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型糖尿病(T2DM)在我国发病率较高,T2DM的多个并发症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器官功能 [1]。一旦罹患T2DM,需要长期用药,患者容易出现疾病支持、情感支持等方面的负性情绪,会感觉到心理痛苦,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加强血糖控制对于T2DM患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2]。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与饮食、药物、运动等诸多因素有关 [3]。对于长期卧床的T2DM患者,加强运动干预对有着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 [4]。研究 [5] 显示,被动肢体运动可以促进长期卧床患者糖脂代谢,提高活动能力;而目前关于被动肢体运动对长期卧床T2DM患者血糖、心理痛苦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面的报道还比较少见,因此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3.88 ± 10.01)岁;平均病程(3.31 ± 1.01)年。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4.34 ± 10.12)岁;平均病程(3.01 ± 1.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 > 0.05)。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审查,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 病程 > 1年;③ 肌力在3级以下,卧床时间 > 6个月。排除标准:① 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病变者;② 经鉴定存在精神病史者;③ 患者及家属拒绝参与研究者。
2.3. 研究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常规用药,接受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教育、血糖监测教育、运动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床上被动肢体运动措施。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成立干预小组:1) 干预小组由1名内分泌科主治医师、1名康复科专科护士、1名糖尿病专科护士、4名内分泌科责任护士组成。2) 主治医师负责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科专科护士负责肢体被动运动训练规范的制定、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便携式血糖仪操作方法的培训、责任护士负责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常规健康教育:1) 饮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注重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每日3餐要合理搭配,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2) 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病情的恢复与治疗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治疗进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焦虑情绪较重的患者可选择听轻音乐、腹式呼吸、冥想等方式来减轻症状。3) 日常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家属或患者每日常规检查患者足部,包括指甲、指缝,教会患者正确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损伤;平时泡脚要注意水温与时间。患者或家属要学会日常血糖监测。
3、被动肢体运动训练方法:1) 上肢锻炼:① 按摩上肢3次,进行肩关节外展训练、肩关节上举训练、手臂搭对肩训练,三个动作每日10次。② 按摩上臂3次,肘关节屈伸、内旋每日10次。③ 按摩前臂3次,腕关节屈伸、内旋每日10次。④ 按摩手掌3次,手指各个关节活动各3次。2) 下肢锻炼:① 按摩下肢3次,髋关节外展、上举各10次。② 按摩大腿3次,膝关节屈伸、旋转10次。③ 按摩小腿3次,踝关节屈伸、旋转10次。④ 按摩足面3次,脚趾关节活动各10次。⑤ 拱桥运动10次,一次30分钟。2组连续干预1个月。
2.4. 评价指标
1) 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 采用糖尿病痛苦量表(DDS)对2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状态进行评分,DDS量表共包括17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6分,4个维度:情感相关痛苦(5个条目,评分5~30分)、医生相关痛苦(4个条目,评分4~24分)、生活规律相关痛苦(5个条目,评分5~30分)和人际关系相关痛苦(3个条目,评分3~16分),总评分17~102分,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痛苦程度越高 [6]。3)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状态进行评分,该量表共7个因子,每个因子0~3分,总分范围0~21分,分值越大代表睡眠质量越差 [7]。
2.5.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血糖指标的比较
干预前,2组之间的FPG、P2hP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2组的FPG、P2hPG及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2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 x ¯ ± s )
表1. 2组血糖指标比较(
)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
3.2. 2组心理心理痛苦状态的比较
干预前,2组之间的各维度DDS评分及DD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2组的各维度DDS评分及DDS总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2组之间的医生相关痛苦DDS评分及人际关系相关痛苦D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之间的情感相关痛苦DDS评分、生活规律相关痛苦DDS评分及DD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D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x ¯ ± s , points)
表2. 2组DDS评分的比较(
,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
3.3. 2组睡眠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2组之间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2组的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2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PSQ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x ¯ ± s , points)
表3. 2组PSQI评分的比较(
,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
4. 讨论
T2DM至今在临床上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主要依靠多种方法来控制患者血糖 [8]。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药物、饮食、运动等 [9] [10]。长期卧床糖尿病患者,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是丧失,因此被动运动训练对其至关重要 [11] [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预后,观察组的FPG、P2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床上肢体被动运动可以有效控制长期卧床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李慧 [13]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管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糖脂代谢;张春惠 [14]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干预,有效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被动肢体运动可以增加卧床患者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也可促进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卧床患者的糖分代谢,最终使人体糖分的总利用率提高 [15]。
T2DM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及治疗,会产生糖尿病痛苦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对疾病、治疗、情感等方面的担忧而出现一系列负性生理及心理情绪 [16]。有研究 [17] 显示,糖尿病痛苦与护理干预措施、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有关,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T2DM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情感相关痛苦DDS评分、生活规律相关痛苦DDS评分及DDS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被动肢体运动能够明显改善长期卧床T2DM患者的相关心理痛苦状态;通过被动肢体运动,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改善,身体舒适度会提高,对疾病治疗充满了信心;健康宣教提高家属的照看水平,增加社会支持程度,避免患者产生无能感和绝望情绪,从而减轻糖尿病痛苦 [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被动肢体运动能够改善T2DM患者的睡眠质量。程国英 [19] 对女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陈雪 [20]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量化运动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被动肢体运动可以增加卧床患者的活动量,促进患者机体能量消耗,有利于患者快速入睡,提升睡眠质量;此外肢体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提升关节活动度,放松心情,患者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因而生活质量也提高 [21]。
综上所述,被动肢体运动能够有效控制长期卧床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理痛苦状态及睡眠质量。
基金项目
被动肢体运动对长期卧床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应用研究(编号:2019-Z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