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目前看来,学界对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形成背景、逻辑理论、践行路径等方面,这对我们了解习近平教育思想、深刻把握其中内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习近平教育思想所蕴含的哲学品格学界所研究的并不多。习近平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将其思想和哲学品格孤立的研究,缺乏对哲学渊源的分析,无法彰显其深刻价值与哲学意义。深度剖析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哲学渊源,有利于将历史继承性、实践逻辑性等相结合,在突破以往研究局限性的基础上的同时把握思想内涵。
2. 习近平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1. 国际背景
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整个世界这个大的背景,一定的政治与文化是对一定经济的反映。如今,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其中的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人才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全球化的推动,各个国家间的角逐也愈演愈烈,人才与科学技术的力量更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但我国仍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要紧抓科技革命的时机,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发展,这就要求引进人才,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为我国现代化进一步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2.2. 国内背景
本习近平的教育思想随着我国的发展逐渐成熟,并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习近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更是针对教育发表一系列深远意义的见解与论述。现如今,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努力实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的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现代化的推进,知识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教育自然就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过渡为人才资源较强的国家,教育改革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适应新形势。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习近平把“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的期盼之一,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1]。
3. 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
3.1.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战略定位。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则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而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促使个人社会化,并与人类历史进程共同发展。习近平曾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成为了是否为好老师的标准即:具备理解、尊重、善于发现等教育品格。正如习近平所提出的那样,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 [2]。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包容学生自身的缺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这些无不表现出习近平教育思想中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差异、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本体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十分契合,这也对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为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做好了标尺。
3.2. “文化自信”的教育思想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3] 这表达着,作为发展民族文化的动力,教育事业在全社会具有不可撼动的作用。在习近平的推动下,教育部制订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使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足以进入校园与课堂。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4],这也充分说明了文化自信在教育中所要发挥的作用。而习近平认为,扎根祖国大地上建设“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涵养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知名学府” [5]。我国的教育要有新的突破与进展,从文化自信这一角度出发,培养产生激发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3.3. “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习近平十分重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并将道德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曾告诫过广大青年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即“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6]。也在2013年9月,习近平在给全国广大教师慰问信时提出“三个牢固树立”的要求,进一步确立新的“四有”标准,以及“四个引路人标准”的“好老师”理念。要求教育必须要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根本目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之中,锤炼学生的品格,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4. 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哲学渊源
4.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路线
4.1.1. 直面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习近平指出,要让主观的哲学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制定符合现实的方针。习近平在看待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在教育的本质问题上,将教育看作是提升人类整体智知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发展的趋势上,他指出教育不仅是去实现现代化,更是要去创造现代化。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让主观的哲学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工作方针也必须切合实际,这是我们要必须坚定的工作方法。要在遵循唯物论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求真务实。如果只是把哲学当作符码,而不与现实相结合,哲学就会如同“透明的阿门塞斯王国”,哲学必须直面现实,进入“尘世的茜林丝的怀抱” [7]。习近平教育思想中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以及强调按照实际的工作方针,都体现着唯物主义路线的哲学渊源。
4.1.2. 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事物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把握规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践丰富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8] 我们要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深度把握教育规律,对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深度认知。只有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遵循并运用规律,才能使教育改革更加完善。根据我国国情把握教育规律,使得教育供给侧改革精准实施。同时习近平也强调,对党史国情进行深度分析,将其作为深化“哲学三大规律”认识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在抓工作时,必须以求真务实为导向,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尊重教育中存在的客观规律。
4.2. 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路线
统筹兼顾矛盾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我们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坚持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习近平注重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从而掌握矛盾分析法。他看到教育问题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看到“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这一主要矛盾,又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教育要想平衡发展,就必须重视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强教育协调发展。尤其要平衡贫困地区与与较发达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平衡问题。正如习近平说的那样,“目前,教育短板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等,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教育思想上彰显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4.3. 坚持唯物主义的路线
4.3.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习近平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曾提出,教学内容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应积极回应和化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惑,要求学生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9]。人的主体性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教育领域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就抓住传统教育中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弱点。因此在教育的出发点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习近平所提到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好是习近平人民至上思想的体现,更是历史唯物主义路线的完美贴合。
4.3.2. 教育发展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辩证统一
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的追求的目标。不可否认的是,人类解放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现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习近平的教育思想正是在此理论前提下,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即“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习近平强调,办世界水平的教育是我们应对国际竞争的根本举措 [1]。以此来提高人才竞争力,提高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竞争力。
4.4. 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教育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基础上,强调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发展目标,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要向实践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是现实社会的人,现实社会的条件复杂性决定了人所具有的个性。因此,习近平在教育上强调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并在德育教育上特别指出,要“贴近学生”“尊重个性”。在素质教育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每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将个人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做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5. 结语
自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逐渐完善,他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与中国现实状况相结合,其教育思想也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积累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也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综合国力的提高提供基础的人才保障。
习近平教育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基础上的,也是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教育思想的脉络,发展他们教育思想的精华。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育思想中完美结合。这不但有利于将习近平教育思想打上中国特色的标签,更有利于丰富教育思想,蕴含丰富的哲学内涵。以此来深度剖析习近平教育思想中的哲学渊源,用崭新的视野解读习近平教育思想,彰显其历史继承性与逻辑性,在世界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思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