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胡杨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以某大学为例
Blend in Populus Euphratica Spirit University Cours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Path Analysis—Taking a Certa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2.104125, PDF, HTML, XML, 下载: 452  浏览: 647 
作者: 段重庆, 刘亚梅: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胡杨精神课程思政路径探析Populus Euphratica Spirit Course Education Path Article
摘要: 胡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杨精神生动诠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将胡杨精神作为重要思政元素库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拥有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伟大情怀,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bstract: Populus euphratica spiri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PC red culture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reat spirit of the CPC. Populus euphratica spirit vividly interprets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who to cultivate, how to cultivate and for whom to cultivate”. Populus euphratica spirit is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rses a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library, and guides students to have the great feelings of patriotism, love Xinjiang, responsibility and dedication through various ways. To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area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文章引用:段重庆, 刘亚梅. 将胡杨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以某大学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4): 763-76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4125

1. 引言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塔里木大学孕育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1],胡杨精神传承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的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传承与发展,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用胡杨精神浸润感染高校育人全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全体系,生动诠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引导学生拥有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伟大情怀,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胡杨精神时代内涵丰富,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精神财富

2.1. 艰苦奋斗是胡杨精神的永恒本色 [2]

胡杨生在沙漠中,耐旱、耐寒、耐盐碱,抗风、抗沙、抗祸殃,根深十米汲取营养,雨后三年枝发叶长,即使旱死二十余载,遇水又有新芽绽放。艰苦奋斗是为实现某种理想目标而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状态,既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2.2. 自强不息是胡杨精神的坚强意志

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胡杨林总是展示出生命的瑰丽画卷,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烈日酷暑下,胡杨像生命的界碑挺着永不弯曲的脊梁;春风习习,甘露普降,又悄悄荡漾出一抹绿浪;秋风飒飒,胡雁高翔,胡杨又以一片金黄展现生命的美;无论春夏与秋冬,枝枝叶叶总昂扬。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2.3. 扎根边疆是胡杨精神的伟大情怀

胡杨任凭狂风肆虐,沙砾飞扬,任凭烈日炎炎,旱魔逞强,始终像战士一样义无反顾在沙漠坚守,饱尝艰辛始终不退让,不畏缩。党和国家要求兵团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毛泽东同志曾要求驻疆官兵“建设新的新疆即是建设新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更是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2.4. 甘于奉献是胡杨精神的崇高品质

诗人石星光曾这样称赞胡杨,“耐住寂寞,耐住清贫,只需要几滴雨露一片阳光;守住家园,守住村庄,只期盼山川碧绿,花卉芬芳;……;从来没有自我标榜,从来没有邀功请赏,当沙尘暴再次铺天盖地地袭来,可曾想起殊死搏斗在前线的胡杨;……。”胡杨就如卫士一般守卫着生态,守卫着家园。甘于奉献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品质,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就是一部共产党人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历程。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就是一代代干部群众甘于奉献的结果。

3. 胡杨精神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先天优势

3.1. 践行胡杨精神与新疆区情融为一体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胡杨精神是兵团精神在塔里木大学的集中体现 [4],胡杨精神形成历程就是一部新疆高校育人实践的探索,更与新疆社会经济开发建设息息相关,这就为新疆高校育人提供了绝佳范例。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本身就是党在新疆辉煌历史的光辉实践,是感天动地、奋斗史诗的高度凝练。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弘扬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赓续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实现好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建设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更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和理解胡杨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义,把践行胡杨精神与新疆各个时期建设发展融合在一起,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不断充实完善。

3.2. 践行胡杨精神与课程思政一脉相称

胡杨精神与课程思政都根植于育人的伟大实践,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探索,同根同源。胡杨精神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延续,立足于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孜孜以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作为新的育人教学理念,是我们党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经历了“学科德育”–“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的演变过程,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者都是我们党执着追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经验探索,核心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路径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培养爱党爱国、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胡杨精神更凸显“扎根边疆”,更具有新疆地域特色。

3.3. 践行胡杨精神蕴含丰富课程思政元素

胡杨精神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精神食粮”,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胡杨精神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血脉,先天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能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3.4. 高校自身也是胡杨精神的创造者、践行者

回想70余年前,新疆大地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中华民族浴火重生之际,新疆财经大学应运而生。在极其艰难困苦之下办学,建校之初“一无校舍、二无教员”,通过“自己动手,劳动办校”开始办学,到现在拥有校舍建筑面积56.53万平方米,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六大学科,各类在读生2.2万人,在职教职工1407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校70余年,默默耕耘,累计为培养8余万名各类财经专业人才,他们也如同胡杨种子在新疆的天山南北、各行各业生根发芽,有点枝繁叶茂,有的等待雨露降临,有的硕果累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自觉地践行着“经世济公,至善至诚” [5] 伟大誓言。对高校而言,这本身就是在自觉地践行胡杨精神,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脚踏实地”到“展翅高飞”,广大师生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中贡献了力量,凝聚了智慧。新疆各高校都从“一穷二白”起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各高校自身也是胡杨精神的创造者、践行者,并且不断丰富着胡杨精神。

4. 胡杨精神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路径探析

4.1.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融入胡杨精神

践行胡杨精神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多次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践行好胡杨精神,就是要自觉服务于党和人民的需要,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文化中并发挥作用。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新疆工作在党和全国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财经大学作为自治区特色高水平大学,有义务服务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聚焦建设“强财经”目标任务,有责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有责任培养一批又一批服务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财经类人才。

4.2.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融入胡杨精神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共生活着56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成份最全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胡杨精神的形成过程本身也是一部高校各民族交流交往融合的过程。新疆财经大学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里,少数民族招生比例达到50%以上,在校生推行混合编班混合住宿,各民族学生共同生活在一个校园里、共同学习在一间教室里、共同住宿在一间宿舍里、共同在一座食堂里就餐、共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还组织开展了“三进两联一交友”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交流,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生到南疆开展扶贫、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累计选派400余名教职工到麦盖提县、巴楚县等南疆县市从事“访惠聚”、支教、乡村振兴等工作,切实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3. 在“三全育人”全过程中融入胡杨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胡杨精神本身就富含丰富的教育素材,更为“三全育人”提供了现实路径。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要全面基层党组织建设,既要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更要注重基层党组织,把党支部建在班级上、建在教研室、建在职能部门,让党支部成为凝聚学生、教师、教职工的核心力量。其次,守好三尺讲台,牢牢掌握好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新疆地处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牢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后,要牢牢掌握好话语体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抓好用活身边的典型示范。结合教育实践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改进创新育人方式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乡村、社区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了解新疆基层农村、社区社会风貌、人文风情、基层治理,利用所学所想撰写调研报告;鼓励学生到基层参与支教,参加志愿服务,作田野调查,访谈英模先进人物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建党100周年之际,新疆财经大学评选了一批党龄超过50年优秀党员和教龄超过30年的教师,表彰了一批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这些常年活跃的校园的身边人、身边事应该作为鲜活事例讲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胡杨精神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事例。

4.4. 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融入胡杨精神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了各类课程与思政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而实现了育人目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当中。 [6] 当前,新疆财经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最大的难点就是思政元素与课程契合还不够深入,融入度还不够高,个别老师讲的费劲,学生听得无趣,课堂效果反响达不到理想状态。一些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机械地照搬照抄内地省市案例,没有将新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没有讲清讲透,没有把中央及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讲明讲细。一些工学、理学学科专业习惯性将举例西方科学家案例,没有充分把身边的先进事例开发好、挖掘好,特别是新疆及兵团本地案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陈学庚院士,长期在新疆研究农业机械,推动新疆棉花生产两次大提升,都可以作为工学、理学学科专业挖掘思政元素的绝佳案例。胡杨精神本身就是富含思政元素活的宝库,它是我们党开发新疆、建设新疆、治理新疆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育人财富,是讲好新疆故事、兵团故事的典范。新疆财经大学招录的学生中有70%左右为新疆本地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出疆经历,寻找学生身边能在生活、学习中能切身感受到的思政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把胡杨精神作为价值引导切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可以为“课程思政”开辟新的路径。

4.5. 在培育风清气正的校院文化中融入胡杨精神

新疆财经大学长期围绕“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为主题开展各类育人活动,特别是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业已形成了浓厚的胡杨精神育人文化氛围,广大师生自觉地把践行胡杨精神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实际行动,为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持续围绕“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主题召开“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推进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广大师生始终牢记“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的民族属于中华民族”“我们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我们的共同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6.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践行胡杨精神、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当前高校重点育人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是引导学生学习党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好用好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四本书目,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顽强奋斗、忘我奉献的革命英雄,涌现出一大批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引导学习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最好思政元素。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引导广大教育战线的教师主动以胡杨精神为参照,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用高尚的师德品行、深厚的学术造诣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探索实践,不断丰富胡杨精神的践行方式,强化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践行胡杨精神、党史学习主题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持续开发一流课程,在课程中不断融入新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工作向落地落实落细。

5. 结语

胡杨精神生动诠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起源于新疆,成长于新疆,更要发展于新疆。将胡杨精神作为重要思政元素库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拥有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伟大情怀,通过多种路径将胡杨精神融入到高校育人的全过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 让胡杨精神深植新疆大地[N]. 新疆日报(汉), 2018-12-26(1).
[2] 白关峰, 张全峰. 胡杨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J]. 兵团党校学报, 2021(2): 103-107.
[3] 魏永龙. 用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立根铸魂[N]. 新疆日报, 2021-08-20.
[4] 《胡杨精神》编写组. 胡杨精神[M]. 五家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2021.
[5] 新疆财经大学校史编写组. 新疆财经大学六十年史[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6] 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0-05-28.
[7] 张旭亮.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N]. 新疆日报, 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