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快速发展阶段,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着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秩序逐渐得到恢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学校教育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体育活动作为儿童青少年必修科目逐渐被重视,疫情的到来对体育活动开展无疑带来了巨大挑战。伴随疫情与人类长期共存,后疫情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值得深思。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幼儿园疫情前后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深度剖析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变化,发掘当前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面临的难题,为当前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为了探析疫情前后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变化,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各县、市、区幼儿园132名幼儿教师问卷进行了分析与整理。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国硕博论文数据库等网站检索,查阅国内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收集整理,详细了解该领域最近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幼儿园教师进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几乎覆盖了成都市所有县、市、区。本调查共收到问卷168份,经严格筛查,剔除不合格问卷36份,对剩余132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问卷有效率为79%。
2.2.3. 数据统计分析
本研究运用Excel2016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为研究提供量化参考。
3. 结果与分析
3.1. 疫情前后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3.1.1. 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方面
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与方式是幼儿体育教育重要构成要素,直接影响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及身体发展。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其兴趣,增强其体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关于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方面,规定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根据气候环境等条件可酌情增减 [1]。根据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园基本达到了户外活动规定的时间。从表1疫情前后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来看,后疫情时代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2小时以内户外活动上有所增加,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相比疫情前有所减少。根据其调查结果发现,首先,因疫情防控需要,户外活动受到了一定限制。其次,由于部分幼儿园户外场地、相关器材及专业教师有限,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一定影响。最后,过分担心幼儿安全问题等方面也成为当前成都市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

Table 1. Changes in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epidemic COVID-19
表1. 疫情前后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变化
3.1.2. 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开展方面
在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开展方面,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器械、体育游戏四个部分 [1]。本研究基于《纲要》基础上,对成都市疫情前后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内容进行了对比调查 [2]。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环境下成都市幼儿园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中的主要内容相比疫情前有所选择和调整。从表2可以看出,疫情前后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教学主要以体育游戏为主,其次是运动器械活动、基本动作练习、基本体操、感觉统合训练等。从疫情前后体育活动开展内容来看,体育游戏、运动器械活动及基本体操无任何变化。基本动作练习(4.54%)及感觉统合训练(8.33%)有所增加,其他活动内容(如:篮球、足球等活动)有所减少,说明疫情前后开展体育活动内容多样性上有所减少。究其原因,由于体育游戏部分活动内容存在较为密集型聚集,而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3],因此,保持人与人之间安全的社交距离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染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幼儿园主要采取避免儿童过度密切接触的体育活动,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与机率。
3.1.3.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方面
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内容主要包括:早操、晨练、体育教学活动、室内外体育活动、亲子活动、运动会等。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内容作为决定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重要内容,组织形式同时作为实现体育活动内容重要途径,两者相互依托、共同发展。通过对成都市疫情前后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开展调查结果来看(表3):依次为体育教学活动、室内外体育活动、早操、晨练、运动会、亲子活动及其它。由此可见,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以体育教学活动、室内外体育活动及早操为主。同时发现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受疫情影响均有所减少。尤其是亲子活动及运动会减少显著。说明新冠疫情对人口密集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带来影响显著。而减少这些组织形式的原因主要防止幼儿园进行大规模聚集及阻止园所内不确定活动行踪和轨迹的外来人员,使幼儿园在疫情防控政策上落实到位,降低幼儿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除此之外,受疫情防控影响,成都部分园所采取线上运动打卡等多种形式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尽可能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ontents of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pidemic COVID-19
表2. 疫情前后幼儿体育活动开展内容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pidemic COVID-19
表3. 疫情前后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
3.2. 当前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师资及专业知识技能薄弱,结构单一
从成都市幼儿体育活动开展主观因素来看,教师学历水平及专业结构存在较低及单一化。从本次调查来看,幼儿教师以女教师为主(97%),师资年轻,35岁以下的教师占比91%,学历水平主要以本科(57.6%)及大专(39.4%)为主。毕业专业主要为学前教育(96.2%)。从教师业务水平情况来开,多数教师对于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持非常重要的态度,但对于幼儿体育教育教学、体育专项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及科研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图1,图2)。有近88%的教师近五年来没有发表过一篇关于幼儿体育方面的文章。而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及科研能力,却对幼儿体育活动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3.2.2. 体育活动开展单一,过度考虑幼儿安全问题
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活动内容时,主要还是以体育游戏为主,而单纯的游戏活动虽然可以使幼儿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但其自身随意性较大,并不利于幼儿身体锻炼效果的提高 [4]。另外,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户外活动时间有所减少。疫情发生后,因疫情防控需要,大多数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有所减少,分批教学、室内教学等方式有所增加。此外,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多数教师存在过度考虑幼儿安全问题。幼儿安全问题作为教学首要问题需要充分重视,但过度的保护却会导致幼儿失去锻炼和参加实践的机会,影响儿童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儿童内在潜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最终会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5]。

Figure 1. The teachers’ maste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图1. 教师体育知识方面掌握情况

Figure 2. The teachers’ mastery of sports skills
图2. 教师体育技能方面掌握情况
3.2.3. 教育职能部门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力度影响较弱
在对成都市幼儿教师关于影响幼儿体育活动开展因素的调查中(图3),排在首位的是“社会及幼儿家长对幼儿体育的了解和认同”;其次是“经费问题和场地器材设施”;第三是“园长及教师对幼儿体育的了解和认同”。不难看出,社会及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对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起着重要环境支撑作用。其次,经费的投入、部门领导及教师的认同也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起着重要推导作用。而教育职能部门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但从调查来看,教育职能部门方面对于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力度方面影响较弱。因此,教育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干预,为幼儿园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Figure 3. Investigation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ies
图3. 关于影响幼儿体育活动开展因素的调查
3.3. 后疫情背景下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策略
3.3.1. 增加幼儿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
根据本次调查发现,成都市幼儿平均在园时间为8~9个小时。而多数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基本维持1~2,2~3个小时居多。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幼儿园应根据国家政策,逐渐调整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现状,进而丰富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就目前成都市幼儿体育开展组织方面,主要以体育教学活动及室内外体育活动为主。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以体育游戏与器械运动为主。形式较为单一、传统,缺乏创新性。因此,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内容及组织形式上,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增加其趣味性,充分发挥其园所优势,结合其自身特点,开展更为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
3.3.2. 提供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增强家园共育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导力量。幼儿园需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体育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与能力,加强科研水平,进一步推进教师对幼儿体育的了解与认同。另外,作为孩子首任的老师,家长对幼儿体育活动的理解与配合,对促进幼儿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作用。通过家园合作的途径,构建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探索帮助幼儿养成身体活动习惯和身体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善幼儿的体质健康水平 [6]。如定期举办亲子游戏、运动会等,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3.3.3. 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决策、经费及设施投入
国家目前对于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断增加,然而政策的落实需要当地教育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教育职能部门发挥职责与否将直接作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各职能部门间及职能部门与园所间的沟通,从而进一步落实政策的实施。在体育经费和体育设施投入方面,相比以前有了较多提高,基本可以满足当前幼儿体育活动的需要。但是,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进与提升,场地器材设备的老化等问题,有待政府教育部门进一步关切。因此,加大政府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改善幼儿园体育场地硬件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活动场所建设和维护,加强各项运动器材的配备与完善,从而让幼儿可以更加全面地、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7]。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疫情背景下,成都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时间较疫情前有所减少。在体育活动内容开展方面,主要以体育游戏、运动器械活动、基本动作练习为主。在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上,主要以体育教学活动、室内外体育活动、早操、晨练为主。其次,在幼儿园师资方面,当前成都市幼儿园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学历较低,教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方面较为薄弱,体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在体育活动开展方面,相对较单一、传统,缺乏创新性。同时,幼儿园过度担心幼儿安全问题,将进一步限制幼儿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儿童内在潜能和创造力的发展,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最后,教育职能部门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力度影响较弱,教育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幼儿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干预。
4.2. 建议
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幼儿园应全面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园所自身情况增加幼儿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强对幼儿体育的了解与认同。同时,加强园所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家园合作。教育职能部门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加大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投入与支持,定期对幼儿体育场地及设施进行监管,争取为幼儿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幼儿体育活动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基金项目
成都市龙泉驿区全民健身社科普及基地项目立项研究课题(QMJSS2021D03)。