抽取,并使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Varimax)进行因素转轴。结合陡坡图和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以及因子的实际含义,最终抽取6个共同因素(共删除了题项B10,B11,B32),6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外表和利益”(因素1)、“情感支持”(因素2)、“个人品德”(因素3)、“对自我提高的帮助及能力”(因素4)、“性格”(因素5)和“志趣”(因素6)。6个因素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977%。根据Hair等人(1998)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所抽取的共同因素累积解释变异量能达到60%以上就表示共同因素是可靠的 [10]。我们这里得到的结果是64.977%,已大于60%,抽取的共同因素是可靠的。各个题项在共同因素中的因素负荷量如表3所示:

Table 3. Results of factor analysis of interpersonal values scale for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n = 215)
表3.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价值观量表因素分析结果(n = 215)
因为由SPSS19.0输出的结果,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在为0.300以下。根据学者Nunnally与Bernstein (1994)的观点当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在0.3以上时,最好采用斜交转轴法 [11],否则使用直交的旋转方法,所以本研究中采用最大变异法的直交转轴法是恰当的。此外,“外表和利益”(因素1)、“情感支持”(因素2)、“个人品德”(因素3)、“对自我提高的帮助及能力”(因素4)、“性格”(因素5)和“志趣”(因素6)等层面分量表和总量表之间分数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matrix of each subscale and total scale (n = 215)
表4. 各分量表及总量表分数的相关分析矩阵(n = 215)
各相关系数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且6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其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0.876、0.823、0.668、0.880、0.750和0.761,表面该量表的结构效度也比较理想。
3.2. 量表的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 α系数值来衡量量表信度的指标。使用SPSS19.0可求得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值如表5所示:

Table 5.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of interpersonal values scale for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表5.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价值观量表的信度系数
根据学者Gay (1992)的观点,任何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0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甚佳 [12]。本研究发展的总量表信度系数已达到0.95以上,且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基本都在0.80以上,所以无论是从“外表和利益”(因素1)、“情感支持”(因素2)、“个人品德”(因素3)、“对自我提高的帮助及能力”(因素4)、“性格”(因素5)和“志趣”(因素6)等层面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还是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都十分理想。
3.3. 差异比较
表6可知,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人际价值观的“外表及利益”、“性格”和“总量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三个方面的得分上,均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高于汉族大学生。

Table 6. Comparison of interpersonal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表6. 不同民族大学生在人际价值观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p < 0.05,**p < 0.01。
4. 一些讨论
本次研究首先对覃智所编制的“人际价值观量表”进行量表的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之后形成适合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价值观调查分析的量表,然后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在该量表各个维度上的看法差异。得出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人际价值观上,在“外表及利益”和“性格”这两方面,以及总量表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其它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从上述的各项指标中也可以看到该量表具有甚佳的信度和效度,其可作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相信该量表的修订将进一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61089, 11701503);云南省科技厅面上项目(2018FB003)。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