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发展变迁的新时代特征与背景
张翼提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社会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变迁也是十分巨大的,它值得我们去总结与反思。各级教育的发展,迅速提升了中国的人力资本,伴随人力资本的提升与社会流动渠道的拓展,中国也划时代地从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从贫困社会发展为小康社会 [1]。
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是技术变革,另一方面是思想、制度与管理创新。企业在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前或过程中,将组织机构、运行模式、管理制度等采取适时又适当的方式进行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事半功倍 [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陶康民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体系也不断变革发展,我们也提出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客观规律,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们要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改变,利用互联网等等对政府管理模式加以创新 [3]。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当今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络日益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此背景下对组织的结构、经营机制等方方面面均提出了更新要求,尤其是在组织方面,以前企业按职能设置的管理部门,依据管理幅度来划分管理层的金字塔形的组织管理机构越发不能适应时代前进发展,现在消减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管理组织结构呈现扁、瘦、平的综合性管理部门作用日益突显,成为新趋势,这些诸多变化对组织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都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冲击 [4]。
医疗体制方面,庞金珠提出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国内医疗体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改革的步伐也逐渐深入,而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医院行政管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当前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体制和职能进行改革同样也是迫在眉睫 [5]。
2. 管理职能变革
彭向刚,程波辉提出思想观念的变革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当前我国在管理职能创新实践中有许多误区,它的重要根源之一是社会管理观念转变滞后 [6]。
周晓东对管理职能演变进行了梳理,最早系统提出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理论的代表人亨利·法约尔,他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重点强调了计划这一职能;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古利克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提出管理七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把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20世纪中期,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相继产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决策问题在管理工作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综合背景下,管理决策学派逐渐产生,该学派代表人西蒙等人认为组织活动的中心就是决策,在解释管理职能时重点强调管理的决策职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新兴学科的大量出现,希克斯等人又在管理职能中加进了创新职能,其核心观点为:创新使组织管理持续适应时代发展 [7],西方管理学者对管理职能的划分详见表1。
苏义林在论文中列出西方管理学者及我国管理学者对管理职能的划分认识,如下表所示,可以清晰看出各位代表学者对管理职能的认识,苏义林认为各家学说都是对管理职能内容的提炼概括,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出发,强调的重点的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计划、组织、控制是最基本的职能。通过对管理职能演变的研究得出结论:管理职能的变化受社会环境的变化的影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管理职能应随着组织的不同和管理者层次不同而不同;管理职能并不能描述管理过程。他提出随着世界的发展,尤其目前的大经济、大工程、大科学,管理由执行性的生产型管理转变为决策性的全过程经营型管理,进一步要求管理者要加强重视风控工作方面 [8]。

Table 1. The division of management functions by western management scholars
表1. 西方管理学者对管理职能的划分
刘实认为,法约尔等人提出的管理职能为奠定了一般管理理论框架基础,但是存在以下几个不足:其一,各“职能”难以涵盖全部管理活动。第二,“职能”之间在内容上错综交叉。他认为“设计方案”与“使所属成员执行方案”为管理的基本职能,这两个基本职能的因素包含再传统管理“职能”中,基于组织整体方面来看,“使所属成员执行方案”基本职能的分支职能是组织、领导、协调、控制职能,基本职能从始至终都处于核心地位 [9]。
穆健鹰,刘新明结合管理的特点和这几年的教学研究,按照管理系统内部必须形成相对封闭状态以及系统原理的整体性特征等理论和实践,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既具有整体性特征,也应该遵循封闭理论,进而提出管理的基本职能应该是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评估 [10]。
李新久提出管理职能由计划,控制,组织,环绕战略与目标依此展开,这是管理的程序性职能。领导职能贯穿程序性职能始终,它使程序性职能得以实施和保持。变革与改善是程序性职能的后续行动,它也是程序性职能,围绕“环境战略与目标”展开 [11]。
刘文光,杨滟认为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社会管理主体的基本职责和功能。加强社会管理基本职能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基本职能的路径选择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发挥社会管理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发挥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发挥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和作用,四是发挥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和作用,五是发挥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正的功能和作用,六是发挥社会管理应对社会风险的功能和作用,七是发挥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稳定的功能和作用 [12]。
人力资源方面,黄凌提出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成为社会的热点,引发一系列的变革,人力资源也不例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为大数据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通过数据量化的管理方式建立企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以积累的大数据为基础,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们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更好的为企业内部服务 [13]。
李艾琳,何景熙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上来看,从一般性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职能到人力资本管理职能,再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部门从传统事务型角色转变为新型的战略合作角色。新经济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有了新的重点,背景下传统人事管理部门职能定位不能满足新情景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工作内容的增多限制了它作为战略伙伴的作用。在共享经济情景下,人力资本共享促进企业HRBP体系的建设。基于华为HRBP体系建设的案例,作者对在共享经济HRBP建设实践提出几点建议和讨论:1) HRBP是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展转变的重要方向;2) 共享经济视角下,企业HRBP体系建设要注重共享平台搭建;3) 共享型文化以及氛围是HRBP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4]。
罗忠桓,卿定文总结,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事故灾害危机管理、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社会安全危机管理等基本职能;危机应对准备、危机预防、危机善后恢复管理等流程职能;危机管理组织、决策、危机管理协调、控制等运行职能 [15]。
乌兰认为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政府应当从多个角度、层面起到发挥环境行政职责与作用,通过构建统筹规划、监督管理、规范引导、协调服务,加强政府的服务性职能。在现有的环境管理基本模式下,加强规划协调、宏观调控、监督制约等基本职能的前提下,把握环境管理主体和客体的发展趋势,通过服务管理的创新来增强环境行政的生命力,提高管理的效能,使环境行政管理适应发展 [16]。
陈元媛,面对新时期日益多元化的学生群体,探讨了高校班主任工作的追求目标,从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基本职能的角度剖析班主任工作,探寻优化高校班主任工作的途径 [17]。
刘容容提到,在广西博白县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发现,行政管理在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这4个方面的基本职能,在农村基层政府组织中非常便于推广与开展实践,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应用于精准扶贫的实际工作,有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为农村基层精准扶贫工作带来更加简便可行的实施思路。将闭环管理的管理理论运用到其他工作过程中,有利于做好基层政府组织行政管理工作 [18]。
洪绍华认为管理基本职能的逻辑作为根基,进一步巩固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者与管理者要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作为一个联动的过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9]。我国管理学著作中对管理职能的划分详见表2。

Table 2. The division of management functions in management works in my country
表2. 我国管理学著作中对管理职能的划分
3. 风控成为管理新职能
风控作为管理实践的新职能,是新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变迁下管理活动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新时代潮流管理环境具有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趋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管理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变革已成为常态、市场的波动性以及组织的开放性三个方面;同时这个时代还在积极鼓励创新和变革以提高各类组织运营和项目执行的适应性,提高有机性,增强柔韧性。而创新则意味着打破常规,并且创新过程本身就存在风险,包括但不仅限于依赖风险与整合风险。
风险的二重性决定风险需要管控。ISO310002009《风险管理指南》明确风险的定义就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管理活动、内容和过程都需要管理风险,理论上说,风险不仅需要“管”以全面认知并发挥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的这个二重性特性,同时需要“控”以倡导关口前移并能够及时有效地止损。
管理环境与管理活动的高度关联性。分析研究新时代的管理实践的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表明,我们所面临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管理实践其本质就是管理风险以实现组织运营与项目管理之目标。
管理职能变革已经成为趋势。就像组织中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涉及成本所对应的财务管理以及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样,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自然已经成为组织的管理活动的职能活动;同时,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架中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两个职能部门即财务部与人力资源部。嵌入到管理活动中的风控管理活动也已经成为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之后的管理活动所不可或缺的职能,并真正成为管理职能之一,鉴于与原有的控制职能的相似性情形,考虑控制职能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将控制职能变革为风控职能将更能适应新时代的管理环境,风控的全面嵌入也必将成为新时代管理活动新特征和管理职能新趋势。
同样,风控成为职能并且部门化是新现代潮流与社会变迁下管理工作的必然特征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从被称为中国风险管理元年的2006年的标志性文件即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可以进一步得到验证。
《指引》中的第一章的第十条 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明确了风控工作与其它各项管理业务和流程的紧密融合关系以及作为职能活动的职能在组织构架中的地位。所有可以协助一线核心业务部门进行风险管控的职能,都属于支持职能部门,即第二道防线 [20]。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管理职能应该包括风控,同时风险管理活动在新时代管理活动中具有职能化特点并逐渐以职能部门进入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架。风控取代了原有管理职能中的控制,其主要区别在于,风控是主动控制,强调关口前移和科学应对。
比如时下正在传播蔓延的人传人的公共卫生疫情风险,比起人伤人所可能衍生的社会稳定风险,后者所发生频率以及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都将更高。关于社会稳定风险,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所提出的关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两个现代化建设进程要求,以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落实和有效实施新时代管理活动与实践的新职能即风控,建议如下:
一方面,首先要积极建立风控管理环境。如图1所示:

Figure 1.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in ISO31000:2009 standard
图1. ISO31000:2009标准中的“风险管理过程”
根据ISO的风险管理流程图,开展风险管理即实施管理过程中的风控职能首先要建立环境,也就是要积极主动宣传与传播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这些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应主动积极做好把相关风险管理知识、技能通过效果转移融入到组织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帮助组织中的成员树立科学的风险价值观,并逐步根据组织管理活动特点主动构建风控管理体系,符合有关部委办局对风控工作出台了具体的规范文件要求,客观上为风控作为新时代管理新职能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风控职能指明方向。特别是2018年1月5日,习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鲜明提出三个“一以贯之”的要求,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三个“一以贯之”,足显防范风险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心目中的地位,需要我们认真体会并坚决贯彻。进一步地,2021年0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的发表了《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讲话,新华社客户端的文章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一点都没有减少,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由此可见,风控作为管理活动与实践的新职能值得各级各类管理人员从意识上予以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模型之“转移效果”之模块与模式使得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能够自觉将风险管理嵌入到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真正使“风控”成为新时代管理活动的新职能。
同时,为保障风控管理活动的职能化,建议有关机构还应从组织层面设立专属从事风控工作的职能部门,如央企的风控处,投资等金融机构的风控部等等。风控职能部门的风控岗位从业人员应该接受过专门的“风险管理师”专业能力之基础教程的培训。为满足新时代风控工作的需要,2015年10月,风险管理师作为新职业正式编入(2015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此举为“风险管理师”进入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之“三定”(定责、定编、定岗)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客观上也为风控成为新职能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与保障包括但不仅限于明确了风控职业或者岗位从业人员的职务分析和主要工作任务。
总之,时代与环境催生了管理新职能——风控,政策支持要求风控职能工作部门化,新职业支撑风控职能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