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科学计量分析近年来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内外也有部分学者使用该方法对语言类学科进行分析。科学计量分析可对某领域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然后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该领域的整体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前沿、研究弊端等,从而对推动整个领域的良性发展起到启发性作用。本文选择语料库翻译学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译者风格为研究对象,使用可视化计量分析方法,以揭示该学科在国际范围内的基本发展历程和态势。
Baker [1] 于2000年提出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新方向——译者风格研究。Baker认为其类似于人的“指纹”,人拿物品时会留下指纹,而译者翻译时,也会留下自己的指纹,即译者个人的表达习惯、语言特征、非语言特征等。她提出了T型(Target-oriented)研究模式,即借助语料库工具,通过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译本的TTR、STTR等值做比较,来探究译者之间不同的翻译风格。Saldanha [2] 进行译者风格研究时,继Baker的研究模式,提出了S型(Source-oriented)研究模式,认为研究译者风格时,应该结合S型/T型两种模式,因为译者不仅是原文和原作者的传递者,也是译文和读者的传递者。此后国际译者风格等研究大多基于Baker或Saldanha的研究方法展开,但近年来也有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译者风格等研究进行更深层次、更为准确的探索。从Baker提出该研究方向开始,国际范围内学者开始致力于译者风格的研究,使其逐渐成为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以2003~2018年为时间节点,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计量分析。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以R语言3.5.1软件为辅助,主要使用其Biblioshiny程序,从发文时间和数量、期刊、高产作者、高引文献、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纬度对从2003年至2018年,来源于SSCI,CPCI-SSH数据库的译者风格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
2. 数据统计方法
2.1. 数据采集
本研究用于数据分析的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TM (以下简称WoS)核心合集,涉及SSCI,CPCI-SSH 2个子数据库。首先,在WoS核心合集中进行检索,检索逻辑关系为“交集”(AND),检索主题为(translat* AND styl*),时间跨度为2003~2018,共得到1393条检索结果。先通过web of science类别项对检索结果进行初步筛除,排除与主题无关的类别后得到242条检索结果。再对242条检索结果通过人工阅读摘要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110条检索结果作为本研究的元数据。将检索结果全部导出,导出内容包括全记录及引用的参考文献,导出的文件格式选择为R语言可识别的BibTex文本。
2.2. 数据分析工具——Biblioshiny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是基于R语言开发的程序包Biblioshiny,由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的Massimo Aria博士在bibliometrix程序的基础上,使用R语言的shiny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制作而成。Biblioshiny程序包是基于Biliometrix一些原有的功能,优化之后创建的网页数据分析框架。用户可以在网页界面进行相关的计量可视化分析。R语言不仅是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而且开源免费,因此基于R语言开发的Biblioshiny程序包也开源免费,其不仅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且较于Bibliometrix来说,还增加了新的分析功能,而且操作更简单。
在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Biblioshiny程序包的特点是能快速让研究者通过预先设置好的脚本运行模式,对来自Scopus,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数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1) 文献的基本计量分析——如发文时间和数量、期刊排名、高被引论文、高产作者和机构等;2) 文献的网络结构分析——如高频关键词词云图(Wordcloud)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图(Co-occurrence Network)、战略坐标图(Thematic Map)、历史文献被引网络图(Historiograph)和文献共引网络图(Co-cocitation Network)等。
2.3. Bilioshiny程序安装及数据导入
Biblioshiny程序的安装与运行步骤如下:
1) 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本的R语言程序和RStudio运行平台(网址:https://cran.r-project.org/及http://www.rstudio.com)。
2) 打开RStudio,在控制界面窗口上键入如下命令,完成Bibliometrix程序及依赖函数库的安装。
install.packages(bibliometrix)
3) 在控制界面窗口先后键入如下命令,调用并打开Biblioshiny程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library(bibliometrix)
biblioshiny()
点击load选项卡,将预先下载的文献文本压缩包导入,导入成功后即可在右侧窗口预览相关文献的题录信息。可在biblioshiny主界面展开各项操作,实现可视化文献分析。
3. 国际译者风格——基本计量分析
3.1. 年度发文量
从年度发文量的变化和趋势,可以看出该领域的动态发展。图3为2003~2018年的国际译者风格研究年度发文量图,得出该图的选择的路径为:Database-Annual Scientific Production。图3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2003~2007)、发展阶段(2008~2012)、繁荣阶段(2013~2018)。1) 初始阶段(2003~2007):该阶段内共出现了2篇文章,每年平均发文量仅为0.4,说明此段时期,国际上对于译者风格的研究并未展开规模性研究。2) 发展阶段(2008~2012):从2008年开始,国际译者风格研究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开始出现连续性较有规模的译者风格研究,在2009年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值(8篇),而随后2011年出现发文量第二个高峰值(9篇)。3) 繁荣阶段(2013~2018):从2013年开始,译者风格研究正式进入了繁荣期。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27篇),之后有所回落,但趋于平稳。从整体的年度发文量图可以看出,近十五年来,国际译者风格研究发文量虽然增长期和回落期同时存在,但总体而言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仍在继续探索中,且在稳步上升。

Figure 1. The command window of RStudio
图1. RStudio命令窗口

Figure 2. The home page of Biblioshiny
图2. Biblioshiny程序主页
3.2. 期刊分析
分析所有的文献收录期刊,不仅能了解该领域的核心收录期刊,而且对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得到一定了解。通过操作途径:Sources-Source Dynamics能得到(图4)期刊增长趋势。从图4可以看出所有来源物(期刊等)的收录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BABLE期刊的译者风格相关文献收录递增速度最高。
BABLE位列第一(15篇);TRANSLATOR位列第二(8篇);TARGET位列第三(7篇),且3种刊物均为翻译类高层次研究刊物,其总和占全部期刊收录文献量27% (参见表1)。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s
表1. 来源出版物分布
3.3. 高被引文献
通过分析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即可知道该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通过操作途径:Documents-Most Global Cited Documents,即可得到图5——高被引文献。
以下仅对被引量排前三的文章详细分析。文章引用量最高的文章是由Angermeyer以法庭口译员的译者风格为研究对象,发表在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期刊的一篇文章。Angermeyer [3] 研究纽约市法庭口译员的翻译风格对法庭多语互动的社会意义和语用意义,以及口译员在遵守明确的法庭专业口译制度规范和适应非专业口译实践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其结果是存在这种差异是译者受到实用主义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文章引用量排第二的是Saldanha [2] 以对译者风格研究提出确定的研究理论、方法框架以及内涵界定为主题,发表在Translator期刊的一篇文章;Saldanha将译者风格研究方法分为T型(原文本导向型)和S型(目标文本导向型),认为译者风格研究应该将两种方法相结合,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和原作者的风格,也要考虑目标语读者,从而选择更合适的译文。
文章引用量排第三的是Winters以Fitzgerald的小说《美丽的人与被诅咒的人》的两个德语译本为语料,发表在Target期刊的一篇文章。Winters [4] [5] 分析了两个译本中德语情态小品词(modal particle)的应用情况。结果发现,两个译者在情态小品词的应用上有所差异,尤其是对“wohl”一词的应用差异较大。两位译者翻译时会根据情态小品词不同的交际功能及作用,结合文本不同的叙事视角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情态小品词。
通过上文对三篇高引用文章的简要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大致主流方向。研究的对象除了第一篇是法庭口译员的记录之外,其他都是文学翻译译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均为语料库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的角度除了结合文本内的词汇、语用意义、语篇层面等方面外,还有文本外译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社会因素产生的影响等。
3.4. 高产作者
高产作者往往代表该领域的研究力量,而研究者的影响力除了发文量,还应该结合其文章的引用量,可以通过Bilioshiny的H-index分析功能得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H-index的值越高说明该作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越高。通过操作途径:Authors-Authors Impacts可以得出图6——作者影响力分析图。从作者影响力看,第一至第五名分别是:LI D/WINTERS M/CERCE D/JI M/REN XIAOFEI RX。
以下仅对影响力排名前五的作者文献依次进行简要分析,以探求国际译者风格的主要研究力量的研究异同。Li et al. [6] 基于语料库,从TTR、平均句长、STTR值,对《红楼梦》两个译本分析,结果发现,两个译本的差异是译者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造成的,而翻译策略和方法又会受到生活、社会、政治等影响。之后Li &Wang [7] 对《尤利西斯》的两个译本,通过自建语料库,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结果得出,萧乾在自己的作品和译本中都有自己的用词特点;且由于源语的结构特点,译本会用更多的状语从句。Cerce [8] 以本人翻译的小说《人鼠之间》为语料,使用传统文本分析方法对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做出总结;Cerce还以Toury的翻译理论为基础,从原文和目标读者两方面对译文分析,结果发现,Steinbeck [9] 的小说中的语言的丰富表达形式,斯洛文尼亚译本中没有体现出来,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并没有达到平衡点。Meng Ji [10] [11] 从古体语言和汉语成语使用的角度,以《堂吉诃德》两个译本为研究语料,将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整合到语料库文体学中。结果得出,杨译本比刘译本更倾向于使用汉语成语。Ren et al. [12] 基于语料库方法,以Miller的戏剧《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为研究语料,对(非)礼貌用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情态词和汉语俚语对译本的人物塑造、情节塑造和表演效果都有重要的帮助。
通过以上对高影响作者的论文简要分析,可以看出:1) 高产作者均以文学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除Ren等是以戏剧文本为研究对象,其余的作者都是以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2) 以上作者所用的研究方法,除了Cerce是使用传统的定性分析,其余的均借助语料库工具进行定量分析;3) 研究的内容均为译本的词汇和句法层面存在的区别以及译本和原文本的对比分析。
4. 国际译者风格——网络结构分析
通过国际译者风格研究的基本计量分析,可以了解该研究的大致发展方向。但通过网络结构分析,能更好的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研究热点主要是对现阶段的译者风格研究的概况梳理;研究趋势则是对从过去到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的体现。本文将利用Biblioshiny功能中的网络结构分析功能,通过关键词词云(Wordcloud)和战略坐标图(Thematic map)对国际译者风格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进行分析。
4.1. 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主要通过Biblioshiny的词云(Wordcloud)功能来分析。通过操作途径:Documents-Wordcloud,并将共性参数进行设置,Field设置为作者关键词Author’s Keywords,Number of Words设置为50,Word Occurrence Measure设置为frequency,其余设置为默认值,得到作者关键词词云图(图7);结合作者关键词列表(表2)对关键词进行分析。
结合作者关键词词云图和作者关键词列表可以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除了TRANSLATION这个普通词外,频率位列第一的是LITERARY TRANSLATION (9次),说明国际译者风格研究的研究热点对象是文学翻译。而以文学翻译为对象的研究中多以小说文本为主,如LUOTUO XIANGZI (2次)、OF MICE AND MAN (2次)。其原因在于文学相对其他的文本而言,译者可创造空间大且译者主体性比较容易突出;而小说文本则因其篇幅通常较长,适合定量化分析。根据图5和表2可以看出与“语料库”相关词语累计共出现14次:CORPUS STYLISTICS (4次)、CORPUS (3次)、CORPORA (3次)、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2次)、CORPUS METHODOLOGIES (2次)、CORPUS LINGUISTICS (2次)。图5中另外几个出现较高的频率的词还有:TRANLATION STUDIES (4次)、CULTURAL (3次)、DUBBING (3次)、SUBTITLING (3次)、COURT INTERPRETING (2次)、GENDER (2次)等,说明译者风格的研究对象除文学翻译和笔译工作者,还有口译工作者、AVT、性别等方向的研究。表2中的REPETITION(3次)主要出现在Pan、Jawad、Kolb文献中,为译者风格研究的内容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策略的使用对译者风格的影响。比如:Pan et al. [13] 基于语料库方法,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4个中译本为语料,从词汇和词频分布、词性的角度研究。结果得出,诗歌翻译不是对原著的重复(repetition),而是再现(reproduction)。Jawad [14] 对《翻译研究导论:阿拉伯语理论与应用》自译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阿语和英语存在区别,如阿语注重重复(repetition)表达,英语反之;翻译策略大都以英语为导向,主张连贯和清晰;因此译者风格的体现受到源语和翻译策略的影响。Kolb [15] 以重复(repetition)和歧义(ambiguity)作为文体风格的研究点,以翻译故事片段考察4名译者翻译时的决策过程。结果得出,译者对译本的态度、自己扮演的角色的看法、作者扮演的角色的看法以及源文本的文体特征都会对译者在目标文本中的声音(voice)有所影响。很明显,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解释(explication)或避免重复(repetition)等策略的使用。
通过关键词词云和词频表分析,研究热点主要包括:1) 研究的对象主要为文学翻译,且小说为主。还有少数是以诗歌和教学理论书籍为研究的对象;除了对主流的笔译工作者的译者风格进行探究,还有口译工作者、字幕翻译工作者等;2) 研究的方法以借助语料库工具定量分析为主,传统定性比较分析为辅;3) 研究的内容以文本内的词汇、句法、语篇角度和文本外的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角色扮演等因素为主。
4.2. 研究趋势
国际译者风格的研究趋势可以使用Biblioshiny中的战略坐标图(Thematic map)功能来分析。通过共词分析即可得到战略坐标图,操作途径为:Conceptual Structure-Network Approach-Thematic Map。图8为国际译者风格研究的战略坐标图,横坐标表示中心度,纵坐标表示密度,共分为4个象限,其中第一象限(右上角):motor-themes,代表该领域比较重要且良好发展的研究主题,可确定该领域中最热门和最稳定的主题,如文学翻译;第二象限(左上角):very specialized/niche themes,表示不属于主流的研究主题,如字幕、性别、教学研究等;第三象限(左下角):emerging or disappearing themes,该象限出现的主题属于即将消失的研究主题或者新兴研究主题,如新兴的汉英翻译译者风格研究,这是因为该领域的高引文献的作者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或者华裔;第四象限(右下角):basic themes,指该领域最基础的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如语料库方法、文体学、和风格等。
从图8的战略坐标图可以看出,该领域目前发展良好且稳定的研究主题是文学翻译。为了更详细更全面的分析近两年(2017~2018)的研究趋势,下文将结合战略坐标图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对近两年的文章挑选部分作为分析对象。
近两年译者风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通过不同的研究的内容对译者风格进行探析。

Figure 8. The strategic diagram of abroad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tyle
图8. 国际译者风格研究战略坐标图
如Al-Mansoob [16] 以《陌生人之死》的两个英译本为语料进行研究,认为若想得出高质量的译本,译者须重视源文本的风格而不仅仅重视源文本的内容,且文体的多样性对翻译质量也有影响;Rybicki & Heydel [17] 以莎士比亚作品的40多种德语重译本为语料,通过创建平行且对齐的多版本语料库的系统,对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词(如‘Virtue? A fig!’)和、威尼斯公爵台词的翻译等做了量化分析。结果得出,源文本涉及到表达主观意识和态度时,译本的差异也会因此体现;Rottet [18] 以由英文小说翻译成凯尔特语系下的威尔士语和布列塔尼语的译本为语料,通过自建语料库,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同语系不同语言的译本的区别。威尔士语受英语的影响,而布列塔尼语受法语的影响。结果得出,某语言在长期受另一种语言的影响下,会受到其影响甚至改变自身语言的修辞偏好。二是通过借助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译者风格进行探析,如Mastropierro [19] 以《疯狂之山》的两个意大利译本为语料,通过语料库语言学,提出一种基于关键聚类分析的识别潜在翻译风格的方法。Lee [20] 以175个当代文学翻译实例为语料,运用共识树分析和共识网络分析方法,就译者在译本中可视性问题展开研究。Lee提出了一种语言组合研究模式,假设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别越大,译者的风格越明显,主体创造性越大。结果得出,语言组合的两种语言结构差越大,即译者风格越明显;三是通过不同的研究对象对译者风格进行探析,如Paradowski [21] 以烹饪书籍译本为语料,通过语料库工具,对不同国家的菜谱的词汇和句法等关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得出,烹饪书籍的词汇和句法使用,会受到该文体自身规律的约束,因此译本的词汇和语法表达也会受其约束。
从近两年的部分文献分析可以得出,译者风格的研究对象主要还是文学翻译,这与战略坐标图得出的研究热门主题相一致。但是该领域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以上一些译者提出的方法和视角都有一定的创新。如研究的对象除了文学之外,还有表达比较规律的烹饪书籍;研究的方法除了借助传统的语料库方法,还有共识树分析和共识网络分析方法、关键聚类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对译本词汇、句法等层面进行分析,还有探析源文本给译者带来的影响。
5. 不足与建议
本文借助R语言的biblioshiny软件包对2013年至2018年来源于SSCI,CPCI-SSH数据库的国际译者风格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从发文时间和数量、期刊、高产作者、高引文献、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纬度对该领域进行探究和分析,得到整体的发展态势。主要结果和建议如下:
首先,国际译者风格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文学。因为文学文本利于译者的风格表达,因此也便于做译者风格研究。但要更全面的推动译者风格的发展,应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如上文提到的法庭口译记录、食谱、领导人就职发言稿等正式文本。除了可以对笔译工作人员的译本展开研究,还可以对字幕翻译、口译工作人员、翻译教职人员等其他行业的翻译工作人员的翻译风格进行探析。
第二,国际译者风格的研究方法以语料库为主,目前用于研究的语料库种类有单语语料库、双语平行语料库、多语平行语料库,且主要使用的语料库为前两种;还有少数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是传统定性描述。目前国际范围有部分学者也不断尝试加入新的方法,如上文提到的共识分析和关键聚类分析。未来国际译者风格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将科学计量分析的运用继续扩大,还可以结合传统的定性分析,以达到对译者风格更科学、更全面的研究。
第三,国际译者风格的研究内容主要在文本内的词汇、句法等表达层面上,如译文的TTR、STTR、词频、词长、平均句长等值,而对译者更深层次的语言表达如语篇、叙事角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仍然较少;对文本外的影响(如译者的心理、社会背景、生活等)虽有涉及,但相关研究目前依旧较少。译者风格研究内容的多样性是由于译者风格没有清晰的内涵定义而造成的结论。目前国际范围确实没有学者对译者风格下准确清晰的定义,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学者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扩充,目的是使结果更有说服力。未来译者风格的研究内容会更加注重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共同影响结果,而不仅注重语料库方法得到的数值的定量分析,也会结合文本外因素的定性描述分析,以推动译者风格研究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