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历史理论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角度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under the Theory of World Histor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erman Ideology”
摘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做了初步的阐述,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生产力、分工和普遍交往是促进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共产主义是未来世界发展趋势;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更有助于我们站在全球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立足共同利益,谋求合作共赢、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bstract: In “German Ideology”, Marx made a preliminary exposition of the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pointing out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history to world history is an objective material process; productivity, division of labor, and universal communication are important forces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history; communism is the future world development trend. The idea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The two are inherently related. Studying the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in “German Ideology” is more helpful for us to stan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and world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common interests to seek win-win cooperation, 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based on human liberation and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董雪. 论世界历史理论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角度[J]. 哲学进展, 2021, 10(3): 215-21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1.103039

1. 引言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的《费尔巴哈》章集中论述了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在《形态》整个文本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形态》中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是其世界历史理论的首次集中阐发 [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2]。身处新时代,尤其是在当下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风险日益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也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重新学习和解读世界历史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和精神,也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2. 《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

2.1. 世界历史概念界定

马克思曾在《形态》中指出一个著名论断:“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3], p. 168)。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发展进程就是指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不断发展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使了分工和世界的交往,打破了在古代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鼓励封闭的状态,人们对整个世界的依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历史就逐渐变为世界历史。虽然书中对什么是世界历史马克思并没有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但通过这个论断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定义,世界历史就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各民族和国家之间打破封闭的界限,世界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趋势。

2.2. 《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阐述

2.2.1.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心思想和观点就是认为这个转变过程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过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书中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3], p. 169)。在书中,马克思举了两个例子:英国机器的发明对印度和中国劳动人民产生的影响;拿破仑大陆体系的产生对德国的影响。透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转变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物质的过程,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身处于整个世界和社会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去感受到,当然这个客观物质的过程定然是以一定的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和交往为前提的。

2.2.2. 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遍交往是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重要力量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转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们都要问一句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这一转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其基本的思想内涵和逻辑与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分工和交往是一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并进一步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3], p. 147)。分工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生产力又反过来促进了分工的产生。 正是如此,分工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进一步加深,普遍交往得以产生,一方面促进了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普遍交往也对生产力进行传承。正如《形态》中指出:“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 [3], p. 187-188)。由此可见,生产力发展、分工和普遍交往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促进各个民族地区的进一步融合,而且利于生产力的保存,是推动转变的重要力量。

2.2.3. 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

我们都知道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最终会实现共产主义,但要想实现却离不开世界历史的发展。首先,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共产主义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条件。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这个现有的前提就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了世界分工和普遍交往的出现,从而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其次,世界历史发展也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虽然资本主义促使了世界历史的产生,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最终的社会形态。一方面,受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限制;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人的解放尚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便应运而生。在先进理论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谋求全人类的解放。

2.2.4. 世界历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又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着眼点,更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价值追求。区域界限的打破,人的存在也逐渐变为世界历史的存在,人们能够更轻易的接触到世界,走向世界。个人在与世界的交往中获得了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人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地提升的同时,现实关系与精神世界也因逐渐摆脱客观限制而更加丰富。

3. 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前人类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世界要走向何处、要实现怎样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4]。讲话中不仅首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对时代之问的最好回答,这一理念就是在学习《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后提出的,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3.1. 世界历史理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首先,二者都是以唯物史观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对人的价值和人的未来发展成为二者的理论契合点。世界历史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的,充分肯定了人和实践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论证这一过程始终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最终价值导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在此基础之上,以全人类为中心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发展构想。正如列宁所说:“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而各个民族是它的‘器官’” [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是合力的结果。其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形态》中指出,普遍交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普遍交往使世界日益打破了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人们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联合的有机统一整体。同样马克思也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6]。人们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这个需求不仅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文化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只有通力协作方能满足需求。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的。

3.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

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人类形成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文明具有多样性,世界各国的国情是不同的,因为选择的道路和方式也存在差异,必须立足自身选择最优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方案,是与时代相结合并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首先,站在世界历史和整个人类的角度,坚持人类这个新主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一个新的点就在于始终站在人的立场上,这个人指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民族的人,而是整个人类,它的价值导向就是为了谋求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为了促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整个世界必须联合起来。

其次,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上建立一种开放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形态》中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论述,虽然肯定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推动历史发展但也给与了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的是“虚幻的共同体”,最终追求是“真正共同体”。但当前,共产主义实现的条件尚不满足,社会主义仍处在发展的阶段,世界将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形态共存的阶段。基于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蚀的是自己发展的根基,损害的是全人类的未来” [7]。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提倡一种全世界合作共赢的新理念。

最后,倡导平等对话协商包容互鉴的新文明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7], p. 491)。与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文明冲突、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文化价值理念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是一种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在国与国交流的时候,平等是前提,尊重是保障,以对话代替对抗构建新型的伙伴关系。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引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4.1. 站在全球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逆全球化现象。无论是英国的脱欧还是疫情期间一些大国不顾全世界利益只顾自身所采取的单边主义原则都是其重要的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需要我们拥有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要整体、联系、辩证的看待全世界的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为中国谋发展更是为全世界谋发展,因而必须站在全球历史的角度。

4.2. 立足共同利益,谋求合作共赢

从早期古代各个国家民族各自为政,各自发展到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直到最终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如今,全球经济体系形成推进全球的国际贸易分工合作,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像我们每一个小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更何况是全球性的这样一个大家庭。“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尽管这句话不甚准确,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借鉴,要想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我们就首先必须立足于共同利益。从“一带一路”的这项政策来看,它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项举措,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吸引着沿线各个国家的加入取得丰硕成果。究其原因就是这项政策的实施不是像西方某些国家说的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借国家联合发展名义谋求私利,而是真正立足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谋求真正的合作共赢。

4.3. 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

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命运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标,是新时期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发展 [8]。我们可以看出,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也逐渐实现了自身的解放。共产主义是未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其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本质特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要想实现共产主义就首先必须消灭私有制,方能实现人的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我们这一理想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路径,我们必须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为最终归宿和导向并为之不断努力。

5. 结语

总之,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的历史,世界历史发展到现如今,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深化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未来社会的趋势,也对我们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大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当下我国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常态,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更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并能为世界谋发展的共同体之路。

参考文献

[1] 聂锦芳. 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研究谈起[J]. 江海学刊, 2008(2): 26-33.
[2]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05(2).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 习近平. 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 人民日报, 2013-03-24(02).
[5] 列宁全集: 第三十八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348.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118-119.
[7] 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8] 叶险明. 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建构[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301,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