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两条路径
Two Paths to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Based on the Money Supply in China
摘要: 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合被作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两个理论模型作为两条通向目标解决方案的路径。路径1:在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为变量而非固定的情况下(阎虎勤、刘震宇,2011)[1],通过应用Friedman(1956)[2]提出的存量收入货币数量方程式,我们建立了一个求解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预期值的模型。路径2:通过应用阎虎勤、刘震宇(2011)[3]提出的增量收入货币数量方程式,我们建立了另外一个求解货币供应量预期值的模型。通过以中国1994~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证实,虽然通过两条路径我们都可以得到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预期值,但是路径2比路径1更显著。
Abstract: Should the money supply be used as an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For an- swering this question, we have created two theoretical models as two paths to the target solutions. Path 1: when assuming that the velocity of money is a variable but not a constant (Yan Huqin, Liu Zhenyu, 2011)[1], by using the income quantity equation of money suggested by Friedman (1956)[2], we have created one model to get the expected growth rate of money supply. Path 2: by using the income quantity equation of money changes suggested by Yan Huqin and Liu Zhenyu (2011)[3], we have created the other model to get the ex- pected growth rate of money supply. Based on the Chinese data sample during 1994-2010 the empirical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has approved that even though through the two paths we can get the expected growth rate of money supply, the path 2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path 1.
文章引用:阎虎勤, 刘震宇.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两条路径[J]. 金融, 2012, 2(1): 9-29. http://dx.doi.org/10.12677/fin.2012.21002

参考文献

[1] 阎虎勤, 刘震宇. 货币增长率、收入流通加速度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 金融, 2011, 1(3): 45-56.
[2] M. Friedma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A restatement 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6.
[3] 阎虎勤, 刘震宇. 一个新的增量货币数量方程式——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 金融, 2011, 1(3): 80-95.
[4] 夏斌, 廖强.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 经济研究, 2001, 48(8): 33-43.
[5] 陈健.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控性分析[J]. 金融纵横, 2007, 21(13): 18-20.
[6] 李春琦, 王文龙. 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应性研究[J]. 财经研究, 2007, 33(2): 47-57.
[7] 张明, 盛军锋.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分析——从货币供应量到其他目标的讨论[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0(6): 90-95.
[8] 何林, 吕红娟, 何炼成.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基于我国1999~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31(9): 80-87.
[9] 邵立. 略论间接调控模式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中介目标相关性和可控性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 2011, 33(5): 23-27.
[10] 刘明志.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J]. 金融研究, 2006, 49(1): 51-63.
[11] 黄安仲, 毛中根. 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不能成为否定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J]. 经济评论, 2006, 27(3): 76-81.
[12] 于辉.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从货币供应量到其他目标的探讨[J]. 学海, 2009, 4: 112-116.
[13] 李克, 丁奕.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现实选择的实证研究——基于1995~2009年货币政策的实践[J]. 现代管理科学, 2010, 29(11): 3-5.
[14] 陈延林, 杜文光.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6(3): 104- 108.
[15] 蒋瑛琨, 刘艳武, 赵振全. 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 金融研究, 2005, 48(5): 70-79.
[16] 张延群. 从M1、M2的内、外生性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解读央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的含义[J]. 金融评论, 2010, 2(5): 28-36.
[17] 刘斌, 邓述慧.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非线性建模与预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17(4): 50-57.
[18] 杨建明.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 2003, 19(1): 8-13.
[19] 赵留彦, 王一鸣. 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 中国的经验证据[J]. 经济科学, 2005, 24(2): 26-38.
[20] 苗文龙.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24(12): 108-116.
[21] 钟源, 石静, 黄艳波.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 市场周刊, 2008, 21(10): 82-83.
[22] 刘永, 吴先满. 防范CPI上涨风险的研究——基于货币供应量角度的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5(3): 36-39.
[23] 张丹, 余玲琴.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分析[J]. 现代商业, 2008, 3(18): 208-209.
[24] 陈彦斌, 唐诗磊, 李杜. 货币供应量能预测中国通货膨胀吗[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29(2): 22-28.
[25] 陈希娟. CPI与GDP、M2的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 5(4): 52-53.
[26] 郭苏文, 赵政安.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J]. 商业时代, 2010, 29(36): 37-38.
[27] 王宏伟.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探讨[J]. 商业时代, 2011, 30(20): 63-64.
[28] 魏蓉蓉, 崔超.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6~2010年数据的分析[J]. 经济问题, 2011, 33(9): 23-27.
[29] 阎虎勤, 刘震宇. 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坐标系[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104-106, 23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