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2年5月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经特别咨询委员会会议投票产生的博物馆定义两个最终提案。此项工作由博物馆定义常设委员会负责,历经18个月,11个步骤,4轮咨询后,由数据分析得出5个提案,再由各委员会代表投票选出其中2个。
提案一:博物馆是常设的非营利机构,面向公众,为社会服务。它以专业的、符合道德且可持续的方式研究、收集、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致力于提供教育、深思和欣赏。博物馆以具有包容性、多样性和参与性的方式进行运营,并与社区和公众交流。
提案二: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从两项关于博物馆定义的提案中,我们能看到博物馆职能的要点之一在于教育。艺术馆是艺术类的博物馆,教育也是艺术馆的重要职能。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 [1]。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2]。
本文以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为例,通过对美育实践活动的探索,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2. 艺术馆美育实践活动探索
早在二十年代蔡元培先生就指出对于社会上的人“不能不给他以一种美育的机会”这就是要依赖一些专设的机关 [3]。他说:“美术馆、博物院、展览会、科学器械陈列所均足以增进普通人之智德。”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美育在各项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2.1. 艺术馆美育实践应有明确的活动宗旨
每一个艺术馆的美育实践活动应有自己的宗旨与特色才能形成独有的风格,杭州韩美林艺术馆美育实践活动宗旨是“以观众为中心”,这是由该馆的特点所决定的。该馆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地杭州西湖,是一处与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相关的,集收藏、展览、研究、社会教育与对外交流于一体的艺术空间。共设序厅、足迹厅、雕塑厅、绘画厅、工艺厅、综合艺术厅、学术厅等七个展厅,自2005年建馆以来,杭州韩美林艺术馆致力于研究韩美林的学术思想,发扬韩美林的爱国热情及为民族文化艺术奉献的精神内涵,弘扬其艺术所代表的更广泛的东方文化,推动中国艺术创新发展,为民族复兴与长期繁荣服务。作为以现代艺术为藏品的博物馆,该馆在履行博物馆的社教职能时,逐渐形成围绕馆藏作品、结合传统文化、注重创新的美育实践活动模式,体现了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以观众为中心”的美育实践活动宗旨。
坚持“以观众为中心”的美育实践活动宗旨,才能吸引大量观众。杭州韩美林艺术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每个观众都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包括但不仅限于学生时代、家庭生活、工作、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经历。由于人生体验的不同,每个人在参观过程中学习到的内容也不一样,对艺术的理解也会产生分歧。为了提高下一代的审美,为了普及艺术与创新,韩美林艺术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美育活动。
分析观众类型、做好分类服务是“以观众为中心”宗旨的必然要求。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主要美育对象是7至18岁的学生,在进行美育活动时,将学生分为幼儿(3~6岁)、儿童低龄段(7~9岁)、儿童高龄段(10~12岁)和少年(13岁以上)。活动过程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会首先带领学生参观艺术馆、欣赏艺术,为此艺术馆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参观线路,低龄段侧重于生动有趣的动物画、雕像等,高龄段和少年在讲解时更为宏观。参观过程中,注重学生参观者的舒适度设计,从坐、行、游戏、表达、时间长度、参观作品数量、路线等方面进行考虑,参观活动中鼓励儿童先听讲解再提出疑问。参观活动结束,再进行当日的活动项目。
2.2. 艺术馆美育实践活动项目及发展探索
2.2.1. 艺术馆美育实践活动项目探索
艺术馆美育实践应有丰富的活动类型,所设置的活动项目越丰富越能吸引更多类型的观众。杭州韩美林艺术馆非常注重社会教育的活动项目设置。馆中设置有不同层次的艺术学习项目,集中于当代艺术的学习、研究,尤其是名家名作的鉴赏、研究。同时邀请艺术界的大师为观众讲解艺术的形式、如何欣赏艺术等。公共教育项目大致分为:
1) 岁时节日活动。杭州韩美林艺术馆自2011年开展美育活动以来,逐渐形成每逢传统佳节、法定节假日、二十四节气,在该岁时节日前后的周末开展与该节日有关的活动。如元宵节制作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开展游园会做“龙头”、做香囊、挂五彩绳、点朱砂。
2) 创意手工。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不定期推出创意手工,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创意手工包括变废为宝,如用红包制作灯笼、用积木做相册等;超轻粘土塑像,可以捏成一切想制作的东西;还有手工皂、不织布贴画、缠绕画、蜡彩油画等。
3) 非遗传承。该项目旨在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带领孩子们走进非遗的大门,所以针对学生设计了方便好操作的课程。比如篆刻,讲解完篆刻知识后,会让学生在橡皮上进行刻章练习。蜡染、扎染,结合各民族、地区的染织技术进行讲解,并用小号材料如手帕、T恤衫进行尝试。刺绣,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所以会以韩美林先生创作的简笔动物画为原型进行。雕塑除了上文提到的用超轻粘土代替泥塑,艺术馆还开发了纸浆雕塑,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4) 常设手工活动。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在节假日,开展常设手工活动,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快速参与艺术活动。如剪纸、马口铁制作、各类彩绘、烫金红包等。
5) 馆校合作。杭州韩美林艺术馆鼓励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走进博物馆,或艺术馆教育人员带馆藏作品的数字资源走进学校,由艺术馆教育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讲授藏品知识。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以艺术品收藏、艺术教育定位,十分重视艺术的学习与研究,重视美育。注重培养体验者的艺术思维、艺术修养、艺术素质,将艺术研究与艺术分享融合到博物馆的教育项目中,为一切爱好艺术的人群服务。利用馆藏资源和活动,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2.2.2. 美育实践活动传统发展模式探索
观众人数是评价艺术馆热度的重要指标,探讨美育实践活动发展模式是艺术馆长久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杭州韩美林艺术馆的美育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多方位的美育实践活动发展模式。
1) 多方合作强强联手,共谋美育未来发展。以美育人,向美前行。自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以来,杭州韩美林艺术馆积极投入研发课程、举办各类活动,为青少年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助力双减,美育同行”,以实际行动,赓续传统,迎接未来,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人文素养。杭州韩美林艺术馆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为了更好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优秀少年儿童。
2022年将联合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浙江少儿频道等成立美育基地,共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优质的美育实训基地,开设艺术研学课程、小记者实践课程、大师精品课程等。
2) 艺术共建,文化共富,“美育四进”项目走基层、进社区。通过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全方面开展美育活动。2021年杭州韩美林艺术馆艺术实践基地在杭州钱运社区、淳安县梓桐镇相继挂牌。授牌仪式同时也是一场美育活动,带领居民、学生认识艺术,参与艺术活动。杭州韩美林艺术馆推出的百场公益活动“美育四进”,包括了进社区、进家庭、进艺术馆、进亚运场馆,真正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认识韩美林艺术馆和亚运,了解亚运文化、亚运精神和韩美林艺术独有的艺术特色。加强孩子们对美与艺术的多角度探索和学习,重塑传统家庭的美育方式,让孩子带动家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更好地传承亚运精神。
其中社会美育通过社会文化以社会美的形态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使人更加热爱生活,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的审美传统。
3) 以馆藏为基础,结合时事,推陈出新。博物馆中的陈列、收藏集合了人类物质文化的精萃,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展示,将自然美、社会美进行了综合的、具体的、立体的展示,让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展品,用丰富的内容教育人,新颖的形式吸引人,让游客、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观众获得知识的渠道有很多,课堂上灌输式的教育,图书馆中自主的阅读,实践过程中的自主探索……不同于这些方式,观众参观博物馆时获取知的途径是欣赏的愉悦是精神的享受。这一过程,甚至是不自觉的,人的心灵在参观中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升华。因此美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在展览陈列方面分为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常设展览通常不做大规模改动,仅在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展厅分为序厅(介绍艺术馆概况)、足迹厅(介绍韩美林先生的经历及为国家做的贡献)、雕塑厅(陈列雕塑作品)、绘画厅(陈列绘画作品)、工艺厅(陈列陶瓷、紫砂、木雕、印染等艺术品)、综合艺术厅(陈列各类艺术)、学术厅(展示了韩美林先生的创作环境,亦可供游客休息、学习),以及公教厅(陈列历年艺术活动之精粹,供学生游客学习,以及办临时展览之用)。
常设展览分门别类地进行展示,展陈设计移步易景、层层推进,如雕塑厅中首先看到的神秘含蓄的佛头,与艺术馆外竹林中的清净寂寞的佛头相呼应,再沿着展厅中轴线又能见到隐藏在墙壁间的佛像,不走到佛的跟前,看不清佛像全貌,寓意着每个人的心中隐匿着佛性,再到二楼绘画厅时,不经意间还能俯瞰到该佛,处处有佛缘,时时见佛性。
临时展览结合时事,贴近观众的爱好,吸引游客参观。如围绕今年的“宋韵”主题,设计了《灵静之美,宋韵参望》临时展览,展览借“宋人四艺”——茶、香、画、花之意境,呈现宋韵文化之神韵,致敬宋人的浪漫与诗意。如21年是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举办了《理想与山水——纪念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系列活动》之《相与此处吟山湖·飞来峰主题艺术作品展》本次展览以飞来峰及王安石诗作为摹写对象,创作系列艺术作品,包括书法、绘画、篆刻、雕塑四大门类共七十余件。在解读与呈现宋韵文化的同时,继承与延续传统艺术,书写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人文精神。
2.2.3.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美育实践活动探索
随着各类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众多场馆积极参与数字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制定规划中,紧跟社会变革,优化场馆学习的环境。
1) 沉浸式观展。在杭州韩美林艺术馆的公教厅内,有一面数字魔墙,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现出如星空般的艺术世界,韩美林先生的各个门类的艺术品在魔墙上悬浮,点击想看的作品就能放大,为参观者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沉浸式学习通过更丰富的信息渠道,提供多感官体验,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
2) 新媒体的运用。杭州韩美林艺术馆用移动设备来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利用手机,游客们不仅可以完成预约参观、预约活动等常规性参观行为,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哔哩哔哩视频网等应用,了解艺术资讯。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的全景导览模式在线参观艺术馆。
3. 美育实践活动的借鉴作用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远的美育实践活动,对于其他博物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加强馆校合作。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是社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沃土,是公民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实践场所。场馆教育承载的教育使命基于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民众教育的需求,与场馆资源融合而生。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与多个学校合作,开展艺术进校园活动;与杭师大钱江学院理工分院进行馆校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共同承担起开展钱江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共培生的实践课程任务。馆校共建项目是将学校教学课程与艺术馆发展需求相结合,共同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从学校发展角度来说,非正式学习已成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发展其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艺术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从艺术馆的角度来说,美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由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纪律性更强,效率更高。
2) 细分美育活动门类。从活动主题来看,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区分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依据个性化教育需求设计能够推动学习者个体深入学习的活动主题,完成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从活动形式设计和实施过程来看,注重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注重参与与互动,促进深度学习。
3) 促进艺术馆教育可持续发展。艺术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美育也被视为贯穿基础教育乃至整个人生学习过程的有益延续与重要补充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2年报告《博物馆在公共教育与文化旅游发展中的角色》中,提到其主要任务第一条就是“增强博物馆在传播知识与公共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改进提升文物保存和保护的业务能力”
4. 结语
艺术馆已成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中心,艺术馆根据教育对象在认知体验、实践能力和探索等方面存在的需求差异分别策划教育项目,观众在寓教于乐中习得知识与技能。艺术馆具有相当丰富的馆藏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它们在建构知识、传播知识、认知与保护多元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近年来艺术馆在文化旅游中开始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5]。实质上艺术馆在文化旅游中所起作用与艺术馆的公共教育目的是相通的。
艺术馆的美育功能,一直在发展中进步,研究现有的美育成果有助于重新审视艺术馆的社会功能,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掘新视野、新角度,从而改进艺术馆的社教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艺术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愈加受到各界的重视,美育的发掘潜力也不断。艺术馆美育的发展,少不了游客的支持,如何吸引游客参与活动成为各个艺术馆面对的一项问题,这对艺术馆有了更多要求。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基于自身藏品,把艺术的美以展览、讲解、活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受到了游客们的喜爱。从过往经验来看,艺术馆在展览陈列、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应将“美”摆在核心位置,在策划、组织、开展展览和活动的过程中,都应注意美学原则,创造出“美”的艺术气氛。
在美育实践中,艺术馆的社教职能、美育活动随着时代积极发展,美育从模糊盲目的无意识发展到了精准明晰的社会责任自觉,这也反映了博物馆在当今社会的责任担当与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