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伏”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 [1]。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夏至到立秋间有4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三伏”反应了盛夏时节气温与相对湿度的变化 [2] [3],对人体舒适度、畜牧业等有一定影响 [4] [5] [6]。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7],徐伟等 [8] 研究了金山区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张德山等 [9] [10] 分别研究了北京、嘉兴“三伏”时节的气候特征,对寿光“三伏”时节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未见报道过。
山东寿光市每年“三伏”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农谚有“热在三伏”之说,因此,研究“三伏”时节气候变化特征还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基于寿光市观测资料,分析寿光近58年“三伏”时节的气候变化特征,以便更好地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气象服务。
2. 资料与方法
整理寿光市1960~2018年“三伏”时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资料。根据统计万年历 [11],58年中“三伏”时期中伏为10天出现19年,中伏为20天出现39年。把三伏排成40天序列,中伏前10天统计58年平均值,中伏为20天的后10天统计39年平均值。年代以10位数字为年代数字值,2000~2009年为21世纪初10年,2010~2018年为近9年。
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变化趋势,采用Mann-Kendall法进行突变检验 [12],使用Excel 2003制图。
3. 结果与分析
“三伏”温度、湿度变化趋势分析
由表1可见,寿光初伏与中伏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不大,差值0.1℃~0.4℃,末伏降幅大,与中伏相差1.3℃~1.4℃;最高气温 ≥ 35℃日数初伏出现93天、中伏出现127天、末伏出现22天,出现频次分别为初伏1.6天/年、中伏2.2天/年、末伏0.4天/年;“三伏”平均相对湿度79~81之间,变化不大;极端最高气温40.3℃,出现在初伏。初、中伏气温高,高温日数出现频次大,末伏气温有所下降,高温日数出现频次偏小。

Table 1. Element values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Shouguang during 1961~2018
表1. 寿光1961~2018年“三伏”气温、相对湿度要素值
由表2可见,从气候倾向率看出,寿光近58年“三伏”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中伏增温最快,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增温分别达0.277℃/10a、0.277℃/10a。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从相关系数看出,初伏、末伏平均气温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最高气温均通过0.1的显著性检验,中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初、终、末伏的相对湿度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看出,寿光近58年“三伏”平均气温比最高气温升温更显著,中伏比初伏和末伏升温更显著;相对湿度随年代下降显著,并通过0.01显著性检验。

Table 2. Decadal climate tendency rate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ree volt”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Shouguang from 1961 to 2018
表2. 寿光1961~2018年“三伏”气温、相对湿度年代气候倾向率及相关系数
注:※表示通过0.1显著性检验,※※表示通过0.05显著性检验,※※※表示通过0.01显著性检验。

Figure 1. Variation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Shouguang during 1961~2018
图1. 寿光1961~2018年“三伏”气温、相对湿度变化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寿光40天“三伏”序列中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初伏到中伏第15天,气温基本在平均值以上缓慢下降,从中伏第16天,气温在平均值以下缓慢下降直到末伏第9天降到最低,末伏第10天气温突然升高。初伏前6天平均相对湿度在平均值以下缓慢上升,从第7天到中伏第15天在平均值附近震荡,从中伏第16天到末伏在震荡振幅平均值以上大于平均值以下,末伏第10天明显上升。由此可以看出,40天“三伏”序列中,初伏中前期温度已经升高,湿度略小,从初伏中后期到后中伏中期,高温高湿,从后中伏后期到末伏后期温度略下降,但湿度居高不下,末伏最后1天温度、湿度又明显上升。

Table 3. Annu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Shouguang during 1961~2018
表3. 寿光1961~2018年“三伏”气温、相对湿度年代变化值
注:表中数值下一年代与上一年代的差值,“−”表示降低(下降),“+”表示升高(上升)。
表3中的数值是相邻两个年代中下一年代与上一年代的差值,由表3可见,寿光近58年平均气温年代变化值初伏为“降低–平稳–升高–升高–升高”,仅60~70年代降低,70~80年代无变化,从90年代至21世纪近9年年代持续升温,进入21世纪以来比90年代升高1.3℃;中伏为“降低–降低–升高–降低–升高”,60~70年代、70~80年降低,80~90年代升温达0.9℃,90年代至21世纪初10年降低0.2℃,21世纪初10年至近9年升高达1.3℃,年代升温比降温剧烈;末伏为“平稳–降低–升高–升高–升高”,60~70年代无变化,70~80年代降低0.7℃,80~90年代至近9年持续升高。最高气温年代差变化初伏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升高”,60~70、80~90年代降低,其余年代差值均升高,从90年代至21世纪近9年年代持续升温;中伏为“降低–升高–升高–降低–升高”,60~70年代温度降低达1.0℃、21世纪初10年至近9年升高达1.8℃,年代气温变幅大;末伏为“升高–降低–平稳–升高–升高”,80~90年代以前温度变化范围不大,从90年代至21世纪近9年持续升温,且升温幅度高达0.8℃。平均相对湿度年代变化值除初伏的80~90年代和中伏的60~70年代为正值(上升),其余均为负值(下降)。由此可以看出,近58年来,寿光“三伏”年代际变暖趋势明显,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初伏年代变化趋势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寿光初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年代变化趋势一致,分3个阶段,60~70年代下降0.4℃~0.6℃,70~90年代仅下降0.1℃~0.2℃,较平稳,90年代到21世纪近9年年代值呈阶梯状上升1.3℃~1.5℃,持续升温;年代最高值均出现在21世纪近9年,较年代最低值分别高1.4℃、1.5℃。平均相对湿度年代值呈阶梯状下降,60~80年代降幅小,仅下降1.9%,90年代到21世纪初10年下降了5.5%,降幅大。由此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寿光初伏升温、湿度减小趋势明显。

Figure 2. Decadal variation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Shouguang from 1961 to 2018
图2. 寿光1961~2018年初伏气温、湿度年代变化趋势

Figure 3. Annual variation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Shouguang from 1961 to 2018
图3. 寿光1961~2018年中伏气温、湿度年代变化趋势
由图3可以看出,寿光中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年代变化趋势一致,分3个阶段,60~70年代呈下降0.4℃~0.6℃,70~90年代变化仅0.1℃~0.2℃,较平稳,90年代到21世纪近9年年代值呈阶梯状上升1.3℃~1.5℃,持续升温;年代最高值均出现在21世纪近9年,较年代最低值分别高1.4℃、1.5℃。平均相对湿度年代值呈阶梯状下降,60~80年代降幅不大,仅下降1.9%,90年代到21世纪初10年下降了5.5%,降幅大。由此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寿光中伏升温、湿度减小趋势明显。
由图4可以看出,寿光末伏平均气温60~70年代变化平稳,80年代下降0.7℃,90年代后阶梯状持续升温;最高气温60~90年代变化仅0.1℃~0.2℃,较平稳,进入21世纪年代值呈阶梯状上升明显。平均相对湿度年代值呈阶梯状下降,60~80年代降幅不大,90年代到21世纪初10年下降了3.1%,降幅大。由此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寿光末伏随年代升温、湿度减小趋势明显。

Figure 4. From 1961 to 2018, Chronological variation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Shouguang
图4. 寿光1961~2018年末伏气温、湿度年代变化趋势
4. 结论与讨论
1) 寿光近58年初、中伏气温高,高温日数出现频次大,末伏气温有所下降,高温日数出现频次偏小。“三伏”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中伏增温最快,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增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77℃/10a、0.277℃/10a,初伏、末伏平均气温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最高气温均通过0.1的显著性检验,中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初、终、末伏的相对湿度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寿光近58年“三伏”平均气温比最高气温升温更显著,中伏比初伏和末伏升温更显著;相对湿度随年代下降很显著。40天“三伏”序列中,初伏中前期温度已经升高,湿度略小,从初伏中后期到后中伏中期,高温高湿,从后中伏后期到末伏后期温度略下降,但湿度居高不下,末伏最后1天温度、湿度又明显上升。进入21世纪以来,寿光初、中、末伏随年代温度升高、湿度减小的趋势明显。
2) 专家对“三伏”变化趋势论证结论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对寿光区域“三伏”、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为当地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3) 讨论
本研究只从气温、相对湿度方面进行研究,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寿光气候变化的全面研究,为当地工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