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宫颈癌是当前妇科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近年来患者群体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1]。相关研究 [2] 指出自我效能对家庭负担以及家庭生活质量可产生一定影响。自我效能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时指的是:患者通过评估自己的心理认知、治疗效果以及康复信念所形成的一种战胜疾病行为能力的信念 [3]。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干预后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4]。照顾者作为患者日常照护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负性情绪较为明显,心理应激较严重 [5],照顾者可通过情感沟通,照护方式等行为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6]。所以本研究着重关注主要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探究影响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上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实证依据,从而提高照护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2. 资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地区某三甲级肿瘤专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42例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 照护对象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且年龄在18~45岁的患者;② 连续照护时间 ≥ 1周且不收取相关费用者;③ 主要照顾者无心理疾患且同意参加本次调查;④ 主要照顾者承担患者的日常照护工作。
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重大疾患的患者;② 需要支付费用的照顾者。本研究符合伦理原则。
2) 方法
a) 测量工具和方法:资料由参与本项目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收集前进行统一培训。经相关科室同意后在护士长的协助之下进入病房讲解本研究的目的及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主要照顾者以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填写问卷进行资料收集,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核对提交。①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本研究在一般资料调查表的基础上根据新疆地区特点稍作调整。内容包括年龄、族别、职业、文化程度、人员流通性质、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患者关系、照顾患者时间、身体健康状况、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主要照顾者附加关注条目:照顾患者对生活的影响、与照顾者沟通频率、患者提出照顾要求频率、与患者关系评价(问卷经专家审核可以使用);②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本研究采用的王才康 [7] 等纠于2001年翻译修订形成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该中文版是单维度量表,共10个条目,各项目评分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1~4分分别代表“完全不正确”、“尚算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量表得分10~40分,得分越低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低。得分 < 20分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偏低;20分~30分为中等;>30分为较高。经测定后,Cronbach α = 0.87,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好。
b) 统计处理:采用Excel表格对问卷进行录入,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样本T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均设定检验水准α = 0.05,双侧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得分
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要照顾者整体自我效能得分较低,自我效能得分为(2.74 ± 0.56)分。
3.2. 影响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利用不同人口学资料对青年宫颈癌患者照顾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族别、人员流通性质、居住地,与患者关系、照顾患者对生活的影响等基本资料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 (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self-efficacy scores of main caregivers of young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data (n = 142)
表1. 不同人口学资料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n = 142)
3.3. 影响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的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1.626,(P < 0.001),调整R2 = 0.715。将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自我效能得分作为应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年龄、族别、居住地、职业、身体健康状况、照顾患者时间、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是影响青年宫颈癌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见表2)。

Table 2.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elf-efficacy in the main caregiver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表2. 影响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年龄对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本次研究对象为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其中年龄 > 45岁的照顾者占34%,此年龄阶段人群机体正处于中老年阶段,身体机能等各方面都有所下降,还需承担青年宫颈癌患者日常照护工作,直系亲属被确诊为宫颈癌,这使得他们痛苦和焦虑的情绪大大加深,更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密切关注照顾者负性情绪积累,抑郁等情绪会降低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8]。所以在临床进行护理计划制定时,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照护对象心理需求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不同方式让青年照护对象缓解压力、积极沟通、情绪释放,对于中老年或老年照护对象以心理疏导为主要方式,要采取适应照顾者年龄的护理方式。通过以往研究调查 [9],超过90%的恶性肿瘤主要照顾者希望了解肿瘤相关知识,以疾病治疗方案指导和用药指导为主,青年宫颈癌照顾者主要为45岁以上人群,其认知程度有所下降,临床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交流分享会、面对面宣教、消息推送、等方式扩展照顾者的照护知识。为照顾者提供交流平台,不断扩大知识宣教的影响范围和恶性肿瘤相关知识的深化理解,提高患者照护质量。
4.2. 族别对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主要照顾者中维吾尔族所占比例为45%,通过交谈后考虑与宫颈癌基本知识普及不全面、妇女卫生教育不到位、对宣教后居民知识接收情况不了解、重点关注人群不明确有关。此结果提示在临床应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宫颈癌患者照护知识宣教或采取心理干预时应注意主要照顾者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偏差,可采用提问等方式反馈宣教效果,以提高患者照护质量为目的根据反馈结果对后期护理计划制定及修改。建议与社会人群及学校双语志愿者联系,定期对照顾者进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预后情况及注意事项的宣教,每次宣教时间不宜过长,从而达到知识有效接收的目的。与不同民族患者进行交流时要尊重民族文化及语言习惯,提高沟通效果。
4.3. 居住地对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新疆地域广阔,本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具有区域差异性。居住地为农村和城市对照顾者自我效能影响结果不具有差异性(P > 0.05),与杨雪芹 [10] 等人研究结果不同。北疆地区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水平低于南疆地区,北疆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人口密度大,照顾者除了日常的照护工作,还要进行高强度的工作,缓解生存压力,所以照顾者的心理变化及生活状况也应作为临床关注重点。南疆地区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水平可能与地域距离长、社会支持系统缺失、照顾青年宫颈癌患者对自身社会角色弱化等因素有关,所以对于远离所在地提供照护工作的人群,临床工作者可在患者入院时向照顾者进行信息交流分享,提供相关信息以辅助解决照顾者生活基本问题。
4.4. 照顾患者时间对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据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照顾时间的延长,主要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呈下降趋势。长期照护行为对照顾者自身影响较大,产生较重心理压力,易产生长期疲惫。宫颈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联合治疗,由于疾病本身症状和发展情况,宫颈癌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疾病特点 [11],使得主要照顾者照护时间过长,长时间的社会角色关系弱化,无法满足主要照顾者自我实现需求,易导致负性情绪的积累,降低自我效能水平。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患者和照顾者心理状况进行双重关注。医务人员可通过鼓励宫颈癌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加强沟通、积极调动病人社会支持系统等方式来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从而有效改善病人康复时间。以往研究更注重患者心理状况,照顾者自身缺乏相关知识,忽略自身心理状况从而导致处理疾病照护相关问题时易出现消极应对方式。正确而有效的心理咨询可改善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 [12],建议对主要照顾者同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或开展团体心理活动,从而改善自我效能感。临床可定期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心理咨询使主要照顾者了解恶性肿瘤照顾者应如何调试心理状况等基本方法改善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
4.5. 疾病的了解程度对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疾病部分了解的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得分最低,合理进行宫颈癌知识宣教可有效提高遵医行为依从率、生活质量评分、宣教满意度评分 [13]。由于对宫颈癌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以及疾病期间产生的较为严重的病理性疼痛,加重了患者和主要照顾者的心理恐惧,导致二者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知识宣教可建立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 [14],鉴于临床对于照顾者信心改变的难易程度,可对照顾者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由于本次研究对象为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部分青年宫颈癌患者还没有子女,所以及时告知患者及主要照顾者预后情况,从而减轻患者疑虑。新疆部分地区发展较为不平衡。女性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不能正确判断宫颈癌产生的危险因素,对该疾病未予足够重视,所以提示医务工作者及社区工作人员应加强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妇女自我防护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4.6. 主要照顾者身体健康状况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身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照顾者在生活质量上的得分比身体状况良好的照顾者低 [15]。对于自身健康状况较差的照顾者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之沟通,家庭是否有可替换人员,避免由于繁重的照护工作损害自身健康。对患有慢性病的照顾者可定期进行慢性病发展水平检测,体现医院对于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重视程度和关心关怀,医院可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加强患者和照顾者的心理支持,从而增强照顾者战胜疾病的信念感,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
5. 小结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改变,青年宫颈癌患者(18~45岁)中低分化癌和腺癌的比例升,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手段,但治疗期间常伴随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下降 [16],照顾者的照护质量和情绪影响也是促使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临床应对照顾者提高关注度。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同时存在正性、负性心理问题,具有多方面心理支持需求 [17]。患者及家庭照顾者间的情绪和应对方式关联紧密且呈正向影响 [18]。而随着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临床上对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手段具有显著的效果 [19]。医护人员应及时发现影响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负性情绪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医科大学资助项目,编号:CX201910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0D01C15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