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本实验针对前期开展的不同硒源对比试验筛选出的两种优质硒源产品(富硒有机肥、有机富硒液),进一步开展不同硒源不同施用量对比研究,试验针对不同硒源产品施用方式以及不同施用量开展富硒枸杞硒源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研究,以期达到精准、高效的硒源施用效果。试验针对喷施开展不同浓度梯度处理设定 [1],针对根施开展不同施用量处理设定。
2.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试验地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万亩果园“乌玛枸杞产业园”生产基地。
试验材料:供试枸杞品种材料为宁杞7号、茂原康富硒有机肥(氮磷钾 ≥25%,Se 440~4440微克/千克)、绿可邦有机富硒液(Se ≥ 5 g/L)、硒矿粉。
试验方法:本实验设置两种不同的枸杞富硒手段,其中以茂原康富硒有机肥作为春季基肥及中后期追肥进行施入,在枸杞植株根系周边开挖环形沟,施入地表25 cm以下。绿可邦有机富硒肥作为枸杞中后期叶面肥进行喷施补充。
根系补充法:
处理一:基肥施入量为1500公斤/亩施入量,枸杞初花期追肥施入,施入方式同上,施入量为1500公斤/亩;
处理二:基肥施入量为2000公斤/亩施入量,枸杞初花期追肥施入,施入方式同上,施入量为1000公斤/亩;
处理三:基肥施入量为1500公斤/亩施入量,枸杞初花期追肥施入,施入方式同上,施入量为1000公斤/亩;
处理四:基肥施入量为2500公斤/亩施入量,枸杞初花期追肥施入,施入方式同上,施入量为1000公斤/亩。
叶面补充法:
处理一:可邦有机富硒肥稀释500倍,喷施2次,间隔15天;
处理二:可邦有机富硒肥稀释300倍,喷施2次,间隔15天;
处理三:可邦有机富硒肥稀释700倍,喷施2次,间隔15天;
处理四:可邦有机富硒肥稀释500倍,喷施3次,间隔10天;
处理五:可邦有机富硒肥稀释300倍,喷施3次,间隔10天;
处理六:可邦有机富硒肥稀释700倍,喷施3次,间隔10天。
基肥施入期于2019年4月10日在基肥处理区按照上述处理施入量。施入方式同上。
追肥施入期于枸杞初花期施入,施入方式同上,施入量按照上述处理进行。
叶面喷施于枸杞植株叶片生长茂盛期(大约6月上中旬)进行;绿可邦有机富硒肥稀释液全株喷施,将可邦有机富硒肥稀释为上述稀释倍数,叶面喷施 [2]。整个生长期喷施2~3次。每次间隔10~15天,枸杞宜于盛果期和果实膨大期。
田间管理栽植的菌木萌芽后,将主干基茎以上30 cm (分枝带)以下的萌芽剪除,分枝带以上选留生长不同方向并有3个~5个间距的侧芽或侧枝3条~5条作为形或小树冠的骨干枝(树冠的第一层冠),于株高50 cm~60 cm处剪顶。5月下旬至7月下旬,每间隔15天剪除主干分枝带以下的前条,将分枝带以上所留侧枝于枝长20 cm处短剪,促其萌发二次结果枝;侧枝上向上生长的壮枝(中间枝)选留靠主干的不同方向的枝条2条~3条(每条间隔10 cm)作为小树冠的主枝,于30 cm处剪顶,促发分枝结果。开春枸杞植株抽芽后,视植株长势给全园追施氮肥1~2次,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开花前每亩追施复合肥20~30 kg。灌溉以“见干见湿”为原则。
开春枸杞植株抽芽后,视植株长势给全园追施氮肥1~2次,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开花前每亩追施复合肥20~30 kg。灌溉以“见干见湿”为原则。
在达到商品成熟时,每小区随机取枸杞叶片50克,枸杞头茬果中茬果、末茬果各100克进行硒含量测定。按小区测实际产量,记总产。
采用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图1变化可知,该试验四个处理的硒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从鲜叶至最后末茬果的硒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是处理一与处理三年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中茬果至末茬果期间下降更为明显,而且处理一、三与处理二、四的硒含量分两个区间,处理一、三与处理二、四硒含量相差7%左右。而且处理一、三在枸杞果实形成的中后期其果实硒含量变化较为平稳,处理二、四在枸杞果实形成的中后期其果实硒含量变化仍然呈下降趋势。

Figure 1. Variation trend chart of selenium source with different application dosage (Root replenishment method)
图1. 硒源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变化趋势图(根系补充法)
根据图2变化可知,该试验四个处理的总产中处理一、二产量基本相同,处理三产量最低,处理四产量最高,处理四比处理一、二产量高4.2%~5%。处理四较处理三高10%。该总产图表的产量水平也与该试验肥料施用总量水平相一致。

Figure 2. Variation trend chart of selenium source with different application dosage (Root replenishment method)
图2. 硒源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变化趋势图(根系补充法)
根据图3变化可知,六个处理中处理一、二、三的硒含量分布较为分散,且果实中前茬果、中茬果、末茬果含量呈逐渐递减过程,递减趋势与递减量基本一致。处理四、五、六果实不同采果期硒含量差别不大,而且从前茬果至末茬果的变化趋势呈现中茬果微降,末茬果又升高的趋势。

Figure 3. Variation trend chart of selenium source with different application dosage (Foliar supplement method)
图3. 硒源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变化趋势图(叶面补充法)
根据图4变化可知,六个处理中处理四、五、六总产相对于处理一、二、三高2.3%,其中处理一、二、三之间总产差距更小,产量差距1.3%,处理四、五、六之间总产差距1.5%。

Figure 4. Variation trend chart of selenium source with different application dosage (Foliar supplement method)
图4. 硒源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变化趋势图(叶面补充法)
4. 讨论与结论
通过上述对实验中宁杞七号枸杞品种进行的硒源根系补充法各个处理分析得出试验四个处理的硒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从鲜叶至最后末茬果的硒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是处理一与处理三年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中茬果至末茬果期间下降更为明显,而且处理一、三与处理二、四的硒含量分两个区间,处理一、三与处理二、四硒含量相差7%左右。而且处理一、三在枸杞果实形成的中后期其果实硒含量变化较为平稳,处理二、四在枸杞果实形成的中后期其果实硒含量变化仍然呈下降趋势。处理二与处理四对枸杞果实富硒作用比较明显,但是通过对处理二与处理四成本投入对比得出,处理二较处理四投入更为经济,所以该种硒源根系补充法试验分析得出利用处理二:基肥施入量为2000公斤/亩施入量,枸杞初花期追肥施入,施入方式同上,施入量为1000公斤/亩方式富硒效果最为明显,并且有一定的助产作用。
通过上述对实验中宁杞七号枸杞品种进行的硒源叶面补充法各个处理分析得出处理四、五、六果实不同采果期硒含量差别不大,而且从前茬果至末茬果的变化趋势呈现中茬果微降,末茬果又升高的趋势。处理四、五、六富硒作用较为明显,其中处理四、六更优于处理五,处理四的前、中、末茬果硒含量更为平均,所以得出在叶面补充法中处理四:可邦有机富硒肥稀释500倍,喷施3次,间隔10天这种方法最为有效,且对助产作用相对明显。
基金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富硒枸杞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2019ZWSF3001)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