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指的是“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 [1],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的概念由国外语言学家Landry和Bourhis于1997年首次提出,后引入中国,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考察城市的语言景观不仅可以了解城市的语言生活状况,而且还可以了解语言背后的权势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了解城市的文化风韵 [2]。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3]。历史老街是一座城市历史人文的展示牌,是打造城市的历史文化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的突破口,因此对历史老街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上海七宝老街为研究对象,结合Trumper-Hecht 提出的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从三个维度展示上海七宝老街公共领域的语言风貌。
2. 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
法国社会学家及哲学家亨利·勒菲弗尔(Henri Lefebvre)曾提出空间概念应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空间实践(spatial practice)、构想空间(conceived space)和生活空间(lived space)。空间实践指人类在物质空间内的活动,构想空间是指由技术专家、规划者、政客及其他决策者所构拟的空间,生活空间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空间( [4], p. 87)。
Trumper-Hecht在勒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景观研究的三维分析模型,包括实体维度、政治维度和体验维度三个方面。实体维度指可观察到的、能用相机记录的标牌语言的实际分布情况;政治维度主要被用来考察决策者的观点和意识形态如何塑造语言景观;体验维度则被用来考察居民或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景观的态度和理解( [4], p. 87)。作为社会语言与空间范畴的结合体,语言景观的研究亟需把握好这三个维度及其内部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1) 从实体维度看,上海七宝老街物理空间内的实际语言使用情况如何?
2) 从政治维度看,政治因素对上海七宝老街语言景观的构建有何影响?
3) 从体验维度看,游客对上海七宝老街语言景观建设现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3.2. 研究过程
七宝古镇位于上海市西南,自后汉起形成,到宋初发展、明清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作为历史上的松郡重镇,七宝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七宝老街则处于七宝中心,分为南北两大街,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如今已成为上海人出行水乡的重要选择。
本文以上海七宝老街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上海历史老街的语言景观特征。笔者在2021年7月3日至7月5日采取田野徒步、图片拍摄的方式对上海七宝老街的语言风貌进行了记录。通过小米手机拍摄景观图片,剔除重复、模糊的无效图片,最终整理出有效图片457张。之后对最终整理出的图片进行编码,在编码过程中,严格依据 Backhaus的观点,即将每一个有明显边框的语言标识都看作一个计量单位 [5]。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体维度
4.1.1. 标牌的语言选择
语言选择指在特定区域公共空间呈现的语言景观所涉及的语种数量和语言种类 [6]。从语种数量这一层面来看,本次实地考察采集的景观语料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单语景观、双语景观和多语景观。从语言种类这一层面来看,标牌上的文字主要由汉语、英语、日语。相关信息请见表1: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monolingual, bilingual and multilingual landscapes in Shanghai Qibao Old Street
表1. 上海七宝老街单语、双语、多语景观数量分布
表1中呈现的数据显示,上海七宝老街的单语语言景观占比最高,双语景观其次,多语景观占比最少。此后,通过对语料的进一步梳理发现:单语景观全部以汉语书写;双语景观基本上是以汉语和英语双语对照的形式出现;多语景观主要是汉语、英语和日语三种语言。
语言景观具有信息功能与象征功能,信息功能指“语言景观可以提供信息,帮助人们了解某个语言群体的地理边界和构成以及该社区内使用语言的特点”;象征功能指“语言景观能映射语言权势与社会身份和地位”( [7], p. 215)。上海七宝老街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主要体现在该历史街区语言标牌存在汉语、英语、日语三种语码共存(3.5%)的情况,且主要用语是汉语和英语(6.1%),汉语(90.4%)为优势语码;其象征功能体现在该历史街区认可汉语的主导地位,且使用汉语的语言族群有较优势的社会身份。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虽然上海不断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程度比较高,但作为历史街区的七宝老街受到的影响还比较小。
4.1.2. 标牌的景观分类
语言景观一般可分成官方语言景观和私人语言景观两类。前者又称自上而下(top-down)的语言景观,是政府设立的具有官方性质的语言景观;而后者又称自下而上(bottom-up)的语言景观,是私人或企业所设立的用作商业或信息介绍的语言景观( [4], p. 82)。本次实地考察共采集了457张语言景观图片,对应457个语言标牌,其中官方标牌199个,私人标牌258个,分别占比43.5%和56.5%。具体信息参见表2: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categories in Shanghai Qibao Old Street
表2. 上海七宝老街语言景观类别分布
由表2的信息可知,上海七宝老街的官方语言景观主要包括景区指示牌、景区解说牌、公告牌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信息引导语,国家或地方设置的政治宣传标语,街道或社区设置的文明宣传语等。而七宝老街的私人语言景观主要是个体商户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为了招揽顾客、吸引顾客购买商品而设置的店铺招牌、摊点标牌及商铺广告等。除此之外,将语言选择和景观类属结合起来看,上海七宝老街的私人语言景观基本都以汉语单语形式呈现,而双语景观或者多语景观则大都属于官方语言景观。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外国游客络绎不绝,官方设置的双语和多语标牌能够适应国际化趋势、更好地为外国友人提供语言服务。而七宝老街是历史街区,过多地设置双语或者多语景观可能会与街区的传统文化氛围格格不入,因此商家们往往更倾向于汉语单语景观。
4.1.3. 店铺招牌的汉字语码
一般情况下,在现实生活中,私人语言景观受到的客观限制较少,语言使用环境也较为自由。因而私人语言景观语码的呈现形式相对多样化,更能反映某个城市的语言生态情况。通过对上海七宝老街的私人语言景观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该历史街区含有店铺招牌共计104个,字体形式主要分为手写体、隶书、楷体、宋体、艺术字体、混合字体6种类型;招牌的汉字类型包括繁体字、简体字和繁体字、异体字,具体信息见表3和表4:

Table 3. The font and quant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shop signs in Qibao Old Street, Shanghai
表3. 上海七宝老街店铺招牌的汉字字体与数量
由表3可知,店铺招牌汉字使用楷体形式最多,使用隶书其次。楷体字兴起于汉魏、成熟于唐代,魏晋南北朝以来,楷体字一直是我国汉字书写通用体式;隶书是由篆书发展而来,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战国兴起,在东汉鼎盛;两种字体分别形成于汉魏、秦代,距离现代时间久远,具有很强的历史感。

Table 4. The numb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number of signs in Shanghai Qibao Old Street store signs
表4. 上海七宝老街店铺招牌的汉字繁简与标牌数量
由表4可知,上海七宝老街店铺招牌的繁体字占比为38.5%,简体字占比为60.6%,由此可知,上海七宝老街店铺招牌以简化字为主,但繁体字使用频率较高。虽然国家推行的是规范汉字,但使用繁体字却不一定是违反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可继续使用繁体字、异体字:1) 文物古迹,2) 姓氏中的异体字,3) 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4) 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5) 教学、科研、出版中使用的,6) 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8]。七宝老街中的部分店铺招牌属于手写字体,完全符合上述法规中的第四点,部分非手写体店铺招牌看似违反法律,但实际上却反映出:现代社会部分历史街区希望通过一定数量的复古标牌以营造古韵的商业诉求。
4.2. 政治维度
在采集的457张语言景观图片中,其中有71张图片与意识形态领域政府政策宣传语有关,属于自上而下的官方标牌。相关主题、常见标语及数量分布如下所示(见表5):

Table 5. Distribu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themes in Shanghai Qibao Old Street
表5. 上海七宝老街宣传标语语言景观主题分布
由表5呈现的语言景观的主题分布可以看出,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七宝老街语言环境建设的格局。语言景观其实不是简单、静态的语言现象,而是一个涉及管理机构、读者、标牌制作者、所有者多方互动的话语过程:官方通常希望利用自上而下的语言标牌传达国家的语言政策及官方的意识形态,并隐性地操控公众的言语行为( [6], p. 221)。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题内容在上海七宝老街语言景观的创设中有所体现: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心与使命”等。同时,“文明旅游”“文明城市”“垃圾分类”等主题的语言景观对游客规范行为的提醒,是七宝老街语言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全球都处于疫情防控时期,为了有效地应对疫情,国家卫健委号召全国民众都能接种疫苗,上海七宝老街的诸多店铺商家已然响应了国家号召,接种了新冠疫苗,并在自家商铺附近张贴了“放心店:本店员工已全部接种新冠疫苗”的纸张,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让游客安心游览的作用。
4.3. 体验维度
2021年7月4日至7月5日,笔者走访上海七宝老街,开展了为期2天的田野调查,主要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游客对于现有语言景观的体验。问卷设计的主体内容是语言景观的满意度调查,分别从总体评价、内容评价、外观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本次调查活动最终获得47份有效问卷。现将受访游客对七宝老街语言景观建设现状的反馈结果列表如下(见表6):

Table 6.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interviewed tourist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Qibao Old Street
表6. 受访游客对七宝老街语言景观建设现状的总体评价
表6中的统计结果显示:关于七宝老街官方语言景观建设现状,有63.8%的游客表示满意,大体持肯定或者赞赏态度;有27.7%的游客认为建设一般,大体持接受态度;有8.5%的游客表示不满意,大体持否定态度。结合问卷中的其它问题,发现多数游客对官方标牌的内容及外观都持肯定态度,但还有部分游客认为官方标牌呈现的内容过于枯燥,外观缺乏个性、选取的材质有所欠缺、形状过于单一。私人语言景观方面,55.3%的游客持肯定或者赞赏态度,23.4%的游客持接受态度,21.3%的游客持否定态度。结合问卷中的其它问题,发现:略超半数(52.1%)的游客认为私人标牌的内容非常有特色,接近半数(48.2%)的游客认为私人标牌的外观古朴、文化气息浓,但仍有部分游客认为私人语言景观的内容无特色、外观设计过于现代化、广告牌过多且摆放杂乱。
5. 问题与对策
5.1. 目前存在的问题
5.1.1. 语言标牌设置的随意性较强
经实地考察发现,七宝老街的语言标牌设置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私人语言景观方面,广告牌随意放置、制作材质不统一、书写方式不统一,商店标牌汉字的排列方式不统一、地方感不强、部分店铺招牌老旧甚至出现损毁。2) 官方语言景观方面,文明宣传牌、政策宣传牌等缺少双语或多语对照,并且外观形式过于单一。
5.1.2. 政治语言景观的设置相对薄弱
从调查数据可知,在收集的457个语言标牌中,仅有71个标牌呈现的内容与意识形态领域政府政策宣传语有关(见表4)。经进一步观察发现,部分标牌在公共场域安置随意、零落分散、甚至有的已然模糊不清,很多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
5.2. 对策
5.2.1. 完善标牌设施,提升语言服务水平
语言景观的设置方面,必须讲究人性化和细节化,既要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也要考虑少部分人的需求。设置标牌语言时,要考虑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们,语种数量、字体大小等都要注意,同时提高政治语言景观的出现密度,积极培育语言生活中的意识形态。此外,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种标牌的检查维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景区工作人员和个体商户应及时更换外观老化、内容模糊的标牌。
5.2.2. 强化景观管理,注重标牌设计
相关管理部门要定时对七宝老街进行实地考察,对配置不合理的私人标牌进行排查;七宝老街的店主们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管理条例,倘若发现存在不合理的私人标牌,应听从有关部门建议,及时对招牌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其次,部分七宝老街的语言标牌过于现代化,缺少地方文化气息,政府可先在官方标牌上做好表率,结合上海本地传统文化,打造一些符合景点风格的标牌,同时对个体商户进行引导,根据各商铺经营特点,在保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添加历史街区地方色彩。
6. 结语
从实体维度、政治维度和体验维度对上海七宝老街语言景观的建设风貌进行三维透视,得出以下研究结论:语言标牌设置的随意性较强,有待进一步规范;政治语言景观的设置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完善标牌设施,提升语言服务水平;强化景观管理,注重标牌设计。通过对七宝老街语言景观进行的上述研究,我们希望能为七宝老街语言景观的建设献出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