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06年,农业部《全国农垦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指出:“有条件的垦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1] 2010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作为“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的有效方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2018年是“红色旅游政策出台最多的年份” [3],红色旅游开发也从此越发成为各地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体”的理念,为乡村旅游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切入点——系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不同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在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下有序推动旅游开发。如今,乡村旅游因其兼顾生态保护、传承民俗文化和富民强村的特性,被视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目前研究多从特定样本为切入口,整体研究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与不足,研究方式包括实地访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障碍因素诊断模型、SWOT研究法、RMP分析;此外,研究特定方面时,重点关注包括发展旅游对扶贫绩效的影响、旅游村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脆弱性、乡村体育旅游、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
2. 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文调研的是岳阳市华容县禹山镇。它位于湖南省北部边陲、岳阳市西境、华容县中南腹地,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中表A.1“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目前旅游资源主要有地文景观2项、水域景观5项、建筑与设施6项、历史遗迹3项、人文活动2项(见下表1)。它与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益阳市南县明山头镇相接壤,距离最近的国道、省道以及县城的车程均在半小时以内。在所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娱类支出整体呈增长态势 [4],周边县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约7%~10%。整体看来,禹山镇具有适宜旅游发展的资源禀赋、交通基础以及消费市场。
近年来,禹山镇围绕秀美村庄建设、土地流转、商业资本进农村等工作,逐步发展起禹山旅游景区。它的经历向我们呈现了:如何因地制宜,走“小而美”的旅游开发路线?在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不足时,乡村旅游产业如何自力更生、接续奋斗?在当前各地积极挖掘旅游潜力的背景下,禹山镇旅游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这也是本文调研的出发点。

Table 1. Main classific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Yushan Town
表1. 禹山镇内主要旅游资源分类情况
3. 观光旅游阶段的发展模式
依据旅游发展重点和游客停留时长等的差异,乡村旅游大致可分为三大发展阶段:观光游–度假游–休闲游(见下图1)。观光游重在“观”,景区规划好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便利的观光体验,并赚取门票收入。度假游重在“住”,让游客住得舒心,赚取住宿、餐饮等收入。休闲游偏向“慢游”,满足“娱、养、学”等多方面需求,让他们在当地停留更长时间,从而赚取多种消费收入。
禹山镇前期以观光游为主,现正向度假游、休闲游发展,具有所处阶段的经验,也有迈向下一阶段过程中所呈现的共性问题、个性难题。

Figure 1. Pha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图1. 乡村旅游开发阶段及特点
3.1. 以点带面,盘活旅游资源
一是逐一着手,代代接力完善。1992至1993年,禹山镇重修了有2100多年历史的禹山寺,建成了国耻碑;2003年,在南竹村李家湾落成华容电视台观光塔;次年,修复重建洪山寺;2006年修复重建太逊殿;2013年,试点建设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禹山镇内建成了科普宣教中心、环湖生态林带、北汊水库观景台等。
二是盘点资源,绘制景点分布图。2018年,禹山镇探明本地的名胜古迹以及历史传说,并将成果集合记录于《神奇禹山》一书;两年后,拍摄全镇17个村(社区)现存的旅游资源,并请专业人士绘制全景图,现张贴于景区入口等显眼处。
三是引进项目,打造地区新优势。由于旅游景点地处乡村,为提升景点的竞争力,禹山镇还开发了新资源,引进新项目,比如,顺着禹山山势建成了“禹王溪”景观;以及依托“何长工故居”这一红色背景,引进了“红色城堡”长征体验项目。
四是串联景点,对外推出一日游。一日游线路串联起了镇域内八个景点,构建以南竹村为核心,辐射其他村部的旅游线路——前五个景点在南竹村,东湖湿地公园游步道在华兴村,北汊水库观景台在南岭村,洪山寺则在终南村。
3.2. 合作共建,实现富民强村
在缺乏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前期背景下,禹山镇探索出了社会资本探路、政府搭台规划、乡贤助力、村民参与的合作模式。
真正让禹山镇旅游规模化发展并成为特色的主要是政策因素。从时间线看(见图2),直至2016年镇党委、政府提出发展休闲旅游的策略前,禹山镇的青山绿水一直处于沉睡中;2018年,在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禹山镇旅游度假区迅速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开始正式建设。此后,禹山镇旅游才开始逐渐为人知晓。此外,从开发重点的调整看,2019年前开发以“休闲农业”“绿色旅游”为主,旨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一阶段,禹山镇陆续举办了四届糍粑节 [5],并在2019年儿童节时,试点推出首届泥鳅节活动,活动上展示了蚌壳戏、地花鼓等当地民俗文化,设立街道集市售卖糍粑、华容团子、农家豆腐等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组织下田抓泥鳅、抓鱼比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长沙、岳阳等地的数千名游客参与 [6]。2019年下半年,开发重点转移到红色旅游,引进了长征沉浸式体验馆“红色城堡”,游客进入场馆前统一换装,借助专业设备体验5D视角,体验血战湘江、爬雪山、过草地等七大场景,感悟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2020年,针对损毁的何长工故居,在原址的基础上1:1修复重建并陈列展品,再现湖南农家的典型风貌,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前辈的早期奋斗岁月。

Figure 2. Main event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Yushan Town
图2. 禹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事件
乡贤、社会资本在禹山镇旅游开发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是主导前期试点开发。目前主打的民俗活动,如糍粑节,一开始是由“禹农云耕”等当地龙头企业试点运行。在小有规模后,镇党委、政府持续跟进,提供活动推广、秩序维持、人员协助等支持,后期逐步取代企业成为活动主办方。二是帮助拓展思路。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的“红色文旅”策划方案,让镇政府对李家湾全区规划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也为禹山镇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三是提供项目资金。旅游项目开发投入资金高达上千万,且短期收益低。由于此前没有申报到乡村旅游专项扶持资金,禹山镇在前期开发旅游时,缺少上级财政支持。正是凭借南竹村乡贤投资、村级集体经济入股等方式,禹山镇的红色城堡项目才能够落地生根、健康运营。
当地村民的支持为禹山镇旅游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村民以村集体入股的方式间接参与。红色城堡和二期项目是生动范例。“红色城堡”项目中,南竹村村民委员会以村集体现金和土地等方式入股村办企业——华容长工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占股43%;该项目于2021年5月投入运营,据了解,预计南竹村集体年终分红80万元。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中,南竹村以32亩地及300万现金的方式入股,占股30%,预计村集体每年将获得30万元的分红,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每年还可获得最高约1000元/亩的土地流转金。此外,得益于乡村旅游,当地村民投工投劳、灵活就业,过上了更为富足安定的生活。经调查,部分村民每年通过采摘园等方式,获得的经营性收入从一千到三万不等。在旅游景点旁边,村民也陆续开起了小卖部,售卖甘蔗、土鸡蛋等农副产品以及零食,日均收入约300至500元;节假日等人流量大的时候,日收入可达1000至2000元,店家Z表示“这可比之前种田赚钱多了”。
3.3. 强化宣传,吸引八方来客
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种方式提高禹山镇“红色旅游”的品牌知名度。
一是长期稳定与官媒合作。据了解,禹山镇与多家华容本土媒体平台签约合作,采取“即时报道”加“视频推介”全覆盖的方式,宣传推广禹山镇“红色文旅小镇”品牌。在举办某些大型活动,也会邀请其他省市县级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比如2021年12月25日举办的“华容县禹山镇第六届糍粑节”,得到新湖南(阅读量5.7万) [7] 、湖南日报 [8] 、智慧岳阳(点击量9.17万) [9] 等的报道。
二是定制词曲以文会友。邀请词曲专家为糍粑节创作主题歌曲——《腊梅花开打糍粑》。当清亮的童声吆喝出“打糍粑啰”,大家就知道扎糍粑的时候到了;伴随着“石碓窝子张嘴巴/桑木棍子往下扎/扎出糍粑圆又大”的歌词,现场群众扎起糍粑来也更加有劲,禹山镇糍粑节也因而被赋予了文化的灵魂。
三是自媒体自发宣传。在禹山镇游玩过程中,许多人会用文字或视频方式记录,并通过个人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平台发布。如公众号“延生信息平台”发布文章《糍粑香甜喜庆丰收之年,文旅结合共促乡村振兴》,图文并茂记录禹山镇糍粑节活动的精彩瞬间,阅读量达971人次;还有抖音号“禹山农夫小田园”,专门发布从事农耕、游玩景点、参与重大活动等视频,记录其在禹山镇的工作生活日常,目前已有粉丝3270人。
4. 禹山镇旅游转型升级中的问题
目前,禹山镇李家湾旅游区开始修建酒店、游乐场所、健身设备等配套设施,计划从原来单纯依靠门票盈利模式,转型成能够满足专业住宿、研学、娱乐等综合需求的运营模式,也即从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游。
随着旅游转型升级,此时有一个核心问题摆在面前——如何让更多游客来了还来,流连忘返?只有游客来了,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禹山镇才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新一轮优化升级,从而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禹山镇的旅游发展也受到了客观条件的制约。如目前游客以岳阳市来客为主;由于疫情的影响,参加糍粑节等民俗节日的游客多为县内游客,留宿需求较小。同时,村民普遍认为,农家乐的数量已经足够满足游客的需求了,建设精品民宿的意愿较低。
要达到让游客“引进来、留下来、还想来”的效果,禹山镇还要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玩时间。具体则是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4.1. 客流量不稳定
禹山镇去年接待客流量5万人次左右,与投入资金相比,年均客流量较少,原因在于:旅游项目受天气因素影响大,且回头客消费少。禹山镇的旅游资源多为山水田园风光,属于露天游玩项目,因此冬季及阴雨天游客量较少,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体验类收费项目暂时只有红色城堡、山地车,数量不多,内容和流程固定,更适合初次体验。
4.2. 游玩时间较短
禹山镇旅游景点多达数十项,且分散于全镇6个村(社区)。但是,据统计,游客在禹山镇的平均游览时间为3小时,暂未达到需要住宿的程度。主要原因在于:禹山镇旅游开发时,欠缺整体布局的思维。一方面,部分景点的魅力有待充分挖掘。以禹山镇太逊殿等为例,景点位置较偏,特色不足,需要通过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故事等方式,赋予其独特性。而目前虽有《神奇禹山》一书详解其背后传说,但是传播广度不足,游客知之较少,吸引力因而欠缺;另一方面,多数景点之间缺少游览指引。除李家湾范围内、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洪山寺等景点之外,其余景点之间缺乏游客指引牌,游客也无法在导航软件上搜索到何长工故居、北汊水库观景台等景点。
4.3. 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有以下四个方面,可能影响游客在禹山镇内游玩的舒适度。一是停车场不适配。接待的游客中,团体游占比60%,出行方式多为大巴,需要15.6 × 3.25米的停车位,但目前修建的多为6 × 2.5米的小汽车停车位,一辆大巴须占用两个车位。当团体游数量增多时,停车位稍显不足。二是道路规划不合理。乡村道路大多4~6米宽,基本为单车道或者双车道,没有规划专门的人行道,因而人车混行比较常见。道路拓宽则需要将沿街房屋拆迁,部分地段涉及农田和房屋,征拆成本过高。三是电力供给不充足。目前村庄电力主要为居民用电,难以满足大型商业用电的需求;出现高温、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因电力承载有限,部分区域有断电情况。仅2021年8~12月之间,就存在4次无事先通知就断电的情况,时间从15分钟到180分钟不等。四是信号供应不稳定。当地农户和部分游客反映,人流量大时,微信扫码经常失败;在李家湾入口处,健康码、行程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刷出;红色城堡何长工雕像前只能接打电话,无法登录微信等平台。
5. 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5.1. 一体规划,模式多变
考虑整体规划,实现功能分区。禹山镇整体面积141.61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36.7平方公里,占比约26%;山地面积28.7平方公里,占比约20%,整体功能分区大致遵照这一比例。让山水归于原生态,以最小的人工干预,游客游玩中享受大型天然氧吧的功能;让人文底蕴结合本土山水,有更为多元的呈现形态。
功能分区后,打造不同主题的旅游之路。既可以打造亲水之旅——由于禹山镇内不同水域之间的交通距离较远,如从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到北汊水库,开车15分钟,步行1.5小时,对于步行爱好者,更适合的方式是沿着水域,慢慢散步。对此,可以沿着水域轮廓,打造生态游览路线,如东湖和北汊水库均建有游客步道,后者还有浪漫花路,适合伴随着氤氲水汽,携一家老小漫步;一年景致也大不相同,全年都处于观赏期;也可以打造研学之旅——整合现有资源,形成系列研学课程,并且随着教育需要而不断更新,增强禹山镇旅游景点的生命力:一是现场观摩型课程,如红色城堡、何长工故居等,可以让游客置身于历史场景,亲身感受红色文化;二是集中学习型课程,如二期项目专门规划了用于党建、团建课程的会议室,配套相应的硬软件设备,满足各单位的学习、开会需求;三是劳动实践型课程,如红色城堡前120亩生态园,可以作为天然的劳动场景;四是户外拓展型课程,如山地车、真人CS项目,可帮助游客强身健体,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5.2. 分段推进,联动发展
游客更愿意沿着清晰可见、方便通行的道路,观赏当地风土人情。我们曾与S村前村干部沟通,他也表示,镇、村两级目前在修路,这是旅游开发向更远距离、更广范围延伸的标志。目前,李家湾已成为禹山旅游景区的中心。未来全域旅游版图的打造,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环道以连接主要景点。禹山镇李家湾周围修了黑化路,串联起了周边景点,缩短了游客的通行时间,但是要连成旅游环道,还需要升级改造五东路终点至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道路,以及连接禹山镇著名风景线“青瓦”路等。
二是推动各村景点相互呼应。不同村(社区)的景点各有特点,如建华村有孟淑亚烈士墓、凤山村有将军庙、华兴村有太逊殿、南岭村有采茶园、八岭村有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各村(社区)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参与项目评选,争取资金支持,形成良性开发模式。等景点得到完善后,镇村可携手稳步推进村联通路的升级改造,尽可能让17个村(社区)都纳入推荐旅游线路中,让游客愿意通过步行、骑自行车等多种方式,慢慢走进各个村落,看看不一样的风光。
三是推动县域景点联动互补。红色资源方面,可与华容县长工实验学校、何长工纪念馆联动,学习何长工的光辉革命历程,感悟长工精神。自然风光方面,可与三封寺镇华一水库、东山镇东山水库等呼应发展,相互推介,共同打出自然秀美华容名片。
5.3. 精准宣传,拓展客源
不同的客源有不同的信息接收渠道,应倾向于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
散客多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获取信息、规划行程,镇、村(社区)可在上述平台发布推荐的旅游路线,鼓励游客打卡记录禹山镇的别样风情;在旅游平台以及导航软件上,新增与禹山镇、何长工故居、红色城堡等相关的词条以及评论,方便游客自驾前往。
针对研学兴趣者,则需要积极对接机关单位以及中小学等机构,邀请他们前来镇何长工故居、红色城堡等标志性景点,开展研学教育。
针对潜在的县外来客,通过举办各类评选活动,提升知名度,吸引他们前来旅游;运用现有渠道,比如申请加入“游潇湘”云旅游平台、人民日报“红色旅游景点预约平台”等方式,让游客在浏览中自行发现禹山镇旅游项目。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其他旅游线路上设置广告牌。比如平江县天岳幕阜山,宣传牌铺设到百公里以外的华容县,也让往来人员记住了这个旅游景点。
致谢
本文调研写作过程中受到领导、同事和朋友的指点和建议,行文中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