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钢琴教育不仅局限于钢琴技巧的教授,还有价值观、音乐理念等方面的培养。在钢琴教育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满足教学改革要求,还能促进钢琴教学成果进一步的扩大。从整体角度上来说,钢琴教育和德育教育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地方,重点都放在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上。所以,高校钢琴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促进两者的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助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了详细探究,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Abstract:
Piano education is not only limited to the teaching of piano skills, but also the cultivation of values and musical concepts. Reasonabl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iano education can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reform, but also promote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piano teaching achievements. From an overall point of view, piano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both focus on influencing students’ ideology and inner world. Therefore, college piano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is point,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nd provide assistance for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owth.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iano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relevant personnel.
1. 引言
德育教育是我国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将其贯穿高校钢琴教育中意义深远。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不仅得教授学生钢琴知识与技巧,还得关注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强化,这一点和德育教学有着很高的契合度,两者都是以培养学生细腻情感、乐观心态等为特征。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钢琴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打击,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这就得教师积极做出改变,认清钢琴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实际合理落实,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
2. 高校钢琴教育和德育教学结合原则
(一) 生活化原则
在高校钢琴教育和德育教学有效结合的时候,应该以生活实际为参照,注重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和钢琴曲目蕴含的情感、内涵相契合 [1]。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钢琴热点现象进行讨论分享,并借助钢琴曲的表现技巧赞颂生活,用钢琴描绘美好的生活情境。这样,能够拉近学生、钢琴教育与生活的距离,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还得加强注重善于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和意识,借助钢琴曲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对待生活,并以美的方式关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处理。这样,便能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更进一步。
(二) 深刻化原则
高校借助钢琴教育组织德育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深刻化原则的遵循。很多钢琴曲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在作品讲解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加深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 [2]。如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教学中,教师便得引导学生感受其中与生命抗争的意识,理解压力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又如在芭蕾舞剧《天鹅湖》这一曲目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质朴、轻柔的情感氛围,体会其中的意境特征,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 批判性原则
在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中,不仅得教授学生相关技法,还得引导学生感知美,以便达成陶冶学生情操与心灵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借助钢琴曲批判社会中的假恶场面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遇见社会不良现象的时候能够勇于抗争。首先,高校钢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钢琴曲表达的一项批判反思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引发学生的深思,助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其次,在钢琴技巧学习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渗透一些实事求是、由易到难等的思想,使学生在掌握钢琴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实现成长观念的修正,促进教育目标有效的达成。
3. 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问题
(一) 融合深度不足
就当前情况来看,高校钢琴教育和德育教学结合深度存在不足的情况,没能很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能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作品展开深层次的思考,最终的教学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3]。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在钢琴教育的时候,往往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即便偶尔提到一些音乐家的生平趣事,也只是浅显带过,本质上没能达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到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实。
(二) 教育方式单一陈旧
在高校钢琴教育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传统,导致课堂氛围十分的枯燥,脱离了钢琴课堂活动的载体。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对于德育教育不是很看重,即便有教师偶尔在钢琴课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往往也比较浅显,不仅难以达成理想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高校学生对德育知识有着一定了解,所以他们欠缺的并不是德育内容,而是一个鼓励和示范的榜样,还有就是展示的平台。而教师在钢琴课堂上只顾着自己的表演,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导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升。
(三) 实践指导不足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德育体系知识已经趋于完善,不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基本掌握了很多德育知识。高校大学生更多的还是欠缺在生活、学习等中自觉维护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能力。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旧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践指导,导致学生掌握的德育知识停留于浅层,不能熟练应用到生活与学习中,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更加无从提及。
4. 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措施
(一) 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借助钢琴教育促进德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实现德育文化的不断渗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道德体系 [4]。高校钢琴德育教学目标和传统钢琴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契合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因为钢琴教学而轻视德育教学,两者应该协同发展。德育教育模式应该持续不间断的渗透,短时间并不能很好的完成,需要长期坚持。还得注意的一点,德育教育应该落到实处,简单的说教很难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高校钢琴教师在具体渗透中,不能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还得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感情能力与水平 [5]。在钢琴德育教学模式构建中,还得教师注重资源整合,并且在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指导学生实践。德育教学体系实践的重要前提便是优秀师资的支撑,所以高校方面应该认清这一点,构建钢琴德育模式实践团队,为钢琴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结合提供助力。从整体角度上来说,钢琴教育和德育教育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传统钢琴教育中,虽然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不过部分教师却没能很好的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需要对钢琴教师实施系统化的德育教育培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为钢琴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提供有力的保障,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钢琴水平。
(二) 以实际生活为参照,加强实践指导
相比较于中学阶段,高校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更多,这便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是得教师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高校钢琴教师需要善于把握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见的德育现象,然后呈现到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此同时,还应该以钢琴教育中的理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不论在合适都应该怀着对生活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于高校钢琴教学而言,钢琴技巧、心灵净化等都是重要内容,将其合理渗透进德育教育中,能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染,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待人处事,在生活中遇见问题的时候,也能换个角度分析。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德育思想的深化,具体得借助钢琴教学内容来实现。钢琴曲目中蕴含了丰富的价值观与思想情感,如肖邦的夜曲、波兰舞曲等,贝多芬奏鸣曲等,其中贝多芬奏鸣曲《悲怆》、《黎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命运的抗争与不屈,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的时候,应该勇敢面对,而不是自暴自弃放弃希望与梦想;又如肖邦《第二叙事曲》中,其中通过讲述牺牲与救赎的故事,表达了壮烈的爱国情怀。这样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积极行为的实施有着很好的作用,还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 创新授课模式
在以往的高校钢琴教学中,多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缺乏对教学内容深入思考的机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知,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高校钢琴教师应引起重视,并通过对授课模式的优化创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实现钢琴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强化教学效果 [6]。以《闪闪红星放光彩》这一曲目的教学为例,教师则需要一改以往说教式的授课模式。首先,在演奏之前,教师向学生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分享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然后教师可以演奏一些比较简单的钢琴曲目,组织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爱国歌曲的风格和曲调变化。最后,教师可以选择而一些难度系数加到的曲目,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和方法,提升学生练习水平。
(四)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传统高校钢琴教学中,课堂上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然后在学生弹奏的时候提供一定的指导,重心放在知识技能的教授上。不过在钢琴德育教育体系下,这一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强调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演奏中发现自身不足,并借助课堂讨论实现解决。首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钢琴曲目的背景与内涵,并给学生进行演奏示范,使学生能很好掌握基础知识。之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见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最终实现解决;其次,让学生进行弹奏,借助此感受作品内涵;最后,通过钢琴作品讲解其中蕴含的精华,并合理渗透到课堂中,使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促进德育教育更好的落实。
(五) 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教育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在德育渗透中,教师还得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如在钢琴课堂上,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助力钢琴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注意的一点,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环境都不一样,所以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等方面自然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教师需要在钢琴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的时候,合理渗透分层理念,与学生构建平等相处的关系,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关心、关爱 [7]。这样,教师也能清楚了解到学生的道德素养,然后基于此进行教学调整,进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学习进步。
(六) 强化心理素质培养
钢琴表演的最终效果不仅会受到演奏者演奏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多数高校学生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都可以基本上完成学习任务,但真正可以达到演出水平的学生人数却少之又少,而这与学生心理素质不强有着很大关系。因而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钢琴表演。比如,除了课堂练习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钢琴表演、钢琴比赛等,促使学生积累更多实用的舞台表演经验,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进行及时点评,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舞台表演能力,实现钢琴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钢琴教育中合理落实德育教育十分有必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很大的助力。不过两者结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关注。具体得高校钢琴教师摆脱德育教育和自己无关的错误认知,认清德育教育和个人生活工作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同时,还得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然后结合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钢琴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