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 [1],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政策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但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以往研究显示,影响乡村教师留教意愿的因素有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因素,也有工资水平、学校环境、工作量、工作压力等学校环境因素 [2],还有乡村教师的晋升、培训等专业发展因素 [3]。
留乡村教书是乡村教师的个体行为,人格特质是影响个体留职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4]。现有研究显示,“大五”人格中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对留职意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神经质的人格特质对留职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5]。根据特质激活理论 [6],适宜的外部情境将激活个体的内在特质,从而产生具体的行为。换言之,拥有某种特质的个体,必先受到特质相契合的情境的影响,才能表现出某种行为。有研究显示,宜人性对工作表现影响最大 [7]。因此,根据特质激活理论及以往研究 [5],本研究提出假设,乡村教师人格特征对乡村教师留教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 [8],个体会在外部环境中寻求基本需求的满足,如果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引导个体从事有益于组织发展的活动 [9]。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从事相关的职业领域时,个体的动机被抑制的一种表现。自我决定理论与相关实证研究 [10] 均指出,职业倦怠是影响个体留职意愿的又一大因素。以往关于高校心理教师 [11]、中学教师 [12]、特殊教育教师 [13] 等不同专业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留教意愿的关系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对留教意愿具有反向预测作用,职业倦怠越严重,留教意愿越小。具体表现在,去个性化越高、情感衰竭越严重、低成就感越严重,留教意愿越小 [14] [15] [16]。根据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当工作需求高且资源有限时,更易导致个体的倦怠 [7]。因此,根据上述以往研究和自我决定理论,本研究提出假设,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对乡村教师的留教意愿具有反向预测作用。
同时,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8]。以往研究显示,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易产生留职行为 [17]。此外,有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易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障碍更有弹性,更灵活地调整策略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18]。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在教学条件相对艰苦、充满挑战的乡村教学环境下,高自我效能感的乡村教师,其扎根乡村的意愿将越强。
另外,根据特质激活理论 [6] 与自我决定理论 [8],个体的动机是个体行为的源动力。实证研究发现,个体具有积极的人格特征,职业倦怠会低 [19],职业倦怠越低的个体,留职意愿就越强 [14]。而具有积极人格特征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20],高自我效能感反而促进个体的留职意愿 [17]。这些结果表明,积极的人格特征也可以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 [21] [22]。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具有积极人格特征的乡村教师通过教师工作中的职业倦怠或自我效能感进而对留教意愿产生影响,产生中介效应。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广东省某市公办乡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随机抽样调查,同时对收集到的问卷是否完整和作答是否规律进行审查,收回有效问卷458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男93名,女365名。乡村教师基本信息表见表1。本研究程序与内容取得所有调查对象的电子版知情同意书。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in rural teachers
表1. 乡村教师基本信息表
2.2. 研究工具
2.2.1. 大五人格量表第二版(Big Five Inventory-2, BFI-2)
采用修订的中文版大五人格量表第二版(BFI-2) [23],该量表共60个题目,包含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尽责性五个维度,采用Likert 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83。
2.2.2. 留教意愿问卷
对刘彩萍的农村教师留教意愿问卷 [3] 进行修订,修订后共12道题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该问卷的得分越高,表明留教意愿越强。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
2.2.3.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采用郑晓芳 [24] 编制而成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问卷包含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共17个项目,采用Likert 4点计分,1表示从未如此,4表示经常如此。在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80。
2.2.4. 自我效能感问卷
采用张建新和Schwarzer修订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 [25]。采用Likert 4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正确,4表示完全正确。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5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 PROCESS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使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检验。经检验,得到29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解释66.66%的变异,第一个因子解释19.33%的变异,明显小于临界值40% [26]。可以认为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3. 结果
3.1. 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如表2所示,乡村教师大五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教师职业倦怠中的低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与留教意愿显著正相关,而乡村教师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与留教意愿显著负相关。
Table 2.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job burnout, self-efficacy and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eaching
表2. 人格特征、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与留教意愿的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注:**P < 0.01。
3.2. 人格与留教意愿: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拟探讨职业倦怠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乡村教师人格与留教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Spss process宏程序分析,参数估计采用bootstrap方法,抽取样本量为5000,95%的置信区间(95% CI)不包含0代表参数显著。以宜人性为自变量,以留教意愿为因变量,以去个性化、情感衰竭和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作用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3结果显示,各个预测方程显著:人格中的宜人性可以独立正向预测乡村教师的留教意愿;人格中的宜人性还可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中的去个性化和情感衰竭,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在加入了去个性化、情感衰竭和自我效能感后,人格中的宜人性对乡村教师的留教意愿的正向预测作用仍然显著,去个性化和情感衰竭负向预测留教意愿,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留教意愿。这说明去个性化、情感衰竭、自我效能感在宜人性和留教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4。宜人性对留教意愿的总效应为0.37,情感衰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7.03%,去个性化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62%,自我效能感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11%。
Table 3. Test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epersonalization,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self-efficacy between agreeableness and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eaching
表3. 去个性化、情感衰竭、自我效能感在宜人性和留教意愿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注:**P < 0.01,***P < 0.001。
Table 4.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and self-efficacy on agreeableness and willingness to stay in Education: A Bootstrap test
表4. 情感衰竭、去个性化、自我效能感在宜人性和留教意愿间的中介作用Bootstrap法检验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教师的积极人格特征中的宜人性对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的留教意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本研究假设部分一致 [5],而乡村教师人格中的其他积极人格特征,比如外向性、开放性和尽责性没有发现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特质激活理论相符 [6]。具有宜人性的人格特质的人在面对生源素质普遍低的教学工作情境更易激起教师的教育情怀,从而做出贡献乡村教育的行为。此研究结果也可以为乡村教师招聘提供参考依据,选拔宜人性较高的教师,减少乡村教师人才流失。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乡村教师的积极人格特征中的宜人性对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的留教意愿可以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条是宜人性直接影响乡村教师的留教意愿;另一条是通过去个性化、情感衰竭、自我效能感来影响乡村教师的留教意愿的间接路径。根据自我决定理论 [8],研究表明宜人性高的乡村教师,其职业倦怠中去个性化和情感衰竭的程度低,而乡村教师的去个性化、情感衰竭的程度越低,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的意愿越高。这说明宜人性高的乡村教师的个性化越明显,体验到的情绪情感越丰富 [27],教师扎根乡村的意愿越高。这可能与乡村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关,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比城市教师更易见成效,更能突显教师的个人价值,且6~12岁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个性化明显的、宜人性高的乡村教师更容易获得小学生的积极反应 [28],同时乡村教师从学生的积极反应中能够体验到较丰富的情绪情感,其扎根乡村的留教意愿会较强 [29]。这表明,在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中,要尽可能保留教师的个性化,可有效缓解乡村教师职业倦怠,达到提升乡村教师留教意愿的目的,以及在乡村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师对工作的情绪状态,提高乡村教师的工作热情。乡村教师情感衰竭低,更有激情和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乡村教育事业更有信心,从而提高其留教意愿。
此外,乡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征中的宜人性与留教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宜人性高的乡村教师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教师扎根乡村的留教意愿 [20] [22]。宜人性高的乡村教师具有亲和力、谦虚、热心友好等积极人格,具有这些积极人格的乡村教师自我效能感高,自我认可程度高,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胜任条件艰苦的乡村教育工作,扎根乡村的留教意愿相对较强。这一研究结果具有实践意义,对于乡村教师队伍,可通过多种策略提高乡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